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李开侁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海潮音》1921年第二卷第三期上刊登的慧心居士、汉口佛教会会长李开侁君像

李开侁(1871年—1929年5月22日)字英生,號潁陳隱塵湖北黃岡李塘塍灣(今屬武汉市新洲区)人。中华民国政治人物。[1]

生平

[编辑]

李开侁生于一个官宦世家,父亲李培源曾任清朝四川省內江县知縣。6歲时,李开侁的父亲去世。1890年,李开侁参加歲試获優等,成為廩膳生。1897年拔貢,以直隸州知州判用。[1]

後充雲南藩司李經羲記室。不久,任布政司經歷,掌記室及財糧,受到李經羲賞識。后来李經羲貴州巡撫廣西巡撫時,李开侁任其總文案。張堅白廣西巡撫時,李开侁在籌備憲政以及改練新軍方面贡献很大。1910年,李开侁升梧州府知府,同廣西提督陸榮廷交好。1911年,升太平思順道道員龍州關監督。[1]

1911年武昌起義后,李开侁随即趕到南寧,促陸榮廷宣布獨立,並且替陸榮廷協理民政。1912年,中華民國建立,他返回龍州關继续任監督,并兼任邊防督辦。1913年7月,获授陸軍少將銜,任廣東都督府參謀長,不久升廣東民政長。后来,民政长改称巡按使,他继续任广东巡按使。当时,廣东都督龍濟光同广西都督陸榮廷之间常发生矛盾,李开侁不断从中調停。[1]

1914年6月,李开侁辭去廣東巡按使职务,就任參政院參政。1916年,任黎元洪大總統府秘書長,後任都護使、駐庫倫辦事大員。此后因为兩廣地区政局复杂,乃辭職赴两广地区促进和平統一。1918年,李开侁修佛法并受戒。1920年,任湖北自治籌備處處長。1921年,任湖北工賑局督辦,任内監修王家營大堤。1922年,任湖北、陝西查勘禁煙大員,同年修筑黃岡堵龍堤[1]

1923年,李开侁退隐,此后研习佛法,创办武昌佛教会漢口佛教会,在廬山大林寺道場,修筑了檐葡精舍、竹林精舍(位於記圮河),并在陽邏團風建經堂。他还修筑了鵝公頸閘安仁湖堤,并修缮了沿江大堤。[1]

李开侁善書法,人称「博涉六朝楷書吳興行書北海」。晚年,李开侁住在上海,有时以賣字为生。[1]

1929年5月22日,李开侁在漢口的寓所内病逝。[1]

参考文献

[编辑]
  1. ^1.01.11.21.31.41.51.61.7湖北省志人物志稿,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年
中華民國广东都督府都督
张鸣岐胡漢民陈炯明(代)胡漢民陈炯明苏慎初(公推)张我权(自封)龙济光
中華民國广东行政公署民政長
胡漢民陈昭常陈炯明(兼署)龙济光(兼署)李开侁(署)
附:中華民國振武上将军督理广东军务
中華民國广东巡按使公署巡按使
李国筠张鸣岐龙济光暂兼代)龙济光(兼署)
附:中華民國广东督軍府督軍
陸榮廷陈炳焜莫榮新(陆荣廷任命)
中華民國广东省长公署省长
中華民國广东省长公署省长
护法军政府任命)
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广东省长公署省长
(孙中山护法军政府广州中华民国政府任命)
附: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广东总司令
(孙中山护法军政府广州中华民国政府任命)
中華民國广东省长公署省长
广东省议会任命)
附:中華民國广东总司令
陈炯明(自任)
附:中華民國督理广东军务善后事宜
附:中華民國督办高雷罗阳钦廉琼崖八属善后事宜
中華民國广东省长公署省长
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任命)
附:中華民國广东总司令
附:中華民國建国粤军总司令
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任命)
中華民國广东省政府省务会议主席
中華民國广东省务委员会主席
孫科朱家驊(代)
中華民國廣東省政府主席
附:(日军占领)
广东治安维持委员会委员长
附:(日军占领)
广东省政务委员会筹备处主席
广东省政府主席
广东省政府省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席
中华人民共和国廣東省人民委員會省長
附:广东省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廣東省革命委員會主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廣東省人民政府省長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李开侁&oldid=69826238
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