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李弘 (唐朝)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关于名为李弘的其他人物,請見「李弘」。
李弘
唐朝皇太子
前任:李治
繼任:李賢
唐朝追尊皇帝
李姓
姓名李弘
宣慈
封爵代王→皇太子→皇帝
出生652年
唐高宗永徽二年
逝世675年(22—23歲)
庙号義宗
谥号孝敬皇帝
墓葬恭陵
親屬
父親高宗天皇大帝李治
母親則天順聖皇后武曌
哀皇后裴氏
元配之父裴居道
同胞兄弟章怀太子李贤
中宗孝和皇帝李顯
睿宗大圣真皇帝李旦
(均是弟弟)
同胞姊妹長妹安定思公主
次妹太平公主李令月
異母兄弟燕王李忠
原悼王李孝
澤王李上金
許王李素節
異母姊妹义阳公主
宣城公主
其他親屬嗣子: 楚王李隆基(唐玄宗)

李弘(652年—675年5月25日),宣慈唐朝唐高宗李治第五子,唐中宗唐睿宗的親兄長。母親是武則天,妻子乃裴居道之女裴氏永徽六年(655年)時,被封為代王;顯慶元年(656年),原本的太子李忠被廢,改立李弘為皇太子。死后追尊义宗,谥號孝敬皇帝

生平

[编辑]

李弘曾經向率更令郭瑜學習春秋左氏傳,當讀到楚世子商臣弒君故事,不禁掩書嘆曰:「圣人垂训,何书此邪?」郭瑜回答他:「孔子作《春秋》,善恶必书,褒善以劝,贬恶以诫,故商臣之罪虽千载犹不得灭。」李弘說:「然所不忍闻,愿读它书。」郭瑜向他拜曰:「『里名勝母,曾子不入。』殿下睿孝天资,黜凶悖之迹,不存视听。臣闻安上治民,莫善于礼,故孔子称‘不学礼,无以立’。请改受《礼》。」李弘接受這個提議。

显庆四年,加元服,又命令許敬宗許圉師上官儀楊思儉等人收集古今文集,選錄出五百篇,編集成《瑤山玉彩》,總章元年(668年),請求追贈顏回為太子少師、曾參為太子少保,高宗同意。

當時在征遼的士兵,如果有逃亡或期限內沒報到的,不但找到後要斬首,家人也要充官。李弘進諫:「士遇病不及期,或被略若溺、压死,而军法不因战亡,则同队悉坐,法家曰亡命,而家属与真亡者同没。《传》曰:‘与杀不辜,宁失不经。’臣请条别其科,无使沦胥。」高宗也同意了這個請求。

咸亨二年(671年),高宗巡幸東都,太子李弘监国。當時遇上大旱,關中鬧起饑荒,於是李弘巡視士兵的糧食,發現有吃榆皮、蓬實的,就私下命家令寺給他們米糧。李弘身體不好,而輔佐他的人是戴至德張文瓘蕭德昭等人,因此有些小事都是取決於他們。

當時李弘有兩個異母姊姊,即義陽公主宣城公主,因母親蕭淑妃以前得罪武則天的關係,她們一直被幽禁在掖庭,年過二十都未出嫁[1],李弘發現後感到震驚又同情,請求讓兩位姊姊能夠結婚,武后便將義陽公主嫁翊軍權毅、宣城公主嫁潁州刺史王勖,但此事亦令武后不悅,李弘從此失宠。李弘又上書希望將沙苑之地分借給貧窮之人,高宗准許。後來李弘被召到東都。咸亨四年(673年)二月壬午[2],納裴居道之女裴氏為妃,到了冬十月乙未,又以“皇太子弘纳妃毕,曲赦岐州,大酺三日”。有人表示要用白雁來進行婚禮,竟然剛好就在苑子裡捕獲了,這讓高宗很高興;而裴妃也是個相當有婦德的賢淑女子,裴氏美貌端庄,很讨李弘的欢心,高宗因此常和侍臣說:「弘仁孝,宾礼大臣,未尝有过。」

逝世

[编辑]

上元二年(675年),李弘與高宗、武后同赴合璧宮時暴卒。高宗悲痛萬分,將他諡為「孝敬皇帝」,葬於恭陵,並使用皇帝之禮舉辦後事;但因為造陵費用太高,工程浩大,工人們苦不堪言,最後亂丟磚瓦,一哄而散。

有些史學家認為是武后毒殺他,《资治通鉴》等史書留有部分記載。[3]

李弘死于疾病,也是许多文史家在依据大量历史资料进行考证后得出的一个判断。乾隆年间的学者王昶编纂《金石萃编》,收录《孝敬皇帝睿德纪》。他在跋文中说:“太子的死,是因为多病,而又听说父皇要将皇位传与他,压力过大所致。”在近年来出版的各种武则天传记中,越来越多的学者赞同“病死说”。更有学者指出,由于肺结核患者死前大量吐血,与鸩死者死前吐血相似,所以被“鸩杀说”引为证据。[來源請求]

