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林孔龍屬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林孔龍

林孔龙属
化石时期:白堊紀晚期
86–83 Ma
林孔龍復原圖(與人類的體型比較)
科学分类编辑
界:动物界 Animalia
门: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蜥形纲 Sauropsida
总目:恐龍總目 Dinosauria
目:蜥臀目 Saurischia
亚目:蜥脚形亚目 Sauropodomorpha
下目:蜥腳下目 Sauropoda
演化支泰坦巨龍類 Titanosauria
科:风神龙科 Aeolosauridae
属:林孔龙属Rinconsaurus
Calvo & Riga, 2003
模式種
異尾林孔龍
Rinconsaurus caudamirus

Calvo & Riga, 2003

林孔龍屬名Rinconsaurus)是一泰坦巨龍類蜥腳下目恐龍,來自白堊紀晚期的阿根廷模式種異尾林孔龍Rinconsaurus caudamirus)由Calvo和Riga於2003年根據三具部分骨骼所描述、命名。

敘述

[编辑]

如同所有蜥腳類,林孔龍是種大型、長頸、四足英语quadrupedal草食性恐龍,並擁有一條長、呈鞭狀的尾巴。林孔龍是種體型較嬌小、纖細的不尋常蜥腳類。雖然尚未發現完整的化石,且沒有發現完整的頸部與頭部,完全成長的林孔龍估計體長11公尺、肩高約2.5公尺[1]。雖然目前只有發現一個部份頭骨,不過根據其他有關的泰坦巨龍類頭骨來判斷,林孔龍的頭部可能也是長而狹窄的。

發現及物種

[编辑]

林孔龍的化石是於1997年由Gabriel Benítez在阿根廷內烏肯省林孔德洛斯聖西斯附近的下篷組英语Bajo de la Carpa Formation地層發現的,包括三個個體(兩個成體及一個幼體),並由國立科瑪會大學古生物博物館的Jorge Calvo所挖掘。[1]

模式種兼唯一種異尾林孔龍R. caudamirus)於2003年由門多薩古脊椎動物實驗室的Jorge Calvo和Bernardo J. González Riga所敘述。他們指出林孔龍的獨特衍化特徵,例如尾椎上有明顯的骨突。化石包含:脊椎、四肢骨頭、肩胛骨、骨盆(恥骨坐骨髂骨)以及數個肋骨;另外也發現了頭骨碎片,包括一個下頜和兩顆牙齒。這些牙齒類似馬拉威龍[1]

林孔龍的屬名取自發現地,而種名caudamirus拉丁語意為「奇異的尾巴」,即指其尾椎不尋常的形狀,尤其是其中一個個體所呈現出「雙前凹-雙內凹-雙後凹-雙外凸-最後又回到雙前凹」的怪異序列。[1]

分類

[编辑]

林孔龍屬於泰坦巨龍類。Coria和Riga根據多個衍化特徵認為林孔龍與風神龍近緣。[1]2007年Casal等人將林孔龍、岡瓦納巨龍及風神龍一起,提議建立一個演化支稱為風神龍族。其中林孔龍與穆耶恩龍構成一個較小的分支林孔龍類[2]但這個分類群仍有待學界廣泛接納。2011年湯瑪斯·霍茨英语Thomas Holtz將林孔龍、風神龍、岡瓦納巨龍、穆耶恩龍、阿達曼提龍泛美龍探索龍一起歸類於新建立的風神龍科[3]2019年González-Riga等人的研究則將林孔龍類改分類至新建立的巨像龍類[4]

古生物學

[编辑]

食性

[编辑]

如同所有蜥腳類,林孔龍是草食性恐龍。曾在白堊紀泰坦巨龍類糞化石中發現有植物化石化的植物碎片(植結石),顯示牠們以未經挑選、品種廣泛的植物為食。除了一些可預期的植物(如蘇鐵科松科),2005年出版的發現也記載了一些意料之外、品種廣泛的單子葉植物,如棕櫚科禾本科等,這些是的祖先,從而引發了植食性恐龍與草是協同進化的假說。[5]

