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朱利安·施温格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朱利安·施温格
Julian Schwinger
出生Julian Seymour Schwinger
(1918-02-12)1918年2月12日
 美国纽约州紐約市
逝世1994年7月16日(1994-07-16)(76歲)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
国籍 美国
母校紐約市立學院
哥倫比亞大學
知名于量子電動力學
自旋統計定理
奖项諾貝爾物理學獎 (1965)
科学生涯
研究领域物理學雷达
机构柏克萊加州大學
普渡大學
麻省理工學院
哈佛大學
洛杉磯加利福尼亞大學
博士導師伊西多·拉比
博士生謝爾登·格拉肖
羅伊·格勞伯
本·莫特森
沃爾特·科恩
布萊斯·德維特
伯恩纳德·利普曼英语Bernard Lippmann
颜东茂

朱利安·西摩·施温格(英語:Julian Seymour Schwinger,1918年2月18日—1994年7月16日),犹太美国理论物理学家,量子电动力学的创始人之一,与理查德·费曼朝永振一郎共获196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施温格从小聪慧过人,也是物理学家中出了名的硬算高手,对冗长繁难的笔算非常拿手。

施温格出生于纽约,16岁就发表了第一篇物理论文。他起先在纽约市立学院求学,后转至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师从著名物理学家伊西多·拉比,并于1939年获得博士学位,毕业后在伯克利加州大学普渡大学任教,并曾一度担任奥本海默的助手;二战期间,施温格从事了有关雷达加速器的研究;1945年出任哈佛大学教授,但在70年代因有效场论的论点与同事不和,离开哈佛至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任教直至退休。

生平

[编辑]

1918年2月12日,朱利安·施温格出生于美国纽约市[1]。他是波兰裔犹太移民之后,家里是从事制衣行业的[1]

施温格16岁时就在专业期刊上发表了第一篇论文[1]。他在那一年被纽约城市大学录取[1]。因为不喜欢所在学校的课程,他的学习态度很敷衍,经常成绩不及格[1]哥伦比亚大学知名物理学家伊西多·拉比后来赏识他的才能,推荐他转到学习环境更好的哥伦比亚大学就读,这成为他人生的转折点[1]

施温格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学士学位(1937 年)和博士学位(1939 年)[2]

接下来的两年里,他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工作,首先担任国家研究员,然后担任奥本海默的助理[3]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施温格成为普渡大学工程系的讲师,教授基础物理[3]

1943 年加入麻省理工学院的辐射实验室(MIT Radiation Laboratory)[2]

1945 年秋,施温格接受了哈佛大学的任命,并于 1947 年成为该校历史上最年轻的正教授之一[2][3]

从 1972 年到去世,施温格一直担任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物理系教授[2]

研究风格与成果

[编辑]
[icon]
此章节需要扩充(2019年6月26日)
朱利安·施温格,196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為施温格攝影的記者對此張照片下了標題:「他的原子筆就是他的物理實驗室。」

个人生活

[编辑]

施温格从学生时代起就习惯白天打瞌睡、睡懒觉,晚上才起床学习和工作。

纪念

[编辑]

2018年2月12日,施温格百年诞辰之际,哈佛大学在杰佛逊实验室(Jefferson Laboratory)为其举行了纪念活动。[1]

传记

[编辑]
  • Jagdish Mehra; A. Kimball Milton.Climbing the Mountain: The Scientific Biography of Julian Schwinger [攀登高峰:朱利安·施温格传] 1.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ISBN 9780198506584(英语). 
  • Y. Jack Ng (编).Julian Schwinger: The Physicist, the Teacher, and the Man [朱利安·施温格:物理学者,教师和普通人] 1. 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 Company. 1996.ISBN 9789810225315(英语). 

参考资料

[编辑]
  1. ^1.01.11.21.31.41.51.6Steve Nadis.Julian Schwinger: A Centennial Celebration at Harvard [朱利安·施温格:哈佛大学百年纪念](pdf). arxiv.org. 2018年11月9日 [2019年6月26日].arXiv:1812.04123可免费查阅. (原始内容存档(PDF)于2020年9月14日)(英语). 
  2. ^2.02.12.22.3Julian Seymour Schwinger.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2024-09-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3-18)(英语). 
  3. ^3.03.13.2Julian Schwinger Biographical. The Nobel Prize. [2024-09-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3-16)(英语). 

