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林佳龍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林佳龍
外交部官方肖像
第24任中華民國外交部部長
现任
就任日期
2024年5月20日
行政院院长卓榮泰
副职
常務次長
前任吳釗燮
第38任中華民國總統府秘書長
任期
2023年1月31日—2024年5月19日
总统蔡英文
副职黃重諺
張惇涵
前任李大維
继任潘孟安
第27任中華民國交通部部長
任期
2019年1月14日—2021年4月19日
行政院院长蘇貞昌
副职
政務次長
前任王國材(代理)
吳宏謀(正任)
继任王國材
第2任臺中市市長
任期
2014年12月25日—2018年12月24日
副职
副市長
秘書長
  • 黃景茂
前任胡志強
继任盧秀燕
其餘中央職務
中華民國無任所大使
任期
2022年1月5日—2023年1月30日
总统蔡英文
第11任中華民國總統府簡任副秘書長
任期
2007年10月17日—2008年5月19日
陳其邁同时在任
总统陳水扁
秘书长葉菊蘭
陳唐山
前任卓榮泰
继任高朗
第21任中華民國行政院新聞局局長
任期
2004年5月20日—2005年3月13日
行政院院长游錫堃
謝長廷
前任黃輝珍
继任姚文智
中華民國行政院發言人
任期
2003年3月1日—2004年5月19日
行政院院长游錫堃
中華民國國家安全會議諮詢委員
任期
2000年5月20日—2003年2月28日
主席陳水扁總統兼任)
秘书长莊銘耀
丁渝洲
第11任民主進步黨秘書長
任期
2006年1月25日—2007年10月15日
主席游錫堃
陳水扁
前任李逸洋
继任卓榮泰
第8屆中華民國立法委員
任期
2012年2月1日—2014年11月25日辭職
前任黃義交
继任黃國書
选区臺中市第六選舉區
个人资料
出生 (1964-02-13)1964年2月13日61歲)
臺灣省臺北市龍山區
(今臺北市萬華區
政党民主進步黨(2001年3月14日-)
配偶廖婉如
职业
  • 政治人物
  • 學者
宗教信仰一貫道
学历
经历

林佳龍(1964年2月13日—),中華民國政治人物、學者,民主進步黨正國會系,現任外交部部長臺灣民主基金會副董事長、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董事長。曾任總統府秘書長、副秘書長、外交部無任所大使交通部部長臺中市市長行政院新聞局局長、民主進步黨秘書長立法委員台灣智庫董事長、任務型國民大會代表、國家安全會議諮詢委員、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系助理教授等職務。

早年

[编辑]

林佳龍出生於臺北市萬華區,父親是位裁縫師,原籍雲林縣麥寮鄉新吉村,離鄉背井到艋舺工作,母親是彰化縣鹿港鎮人。1982年,林佳龍於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畢業後,參加大學聯考錄取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1],1986年获得政治学学士,1988年获得同系研究所碩士學位。[2]

受教於自由主義的學者胡佛,在臺大就學期間一直是學生運動的活躍份子,既為台大覺民學會(中國國民黨校內社團)會員,亦曾擔任過臺大「大陸問題研究社」社長,並帶領「大陸社」由國民黨外圍社團發展為異議性社團、臺大學生代表聯合會學生代表等重要社團職務,並且共同組織「自由之愛」校園言論自由活動。1987年「自由之愛」向時任臺大校長孫震提出大學改革,要求「黨政軍退出校園」遭孫震拒絕,林佳龍等人為此向立法院請願,父親因此收到孫震的具名公函警告。1988年臺大學生會長普選案通過後,林佳龍也參與輔選羅文嘉競選第一屆學生會長的工作,後來羅文嘉順利當選學生會長。[3]

1990年起就讀國立臺灣大學政治系研究所博士班。1991年獲得傅爾布萊特計畫獎學金,前往耶魯大學攻讀政治学,师从胡安·林茲,1992年取得取得哲學硕士、1993年取得文学硕士[4][5]。1995年,接受美國福特基金會的邀請,陸續前往北京天津上海南京武漢等中國大陸城市,進行「村自治與基層選舉」調查。1998年,以論文《Paths to Democracy: Taiwan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6][7]取得耶鲁大学政治學哲学博士[1]

随后,前往日本東京聯合國大學高等研究所擔任研究員一年,研究亞太安全與中國大陸發展,期間曾經和中國國務院的人合作研究案,跟王丹王軍濤胡平嚴家祺陳一諮鄭永年吳國光邱澤奇等海外的中國大陸人士交往。1999年回國,任教於國立中正大學政治系。[3]

早年從政生涯

[编辑]
林佳龍出席2008年台北國際書展

2000年林佳龍受邀出任國家安全會議諮詢委員,重點工作除了協助民進黨政府組織兩岸跨黨派小組的籌組工作,另一個就是美、日、台三邊對話平台。同時間林佳龍與其他人共同創辦台灣智庫,積極協助民進黨接執政之後對政府機構進行再造工程。2003年出任行政院發言人。2004年出任行政院新聞局局長,任内推動「電視台公共化」,最後成功讓華視納入公共電視的一環。[8]推動並落實「有線電視定頻」和網路分級制。[9][10]催生原住民電視台客家電視台。新聞局長任內推動「出版品及錄影節目帶分級辦法」,被抨擊限制作家創作、並引發出版業者不滿[11]。他亦在2005年國民大會代表選舉中當選任務型國大代表。

2005年台中市長選舉

[编辑]
参见:2005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

林佳龍被民主進步黨徵召投入2005年縣市長選舉,參選臺中市市長臺中市是民進黨的艱困選區,在沒有人看好下敗給胡志強[12]

2006年出任民主進步黨中央黨部秘書長,2007年10月15日由卓榮泰接任。

餐會風波

[编辑]

2005年11月21日,林佳龍表示,國民黨林柏榕的親家賴大吉舉辦過一次生日餐會,他應邀參加,據聞有人要以此作文章,影射成林佳龍的賄選餐會;還有一名女子假藉林佳龍母親的名義,以成立林佳龍後援會為由,發放新台幣兩千元給一個願意加入後援會的書法班成員,並且將蒐集到的兩起案件送檢調偵辦。[13]

2005年11月22日,遭檢調指控林佳龍的輔選幹部,透過對手胡志強競選總部榮譽主任委員、前任台中市市長林柏榕親家賴大吉,以生日名義在北屯區宴請選民涉嫌期約賄選,並在傳訊之後將林佳龍的多位幹部以三十萬元交保。對此民進黨認為又是「游盈隆事件」的翻版,意思在落選之後才能得以判決無罪、還給清白,林佳龍則表示「賴大吉的生日宴會他只是受邀的賓客之一,且藍營的政治人物也有人參加,他不可能藉此賄選」[14]

2006年7月21日,臺灣臺中地方法院初審判決出爐,案號095年選訴字000015號判決書指出,北屯區同榮里之守望相助隊每年都會辦兩、三次聚餐,一次自強活動,在94年10月23日係本來就預定要辦聚餐的,與林佳龍選舉沒有關係,且被告同榮里里長國民黨黃復興黨部黨員,根本不可能支持民進黨之候選人,餐會當時雖然林佳龍有到場拜票,但那是候選人自己到場,其只是基於禮貌應酬講些場面話。最後法官審理依行賄罪將賴大吉判刑十個月、褫奪公權四年,不可緩刑;賴奇宏等三人,各判處七個月徒刑、褫奪公權三年,可緩刑,四人如果不服可以提起上訴。至於同案另兩名被告之林佳龍競選總部幹部與一名里長,法官認定罪證不足而判決無罪。[15][16]

2007年4月10日,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審理終結,檢方針對初審無罪之林佳龍競選總部幹部等三人提起上訴,案號095年選上訴字002575號判決書同一審,內文指出「被告僅因不想得罪人,而同意也讓林佳龍到場致詞拜票」,雖然林佳龍本人並無遭到起訴,敗選一年後獲得清白。對於此三名被告判決書寫道:「監聽譯文大多為簡短句子,沒頭沒尾,沒有明確表達具體事件,檢察官上訴仍執詞指摘原判決此部分不當云云,非可採取,此部分上訴為無理由,應予駁回。」,因而判決無罪定讞。[17]

整起案件最終被判刑定讞的共有四人,前任台中市市長中國國民黨林柏榕的親家賴大吉有期徒刑六個月、可易科罰金、褫奪公權三年。曾任北屯區陳平里及大德里的里長林坪、民進黨中市黨部主委賴奇宏、林佳龍競選總部委員吳連琪,各有期徒刑七個月、可緩刑、褫奪公權三年。[16][17]

立法委員

[编辑]
参见:2012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2010年中華民國縣市改制直轄市
立法委員任內(攝於2013年)

2010年大台中合併升格為直轄市,為配合五都選舉使原本舊制市長任期延展一年。2010年直轄市市長選舉時,原本林佳龍認為經過3年耕耘後可望獲黨徵召再度參選[18],挑戰尋求第三度連任市長的胡志強,也是大台中市第一屆的直轄市市長選舉。最後民進黨中央評估仍認為林佳龍沒有勝算,故禮讓給時任民進黨秘書長蘇嘉全。林佳龍在接受遠見雜誌專訪時透露,2010年台中市長選舉讓他面臨政治生涯中最大的抉擇:「該不該退讓?」,甚至在選戰最後一個月跟太太說:「如果蘇嘉全當選,他一輩子不會再參選了[12]。」最終選舉結果揭曉,蘇嘉全小輸胡志強3萬票。林佳龍在2012年參選第八屆台中市第六選區(東、南、中、西區)立委,以11,748票的差距擊敗時任立委黃義交