泰坦巨龍類的牙齒通常呈竹片狀(湯匙狀)或釘狀。林孔龍的牙齒卻被描述成「鉛筆及鑿狀」,並有大幅傾斜的磨損面。[1]由於嘴部結構無法磨碎食物,牠們可能會像其他蜥腳類一樣專吃樹葉。

參考資料

[编辑]
  1. ^1.01.11.21.31.41.5Calvo, Jorge; B.J.G. Riga.Rinconsaurus caudamirus gen. et sp nov., a new titanosaurid (Dinosauria, Sauropoda) from the Late Cretaceous of Patagonia, Argentina. Revista Geologica de Chile. 2003,30 (2): 333–353 [2007-10-18]. ISSN 0716-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05). 引文使用过时参数coauthors (帮助)
  2. ^Casal, G.; Martínez, R.D.; Luna, M.; Sciutto, J.C; and Lamanna, M.C.Aeolosaurus colhuehuapensis sp. nov. (Sauropoda, Titanosauria) de la Formación Bajo Barreal, Cretácico Superior de Argentina. Revista Brasileira de Paleontologia. 2007,10 (1): 53–62. 
  3. ^Holtz, Thomas R. Jr. (2011)Dinosaurs: The Most Complete, Up-to-Date Encyclopedia for Dinosaur Lovers of All Ages,Winter 2010 Appendix.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4. ^González Riga, Bernardo J.; Lamanna, Matthew C.; Otero, Alejandro; Ortiz David, Leonardo D.; Kellner, Alexander W. A.; Ibiricu, Lucio M. An overview of the appendicular skeletal anatomy of South American titanosaurian sauropods, with definition of a newly recognized clade. Anais da Academia Brasileira de Ciências. 2019,91 (suppl 2): e20180374.PMID 31340217.doi:10.1590/0001-3765201920180374. 
  5. ^Prasad, V.; Caroline A. E. Strömberg, Habib Alimohammadian, and Ashok Sahni,Dinosaur Coprolites and the Early Evolution of Grasses and Grazers, Science, 2005,310 (5751): 1177–1180 [2007-10-18],doi:10.1126/science.11188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6-21) 

外部連結

[编辑]
真爬行動物
主龍形下綱
蜥腳形亞目
    • 見下文↓




农神龙科




板龍科
里奧哈龍科


黑水龙科
大椎龍科
蜥腳形類
近蜥龍類
黑丘龍科
蜥腳下目
    • 見下文↓
布氏盜龍

井管龍大椎龍

金山龍



莱森龙科



火山齒龍科



鯨龍科?
馬門溪龍科
圖里亞龍類
新蜥腳類
梁龍超科
    • 見下文↓
大鼻龍類
    • 見下文↓
疑名
Barapasaurus tagorei
Vulcanodon karibaensisPatagosaurus fariasi
Turiasaurus riodevnesis
簡棘龍科
Nigersaurus taqueti
Dicraeosaurus hansemanni
Diplodocus carnegii



雷巴齊斯龍科
科巴斯龍類
利邁河龍亞科
雷巴齐斯龙亚科
鞭尾類
叉龍科
梁龍科
迷惑龍亞科
梁龍亞科



圓頂龍科



腕龍科




盤足龍科
泰坦巨龍類
    • 見下文↓
Pelorosaurus brevisSauroposeidon proteles




迪亞曼蒂納龍類



耐梅蓋特龍科
细长龙亚科
巨像龍類
林孔龍類
隆柯龍類
風神龍族
薩爾塔龍科
後凹尾龍亞科
薩爾塔龍亞科
Wintonotitan wattsi
Paralititan stromeriFutalognkosaurus dukeiAmpelosaurus atacis
Saltasaurus loricatus
疑名
分類單元識別碼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林孔龍屬&oldid=69376465
分类:​
隐藏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