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李業闕

坐标31°37′27.03″N105°9′12.42″E / 31.6241750°N 105.1534500°E /31.6241750; 105.1534500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李业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
地址四川省梓潼县
坐标31°37′27.03″N105°9′12.42″E / 31.6241750°N 105.1534500°E /31.6241750; 105.1534500
分类古建筑
时代
编号6-694
认定时间2006年5月25日
保护历史
1980年7月7日:四川省重新确定公布的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地图
法国学者谢阁兰摄于1914年

李业阙,位于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南的长卿山麓,据阙上铭文推知其为汉朝侍御史李业的墓阙,同时为现存最早的汉阙。该墓阙最早记述于南宋,后被移动至李节士祠内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加修保护亭。该阙现仅存基石和阙身部分。2006年,李业阙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

[编辑]

李业阙位于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南的长卿山麓。关于此阙的最早记载为南宋时期,根据阙上铭文推断其属于汉代侍御史李业,原为两阙,被赤眉军所砸毁[1][a]。根据《后汉书》记载,李业为西汉东汉之交时人,故该阙被推断为修建于东汉初年,是为全国现存汉阙中建造时间最早的阙[b]。明朝嘉靖年间,当地官员在李业阙外为李业修建了李业祠。此后祠荒废,仅余该阙。清代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该阙被当时的梓潼县知县周树棠移动到了明代所建的李节士祠内加以保护。[2]:30[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李业阙上方得以修建一座保护亭[3]。1956年,李业阙被列为四川省第一批历史及革命文物保护单位[4]:290,1980年被再次公布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5]:80。2006年,李业阙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绵阳市考古人员对李业阙进行了检查,发现其并未在地震中受损[7]

结构

[编辑]

李业阙现仅存一阙,该阙仅余基石和阙身部分。其中基石高25厘米,长1.57米,宽0.8米。基石上方为阙身,高2.45米,底长0.97米,宽0.69米;顶长0.68米,宽0.49米。整个阙身仅南面有刻饰,其余三面全部为素面。阙身正南面两侧刻出1厘米高的边线,边线的两端于阙身的上下两端相交。阙身正面刻有两行隶书,每行四个字,为“汉侍御史”“李公之阙”,底部为周树棠于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所刻的《移阙记》。[2]:30

注释

[编辑]
  1. ^由于“被赤眉军砸毁”这个说法在此前并无记载,故有说法对此持怀疑态度[2]:30
  2. ^但由于该阙残余部分并没有其他墓阙所具备的石柱雕饰,有说法怀疑这座石刻根本不是阙[2]:30-31

参考

[编辑]
  1. ^王象之《舆地纪胜·碑目》:梓潼县李业阙,在县西五里,汉侍御史李业葬处,遭赤眉破其二阙。
  2. ^2.02.12.22.3徐文彬 等 (编). 四川汉代石阙 图册. 北京: 文物出版社. 1992-10-01: 178.ISBN 7-5010-0648-2. 使用|accessdate=需要含有|url= (帮助)
  3. ^3.03.1梓潼李业阙. 中共四川省纪委四川省监察厅. 2013-10-30 [2015-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27)(中文(中国大陆)). 
  4. ^文化部文物管理局编 (编). 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汇编. 北京: 文物出版社. 1958-02-01: 309.CSBN 7068·26. 使用|accessdate=需要含有|url= (帮助)
  5.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编).四川省法规规章汇编 1952-1984.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5-12-01: 981 [2015-0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19). 
  6. ^国务院关于核定并公布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物局. 2009-08-12 [2015-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06)(中文(中国大陆)). 
  7. ^四川省绵阳市文物系统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受损情况的初步报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物局. 2009-08-12 [2015-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27)(中文(中国大陆)). 
成都市
自贡市
泸州市
德阳市
绵阳市
广元市
遂宁市
内江市
乐山市
南充市
眉山市
宜宾市
广安市
达州市
雅安市
巴中市
资阳市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甘孜藏族自治州
凉山彝族自治州
  • 注1:茶马古道为四川省和云南省、贵州省共享,四川省境内由成都市、自贡市、泸州市、雅安市、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共享
  • 注2:况场朱德旧居于2006年归入南充市仪陇县境内的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朱德故居
  • 注3:古蔺县红军四渡赤水战役遗址于2013年归入贵州省境内的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军四渡赤水战役旧址
  • 注4:红军强渡大渡河遗址于2006年归入甘孜藏族自治州境内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泸定桥
参见: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各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索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李業闕&oldid=86588226
分类:​
隐藏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