2012年1月14日當選第八屆立法委員,任内提案將正在興建中的台中歌劇院由地方級的藝術表演中心升格為國家級表演藝術中心,該案在2014年1月獲立法院通過。[19]提出打造「大台中山手線」提案,獲立院院會通過請行政院研議辦理[20];同時向交通部爭取海線高架延伸至成功站與追分,及爭取國道1號銜接台74線[21][22][23]促成台中的中興大學、國立台中高農國立大里高中三校合併。[24]協助將口腔健康單位列為衛福部組織法一級單位—心理與口腔健康司。[25]促成水利署同意核撥台中筏子溪整治經費5,700萬,進行中科路橋上游段到大雅農路橋整治工程。[26]爭取商發院設立台中分院,協助中小企業,並獲商發院承諾先設育成中心。[27]

臺中市市長

[编辑]

2014年台中市長選舉

[编辑]
参见:2014年中華民國直轄市長及縣市長選舉

2013年4月,已「深耕台中」10年的林佳龍表態參選2014年台中市長選舉[28],以「全力以赴、當仁不讓」立場,希望透過黨內提名機制爭取市長提名[29]。2014年2月,民主進步黨正式提名林佳龍為2014年台中市長候選人,與胡志強再次對壘。林佳龍隨後在其競選期間宣布辭去立法委員職務[30]。11月29日,以21萬票的懸殊票差勝選[31]

選舉公報事件

[编辑]

2014年9月26日,台中市選舉委員會召開第27次監察小組會議,會中針對林佳龍政見引述「台中升格已經4年,現任市長施政滿意度年年墊底」,此部分內容是否違反《選舉罷免法》討論並表決,35位委員出席,25人贊成准予刊登,5人沒意見,僅5人不贊成。9月30日,台中市選舉委員會召開會議時,主委對此提出臨時動議後強行翻案。

2014年10月9日,林佳龍競選總部接到選委會來函要求3日內修改內容,拒絕後選委會「直接刪除部分政見」文字。總部發言人張廖萬堅表示「反對利用行政優勢打壓」,並強調《選罷法》第55條規定「這不僅箝制言論自由,更創下民主惡例。」[32]

遭批未在台中置產

[编辑]

代表民主進步黨競選2014年台中市市長選舉時,中國國民黨胡志強陣營猛烈批評林佳龍未在台中置產[33],甚至將林佳龍已故父親佔地0.1平方公尺的骨灰塔位,當成擁有「新北市豪宅」在攻擊,普遍被外界認為「不厚道」[34],且胡志強剛好就住在任內規劃及完成的「七期豪宅區」[35],此議題一出最後成了反效果。[31]

吳世瑋事件

[编辑]

吳世瑋在擔任台中市胡志強政府建設局長時,於選舉前分享文章攻擊林佳龍為「現代版的陳世美」。台中地院法官審酌吳世瑋為圖使林佳龍不當選,於選前8日的關鍵時刻,傳播不實文章,藉此形塑林佳龍負面形象,不僅損害林佳龍的名譽,損害選民投票正確性,敗壞選舉風氣,依違反選罷法將吳世瑋判刑4月,禠奪公權1年。[36][37]

任內

[编辑]
主条目:林佳龍市府
林佳龍市長官方照

2015年內政部人口遷移資料顯示,台中市淨移入14,367人口較往年倍增,在六都中更是奪下移居城市第二名。[38][39]2015年台中市衛生福利部全國各縣市社會福利績效考核第一名,是全台唯一10項都特優的縣市,首度擠下資源豐富、蟬聯多屆冠軍的台北市。在此之前於天下雜誌辦理的「幸福城市」調查中,台中市在「社福力」項目上亦受評比為全國第一。[40]

2016年林佳龍於12月22日就職兩週年餐會上宣布,台中捷運藍線獲得交通部審核通過,全線21.3公里,從最西邊的沙鹿火車站經過台中火車站往終點干城轉運中心,預計2028年完工,捷運藍線共15座車站。總經費1124.41億元,市府負擔833.98億,其餘為中央負擔。未來捷運藍線可服務人口57.6萬人,每日運量23.06萬人,尖峰運量每小時可達3.91萬人,預估屆時可改善台灣大道交通,串聯市中心及雙港副都心。[41][42]

2016年台灣環保聯盟等非政府組織(NGO)環保團體發布評比成績,台中市在取締汙染公害、綠色大眾運輸交通、發展環境友善產品、資訊透明公民參與及社區治理營造等五項評比中均獲得A級,其中減少台中火力發電廠排放量、發展低碳城市自治條例等政策,制定過程廣邀公民參與獲肯定。[43]

BRT事件

[编辑]

BRT公車自2015年7月8日起改制為「優化公車系統」[44][45][46][47],改為300-308號幹線公車上路行駛專用道,包含從台中火車站至靜宜大學沿線各站、海線、機場、清水、大甲、梧棲等路線。公車班次也從426班增至855班,同時啟用第二月台與「車間距調控系統」,並增加10公里內搭公車免費與站內增設USB手機充電站[48]。優化公車專用道實施滿一年後,台中市交通局於2016年8月調查自評時間縮短,公車每日運量還增加約31%[49]

然就林佳龍廢除BRT之事,監察院調查報告指出,林所稱優化公車專用道可縮短旅行時間及增加旅運人次,不符政策方向,實有違健全整體中臺灣公共運輸系統及培養大臺中地區大眾運輸運量之目標,亦不符政府施政一致性、大眾運輸之長遠性及重大投資之經濟性等原則,有損市府形象,浪費公帑,核有違失[50]。但市政府交通局長王義川指出,前市府錯誤政策浪費鉅額公帑、招致民怨,新市府改革「假BRT」後,不僅阻止後續300億元的浪費與癱瘓市區交通,並促成交通部核定興建捷運藍線系統,各項數據也證實BRT轉型為優化公車專用道的成功[51],而國民黨市議會黨團痛批市政府「惡意廢棄BRT」,主張議會組調查小組逐一檢視市府廢BRT的弊端[52]。而之後BRT廠商請求履約爭議仲裁結果出爐,市政府在仲裁案上慘敗,共要給付予機電廠商1億8,378萬9,338元,[53][54]

2018年9月12日捷運藍線計畫獲行政院正式核定。[55]

台灣塔案

[编辑]

2014年12月8日,台灣塔規劃單位提送第四次期中報告,委託規劃設計費有8億4,200萬元,超過法定10%上限,概估工程發包預算約134.3億元,使得總工程經費高達150.8億元[56]。後此案移送政風處追查,興建單位隨即表示鋼構「誤植」多出5,000多公噸,每噸鋼價也從15萬降至10萬,鋼價總預算主動降價總計24億2,019萬元[57],由於台灣塔早已違背議會做出「總經費不得逾80億元」決議,且使用過多鋼量形成不環保的大鋼構,因此暫停興建將以80億元為上限另找尋替代方案。[58]

2015年臺中市都市發展局決定將臺中智慧營運中心作為臺灣塔的替代方案,設計案重新設計案招標。2015年2月26日,政風處調查後發現台灣塔的評選及招標違法、建造經費四度變更前後迥異、變更設計未控管預算、鋼構工程報價偏高、預算超出上限放任不理,決定將該弊案移送廉政署偵辦。[59]專案管理公司中興工程表示,建築師在2014年12月8日提出的鋼構單價過高,報價與預算偏離很大,2014年12月22日已審退150億元預算案,並請建築師說明鋼構單價、數量是否合理。國民黨台中市議員李中不滿指出,台中市政府既然2014年12月22日已審退,都發局為何還拿12月8日150億元的「錯誤資料」給市長召開記者會,淪為「一塔變兩塔」栽贓前市府團隊[60]

市府進一步說明指出,雖然台灣塔的建築師在2014年12月25日修正數字,以電子郵件通知市府,然而電子郵件並非正式文件,台中市政府無法據此審查。市府依據的是建築師2014年12月8日發出的正式公文。都市發展局表示,業者得知被退回,隨後又在很短時間內表示可調降預算,過程之快引發疑慮。[60]關於台中市政府要求的正式文件,台灣塔的建築師指出,「台灣塔細部設計報告已經完成,預算符合80億元的要求,只是市府決定停建,(所以)報告送不出來」[61]

總預算遭擱置

[编辑]

2015年12月25日,民主進步黨台中市議會「朝小野大」的情況下,市府隔年度總預算1,771億餘元遭到全數擱置後散會,創下台中市政府年度結束前總預算無法在市議會完成二、三讀的紀錄。相較過去13年胡志強執政時總預算只刪除1億多元就可過關,林佳龍對此差別表示遺憾,並呼籲市議會儘速補救[62][63][64]。此案直到2016年1月26日,由中國國民黨議長林士昌宣布三讀通過,總預算審查在刪除後為1,263億5,020萬元。[65]

東亞青運被拔

[编辑]

