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林长民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林長民
林长民肖像(摄于1917年)

林长民(1876年9月16日—1925年12月24日),[1][1]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幼名则泽,字宗孟,号苣苳子桂林一枝室主等,福建省福州府閩縣人。清末民初政治人物、外交官、教育家、书法家。研究系领导人之一。[2][3][4]

生平

[编辑]
林長民行書李白落日憶山中》(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末的活動

[编辑]

林长民生于一个官宦家庭。父林孝恂,光绪进士,历任浙江一些州县的知县。据《福建省地方志》记载,清光绪二年七月十六日(1876年9月3日),林长民生于杭州,而《造化元钥评注》则记为“光绪二年六月十四日(1876年8月3日)出生。[5]1897年(光緒23年)中秀才後,学习英語、日語,从事翻译业。[2][3]

1906年(光緒32年),他通过杭州東文学校赴日本留学,在早稻田大学获得政治经济科的学士。其间,他任福建同郷会会長。中野正刚風見章是其同班同学。除此之外,他还同張謇岑春煊湯化龙孫洪伊劉崇佑徐佛蘇楊度宋教仁犬養毅尾崎行雄有交流。[2][3][4]

1909年(宣統元年)归国。就任福建官立法政学堂教務長兼福建谘议局書記長。不久,他出席了在上海召开的各省谘议局会議,被推为国会請願同志会書記。[2][3]

国際的活動

[编辑]
中国名人录(第三版)》中的林长民照片

1911年(宣統3年)4月27日的黄花岗起義中,慶应義塾大学哲学科学生、林长民的堂弟林觉民成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壮烈牺牲。林長民因而對清政府心生仇恨,為此投身革命活動以報血仇,作为福建代表参加了在南京举行的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会議。孫文(孫中山)当选中華民国臨時大总統后,林长民任内務部参事。林长民参加了《中華民国臨時約法》的起草工作。[2][3][6][4]

1912年(民国元年)1月,林长民、張謇、程德全等人组织統一党,林长民任该党幹事。5月共和党成立,林长民任该党幹事。同年,林长民任临时参议院秘书长。林長民和不少北京權貴和議員有私交。1913年(民国二年),林长民当选民元国会衆議院議員,并兼任众议院秘书长,5月任進歩党的政務部部長。[2][3][6][4]

在衆議院,他担任秘書長兼憲法起草委員,参与制定《天壇憲草》。在北京活動的同时,他还就任福建私立法政学校校長。1914年(民国3年)任政事堂参議,5月任参政院代理秘書長。1915年(民国4年)任法制局局長,不久辞任。1916年,国会重开,继续担任众议院议员。1916年,他还担任宪法研究会编辑事务,该会即进步党人士结合而成。[2][3][6][4]

1917年(民国6年)7月,任段祺瑞内閣的司法总長,同年11月辞任。1918年,任总統府外交委員会委員兼事務主任。同年4月,加入費洛俱樂部。1919年(民国8年)任国際联盟同志会理事。当時林长民对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就收回山東利权的交涉不力,藉機在北京的《晨報》上撰文批判列強和政府,令它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借囗。[2][3][6]五四运动中支持討伐曹汝霖[7]

翌年,林長民赴伦敦,同梁启超汪大燮组织講学社。1921年(民国10年)5月,他被推为国際联盟同志会首席代表,在意大利米兰举行的国際联盟会議上发表演説。同年10月归国。[2][3]

戰場身亡

[编辑]

1922年(民国11年)民元国会第2次恢復,他继续任国会衆議院議員,并被补选为憲法起草委員会委員。翌年他因反对曹锟賄選而逃往上海。1924年(民国13年),福建私立法政学院改組为福建大学(現福建师范大学),他就任校長。他发表了《敬告日本人》公开信,批判日本的对华政策。翌年,他被段祺瑞的執政政府任命为国憲起草委員会委員。[2][3]

同年11月,奉系将领郭松龄针对奉系领导人張作霖发动兵变。当時林長民被郭松龄聘任为秘書長。后来,郭松龄遭到張作霖的反击而兵败。12月24日,林长民在奉天省新民县(今新民市)小蘇家屯的混战中遭流彈击中而身亡。享年50岁。[2][3]

家庭

[编辑]
1920年林长民与女儿林徽因游历欧洲时在伦敦的合影
  • 父:林孝恂,光绪己丑科(1889年)进士
  • 元配:叶氏,指腹为婚,无子女
  • 续弦:何雪媛(1882年-1972年),生有一男二女,仅林徽因长大成人
  • 妾:程桂林。1912年林长民纳程桂林为妾
    • 次女:林燕玉(1914年-1950年)
    • 长子:林桓(1915年生,1948年入读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后任美国俄亥俄美术学院院长1948年移民美国,英文名 Henry Huan Lin,陶瓷艺术家,俄亥俄大学美术学院院长)
      • 儿媳:张明晖(Julia Chang Lin,1928-2013),林桓之妻,生于上海名医世家。1947年上海圣约翰大学入读,1949年5月经香港赴美入读史密斯學院。华盛顿大学硕士学位,后在俄亥俄大学英语系执教。
      • 孙子:林潭
      • 孙女:林璎,林桓与张明晖之女,1959年10月5日出生。2010年获得美国国家艺术奖章,在美国白宫接受美国总统颁奖
    • 次子:林恒(1916年生,抗日战争时驾驶战机阵亡于成都上空)
    • 三子:林暄(1919年生,后任郑州大学教授)
    • 四子:林垣(1922年生,其名一作“林煊”)。
      • 孙女:林冰,林垣之女
  • 弟:林天民
  • 堂弟:林觉民,林孝颖之子
  • 堂弟:林肇民
  • 堂弟:林尹民
  • 堂妹:林懿民

