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亞書法 | |||||||
傳統漢字書法 | |||||||
| 汉语名称 | |||||||
|---|---|---|---|---|---|---|---|
| 繁体字 | 書法 | ||||||
| 简化字 | 书法 | ||||||
| |||||||
| 越南语名称 | |||||||
| 國語字 | Thư Pháp | ||||||
| 汉喃 | 書法 | ||||||
| 朝鲜语名稱 | |||||||
| 諺文 | 서예 | ||||||
| 汉字 | 書藝 | ||||||
| |||||||
| 日语名称 | |||||||
| 汉字 | 書道 | ||||||
| |||||||
| 書法 |
|---|
| 阿拉伯文字 |
| 婆罗米文字 |
| 西里尔文字 |
| 格鲁吉亚文字 |
| 汉字基础 |
| 拉丁文字 |
| 蒙古文字 |
| 越南国语字 |
| 甲骨文 金文 大篆 小篆 隸書 楷書 |
東亞書法是指漢字文化圈的傳統書法,其中漢字書法是東亞各地所共有的書法。中國、臺灣、越南稱為「書法」,日本稱為「書道」、韩国稱為「書藝」。以毛筆蘸墨書寫,並且常會以印章作為裝飾。
東亞書法的典型概念是「蘸墨水、握毛筆、寫漢字」,講求線條揮灑中透露出來的那股書卷氣。書法被認為是東亞的重要藝術和最優雅的寫字形式。寫好漢字,歷來都是一種素養。它源自中國,受東亞文明社會敬重並被廣泛實踐,包括:中國、日本、越南、朝鮮半島、琉球。它亦促成了其他東亞藝術發展,如:紙鎮、硯、圖章雕刻等,當中以水墨畫影響最深。
就結構而言,漢字有別於歐美的拼音文字,因為它是由筆劃部件組成的表意文字。筆劃部件比字母更繁複。常见的漢字的筆劃部件有如下24個:点、横、豎、撇、捺、提、豎鈎、卧鈎、豎彎、豎彎鈎、豎提、橫鈎、橫折、橫折鈎、橫撇、撇折、撇點、橫折彎鈎、豎折、豎折折鈎、橫折折撇、橫折彎鈎、橫折彎彎鈎、橫折彎。
漢字經過 3000 年的演變,從圖畫、符號到創造、定型,從甲骨文演變為金文、石鼓文,又由大篆到小篆,而至隸書、草書、楷書、行書,各種字體逐漸形成不同風格的書寫藝術。
漢字書法長久以來都用毛筆,筆劃粗幼有明顯不同,傳情表意都比前者更「信、達、雅」。毛筆有多樣的表現力,在漫長的演變發展的歷史長河中,一方面起著思想交流、文化繼承等重要的社會作用,另一方面它本身又形成了一種獨特的造型藝術。而且漢字書法的使用工具也有特別的名稱,稱之為文房四寶,也就是筆、墨、紙、硯。

除漢字之外,亦包括諺文書藝。
傳統上有漢字、喃字書法,拉丁化的國語字推行後,出現了國語字毛筆書法。
除漢字之外,亦包括琉球文書道。

臨帖被認為是學習書法必須掌握的一項學習歷程,其中臨帖是臨摹中國古代書法家的各類作品,並從中學習古人的用筆精髓。其中學習書法者大多以楷書四大家為入門範本,另也有部分堅持以顏柳為入門基礎。例如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顏真卿《多寶塔碑》,柳公權《玄秘塔碑》,趙孟頫《膽巴碑》(別稱《龍興寺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