2018年7月24日上午10點,东亚奥协理事会在北京召開臨時理事會,經過一番討論後,会议认为台湾民間正推動的「东京奥运正名公投[66]活动会让东亚青年运动会面临「政治风险」以及「政治干扰」[67][68],及被認為是「公然挑戰奧委會模式」[69],最後以舉手表決方式决定是否取消台中市東亞青運主办权;中國奥委会、中國香港奥委会、中國澳門奥委会、蒙古奥委会、朝鲜奥委会、韩国奥委会以及東亞奧協理事會主席劉鵬(中國奥委会前主席)支持取消,代表台灣的中華臺北奥委会反對取消,日本奥委会認為「事關重大應延後再議」投下棄權票,最終以7票贊成、1票反對及1票棄權取消台中市的主辦權[70][71][72]台中市政府市長林佳龍等人於2018年7月30日召開國際記者會表示,以主辦城市首長兼任2019第一屆東亞青運籌委會主委身分提出四大理由正式向東亞奧協提出申復,並同步發函給東亞奧會九個會員國家地區代表,並痛批政治介入體育,在國際運動史上是最不光彩一頁[73]

市長任內爭議事件

[编辑]

海水採礦案騙局

[编辑]

2018年3月,時任台中市長林佳龍宣布與德商哈利霍夫曼諮詢公司簽訂「海水採礦聯合開發投資案」合作備忘錄,將興建海水採礦場,但媒體追查後發現,簽約過程不到1個月,德方只來台考察1次,而且是位於偏鄉的「1人公司」,查無註冊資料。[74]對此,林佳龍在深夜發文道歉並坦承疏失。[75]

減少老人補助

[编辑]

林佳龍宣布自2017年起台中市不補助所得稅率5%以下、65歲以上老人的健保費,引發爭議。[76]

2018年台中市長選舉

[编辑]
参见:2018年中華民國直轄市長及縣市長選舉

民主進步黨在2017年11月29日的中執會中通過提名台中市長林佳龍等人參選2018年中華民國直轄市長及縣市長選舉[77]

國民黨台中市長參選人盧秀燕針對台中的空汙問題,主張要停止中電北送。[78]她指出台中市交通問題嚴重、年年舉債、林佳龍執政「糟透了」。林佳龍陣營則回批台中火力發電廠早在國民黨執政時興建,盧秀燕委員自1999年起擔任立委卻到2015年才連署針對空汙議題的法案,且過去對空汙的發言都集中在2017年,是為了選舉才開始關心空氣汙染。事實上在市府嚴格審查中火許可證的展延申請,已明令削減24%生煤許可量,從數十年來2,100萬公噸的每年許可數量,降為1,600萬公噸。[79]實際燒煤量,2014年前胡志強市長任內,全年生煤用量1,839萬公噸、2015年1,795萬公噸,2017年的1,772萬公噸。[79]

此外林佳龍陣營指出,臺中市鐵路山手線計畫臺中捷運藍線臺中捷運綠線彰化延伸段都獲行政院前瞻基礎建設支持,台中市的公共運輸蒸蒸日上,然而盧委員擔任立委期間,卻在立法院反對包含台中軌道建設在內的前瞻基礎建設。關於負債,林佳龍陣營指出,台中市為新興城市,建設齊發,然而即便如此,舉債金額與前市長胡志強相當,且依舊保持六都會中,財政穩健度第二名。[79]

選舉結果,林佳龍輸盧秀燕約21萬票,交出僅執政四年的台中市。[80]

交通部部長

[编辑]
交通部部長任內(攝於2020年)

2019年1月11日,林佳龍接受行政院院長蘇貞昌邀請,出任交通部部長[81],並於1月14日隨蘇貞昌內閣正式上任。

北北基軌道路網整合

[编辑]

在立法委員賴品妤蔡適應等人要求後,林佳龍於2020年10月13日首次邀請臺北市市長柯文哲新北市市長侯友宜基隆市市長林右昌共商北宜高鐵、基隆捷運、台北捷運民生汐止線等路廊競合事宜進行研商,會後取得基隆輕軌升級為中運量捷運、台北端地下延伸至南港車站、基隆端先至八堵火車站、民生汐止線與基隆捷運整合、高鐵延伸宜蘭的路線等5點共識。[82]

高鐵延伸宜蘭屏東

[编辑]

林佳龍任內提出東部快鐵西部高鐵,串聯台灣成為6小時生活圈願景,其中規劃高鐵延伸宜蘭,於2020年12月底完成綜合規劃的期末報告初稿,並提報交通部審查。宜蘭未來鐵道發展將採三鐵共構,包括高鐵、宜花東快鐵、宜蘭鐵路高架化做整合規劃。為提高共構綜效,現正就宜蘭端設站位置做進一步分析[83]

2019年9月27日召開「高鐵延伸屏東新闢路線可行性研究報告」報院前第3次審查會議建議採「左營方案」為後續推動綜合規劃優先方案。行政院於2020年12月10日核定可行性評估,全案進入實質綜合規劃階段,並保留延伸到潮州的空間[84]

台中捷運綠線藍線

[编辑]

擔任台中市長任內,林佳龍爭取捷運藍線列入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中,擴大中捷的服務。後來BRT影響了藍線的核定,便將其改為優化公車系統,作為繼續爭取藍線捷運的條件。接任交通部長後,加速核准中捷綠線營運及延伸、捷運藍線、機場捷運及大平霧捷運等路網計畫[85]

台中市政府於2020年8月7日辦理初勘,並報請交通部履勘。9月13日鏡週刊報導台中捷運綠線6車站可能有安全疑慮,履勘委員為此分別辦理現勘。10月25日履勘,台中市政府11月2日將「營運前須改善事項」函報交通部,經市府11月4日補正資料,交通部長林佳龍於11月6日核准台中市捷運綠線營運[86]

太魯閣號列車出軌事故

[编辑]

2021年4月2日,臺鐵408次太魯閣號發生重大出軌事故[87],不久林佳龍致電總統蔡英文表達請辭交通部長之意,4月15日獲行政院長蘇貞昌批准辭呈,並於同月20日生效。[88]19日,任期最後一天搭乘搶修首班車經過完成的台鐵事故路段,象徵善後完成[89]。20日正式交接印信,交通部長一職由時任次長的王國材接任,結束2年3個月任期。

拿下標案的美商理立與林佳龍關係密切

[编辑]

美商理立系統科技公司在2018年蔡政府推動的智慧交通工程中拿下三項標案,理立除了遲遲做不出實績外,媒體踢爆理立與林佳龍關係匪淺[90],另外理立也被發現捏造在美國參與自駕系統的成績拿下標案[91],原先理立宣稱以「美國佛羅里達州傑克遜維爾市自駕快捷系統」成功打入美國市場,還因此獲得經濟部工業局協辦的「2020系統整合輸出獎」,並公開接受王美花出席頒獎鼓勵廠商。但經媒體查證發現,美國傑克遜維爾交通管理局在當時根本未與理立簽約,甚至也未參與該專案[92]

無任所大使

[编辑]
中華民國總統府官方肖像

2022年1月5日,林佳龍受蔡英文特聘為無任所大使,聘期至2024年5月19日。專責「數位新南向」[93]。2023年1月31日,林佳龍接替李大維出任總統府秘書長。[94]

有意爭取參選台北市長

[编辑]

2022年4月,林佳龍表態參選年底台北市市長選舉,並提出台北首都圈的12門課長文,針對國土規劃、交通路網、空間正義等12面向提出願景概念[95][96]

參選新北市長

[编辑]

2022年6月30日,再度表示不會參選新北市長。[97]

7月,在總統蔡英文勸進下,[98][99]林佳龍表示願意轉戰新北。[100]

2022年7月10日,民進黨選舉對策委員會建議徵召林佳龍參選新北市長,並於同日召集全台民進黨籍縣市長召開聯合記者會。林佳龍表示接受徵召,代表民進黨參選2022年新北市市長[101][102]

2022年7月15日,在受訪時談論新北市的治理藍圖指出,新北市近年缺少宏觀規劃,要超越台北,成為國際性的都市。[103]

2022年7月17日,在民進黨全代會上受訪時表示,若當選新北市長,就會公布恩恩案所有資料,新北市長侯友宜則表示,所有資料已送司法檢調單位釐清[104]

2022年8月1日,競選辦公室成立。4日,林佳龍約戰侯友宜辯論市政議題[105]。16日,林佳龍簽署「做好做滿」聲明書[106],要求國民黨新北市長參選人侯友宜明確做出承諾[107]

外交部部長

[编辑]

2024年,在賴清德當選總統後,成為卓榮泰內閣的外交部部長。[108]接任外交部後,提出以民主、和平與繁榮為核心價值的「總合外交」政策,包括價值外交、同盟外交與經濟外交三大支柱,以及將原本的固邦計畫升級為「榮邦計畫」,意即繁榮友邦並讓友邦以與台灣來往為榮。

榮邦計畫包含八大旗艦計畫:半導體供應鏈韌性、可信賴網路與數位治理、新能源與碳權合作、智慧園區海外示範計畫、智慧醫療與健康產業、智慧新農業、主權AI、永續觀光。

2024年10月,出訪友邦瓜地馬拉貝里斯聖文森及格瑞納丁聖露西亞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等友邦。[109]

