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松滋市

坐标30°11′09″N111°46′08″E / 30.18583°N 111.76889°E /30.18583; 111.76889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30°11′09″N111°46′08″E / 30.18583°N 111.76889°E /30.18583; 111.76889

松滋市
县级市
松东河(松滋河东支)
松东河(松滋河东支)
松滋市在荆州市的位置
松滋市在荆州市的位置
坐标:30°10′38″N111°46′24″E / 30.17717°N 111.77323°E /30.17717; 111.77323
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
隶属行政区湖北省荊州市
面积
 • 总计2,235 平方公里(863 平方英里)
人口2020年[1]
 • 常住654,762人
 • 密度293人/平方公里(759人/平方英里)
 • 城镇306,049人
时区北京时间UTC+8
郵政編碼434200
電話區號716
行政区划代码421087

松滋市,位于湖北省西南部、长江南岸,焦柳铁路纵贯市境,隶属于地级荆州市。土地总面积2235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92.3万亩,共辖16个乡镇1个开发区,常住总人口82.96万人。东临荆州,西连宜昌,南接武陵,北滨长江,华实蔽野,系焦柳铁路与长江的交汇处,是一座集工业农业商贸旅游于一体的新兴城市。市人民政府驻环湖路3号。

历史

[编辑]

此地汉代时称高成县,属荆州。而当时的松滋则是指豫州境内今安徽霍邱县处。在东晋时,豫州的松滋人为避战乱,南迁至荆州,并侨置松滋县。此后这里就一直使用松滋之名。東晉時當地有上明城。荊州刺史桓沖曾經在此駐防[2]。松滋于1996年撤县设市。市中心为新江口镇。

人口

[编辑]

2020年11月1日零时,全市常住人口为654762人。[3]全市共有家庭户233993户,家庭户人口为625837人;集体户5396户,集体户人口为28925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67人,比2010年增加0.02人。

地理

[编辑]

松滋市境西部为山区,东部为平原,土地肥沃。全市年平均气温16.5℃,降水量1200毫米。经济以农业为主,盛产棉花水稻小麦油菜柑橘、生猪等,有“金松滋”之称。工业则有酿造、电气等门类。境内洈水风景区是一处因建造水库而形成的人工湖泊,周围森林覆盖,还有溶洞等景观。

行政区划

[编辑]

松滋市下辖2个街道办事处、13个、1个、1个民族乡[4]

新江口街道、​乐乡街道、​南海镇、​八宝镇、​涴市镇、​老城镇、​陈店镇、​王家桥镇、​斯家场镇、​杨林市镇、​纸厂河镇、​街河市镇、​洈水镇、​刘家场镇、​沙道观镇、​万家乡卸甲坪土家族乡

参考文献

[编辑]
  1. ^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2020. 北京市:中国统计出版社. 2022-07.ISBN 978-7-5037-9772-9.Wikidata Q130368174(中文). 
  2. ^《中国历史大辞典 历史地理》 中国历史大辞典·历史地理卷编纂编委会编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6 第63页. 
  3. ^中國: 湖北省 (地级行政、县级行政区) - 人口统计,图表和地图. www.citypopulation.de. [2023-1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16). 
  4. ^行政区划搜索:松滋市.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参见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
松滋市行政区划
街道
民族乡
荆州市行政区划
省级行政区:湖北省  政府驻地:沙市区
县级行政区
市辖区
沙市区
6街道
4镇
荆州开发区
3街道
荆州区
3街道
7镇
城南开发区
1街道
县级市
石首市
2街道
11镇
1乡
洪湖市
2街道
14镇
1民族乡
松滋市
2街道
13镇
1乡
1民族乡
监利市
18镇
3乡
公安县
14镇
2乡
江陵县
6镇
2乡
荆州开发区
1镇
地级行政区
副省级市
武汉市
地级市
黄石市
十堰市
宜昌市
襄阳市
鄂州市
荆门市
孝感市
荆州市
黄冈市
咸宁市
随州市
自治州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省直辖
县级行政区
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县级以上行政区列表湖北省乡级以上行政区列表

区划索引:单位(代码)省级()>(副省级)>地级>县级北京 • 天津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上海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重庆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新疆 • 香港 • 澳门 • 台湾
第一批
(共12个)
9地级市
2县级市
1地区
第二批
(共32个)
9地级市
15县级市
7市辖区
1类似县级单位
第三批
(共25个)
8地级市
5县级市
5
7市辖区
参照享受政策
9城市注2
注1:直辖市市辖区,与地级市同级。
注2:非名单内县级单位,参照执行资源枯竭城市财政转移支付政策。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松滋市&oldid=88195187
分类:​
隐藏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