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果敢族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果敢族
總人口
果敢地區約30萬,緬甸全境約80萬[1]:3
分佈地區
緬甸撣邦北部
聚居區位於薩爾溫江兩岸:果敢勐古[1]:77
語言
果敢語缅語
相关族群
漢族

果敢族緬甸語ကိုးကန့်လူမျိုး),緬甸法定的原住民族[1]:1,是世居於緬甸果敢的當地華人。雖然身為華裔,[1]:77、114但果敢民族的定義是基於政治的,而非基於民族學歷史學的學術劃分,因此其有別於其他華人,具有緬甸法定原住民政治權利。[1]:114

族稱

[编辑]

果敢族又稱「果敢漢人」、「麻栗壩人」、「果敢人」。[1]:114果敢族稱的來歷,始於18世紀末,楊有根將原來的擺夷地名「科干山」,去掉山,定漢名為果敢,以表示所轄之境不再僅是地貌名稱,而是一個獨立的行政區。[2]:9

果敢民族與其他華人的區別

[编辑]

果敢民族的定義是基於政治的,果敢民族因此具有緬甸法定原住民政治權利,有別於其他華人。[1]:114根據缅甸2013年頒布的《維護原住民族利益法》,原住民族指以緬甸聯邦共和國為母國永久居住的民族,不包括入籍公民及客籍公民。[1]:74在果敢民族以及緬甸其他民族的認知裡,並非所有僑居於果敢的漢人與緬甸境內的華人都是果敢民族。[1]:114緬甸以外對果敢族的認知往往不明確,時常將土生漢人與新華僑皆視為果敢人。[1]:114

歷史

[编辑]

原为清果敢土司,祖先多为明末皇帝朱由榔随从,被满清政府追杀逃至此;受當地民族(誰?)庇护生存下来。清朝末年,英国殖民缅甸並屡次攻打清朝;清朝屡屡战败割地赔偿,将本属于云南地盘的果敢划分给英属缅甸:

緬甸聯邦成立後(1948年以後)

[编辑]

1947年2月,翁山邀集緬甸各族參與彬龍會議果敢坐把楊文炳作為果敢人代表,簽署了彬龍協議,以緬甸一民族的身份,共同爭取緬甸從英國獨立。[1]:54果敢人從緬甸華人轉為果敢民族,確立了少數民族的身份。[1]:55

1948年,緬甸憲法頒布實施,果敢民族有了族稱與法律地位,果敢族在議會有一個席位。楊振材成為民族議院議員。[2]:701950年,楊振聲出任吳努政府下議院議員。[2]:70

1954年7月,發生胡嘉乾事件。[2]:72木瓜寨商人胡嘉乾(英語:Hoo Kya Chin)未攜證件,被誤認為中國人,遭到貴概移民局拘捕,當作中國共產黨人審問,關押多月。[2]:72此事引發果敢人民的憤慨,要求果敢人應與其他民族一樣獲得平等的待遇。果敢人組織了三百人規模的隊伍,舉行示威遊行,從果敢經貴概,到臘戍集會。[2]:73[3]:14

1956年周恩來在旅緬華僑歡迎大會上表示,中國政府堅決反對雙重國籍,鼓勵華僑加入緬籍。[1]:541960年代初期,緬甸政府派遣考察團前往果敢地區,經過考察後,指出果敢人民在該地已經繁衍生息幾百年,因此要求不要以中國人來稱呼他們,應改稱果敢族。[1]:1該群族自英屬印度期間,其族群歸屬、族稱已經發生改變。[1]:1

1970年代,緬中兩國政府針對緬甸華人國籍達成協議。《緬甸國籍條例規定》要求二代僑民或混血才能歸化緬籍,「國有化政策」則將華校、華人資產收歸國有。果敢族則因具有法定原住民身份,允許設置本族語言學校,保護了緬甸華文教育。若缅甸没有果敢华人,现代的缅甸将不会出现随处可见的华文学校[1]:55

风俗饮食

[编辑]

当地使用的货币以中国人民币现金为主,风俗,饮食,说话口音,都与中国云南省临沧无区别。具有缅甸小中国之称。

另見

[编辑]