2024年11月,率領「台灣卓越無人機海外商機聯盟」訪問比利時、波蘭與立陶宛等歐洲國家。

2025年1月,以賴清德總統特使的身分出席友邦帛琉總統惠恕仁就職典禮。

2025年4月,以賴清德總統特使身分,出席友邦史瓦帝尼國王恩史瓦帝三世57歲壽誕慶典活動。

2025年5月,訪問美國德州宣布Taiwan Tower計畫,並獲邀站上德州眾議會主席台接受友台決議。

2025年7月,率團訪問南美洲友邦巴拉圭,視察台巴智慧科技園區、台巴科大等雙邊合作計畫。

2025年7月,以私人身分訪問日本,會見高市早苗等日本政要,成為1972年台日斷交後,首位造訪東京並前往台北駐日經濟文化代表處視察的外交部長,此行也前往大阪世界博覽會參觀。

2025年8月,傳訪問菲律賓,但未獲台灣與菲律賓官方證實。

2025年9月,出訪捷克義大利l奧地利等國。[110][111]

2025年9月,接連投書美國保守派媒體《新聞頭條》、日本《產經新聞》、荷蘭媒體《NieuwRechts》、南韓媒體《朝鮮日報》,呼籲國際社會正視台灣的重要性,支持台灣參與聯合國體系。[112][113][114][115]並在聯大期間訪紐約,與外交盟友會晤。[116]

2025年9月29日,受邀於第12屆「華沙安全論壇」(Warsaw Security Forum)以「再造全球民主供應鏈」(Reinvention of Global Democratic Supply Chain) 為題發表演說。[117]

軼聞

[编辑]

2016年3月19日,2015年中華職棒總冠軍賽時,桃園市長鄭文燦曾與林佳龍打賭,只要桃猿隊贏得總冠軍,林佳龍就要穿上桃猿隊的服裝為Lamigo球隊加油,後來桃猿隊從4場比賽輸3場的劣勢中逆轉勝奪得總冠軍。林佳龍遂於19日開幕戰兌現約定穿上Lamigo桃猿球衣到桃園與鄭文燦一起看球。[118][119]

根據財產申報資料,林佳龍申報1筆土地、5筆建物,皆位在台北市中山區;現金有36萬元,而存款有2億1867萬2844元、有價證券1億1853萬3810元;珠寶、古董、字畫及其他具有相當價值之財產共215萬4329元;保險則有5084萬5732元,以及1台駕駛超過5年的TOYOTA汽車。

2024年11月16日,受美國在台協會處長谷立言邀請,與日本駐台副代表高羽陽在台北大巨蛋觀賞2024年世界棒球12強賽的台日大戰並留下合照,結果該屆比賽結果前三名為台灣、日本與美國,因此後來此合影被網友封為預言照。

個人生活

[编辑]

林佳龍1996年與廖婉如結婚。廖婉如為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外甥女、奇美實業前董事長廖錦祥之女。[120]

選舉紀錄

[编辑]
年度選舉屆數選舉區所屬政黨得票數得票率當選標記備註
2005任務型國民大會代表選舉民主進步黨 民主進步黨1,647,79142.52%
第十五屆臺中市市長選舉臺中市 (省轄市)175,59239.00%
2012第八屆立法委員選舉臺中市第六選舉區96,68551.78%
2014第二屆臺中市市長選舉臺中市847,28457.06%
2018第三屆臺中市市長選舉619,85542.35%
2022第四屆新北市市長選舉新北市693,97637.58%

榮譽

[编辑]

中華民國勳章獎章

[编辑]

作品

[编辑]

學術論文

[编辑]
  • 《Paths to Democracy: Taiwan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Ph.D. dissertation(博士論文),Yale University(耶魯大學),1998。
  • 《國民黨與民進黨的群眾基礎:台灣選民政黨支持的比較分析(1983-88)》,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8。

研究報告

[编辑]
  • 朱雲漢/共同主持《民主化與憲政變遷:台灣經驗的國際比較第三期研究報告》,台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1999。
  • 與朱雲漢/共同主持《民主化與憲政變遷:台灣經驗的國際比較第二期研究報告》,台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1998。

個人著作

[编辑]
  • 《走進許文龍的雕塑世界》,林佳龍, 歐陽辰柔/著,台北:釀出版,2024。
  • 《經濟日不落國:新國際雁行聯合艦隊》,台北:釀出版,2024。
  • 《數位新南向II 打造國際新雁行聯合艦隊》,林佳龍等/著,台北:台灣智庫,2024。
  • 印太新秩序下的台灣之路:數位時代的產業最適棲息地理論與雙螺旋策略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台北:釀出版,2022。
  • 《兩個餌只釣一條魚:許文龍經典人生語錄》,台北:早安財經,2021。
  • 《零與無限大許文龍360度人生哲學》,台北:早安財經,2021。
  • 《李登輝學X學李登輝:台灣的時代精神、歷史意識與政治領導》,林佳龍、台灣智庫、李登輝基金會/著,台北:釀出版,2021。
  • 《城市裁縫師-改變臺中的15個關鍵決策》,台中:台中市政府,2018。
  • 《兩個餌只釣一條魚:與許文龍邊釣邊聊》,台北:早安財經,2017。
  • 《城市行動派》,台北:遠景出版社,2014。
  • 《打破悶經濟:新區域主義的動力學》林佳龍等/著,台北:獨立作家,2013。
  • 《城市夢想家:從「台中學」看後五都時代的城市願景》,台北:幸福綠光,2010。
  • 《零與無限大:許文龍幸福學》 許文龍, 林佳龍, 廖錦桂/著,台北:早安財經,2010。
  • 《做對的事,把事做對》,台北:圓神,2005。
  • 《未來中國:退化的極權主義》,台北:時報文化,2003。

參與編輯

[编辑]
  • 《承擔:林佳龍的危機領導學》,吳佳晉, 馬機, 李珮宇/著,台北:釀出版,2022。
  • 《看見,林佳龍》,陳建仲/著,台北:釀出版,2022。
  • 《新政治經濟學:理論與政策的解析》,林佳龍、洪振義/編著,台北:釀出版,2022。
  • 《科技特派員:林佳龍與十二位企業CEO的關鍵對話,前瞻台灣產業新未來》, 財團法人大肚山產業創新基金會/著,台北:秀威資訊,2022。
  • 《和林佳龍一起去旅行:那些走讀、療癒、愛戀山海的光合之旅》,林佳龍/導讀,潘潘/著,台北:布克文化,2022。
  • 《挑戰2032 台灣關鍵下一步》,呂曜志/主編,林佳龍等/著,台北:台灣智庫,2021。
  • 《奔海-台灣智庫20年》,石牧民、王聖芬/著,林佳龍/總策畫,台北:釀出版,2021。
  • 《交通彩繪家:林佳龍與人本交通的創新治理》,交通部/著,台北:交通部秘書室,2021。
  • アジア太平洋研究専門誌-問題と研究 10.11.19月号特集論文:アジア経済情勢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新型コロナ(COVID-19)が台湾経済に 与える影響と経済政策の評価 ― 動学的産業連関モデルによるアプローチー,林佳龍 · 洪振義/編著,台北 : 国立政治大学国際関係研究センター,2020。
  • 《危機最前線:林佳龍如何帶領交通部跨越難關》,馬機/著;台北:釀出版,2020。
  • 《鏡頭外的林佳龍:從台中下雪的那晚談起》,呂佳穎/著;台北:釀出版,2018。
  • 《佳龍帶你遊台中》,路寒袖/主編,林佳龍/策劃導讀;台北:遠景出版社,2014。
  • 《以民為本的創造性財政》,與呂桔誠/主編,台北:遠景出版社,2014。
  • 《滴水穿石:林佳龍的台中故事》,郭正亮/著,台北:遠流出版社,2014。
  • 《鏡頭外的林佳龍》,文以崴, 陳建仲/著,台北:釀出版,2014。
  • 《零與無限大:許文龍幸福學》,許文龍/口述,林佳龍、廖錦桂/編著;台北:早安財經,2010。
  • 《愛台中的100種方法(復刻版)》,黃優等100人/著;林佳龍/主編,台北:幸福綠光,2010。
  • 《公投與民主:台灣與世界的對話》,林佳龍/主編,台北:台灣智庫,2009。
  • 《解開台灣主權密碼》,林佳龍、李明峻羅致政/主編,台北:台灣智庫,2008。
  • 《Unlocking the Secret of Taiwan’s Sovereignty》,與Ming-juinn Li(李明峻)、Chih-cheng Lo(羅致政)/合著,Taipei(台北),Taiwan Thinktank(台灣智庫),2008。
  • 《政治學:議題與爭辯》,與王業立郭應哲/合著,台北:韋伯出版社,2007。
  • 《民主到底:公投民主在台灣》林佳龍/主編,台北:台灣智庫,2007。
  • 《熱情的起點:林佳龍影像側記》,文以崴/著,台北:秀威資訊,2005。
  • 《最新政治學爭辯的議題 :2003年革新重譯本》,Herbert M. Leveine/著 ; 王業立, 郭應哲, 林佳龍/譯,台北:韋伯文化,2003。
  • 《政府交接法制化之研究》與莊國榮吳志中張錫模/合著,台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2002。
  • 《行政、立法關係與憲政民主:台灣經驗的國際比較》(「強化立法院結構與功能之研究」子計畫研究報告),與林繼文藍玉春、李明峻/合著,台北:立法院,2002。
  • 《民族主義與兩岸關係:哈佛大學東西方學者的對話》,與鄭永年/合編,台北:新自然主義,2001。
  • 《我國加入世界衛生組織策略之探討研究報告》,台北:行政院衛生署贊助,2000。
  • 《最新政治學爭辯的議題》,Herbert M. Leveine/著 ; 王業立, 郭應哲, 林佳龍/譯,台北:韋伯文化,1999。
  • 《兩岸黨國體制與民主發展》,與邱澤奇/合編,台北:新自然主義,1999。
  • 《台灣選民的投票行為》,與胡佛等/合著,台北:中央選舉委員會,1990。