新唐书》的记载,据司马光的考证,则完全源于李泌肃宗的对话及《唐历》,可信度不高。《资治通鉴》202上元二年四月《考异》云:《实录》、《旧传》皆不言弘遇鸩。司马光据此认为“其事难明”只言“时人以为天后鸩之”并不妄下定语。[來源請求]

谥号、庙号

[编辑]
  • 孝敬皇帝:上元二年去世后得谥。
  • 义宗:唐中宗復位後,將他灵位祔於太廟,號為義宗,並追封裴妃為哀皇后景雲元年(710年),姚崇宋璟進言表示義宗並不曾即位,不應該與先帝們同列太廟,於是唐睿宗將李弘移到東都祭拜。開元六年(718年),有人表示不該再稱他為義宗,於是從此只用孝敬稱之。

家庭

[编辑]

王妃

[编辑]
  • 裴氏,太子妃,左金吾将军裴居道之女,有妇德,无子,去世后谥为“哀皇后”

嗣子

[编辑]
  • 李隆基:唐睿宗李旦第三子,唐睿宗永昌(689年)初,武则天便命令楚王李隆基为孝敬皇帝嗣子,但后来李隆基作为睿宗皇子参政乃至被立为皇太子、登基为帝,其孝敬皇帝嗣子的身份实际被淡化。[來源請求][4]

相關影視作品

[编辑]
飾演演員影視作品飾演演員影視作品
高培钧一代女皇武则天》(1986年)蒋君南武则天》(1995年)
刘栋大明宫词》(2000年)邹元泷日月凌空》(2008年)
韩梓轩唐宫美人天下》(2011年)袁家宝武則天秘史》(2011年)
康福震武媚娘传奇》(2014年)李晋逵薛丁山》(2014年)

延伸阅读

[编辑]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阅读此作者作品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舊唐書/卷86》,出自刘昫舊唐書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新唐書·卷081》,出自《新唐書

参考文献

[编辑]
  1. ^此处据《新唐书》作四十未嫁,《资治通鉴》作三十未嫁,按此时唐高宗不过44岁(671年),怎会有三四十岁的女儿,应是误记。且《高安公主神道碑》可证高安公主(即当时的宣城公主)出嫁时年二十三岁。
  2. ^旧唐书·本纪第五·高宗下》(咸亨)四年......二月壬午,以左金吾将军裴居道女为皇太子弘妃。......冬十月......乙未,皇太子弘纳妃毕,曲赦岐州,大酺三日......
  3. ^《资治通鉴》卷202云:“天后方逞其志,太子奏请,数连旨,由是失爱于天后。……己亥,太子亮于合璧宫,时人以为天后酞之也。”《资治通鉴考异》卷10《唐纪一·(高宗上元)二年四月太子弘亮》云:“《新书·本纪》云:“己亥,天后杀皇太子。”《新·传》云:“后将逞志,弘奏请,数佛旨,从幸合璧宫,遇鸩薨。”《唐历》云:“弘仁孝英果,深为上所钟爱,自升为太子,敬礼大臣鸿儒之士,未尝居有过之地。以请嫁二公主,失爱于天后,不以寿终。”《实录》、《旧·传》皆不言弘遇鸩。按李泌对肃宗云:“高宗有八子,睿宗最幼。天后所生四子,自为行第,故睿宗第四。长曰孝敬皇帝,为太子监国,仁明孝梯。天后方图临朝,乃酞杀孝敬,立雍王贤为太子。”《新书》盖据此及《唐历》也。按弘之死,其事难明,《唐会要》之《追谥皇帝•杂景》载李泌对唐肃宗说:“高宗大帝有子八,天后所生四子自为行第……长曰孝敬皇帝弘,为太子监国,仁明孝悌。天后方图临朝,乃鸩杀之,立贤。”柳芳撰《唐历》则云:李弘“以请嫁二公主,失爱于天后,不以寿终。”《新唐书。高宗记》则直书:“天后杀皇太子。”清人赵翼据此认定李弘为武则天鸩杀。今但云时人以为天后鸡之,疑以传疑。”孝营案指出李泌如无确证,怎敢对唐肃宗说武后鸩杀李弘。昔日,武后(时为昭仪)曾为了陷害王后,亲手“扼杀”女儿,见《资治通鉴》卷199;他日,武后为扫除称帝道路上的障碍,风使丘神劫“逼令”故太子李贤“自杀”,见《资治通鉴》卷203。司马光對於武后杀害这一女一子的說法并不怀疑,她鸩杀李弘应无可疑。正如李泌所指出的,“太子监国”与“天后方图临朝”有矛盾,武后怎能不除掉前进道路上的障碍。《资治通鉴》卷202又云:“(上元二年)五月戊申,下诏:朕方欲禅位皇太子,而疾避不起,宜申往命,加以尊名,可溢为孝敬皇帝。”这也是皇子被谥皇帝的开始。此诏颁于李弘卒后所云“禅位”,未知是否实有此事。如实有此事,便可能促使武后先下毒手,鸩杀李弘;若并无此事,便是高宗于李弘死后故意提出来,以表白自己是准备让李弘做皇帝的。《全唐文》卷11高宗《赐溢皇太子宏(弘)孝敬皇帝制》预言李弘:“若使负荷宗庙,宁济家邦,必能永保昌图,克延景历。”同书卷14高宗《册溢孝敬皇帝文》更肯定李弘“抚军监国,大阐良图。百挨万几,泞令居摄。”一再表示李弘是有资格、有能力做皇帝的,所以破格溢为皇帝。“高宗亲为制《睿德纪》,并自书之于石,树于陵侧。”(《旧唐书·高宗中宗诸子传·孝敬皇帝弘》)高宗为李弘办丧事,表现为超出常规的隆重,这不仅是出于钟爱,亦反映李弘之死或許不是正常的。身为皇帝而不能保护太子,悲愤难言,只有在制浩、册文、《睿德纪》三篇中极言李弘德才之高,算是对冤魂的一点安慰,稍减自己内心的负疚。但有說法是他因本來就病弱而早夭,《旧唐书》里有一篇唐高宗的悼文,明明白白地说太子李弘“自琰圭在手,沉瘵嬰身”琰圭是古代一种上尖下方的玉器,“自琰圭在手”即指李弘当太子。“沉瘵嬰身”是说李弘得到一种瘵病,瘵即痨病,也就是肺结核。在青霉素發明之前,肺结核是一种很难医治的传染病。受当时医学水平所限,太医们对李弘的病束手无策,于是高宗和武则天便想以结婚冲喜。他们后来为李弘物色左金吾卫将军裴居道之女。咸亨四年十月,太子李弘成婚。两年后,上元二年,李弘在东都病情突然恶化,于四月二十五日死在合璧宫。
  4. ^《舊唐書》86:「太子無子,長壽中,制令楚王諱繼其後。中宗踐祚,制祔于太廟,號曰義宗,又追贈妃裴氏為哀皇后。景雲元年,中書令姚元之、吏部尚書宋璟奏言:『準禮,大行皇帝山陵事終,即合祔廟。其太廟第七室,先祔皇昆義宗 孝敬皇帝 、哀皇后裴氏神主。伏以義宗未登大位,崩後追尊,至神龍之初,乃特令升祔。春秋之義,國君即位未踰年者,不合列昭穆。又古者祖宗各別立廟, 孝敬皇帝 恭陵既在洛州,望於東都別立義宗之廟,遷祔 孝敬皇帝 、哀皇后神主,命有司以時享祭,則不違先旨,又協古訓,人神允穆,進退得宜。在此神主,望入夾室安置,伏願陛下以禮斷恩。』詔從之。開元六年,有司上言:『孝敬皇帝今別廟將建,享祔有期,準禮,不合更以義宗為廟號,請以本諡孝敬為廟稱。』於是始停義宗之號。」