外部链接

[编辑]
背景理論
对称性
工具
方程式
标准模型
未完成理论
物理學者
1901年-1925年

1901年:伦琴 /1902年:洛伦兹塞曼 /1903年:贝克勒皮埃尔·居里玛丽·居里 /1904年:瑞利 /1905年:菲利普·莱纳德 /1906年:汤姆孙 /1907年:迈克耳孙 /1908年:李普曼 /1909年:马可尼布劳恩 /1910年:范德瓦耳斯 /1911年:维恩 /1912年:达伦 /1913年:昂內斯 /1914年:劳厄 /1915年:劳伦斯·布拉格亨利·布拉格 /1917年:巴克拉 /1918年:普朗克 /1919年:施塔克 /1920年:纪尧姆 /1921年:爱因斯坦 /1922年:玻尔 /1923年:密立根 /1924年:西格巴恩 /1925年:弗兰克赫兹

1926年-1950年

1926年:让·佩兰 /1927年:康普顿威耳逊 /1928年:理查森 /1929年:德布罗意 /1930年:拉曼 /1932年:海森堡 /1933年:薛定谔狄拉克 /1935年:查德威克 /1936年:赫斯安德森 /1937年:戴维孙汤姆孙 /1938年:费米 /1939年:劳伦斯 /1943年:施特恩 /1944年:拉比 /1945年:泡利 /1946年:布里奇曼 /1947年:阿普尔顿 /1948年:布萊克特 /1949年:汤川秀树 /1950年:鲍威尔

1951年-1975年

1951年:考克饶夫沃爾頓 /1952年:布洛赫珀塞尔 /1953年:泽尔尼克 /1954年:玻恩博特 /1955年:兰姆库施 /1956年:肖克利巴丁布拉顿 /1957年杨振宁李政道 /1958年:切连科夫弗兰克塔姆 /1959年:塞格雷张伯伦 /1960年:格拉泽 /1961年:霍夫施塔特穆斯堡尔 /1962年:朗道 /1963年:维格纳梅耶延森 /1964年:汤斯巴索夫普罗霍罗夫 /1965年:朝永振一郎施温格费曼 /1966年:卡斯特勒 /1967年:贝特 /1968年:阿尔瓦雷茨 /1969年:盖尔-曼 /1970年:阿耳文奈爾 /1971年:伽博 /1972年:巴丁库珀施里弗 /1973年:江崎玲於奈贾埃弗约瑟夫森 /1974年:赖尔休伊什 /1975年:玻尔莫特森雷恩沃特

1976年-2000年

1976年:里克特丁肇中 /1977年:安德森莫特范扶累克 /1978年:卡皮察彭齐亚斯威尔逊 /1979年:格拉肖萨拉姆温伯格 /1980年:克罗宁菲奇 /1981年:布隆伯根肖洛西格巴恩 /1982年:威爾森 /1983年:钱德拉塞卡福勒 /1984年:鲁比亚范德梅尔 /1985年:克利青 /1986年:鲁斯卡宾宁罗雷尔 /1987年:贝德诺尔茨米勒 /1988年:莱德曼施瓦茨施泰因贝格尔 /1989年:拉姆齐德默尔特保罗 /1990年:弗里德曼肯德尔泰勒 /1991年:德热纳 /1992年:夏帕克 /1993年:赫尔斯泰勒 /1994年:布罗克豪斯沙尔 /1995年:佩尔莱因斯 /1996年:戴维·李奥谢罗夫理查森 /1997年:朱棣文科恩-塔诺季菲利普斯 /1998年:勞夫林施特默崔琦 /1999年:胡夫特韦尔特曼 /2000年:阿尔费罗夫克勒默基尔比

2001年-至今

2001年:康奈尔克特勒威曼 /2002年:戴维斯小柴昌俊贾科尼 /2003年:阿布里科索夫金兹堡萊格特 /2004年:格娄斯波利策韦尔切克 /2005年:格劳伯霍尔亨施 /2006年:马瑟斯穆特 /2007年:费尔格林贝格 /2008年:南部陽一郎小林誠益川敏英 /2009年:史密斯博伊尔高錕 /2010年:海姆诺沃肖洛夫 /2011年:珀尔马特施密特里斯 /2012年:阿罗什瓦恩兰 /2013年:恩格勒希格斯 /2014年:赤崎勇天野浩中村修二 /2015年:梶田隆章麥克唐納 /2016年:索利斯霍尔丹科斯特利茨 /2017年:魏斯巴里什索恩 /2018年:阿什金穆鲁斯特里克兰 /2019年:皮布尔斯奎洛兹马约尔 /2020年:彭罗斯根策尔盖兹 /2021年:真鍋淑郎哈塞尔曼帕里西 /2022年:阿斯佩克劳泽蔡林格 /2023年:阿戈斯蒂尼克劳斯呂利耶 /2024年:霍普菲尔德辛顿 /2025年:克拉克德沃雷馬丁尼斯

注:年份不一定是實際獲獎時間,1917年、1918年、1921年、1924年、1925年、1928年、1932年、1943年的獎項都延後一年頒發。
行为与社会科学
1960年代
1980年代
1990年代
2000年代
2010年代
生物学
1960年代
1970年代
1980年代
1990年代
2000年代
2010年代
化学
1960年代
1970年代
1980年代
1990年代
2000年代
2010年代
工程科学
1960年代
1970年代
1980年代
1990年代
2000年代
2010年代
数学、统计与计算机科学
1960年代
1970年代
1980年代
1990年代
2000年代
2010年代
物理科学
1960年代
1970年代
1980年代
1990年代
2000年代
2010年代
1950年代
1960年代
1970年代
国际
各地
学术
人物
其他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朱利安·施温格&oldid=88072703
分类:​
隐藏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