重要專文

[编辑]

延伸閱讀

[编辑]

參見

[编辑]

參考資料

[编辑]
  1. ^1.01.1建國中學校友會. alumni.ck.tp.edu.tw. [2025-04-07]. 
  2. ^Deputy Secretary-General to the President. Presidential Office Organization. ROC Office of the President. [2008-04-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01). 
  3. ^3.03.1當年學運人士挺林佳龍 盼野百合在中市生根.中央社. 2005-11-30 [2005-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中文(臺灣)). 
  4. ^立法院.林佳龍委員. 立法院. 2013-07-23 [2025-04-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22)(中文(臺灣)). 
  5. ^Ko, Shu-Ling.Lin wins praise for interpersonal skills.The Taipei Times. 2003-03-03 [2025-0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19). 
  6. ^Katalog der Bibliothek des Instituts für Sinologie (LMU) 馆藏目录 › ISBD. www.opac.sinologie.uni-muenchen.de. [2025-04-07]. 
  7. ^Paths to democracy: Taiwan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 ProQuest. www.proquest.com. [2025-04-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4-07)(英语). 
  8. ^游揆允林佳龍提案 台視華視公共化.TVBS. 2004-06-06 [2004-06-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13)(中文(臺灣)). 
  9. ^林佳龍靠購物台談判成功.新新聞. 2005-01-01 [2005-0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15)(中文(臺灣)). 
  10. ^林佳龍強力推動 網路分級制露曙光.新台灣新聞週刊. 2004-11-29 [2004-1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13)(中文(臺灣)). 
  11. ^陳怡靜、楊桂華.出版品分級爆反彈 網上6000人次連署 要求暫緩實施. 蘋果日報. 2004-12-04 [2022-0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16). 
  12. ^12.012.1林佳龍:施政藍圖準備了10年,不需摸索即可上手.遠見雜誌. 2015-01-01 [2015-0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2-22)(中文(臺灣)). 
  13. ^林佳龍;有人企圖製造賄選案件嫁禍給他.大紀元. 2005-11-21 [2005-1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2-22)(中文(臺灣)). 
  14. ^林佳龍涉賄選案 當年游盈隆翻版?.新台灣新聞週刊. 2005-11-25 [2005-1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08)(中文(臺灣)). 
  15. ^林佳龍選市長助選人賄選案 四人判有罪.大紀元. 2006-07-27 [2006-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22)(中文(臺灣)). 
  16. ^16.016.1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095年度選訴字第000015號
  17. ^17.017.1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 095年選上訴字002575號
  18. ^三年深耕有成 林佳龍再戰台中.新台灣新聞週刊. 2008-10-23 [2008-10-23](中文(臺灣)). [永久失效連結]
  19. ^「台中大都會歌劇院」升格為國家級「台中國家歌劇院」. 立法院全球資訊網. 2014-01-09 [2014-0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2-22)(中文(臺灣)). 
  20. ^「大台中山手線」帶動區域均衡發展.自由時報. 2015-08-03 [2015-08-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8-04)(中文(臺灣)). 
  21. ^林佳龍: 爭取專案補助大台中軌道運輸建設. 立法院全球資訊網. 2012-06-13 [2012-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19)(中文(臺灣)). 
  22. ^追分成功雙軌化 林佳龍承諾當選優先施作.自由時報. 2014-08-20 [2014-08-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8-21)(中文(臺灣)). 
  23. ^國道一號銜接台七十四線 林佳龍要求交通部速辦.華視. 2014-08-19 [2014-08-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19)(中文(臺灣)). 
  24. ^林佳龍:開花結果 興大中農國大里三校合併.自立晚報. 2014-02-21 [2014-0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15)(中文(臺灣)). 
  25. ^牙醫師公會拜會林佳龍 澄清並無特定立場.NOWnews. 2014-10-24 [2014-10-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28)(中文(臺灣)). 
  26. ^整治筏子溪 林佳龍爭取到5700萬經費.中國時報. 2014-06-25 [2014-06-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02)(中文(臺灣)). 
  27. ^《遷台中?設分院?》商發院承諾 先設育成中心.自由時報. 2013-09-06 [2013-09-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2-22)(中文(臺灣)). 
  28. ^宋健生.台中「十年大計」 蛻變創意城.聯合報 (台中[市]). 2015-12-07 [2015-1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2-25)(中文(臺灣)). 
  29. ^張俊夫; 陳進昌.台中市長之爭 林佳龍表態爭取黨內提名. ETtoday新聞雲 (台中[市]). 2013-04-02 [2013-04-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4-06)(中文(臺灣)). 
  30. ^寇世菁.林佳龍辭立委 胡志強:尊重 肯定他辭職. yahoo!新聞 (中廣新聞網). 2014-11-25 [2014-1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14)(中文(臺灣)). 
  31. ^31.031.1汪仁玠.林佳龍讓野百合在台中開花.新新聞. 2014-12-09 [2014-1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28)(中文(臺灣)). 
  32. ^公報政見遭刪 中選會:涉違反選罷法.大紀元. 2014-11-21 [2014-1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2-22)(中文(臺灣)). 
  33. ^林佳龍稱落選也不會落跑 徐中雄:他都不買房,誰會相信.今日新聞網. 2014-11-20 [2014-1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22)(中文(臺灣)). 
  34. ^靈骨塔也算一間房? 市議員被嗆不厚道.蘋果日報 (台灣). 2014-10-06 [2014-10-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19)(中文(臺灣)). 
  35. ^胡志強帶動七期房市 胡瓜買3千萬豪宅為鄰. 好房網News. 2014-03-17 [2014-03-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18)(中文(臺灣)). 
  36. ^亂用吳淡如文章 批林佳龍嫌貧愛富 他糗了.聯合報. 2014-04-19 [2014-04-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23)(中文(臺灣)). 
  37. ^暗指林佳龍是陳世美? 新北高官臉書分享遭判刑.蘋果日報 (台灣). 2014-04-19 [2014-04-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20)(中文(臺灣)). 
  38. ^CNN:台中是台灣最宜居城市.自由時報. 2016-04-25 [2016-04-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26)(中文(臺灣)). 
  39. ^CNN推薦:台中是「台灣最宜居城市」. 蘋果日報. 2016-04-25 [2016-04-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26)(中文(臺灣)). 
  40. ^台中市社福績效大滿貫 勇奪全國第一.中國時報. 2015-12-18 [2015-1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2-22)(中文(臺灣)). 
  41. ^就職二周年致詞長55分鐘 林佳龍透露中央「送大禮」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聯合新聞網,2016-12-22
  42. ^台中捷運藍線通過 預計2028完成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聯合新聞網,2016-12-22
  43. ^NGO環團公布縣市環保評比 台中獲佳績.中國時報. 2016-09-07 [2016-09-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07)(中文(臺灣)). 
  44. ^美術館、捷運與BRT罩門 胡志強13年執政路民心思變.今日新聞網. 2014-11-29 [2014-1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29)(中文(臺灣)). 
  45. ^BRT行控中心一場騙局 狹小簡陋惹怒林佳龍.蘋果日報 (台灣). 2014-12-26 [2014-1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28)(中文(臺灣)). 
  46. ^視察BRT 林佳龍批:根本是一場兒戲、騙局.自由時報. 2014-12-26 [2014-1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26)(中文(臺灣)). 
  47. ^BRT不只是兒戲 林佳龍怒斥:還是一場騙局.風傳媒. 2014-12-26 [2015-1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2-22)(中文(臺灣)). 
  48. ^優化公車專用道9條幹線服務升級 車身全新意象塗裝亮眼. 公共運輸處. 2015-06-07 [2015-06-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12)(中文(臺灣)). 
  49. ^台中優化公車上路1年 運量增31%.中央社. 2016-09-10 [2016-09-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11)(中文(臺灣)). 
  50. ^林佳龍批BRT一場騙局 監院:廢BRT涉浪費公帑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聯合報
  51. ^BRT被監院糾正 網友起底監委背景「比BRT更該廢」.自由時報. 2017-03-20 [2017-03-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20)(中文(臺灣)). 
  52. ^監察院糾正中市府廢BRT案 國民黨團批市府惡意廢棄BRT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台灣好新聞報
  53. ^BRT仲裁慘敗!中市要賠廠商1.8億 藍營要求林佳龍道歉下台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華視新聞網
  54. ^BRT仲裁慘敗 議員要求林佳龍道歉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HINet新聞
  55. ^台中捷運藍線行政院正式核定 中市府:加速後續作業 全力往通車目標邁進. 臺中市政府交通局. 2018-09-14 [2018-09-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9)(中文).王局長也指出,前市府時期,交通部認為捷運藍線與BRT藍線重疊競合,因此退回捷運藍線計畫。林市長上任後,將不符國際BRT標準、嚴重妨礙台灣大道車行速度的BRT藍線,改革為優化公車系統。同時也積極向中央強調台中已放棄BRT,並全力配合捷運藍線審查,以及提出公車10公里免費政策做為捷運前階段交通配套 
  56. ^台灣塔經費倍增 林佳龍:錯誤決策比貪汙更可怕. ETtoday. 2015-01-19 [2015-0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9)(中文(臺灣)). 
  57. ^台灣塔5大疑義 中市移送廉政署偵辦.蘋果日報 (台灣). 2015-02-26 [2015-0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3-01)(中文(臺灣)). 
  58. ^80億→150億 林佳龍停建台灣塔.蘋果日報 (台灣). 2015-01-20 [2015-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20)(中文(臺灣)). 