外部链接

[编辑]
追尊
李唐追尊
武周追尊
统治
自立
唐高宗皇室
父母
太宗文武大圣皇帝李世民 文德皇后長孫氏
兄弟
廢太子贈恆山愍王李承乾同母 ·追封楚王李寬 ·吴王李恪 ·濮恭王李泰同母 ·齐王李祐 ·蜀悼王李愔 ·蒋王李惲 ·越敬王李貞 ·紀王李慎 ·追封江殤王李囂 ·追封代王李簡 ·赵王李福 ·曹恭王李明
姊妹
后妃
皇子
廢太子贈燕王李忠 ·原悼王李孝 ·澤王李上金 ·許王李素節 ·追贈義宗孝敬皇帝李弘 ·追复章懷太子李賢 ·李顯(唐中宗) ·李旦(唐睿宗)
皇女
前朝:唐太宗皇室 ·后朝:唐中宗皇室
父母
太祖孝明高皇帝武士彠追尊 孝明高皇后杨氏追尊
追封梁宪王武元庆 ·追封魏德王武元爽
姊妹
韩国夫人武顺同母 ·郭孝慎夫人武氏同母
太宗文武大圣皇帝李世民 ·高宗天皇大圣皇帝李治
皇子
追贈義宗孝敬皇帝李弘 ·章懷太子李賢 ·李显(唐中宗) ·李旦(唐睿宗)
皇女
前朝:唐睿宗皇室 ·后朝:唐中宗皇室
洛阳古墓葬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洛阳市文物保护单位其它
邙山陵墓群洛阳古墓博物馆
夏朝
商朝
西周
东周
战国
西汉
东汉





三国曹魏
晋朝西晋
西


南北朝北魏



隋朝
唐朝
五代十国后梁
后唐
后晋
宋朝北宋
元朝
明朝
清朝
*:多处之一 ?:存疑 位于邙山
规范控制数据库:人物編輯維基數據鏈接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李弘_(唐朝)&oldid=89245800
分类:​
隐藏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