參考文獻

[编辑]
  1. ^1.001.0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101.111.121.131.141.151.16李子平.《論緬甸果敢民族歷史、禮俗與華人性》(PDF)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應用華語文學系僑教與海外華人研究組碩士论文). 2016 [2020-07-04]. (原始内容存档(PDF)于2020-07-05). 
  2. ^2.02.12.22.32.42.52.6Li Yang. 《The house of Yang: guardians of an unknown frontier》. 1997.OCLC 645797244. 
  3. ^3.03.1魯成旺. 《果敢志》. 香港: 天馬出版. 2012.ISBN 9789624502084. 
緬甸境內的族群
(按語言系屬分類)
漢藏語系
漢語族
果敢族(撣) ·汉族(緬華) ·潘泰人(回族) ·勐稳人(緬)
薩爾語群
克欽族(克欽) ·景颇族(克欽) ·高伊族(克欽) ·卡庫族(克欽)
儂語支
日旺族(克欽) ·达永族(克欽)
緬語支
馬尤族(克欽) ·勒期族(克欽) ·阿齊族(克欽) ·緬族(緬) ·土瓦英语Taungyo(緬) ·曼達族(撣)
彝語支
傈僳族(克欽) ·拉祜族(撣)
克倫語支
克耶族(克耶) ·扎延族(克耶) ·加揚族(克耶) ·蓋哥族(克耶) ·蓋巴族(克耶) ·巴亞伊族(克耶) ·馬努馬瑙族(克耶) ·因達萊族(克耶) ·因包族(克耶) ·克伦族(克倫) ·白克倫族(克倫) ·巴萊枝族(克倫) ·孟克倫族(克倫) ·斯高克倫族(克倫) ·達萊布瓦族(克倫) ·巴古族(克倫) ·貝族(克倫) ·毛內布瓦族(克倫) ·莫布瓦族(克倫) ·波克倫族(克倫) ·勃欧族(撣)
庫基-欽語支
欽族(欽) ·奧瓦卡米族(欽) ·卡米族(欽) ·加林高(盧謝)族英语Mizo people(欽) ·欽丹族(欽) ·燦贊族(欽) ·扎杭族(欽) ·燦丹族(欽) ·佐佩族(欽) ·佐族英语Zo people(欽) ·庫基人英语Kuki people(欽)
唐库尔语支
馬因族(欽) ·丹春族(欽)
藏语支
缅甸藏人(克欽)
其他語族
达朗族缅甸语ဒလောင်လူမျိုး(克欽,儂語支?) ·杜因族(克欽,萨尔語群?) ·梅泰族(克欽) ·察蘭族(欽) ·考諾族(欽) ·康索族(欽) ·康燦欽族(欽) ·誇欽姆族(欽) ·昆利(欽姆)族(欽) ·甘代族(欽) ·圭代族(欽) ·溫族(欽) ·齊山族(欽) ·達邦族(欽) ·贊尼亞族(欽) ·毛撣族(撣) ·那加族(欽)
南島語系
馬來-波利尼西亞語族
南亞語系
孟-高棉語族
孟族(孟) ·佤族(撣) ·克木族(撣)
侗傣語系
泰語支
撣族(撣) ·泰沅(撣)
印歐語系
印度-雅利安語支
日耳曼语族
羅曼语族
亞非語系
粗體字為緬甸政府認定的八大族群135個民族,未获政府承认的民族有緬甸華人果敢人勐稳人除外),巴裔孟加拉裔缅甸人卡曼人除外,为来自孟加拉国的混血民族,缅甸政府被指对他们种族压迫)等。
緬甸古代民族
漢藏語系
(阿)薩克语支缅甸语Luish languages
原始藏緬語
緬甸僑民
亚太
東亞
大洋洲
亞西
欧洲
美洲
非洲
北非
西非
中非
南非
東非
美洲
加勒比
北美
中美
南美
亞洲
西亞
中亞
南亞
東南亞
東亞
歐洲
北歐
西歐
南歐
東歐
大洋洲
相關條目
組織、團體
身份、稱謂
歷史、文化
參見:{{香港侨民}} ·{{澳门侨民}} ·{{台湾侨民}} ·{{华裔美国人}} ·{{印尼華人}} ·{{唐人街}}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果敢族&oldid=88419383
分类:​
隐藏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