  59. ^台灣塔5大疑義 中市府移送廉政署偵辦.自由時報. 2015-02-26 [2015-0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27)(中文(臺灣)). 
  60. ^60.060.1台灣塔150億預算已審退 都發局疑隱匿實情.中時電子報. 2015-04-02 [2015-04-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04)(中文(臺灣)). 
  61. ^台灣塔150億預算已退 議員質疑都發局隱匿.自由時報. 2015-04-02 [2015-04-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03)(中文(臺灣)). 
  62. ^扯!台中市府明年度總預算1771億全遭擱置.自由時報. 2015-12-25 [2015-1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2-26)(中文(臺灣)). 
  63. ^台中市總預算遭擱置 林佳龍籲儘速補救.中央社. 2015-12-25 [2015-1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2-25)(中文(臺灣)). 
  64. ^105年度總預算案擱置未決 林市長感到遺憾 呼籲議會儘速補救. 臺中市政府新聞局. 2015-12-25 [2015-1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17)(中文(臺灣)). 
  65. ^台中市105年總預算 市議會三讀通過.大紀元. 2016-01-26 [2016-0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02)(中文(臺灣)). 
  66. ^東亞青運被拔要怪公投與紀政?. [2018-08-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31). 
  67. ^东亚奥协依据章程取消2019年东亚青年运动会. [2018-08-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26). 
  68. ^东亚青年运动会被取消有预警? 国际奥委会这样说. [2018-08-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26). 
  69. ^台灣爭取奧運正名 台中東亞青運會被停辦.BBC中文網. 2018-07-24 [2018-08-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30). 
  70. ^已花3年籌辦東亞青運 中市府:嚴正抗議將申訴. 蘋果日報. 2018-07-24 [2018-08-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03). 
  71. ^感人!無懼施壓 日本投「棄權票」力挺台灣辦. nownews. 2018-07-24 [2018-08-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24). 
  72. ^「不允許如此胡鬧操作!」台灣首次主辦「東亞青運」遭中國干預取消. 關鍵評論網. 2018-07-24 [2018-08-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27). 
  73. ^政治力介入東亞青運 林佳龍:國際運動史上最不光彩一頁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ETtoday新聞雲 記者徐政璿/台北報導 .2018年7月30日.
  74. ^千億投資台中「神秘1人德商」3周神效拍板!林佳龍深夜改口認了. ETtoday新聞雲. 2018-03-14 [2022-03-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16). 
  75. ^【有片】1人公司惹議 藍民代轟林佳龍「最大騙局」. 蘋果日報. 2018-03-13 [2022-03-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8). 
  76. ^不補助老人健保 林佳龍:到100歲才35萬,繳不起嗎?. ETtoday新聞雲. 2017-09-12 [2022-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15). 
  77. ^民主進步黨第十七屆第九次中執會新聞稿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17-02-12.
  78. ^競選主軸"台中PLUS" 盧秀燕反空汙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2018/04/30,華視新聞
  79. ^79.079.179.2盧秀燕批中火「火力全開」 卓冠廷:誤導大眾視聽 - 政治. 自由時報電子報. 2018-03-01 [2018-03-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01)(中文). 
  80. ^政績牌無效!林佳龍連任失敗 綠營執政、空污纏身讓寶座. TVBS新聞網. 2018/1124 [2022-0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18). 请检查|date=中的日期值 (帮助)
  81. ^林佳龍證實 將入閣任交通部長. 中央社. 2019-01-11 [2019-0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4). 
  82. ^北北基軌道路網5共識 雙北願付錢承擔責任. 中央通訊社.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16). 
  83. ^林佳龍:高鐵南港延伸宜蘭納評估 行車時間15分. [2019-08-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7). 
  84. ^高鐵南延敲定左營案…砸554億 日增不到4千旅客. 聯合新聞網. 2019-09-28 [2019-09-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29)(中文(臺灣)). 
  85. ^喻文玟.26公里+18站 台中捷運藍線行政院正式核定.聯合新聞網. 2018-09-14 [2018-09-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15). 
  86. ^捷運新生活! 台中捷運整體路網計畫獲交通部同意. 臺中市政府交通局. 2021-04-19 [2021-10-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9). 
  87. ^台鐵出軌》太魯閣號清水隧道出軌 釀50死162輕重傷 (新闻稿). 自由時報. 2021-04-02 [2021-04-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02)(中文(臺灣)). 
  88. ^台鐵出軌》蘇貞昌批准林佳龍辭呈 4/20生效. 自由时报. 2021-04-15 [2021-04-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8)(中文(臺灣)). 
  89. ^首班車經太魯閣事故路段 林佳龍:台鐵是台灣人的台鐵. 自由電子報 (自由時報). 2021-04-19 [2021-04-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7)(中文(臺灣)). 
  90. ^王乙徹.起底!理立人脈佈建廣 林佳龍引進「台中囝仔」打入大肚山基金會. 《菱傳媒》RWnews. 2022-06-27 [2022-05-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09). 
  91. ^王乙徹.台商造假美國經驗標下多項自駕公車案 科技島GG了!林佳龍推崇、王美花頒獎鬧笑話. 《菱傳媒》RWnews. 2022-06-27 [2022-05-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06). 
  92. ^王乙徹.還原真相!理立捏造實績得獎拿標案 王美花背書這下糗了. 《菱傳媒》RWnews. 2022-06-27 [2022-05-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09). 
  93. ^蘇永耀.總統特聘林佳龍為無任所大使 專責數位新南向. 自由時報. 2022-06-20 [2022-06-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0). 
  94. ^蔡明彥接國安局長 管碧玲任海委會首位女主委. [2023-0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26). 
  95. ^積極爭取提名參戰台北市長 林佳龍率先提首都12大願景. 《菱傳媒》RWnews. 2022-06-20. 
  96. ^顏振凱.參選起手式?林佳龍提「首都12大政策願景計畫」:要讓台北從A到A+. 風傳媒. 2022-06-20 [2022-06-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0). 
  97. ^林佳龍堅定不選新北:給在地人才機會. [2022-1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22). 
  98. ^5天3次官邸會談 蔡英文不放棄終說動林佳龍選新北. 鏡週刊. 2022-07-08 [2022-07-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3)(中文(繁體)). 
  99. ^蔡英文5天3次官邸會談積極勸進 終於說動林佳龍「為黨承擔」選新北. Newtalk新聞. 2022-07-09 [2022-07-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2)(中文(臺灣)). 
  100. ^綠營雙北「龍中」雙雄就位! 選對會拍板林佳龍戰新北、陳時中選台北. 菱傳媒. [2022-07-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3)(中文(臺灣)). 
  101. ^【直播】林佳龍戰新北 民進黨籍縣市長聯合記者會. 上報. [2022-07-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2). 
  102. ^幕後/林佳龍「戰侯」態度大轉折!黨中央多頭攻勢終點頭 允諾蔡英文當領頭羊. 菱傳媒. [2022-07-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3)(中文(臺灣)). 
  103. ^范博媛.拋治理藍圖 林佳龍:新北市要有雄心壯志、超越台北. 上報 (世代傳媒). 2022-07-15 [2022-07-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22)(中文(繁體)). 
  104. ^聯合新聞網.林佳龍曝當選後公布恩恩案資料 新北市府反擊:已交給司法單位. 聯合新聞網. 20220717T161616Z [2022-09-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02)(中文(臺灣)). 请检查|date=中的日期值 (帮助)
  105. ^黃旭昇.邀侯友宜辯論 林佳龍:我現在就已經準備好了. 中央社. 2022-08-05 [2022-08-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14). 
  106. ^林佳龍簽聲明書 若當選市長任期做好做滿. 中央社. [2022-08-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17)(中文(臺灣)). 
  107. ^林銘翰.林佳龍簽署「做好做滿」聲明書 何博文酸:朱立倫是侯友宜的師父. ETtoday新聞雲. 2022-08-16 [2022-08-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16). 
  108. ^三會賴清德 核心幕僚證實林佳龍已同意出任外交部長. 中央社. 2024-04-11. 
  109. ^Taiwan Foreign Minister Responds to Regional Pressures for Diplomatic Cutbacks. [[youtube]] –通过lovefm(英语). 
  110. ^劉郁葶.外交部長林佳龍出訪捷克:台灣以文化世界交友 中共張牙舞爪自曝其短【海外專訪】. 中央社 CNA. 2025-09-14 [2025-09-18](中文(臺灣)). 
  111. ^黃雅詩.林佳龍訪義大利掀挺台潮 參院副議長籲確保台海現狀[影]. 中央社 CNA. 2025-09-18 [2025-09-18](中文(臺灣)). 
  112. ^林佳龍向美國保守派媒體發聲:聯合國該承認台灣. 芋傳媒. 2025-09-22 [2025-09-23]. 
  113. ^外交部長林佳龍投書荷媒 籲荷蘭支持台灣參與聯合國. 駐荷蘭台北代表處. 2025-09-16. 
  114. ^林佳龍投書外媒 籲國際社會應納入臺灣. 客家電視台. 2025-09-09 [2025-09-23]. 
  115. ^林佳龍投書產經新聞 籲各方支持台灣參與聯合國. 中央社. 2025-09-22 [2025-09-23]. 
  116. ^林佳龍聯大期間訪紐約 中國重話批美干涉內政. 中央社. 2025-09-25 [2025-09-26]. 
  117. ^外交部長林佳龍於「華沙安全論壇」發表專題演說,呼籲台歐攜手「再造全球民主供應鏈」. 外交部. [2025-09-30]. 
  118. ^中職/實現賭注 林佳龍將穿桃猿球衣看球.聯合報. 2016-03-16 [2016-03-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06)(中文(臺灣)). 
  119. ^打賭輸穿「猿」球衣?網友獻策林佳龍「猿皮象骨」.三立新聞. 2016-03-19 [2016-03-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26)(中文(臺灣)). 
  120. ^蔡淑媛.許文龍外甥女婿林佳龍 年輕時把奇美當義美. 自由時報. 2017-04-29 [2022-0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16). 
  121. ^總統授勳行政院秘書長陳景峻、總統府副秘書長陳其邁、林佳龍、文學家楊青矗、史學家江樹生、慶富集團總裁陳慶男
  122. ^總統頒授副總統賴清德等13名政務人員勳章. 中华民国总统府. 2024-05-13 [2024-05-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23). 