参考文献

[编辑]
  1. ^生卒时间见蕭良《林長民》。《民國之精華》作四十一岁,案1916年41岁,则生于约1875年,与此相差不大。
  2. ^2.002.012.022.032.042.052.062.072.082.092.10蕭良《林長民》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編. 民国人物傳 第12卷.中華書局. 2005.ISBN 7-101-02993-0. 
  3. ^3.003.013.023.033.043.053.063.073.083.093.10徐友春主編. 民國人物大辞典 增訂版. 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7.ISBN 978-7-202-03014-1. 
  4. ^4.04.14.24.34.4佐藤三郎. 民國之精華·中華民國議員列傳. 北京寫真通信社. 1916年: 第137頁. 
  5. ^ 《造化元钥评注》,徐乐吾,宏业书局,ISBN:1020527-6
  6. ^6.06.16.26.3劉壽林等編. 民國職官年表.中華書局. 1995.ISBN 7-101-01320-1. 
  7. ^南方周末. 《曹汝霖一生之囬憶》:曹汝霖囬憶五四運動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中國北京政府
前任:
江庸
司法总長
1917年7月—11月
繼任:
江庸
教育職務
前任:
黄云鹏
中國公學大學部校長
1914年—1915年
繼任:
王印川
中国近现代文学流派和社团
文学流派
甲寅派
前期
后期
学衡派
论语派
战国策派
鸳鸯蝴蝶派
初期白话诗派
新月派
象征诗派
现代诗派
九叶派
七月派
心理分析派
流亡文学
京派
海派
荷花淀派
山药蛋派
晋察冀诗派
民歌叙事体诗潮
里下河派
白洋淀诗群
朦胧诗
伤痕文学
反思文学
改革文学
寻根文学
先锋派
痞子文学
荒诞文学
文学社团
文学研究会
创造社
语丝社
莽原社
未名社
狂飚社
浅草社
沉钟社
弥洒社
湖畔诗社
南国社
太阳社
蒋光慈 ·杨邨人 ·孟超 ·钱杏邨(阿英) · 林伯修(杜国庠 ·夏衍 ·洪灵菲 ·戴平万 ·楼适夷 ·顾仲起 ·刘一梦 ·殷夫 ·冯宪章 ·祝秀侠 ·王艺钟 ·徐迅雷 · 圣悦(李平心 ·任钧 ·童长荣
我们社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鲁迅 ·茅盾 ·郭沫若 ·周扬 ·田汉 ·蒋光慈 ·孟超 ·阿英 ·王任叔 ·郑伯奇 ·洪灵菲 ·陈荒煤 ·戴望舒 ·端木蕻良 ·馮鏗 ·关露 ·胡风 ·胡也频 ·李伟森 ·楼适夷 ·柔石 ·沙汀 ·谢冰莹 ·徐懋庸 ·阳翰笙 ·叶以群 ·殷夫 ·于伶 ·郁達夫 ·张天翼 ·周文 ·丁玲 ·夏衍 ·冯乃超 ·马加 ·马子华 ·王志之 ·王余杞 ·王西彦 ·方土人 ·方之中 ·丘东平 ·叶灵凤 ·叶紫 ·田间 ·白薇 ·任白戈 ·任钧 ·许幸之 ·孙席珍 ·杨骚 ·杨刚 ·李辉英 ·丽尼 ·邱韵铎 ·何家槐 ·林淡秋 ·欧阳山 ·周立波 ·周而复 ·草明 ·彭柏山 ·洪深 ·聂绀弩 ·夏征农 ·陶晶孙 ·萧三 ·舒群 ·蒲风 ·雷石榆 ·穆木天 ·艾芜 ·吴奚如
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
中国诗歌会
穆木天 ·任钧 ·杨骚 ·蒲风 ·白曙 ·杜淡(窦隐夫) ·王亚平 ·温流 ·关露 ·石灵 ·田间 ·柳倩 ·辛劳 ·洪道 ·苏夫 ·林林 ·袁勃 ·雷石榆
中国文艺社
六一社
东北作家群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
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
讲学社
司法部司法總長
臨時政府時期
伍廷芳王寵惠王式通(代理)許世英汪守珍(代理)梁启超
北洋政府時期
梁启超章宗祥张国淦(代理)江庸(代理)张耀曾徐謙(代理)江庸张耀曾(未就任)林长民江庸朱深張一鵬(代理)董康王寵惠董康(代理)羅文榦(代理)张耀曾徐謙許世英王正廷程克王寵惠薛篤弼(代理)张国淦张耀曾(未就任)章士釗杨庶堪马君武盧信王文豹(代理)张国淦羅文榦姚震王荫泰
司法行政部部長
國民政府時期
王寵惠魏道明[代理]→ )蔡元培(代理)朱履龢(代理)羅文榦居正王用賓謝冠生
中華民國政府時期
法務部部長
 中華民國各省都督府代表聯合會上海會議代表
中華民國各省都督府代表聯合會上海會議代表(1911年11月15日)
湖北都督府(4)
山東都督府(2)
福建都督府(2)
湖南都督府(2)
浙江都督府(4)
江蘇都督府(3)
滬軍都督府(3)
鎮江都督府(3)
江西都督府(3)
规范控制数据库:人物編輯維基數據鏈接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林长民&oldid=88755760
分类:​
隐藏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