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林氏貞孝坊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林氏貞孝坊
位置臺灣臺中市大甲區庄美里
順天路119號
建造时间 清朝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
官方名称林氏貞孝坊
類型登錄等級:直轄市定古蹟
登錄種類:牌坊
詳細登錄資料

林氏貞孝坊是一座豎立於臺灣臺中大甲的清代貞節牌坊。該牌坊乃為表彰淡水廳大甲街地方人士余榮長之林春娘(文獻多記為「春娘」,而「娘」字為舊時對單名婦女之通稱,故其人原名應為「林春」,而櫟社詩人蔡子昭所撰碑記即寫有「春」二字[1])之貞孝事蹟,而興建於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之紀念性建築物[2][3]

民國七十四年(1985年)8月19日,此牌坊經中華民國內政部指定為臺中縣三級古蹟[4]

此外,林春娘在當地除貞孝事蹟外更有禱雨事蹟,並被當地居民奉為「貞節媽」,還有神像供奉於大甲鎮瀾宮之內,成為「大甲三神」之一。[2]

歷史

[编辑]

林春娘為大安中莊人,生於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同治三年(1864年)去世,年八十六歲[2],安葬於大甲鎮鐵砧山南麓第一公墓。

林春娘七歲時成為余家童養媳,但未婚夫余榮長在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赴鹿港經商時溺斃,此時林氏只有十二歲,尚未正式結婚,而余榮長之父已逝,余榮長為家中獨子,但林氏不打算改嫁,留下來侍奉余榮長的母親(大家)[2]。她曾撫養兩名過繼來的族子為子嗣,但一位早逝,後來撫養者則在娶巫氏為妻後不久去世,而後林氏與媳婦一同撫養幼孫[3]

道光十二年(1832年),本地士紳劉獻廷呈請旌表,隔年臺灣知府周彥淡水同知李嗣鄴頒賜旌額,而到了道光十六年(1836年)朝廷才下旨准許建坊旌表,但余家家境貧困,故直到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才在職吏張綱上呈淡水同知黃開基後由黃開基捐銀元五十元募捐,不久竹塹城門閥林占梅即捐助銀一百二十元,隨後各方響應捐款後,共得銀一千二百多元[2]。之後經過數月後,於大甲城南門外建成牌坊[2]

臺灣日治時期昭和八年(1933年)發生旱災,大甲地區供奉林氏神像禱雨得應,而此時牌坊已年久失修,地方人士遂有重修之議,於是便用祈雨募捐餘款另購坊地,於昭和十年(1935年)重修[2]

二次大戰後,大甲鎮瀾宮曾於民國四十年(1951年)整頓環境,於周圍建有矮牆,大門位於順天路,後來在民國六十八年(1979年)大甲鎮公所重修,拆除舊牆改建新牆,並將入口改到光明路,並添設一對石獅[1]。民國八十三年(1994年),由內政部、省民政廳、臺中縣政府補助經費再次重修,相關工程於民國九十一年(2002年)4月17日完工[5]

建築

[编辑]
大甲林氏貞孝坊夜照

林氏貞孝坊為四柱三間形式[5],而或因下旨准許建章時間到實際建坊時間有差,牌坊北邊是刻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的職官,南面卻是道光十三年(1833年)的職官,此外坊柱四面皆有楹聯而不同一般牌坊只刻於正反面,亦為此牌坊的特色之一[2]

林氏禱雨事蹟

[编辑]
参见:第一次大甲土城戰役第二次大甲土城戰役

林氏生前就文獻可考者而言,最早於道光三十年(1850年)留有禱雨事蹟,此後尚有禱雨數次,而在同治元年(1862年)的戴潮春事件時,大甲被圍,林氏曾三出禱雨,適時化解水道被斷的缺水危機(林豪東瀛紀事》一書有記載)[2]

戲劇改編

[编辑]

民視台灣奇案》將此事蹟改編為古裝劇,收錄為中,分為三集播出,由白冰冰飾演林婦,也順帶介紹華南到台灣的傳播者—報馬仔

參考資料

[编辑]
  1. ^1.01.1大甲區公所—林氏貞孝坊. [2019-0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2). 
  2. ^2.02.12.22.32.42.52.62.72.8林文龍. 《台灣中部的人文》. 臺北市: 常民文化. 1998年1月: 242-255頁.ISBN 957-8491-16-6. 
  3. ^3.03.1《淡水廳志》卷十 列傳四 列女[失效連結]
  4. ^林氏貞孝坊. 臺中市大甲區公所. 2013-06-19 [2017-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2). 
  5. ^5.05.1林氏貞孝坊.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2)(中文(臺灣)). 

外部連結

[编辑]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林氏貞孝坊
中區
國定古蹟
市定古蹟
歷史建築
東區
市定古蹟
歷史建築
無形文化
南區
市定古蹟
歷史建築
無形文化
文化資產保存
技術及保存者
西區
國定古蹟
市定古蹟
歷史建築
紀念建築
無形文化
古物
北區
市定古蹟
歷史建築
紀念建築
古物
列冊遺址
臺中公園考古遺址
南屯區
市定古蹟
歷史建築
文化景觀
無形文化
遺址
古物
西屯區
國定古蹟
市定古蹟
歷史建築
文化景觀
遺址
民俗
北屯區
市定古蹟
歷史建築
無形文化
古物
山線
市定古蹟
歷史建築
文化景觀
無形文化
古物
遺址
海線
市定古蹟
歷史建築
聚落建築群
傳統表演
古物
遺址
文化資產保存
技術及保存者
民俗
屯區
國定古蹟
市定古蹟
歷史建築
文化景觀
無形文化
古物
自然地景
中華民國直轄市定古蹟
臺北市
臺北市直轄市定古蹟
政府類建築
衙署、機構
城郭、關塞
宗教類建築
寺廟、教堂
祠堂、墓葬
碑碣、牌坊
宅第
教育、書院
產業設施
其他
新北市
新北市直轄市定古蹟
政府類建築
衙署、機構
城郭、關塞
宗教類建築
寺廟、教堂
祠堂、墓葬
碑碣、牌坊
宅第
教育、書院
產業設施
待分類
桃園市
桃園市直轄市定古蹟
宗教類建築
寺廟、教堂
祠堂、墓葬
碑碣、牌坊
宅第
產業設施
其他
臺中市
臺中市直轄市定古蹟
政府類建築
衙署、機構
城郭、關塞
宗教類建築
寺廟、教堂
祠堂、墓葬
碑碣、牌坊
宅第
教育、書院
產業設施
其他
臺南市
臺南市直轄市定古蹟
政府類建築
衙署、機構
城郭、關塞
宗教類建築
寺廟、教堂
祠堂、墓葬
碑碣、牌坊
宅第
教育、書院
產業設施
其他
高雄市
高雄市直轄市定古蹟
政府類建築
衙署、機構
城郭、關塞
宗教類建築
寺廟、教堂
祠堂、墓葬
碑碣、牌坊
宅第
教育、書院
產業設施
其他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林氏貞孝坊&oldid=89011527
分类:​
隐藏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