外部連結

[编辑]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林佳龍
中華民國中華民國政府職務
行政院
前任:
吳釗燮
外交部部長
第二十四任
2024年5月20日-
現任
前任:
王國材(代理)
正任:
吳宏謀
交通部部長
第二十七任
2019年1月14日-2021年4月19日
繼任:
王國材
前任:
黃輝珍
新聞局局長
第二十一任
2004年5月20日-2005年3月13日
繼任:
姚文智
臺中市政府
前任:
胡志強
臺中市市長
第二屆
2014年12月25日-2018年12月25日
繼任:
盧秀燕
中華民國總統府
前任:
李大維
總統府秘書長
第三十八任
2023年1月31日-2024年5月20日
繼任:
潘孟安
政党职务
民主進步黨 民主進步黨
前任:
李逸洋
民主進步黨秘書長
第十一任
2006年1月25日-2007年10月15日
繼任:
卓榮泰
 中華民國
外交部外交總長
臨時政府時期
王寵惠陸徵祥胡惟德(代理)梁如浩陸徵祥曹汝霖(代理)孫寶琦
北洋政府時期
孫寶琦陸徵祥曹汝霖(代理)唐绍仪(未就任)陈锦涛(代理)夏詒霆(代理)伍廷芳汪大燮陸徵祥(未就任)陳籙(代理)颜惠庆顾维钧(代理)王正廷(代理)施肇基(代理)黄郛(代理)顾维钧(代理)沈瑞麟(代理)顾维钧王正廷唐绍仪(未就任)沈瑞麟王正廷颜惠庆(代理)胡惟德施肇基(未就任)颜惠庆(代理)蔡廷幹(代理)顾维钧王荫泰羅文榦
 中華民國
外交部部長
國民政府時期
中華民國政府時期
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北洋政府时期
总统间接选举時期
吴鼎昌吴忠信翁文灝邱昌渭王世杰許靜芝(代理)張羣鄭彥棻蔣彥士馬紀壯沈昌煥李元簇 → 蔣彥士(二次) →吳伯雄
公民直選總統時期
黃昆輝章孝嚴丁懋時張俊雄陳哲男(代理)游錫堃陳師孟邱義仁蘇貞昌 → 游錫堃(二次) →馬永成(代理)陳唐山 → 邱義仁(二次) →卓榮泰(代理)葉菊蘭 → 陳唐山(二次) →詹春柏廖了以伍錦霖曾永權楊進添 → 曾永權(二次) →林碧炤劉建忻(代理)吳釗燮劉建忻(代理)陳菊蘇嘉全劉建忻(代理)李大維林佳龍潘孟安
日本 日治時期台中市尹
(1920年-1940年)
日本 日治時期台中市長
(1940年-1945年)
中華民國 省轄市實施地方自治前
(1945年-1951年)
中華民國 省轄市實施地方自治後
(1951年-2010年)
楊基先林金標邱欽洲張啟仲羅立儒(代理)→ 張啟仲(復職)→ 羅立儒(代理)林澄秋陳端堂曾文坡林柏榕張子源黄镜峰(代理)→ 林柏榕陳正雄(代理)→ 林柏榕(復職)林學正(代理)→ 林柏榕(復職)張溫鷹胡志強
中華民國 直轄市市長
(2010年-)
胡志強林佳龍盧秀燕
行政院新聞局時期
行政院發言人室(現制)
胡幼偉 -黃敏恭(行政院副秘書長暫代)-鄭麗文 -孫立群 -童振源 -徐國勇 -谷辣斯·尤達卡 -丁怡銘 -李孟諺(行政院秘書長暫代) -羅秉成(政務委員兼任)-陳宗彥 - 羅秉成(政務委員兼任暫代) -林子倫 -陳世凱 -謝子涵(行政院副發言人暫代) -李慧芝
中國國民黨(16席)
民主進步黨(13席)
台灣團結聯盟(3席)
許忠信# ·黃文玲# ·林世嘉# ·葉津鈴(補) ·賴振昌(補) ·周倪安(補)
親民黨(2席)
區域席次(73席)
臺北市(8席)
丁守中) ·姚文智) ·羅淑蕾) ·蔡正元) ·林郁方) ·蔣乃辛) ·費鴻泰) ·赖士葆
新北市(12席)
吳育昇) ·林淑芬) ·高志鵬) ·李鴻鈞) ·黃志雄) ·林鴻池) ·江惠貞) ·張慶忠) ·林德福) ·盧嘉辰) ·羅明才) ·李慶華
基隆市(1席)
謝國樑
宜蘭縣(1席)
陳歐珀
桃園市(6席)
陳根德) ·廖正井) ·陳學聖) ·楊麗環) ·呂玉玲) ·孫大千
新竹縣(1席)
徐欣瑩
新竹市(1席)
呂學樟
苗栗縣(2席)
陳超明) ·徐耀昌#()/徐志榮(補)(
臺中市(8席)
蔡其昌) ·顏清標#()/顏寬恒(補)() ·楊瓊瓔) ·蔡錦隆) ·盧秀燕) ·林佳龍#()/黃國書(補)() ·何欣純) ·江啟臣
彰化縣(4席)
王惠美) ·林滄敏) ·鄭汝芬) ·魏明谷#()/陳素月(補)(
南投縣(2席)
馬文君) ·林明溱#()/許淑華(補)(
雲林縣(2席)
張嘉郡) ·劉建國
嘉義縣(2席)
翁重鈞) ·陳明文
嘉義市(1席)
李俊俋
臺南市(5席)
葉宜津) ·黃偉哲) ·陳亭妃) ·許添財) ·陳唐山
高雄市(9席)
邱議瑩) ·邱志偉) ·黃昭順) ·林岱樺) ·管碧玲) ·李昆澤) ·趙天麟) ·許智傑) ·林國正
屏東縣(3席)
蘇震清) ·王進士) ·潘孟安#()/莊瑞雄(補)(
花蓮縣(1席)
王廷升
臺東縣(1席)
劉櫂豪
澎湖縣(1席)
楊曜
金門縣(1席)
楊應雄
連江縣(1席)
陳雪生
原住民席次(6席)
平地原住民(3席)
廖國棟) ·鄭天財) ·林正二#(
山地原住民(3席)
孔文吉) ·高金素梅) ·簡東明
註1:委員所屬黨籍標示—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民主進步黨 民主進步黨台灣團結聯盟 台灣團結聯盟親民黨 親民黨 無黨團結聯盟無黨籍民國黨 民國黨
註2:標註「(僑)」者為僑居國外國民立法委員。
註3:標示「#」表任期內因故離職。
註5:標註「(補)」者,不分區為依序遞補,區域為補選遞補。
註6:該屆立法委員任期為民國101年(2012年2月1日至民國105年(2016年1月31日
第七屆第八屆第九屆
中華民國任務型國民大會代表
2005年5月14日選舉共300席
民主進步黨
(127席)
中國國民黨
(117席)
台灣團結聯盟
(21席)
親民黨
(18席)
張亞中等150人聯盟
(5席)
新黨
(3席)
中國民眾黨
(3席)
無黨團結聯盟
(2席)
農民黨
(1席)
建國黨
(1席)
公民黨
(1席)
王廷興等20人聯盟
(1席)
卓榮泰內閣(2024年5月20日-)
(院本部)
院長
卓榮泰(2024年5月20日-)
副院長
鄭麗君(2024年5月20日-)
政務委員
陳時中(2024年5月20日-) ·史哲(2024年5月20日-2025年6月12日) ·楊珍妮(2024年5月20日-) ·林明昕(2024年5月20日-) ·季連成(2024年5月20日-) ·陳金德(2024年5月20日-) ·劉鏡清(2024年5月20日-2025年8月31日)→葉俊顯(2025年9月1日-) ·吳誠文(2024年5月20日-) ·馬永成(2024年12月20日-)
秘書長
龔明鑫(2024年5月20日-2025年8月31日)→張惇涵(2025年9月1日-)
副秘書長
政務副秘書長:王貴蓮(2024年5月20日-2025年8月31日)→阮昭雄(2025年9月1日-) ·常務副秘書長:李國興
發言人
陳世凱(2024年5月20日-2024年9月1日)→謝子涵(代理)(2024年9月2日-2024年9月12日)→李慧芝(2024年9月13日-)
副發言人
謝子涵(2024年5月20日-2025年9月30日)
部會首長
內政部部長
劉世芳(2024年5月20日-)
外交部部長
林佳龍(2024年5月20日-)
國防部部長
顧立雄(2024年5月20日-)
財政部部長
莊翠雲(2024年5月20日-)
教育部部長
鄭英耀(2024年5月20日-)
法務部部長
鄭銘謙(2024年5月20日-)
經濟部部長
郭智輝(2024年5月20日-2025年8月31日)→龔明鑫(2025年9月1日-)
交通部部長
李孟諺(2024年5月20日-2024年8月19日)→陳彥伯(代理)(2024年8月20日-2024年9月1日)→陳世凱(2024年9月2日-)
勞動部部長
何佩珊(2024年5月20日-2024年11月21日)→陳明仁(代理)(2024年11月22日-2024年11月24日)→洪申翰(2024年11月25日-)
農業部部長
陳駿季(2024年5月20日-)
衛生福利部部長
邱泰源(2024年5月20日-2025年8月31日)→石崇良(2025年9月1日-)
文化部部長
李遠(2024年5月20日-)
數位發展部部長
黃彥男(2024年5月20日-2025年8月31日)→林宜敬(2025年9月1日-)
環境部部長
彭啓明(2024年5月20日-)
運動部部長
李洋(2025年9月9日-)(新設機關,新設職位。)
國家發展委員會主任委員
劉鏡清(2024年5月20日-2025年8月31日)→葉俊顯(2025年9月1日-)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
吳誠文(2024年5月20日-)
大陸委員會主任委員
邱垂正 (2024年5月20日-)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
彭金隆(2024年5月20日-)
海洋委員會主任委員
管碧玲(2024年5月20日-)
僑務委員會委員長
徐佳青(2024年5月20日-)
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主任委員
嚴德發(2024年5月20日-)
原住民族委員會主任委員
曾智勇(2024年5月20日-)
客家委員會主任委員
古秀妃(2024年5月20日-)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主任委員
陳金德(2024年5月20日-)
行政院主計總處主計長
陳淑姿(2024年5月20日-)
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人事長
蘇俊榮(2024年5月20日-)
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
蕭宗煌(2024年5月20日-)
中央銀行總裁
楊金龍(2024年5月20日-)
中央選舉委員會主任委員
李進勇(2024年5月20日-)
公平交易委員會主任委員
李鎂(2024年5月20日-2025年1月31日)→陳志民(代理)(2025年2月1日-)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主任委員
陳耀祥(2024年5月20日-2024年7月31日)→翁柏宗(代理)(2024年8月1日-2024年11月30日)→陳崇樹(代理)(2024年12月1日-)
舊內閣留任 · 政務委員兼任 · 任期固定,不受內閣改組影響
第二次蘇貞昌內閣(2019年1月14日-2023年1月30日)
院長
蘇貞昌(2019年1月14日-2023年1月30日)
副院長
陳其邁(2019年1月14日-2020年6月19日)沈榮津(2020年6月20日-2023年1月30日)
秘書長
李孟諺(2019年1月14日-2023年1月30日)
政務副秘書長
何佩珊(2019年1月14日-2023年1月30日)
常務副秘書長
宋餘俠(2019年1月14日-2021年4月29日)李國興(2021年4月30日-2023年1月30日)
部、會
內政部部長
徐國勇(2019年1月14日-2022年12月7日)花敬群(2022年12月8日-2023年1月30日)(代理)
外交部部長
吳釗燮(2019年1月14日-2023年1月30日)
國防部部長
嚴德發(2019年1月14日-2021年2月22日)邱國正(2021年2月23日-2023年1月30日)
財政部部長
蘇建榮(2019年1月14日-2022年12月25日)阮清華(2022年12月26日-2023年1月30日)(代理)
教育部部長
潘文忠(2019年1月14日-2023年1月30日)
法務部部長
蔡清祥(2019年1月14日-2023年1月30日)
經濟部部長
沈榮津(2019年1月14日-2020年6月19日)王美花(2020年6月20日-2023年1月30日)
交通部部長
林佳龍(2019年1月14日-2021年4月19日)王國材(2021年4月20日-2023年1月30日)
文化部部長
鄭麗君(2019年1月14日-2020年5月19日)李永得(2020年5月20日-2023年1月30日)
衛生福利部部長
陳時中(2019年1月14日-2022年7月17日)薛瑞元(2022年7月18日-2023年1月30日)
勞動部部長
許銘春(2019年1月14日-2023年1月30日)
數位發展部部長
唐鳳(2022年8月27日-2023年1月30日)(新設機關,新設職位。)
大陸委員會主任委員
陳明通(2019年1月14日-2021年2月22日)邱太三(2021年2月23日-2023年1月30日)
海洋委員會主任委員
李仲威(2019年1月14日-2019年2月12日)(代理)李仲威(2019年2月13日-2022年9月1日)周美伍(2022年9月2日-2023年1月30日)(代理)
僑務委員會委員長
吳新興(2019年1月14日-2020年5月19日)童振源(2020年5月20日-2023年1月30日)
客家委員會主任委員
李永得(2019年1月14日-2020年5月19日)楊長鎮(2020年5月20日-2023年1月30日)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
顧立雄(2019年1月14日-2020年5月19日)黃天牧(2020年5月20日-2023年1月30日)
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主任委員
邱國正(2019年1月14日-2019年7月23日)李文忠(2019年7月24日-2019年8月4日)(代理)馮世寬(2019年8月5日-2023年1月30日)
國家發展委員會主任委員
陳美伶(2019年1月14日-2020年5月19日)龔明鑫(2020年5月20日-2023年1月30日)
原住民族委員會主任委員
夷將·拔路兒(2019年1月14日-2023年1月30日)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
吳政忠(2022年7月27日-2023年1月30日)(新設機關,新設職位。)
署、附屬二級機關
環境保護署署長
張子敬(2019年1月14日-2023年1月30日)
原子能委員會主任委員
謝曉星(2019年1月14日-2023年1月11日)張靜文(2022年1月12日-2023年1月30日)(代理)
農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陳吉仲(2019年1月14日-2023年1月30日)
公共工程委員會主任委員
吳澤成(2019年1月14日-2023年1月30日)
主計總處主計長
朱澤民(2019年1月14日-2023年1月30日)
人事行政總處人事長
施能傑(2019年1月14日-2022年2月10日)蘇俊榮(2022年2月11日-2023年1月30日)
發言人
谷辣斯·尤達卡(2019年1月14日-2020年5月19日)丁怡銘(2020年5月20日-2020年11月15日)李孟諺(2020年11月16日-2021年2月17日)(秘書長代理兼任)羅秉成(2021年2月18日-2023年1月30日)(政務委員兼任)
獨立二級機關(任期制,不受內閣改組影響)
中央選舉委員會主任委員
陳朝建(2019年1月14日-2019年6月2日)(代理)李進勇(2019年6月3日-2023年1月30日)
公平交易委員會主任委員
黃美瑛(2019年1月14日-2021年1月31日)李鎂(2021年2月1日-2023年1月30日)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主任委員
詹婷怡(2019年1月14日-2019年4月2日)翁柏宗(2019年4月3日-2019年5月29日)(代理)陳耀祥(2019年5月30日-2020年7月9日)(代理)陳耀祥(2020年7月10日-2023年1月30日)
其他內閣二級機關
中央銀行總裁
楊金龍(2019年1月14日-2023年1月30日)(任期制,不受內閣改組影響。)
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
李靜慧(2019年1月14日-2019年2月12日)(代理)吳密察(2019年2月13日-2023年1月30日)
兼任委員會或內閣機關政務委員
無兼任政務委員
  • 林萬億(2019年1月14日-2023年1月30日)
  • 張景森(2019年1月14日-2023年1月30日)
  • 鄧振中(2019年1月14日-2023年1月30日)
  • 吳政忠(2019年1月14日-2020年5月19日)黃致達(2020年5月20日-2023年1月30日)
  • 龔明鑫(2019年1月14日-2020年5月19日)
  • 羅秉成(2019年1月14日-2021年2月17日)
  • 郭耀煌(2020年10月5日-2022年5月31日)
  • 唐鳳(2019年1月14日-2022年8月26日)
粗體為賴清德內閣續任者
1980年代
1990年代
2000年代
吳乃仁張俊雄李逸洋林佳龍卓榮泰李應元王拓→ 吳乃仁(二次)蘇嘉全
2010年代
吳乃仁(第三次)→ 蘇嘉全(二次)林錫耀吳釗燮洪耀福徐佳青(代理)羅文嘉
2020年代
林錫耀(二次)林鶴明(代理)許立明楊懿珊(代理)林右昌何博文(代理)徐國勇
国际
各地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林佳龍&oldid=89547809
分类:​
隐藏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