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德海峡 [ 1] [ 註 1] (阿拉伯語:باب المندب ,羅馬化: Bab-el-Mandeb ,直译: 「泪之门」;提格利尼亞語 :ባብ ኣል ማንዳብ )是连接红海 和亚丁湾 的海峡 ,位于红海南端,也门 、吉布提 和厄立特里亚 之间。
在中新世时期,古环境和构造活动创造了连接也门和埃塞俄比亚的广阔陆桥——达纳基勒地峡(Danakil Isthmus )。在过去的十万年里,地球的活动令海峡的交替开闭,持人类单地起源说 的人士多认为曼德海峡是人类自东非 向外迁移的第一站。据推测,当时的海平面比现在低得多,海峡也更浅、甚至无水,使得这一地区发生人类迁徙运动成为可能[ 3] [ 4] 。根据埃塞俄比亚正统合性教会 的传说,曼德海峡见证了最早的吉兹语 使用者进入非洲的迁徙,该事件大约发生在公元前1900年左右[ 5] 。
曼德海峡在阿拉伯语 中意为“泪之门”(音译为巴布·厄尔·曼德,“巴布”意为“门”,“曼德”的意思是“流泪”)[ 6] ,传说是在一场导致许多人丧生的地震 中形成的,也有说法是因为该海峡航道复杂,礁石密布,风力强劲,沉船累累,旅人时常潸然泪下。[ 7] 还有说法认为海峡的悬崖间时常能听到可怕声响,令船夫受惊落泪,因此得名。[ 8] :356
2014—2018年石油产品和液化天然气通过海峡的数据 16世纪起,葡萄牙 、法国 、英国 等殖民国家先后来到曼德海峡并试图占领海峡[ 6] 。1799年,英国东印度公司 单方面占领了扼守海峡要冲的丕林岛,英国政府在1857年宣称对其拥有所有权,并在1861年在那里建立了一座灯塔,用以控制红海和通过苏伊士运河的贸易路线,1967年该岛主权被移交给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 [ 7] ,而在曼德海峡对岸先后成立了吉布提和厄立特里亚两个非洲国家。2008年,阿拉伯商人塔里克·本·拉丹 ( 英语 : Tarek bin Laden ) 宣布要建造一架横跨曼德海峡,连接也门和吉布提的“号角之桥”(Bridge of the Horns ),但该计划至今毫无进展。[ 9] [ 10]
苏伊士运河 开通后,曼德海峡随之成为具有战略地位的重要海道,目前,这里是世界最繁忙的海道之一,在2018年,每年约三万艘船只通过曼德海峡,占欧亚货物贸易量的80%,约330万桶石油每天经此地运往欧洲和美国,美国、法国、日本 等国相继在曼德海峡两岸国家建有军事基地[ 6] 。2023年10月紅海危機 以来,与以色列利益相关的商船在经过曼德海峡时遭胡塞武装 攻击,造成欧亚航线的运价翻倍上涨。[ 11] [ 12] [ 13]
航拍曼德海峡 曼德海峡位于亚洲的阿拉伯半岛西南端及非洲大陆之间,两侧连接红海和亚丁湾,与其附近地域在地理上属于东非大裂谷 东支的北端,形成于第三紀 时期阿拉伯板块 与非洲板块 分离时地层的断裂沉陷。海峡最窄处仅30公里宽,其中又被小岛丕林岛 一分为二,靠近亚洲 的东半部又名“伊斯坎德海峡”(意即亚历山大 的海峡),3公里宽,30米水深;靠近非洲 的西半部又名“马云海峡 ( 英语 : Dact-el-Mayun ) ”,25公里宽,310米深。虽然西半部远宽于东半部,但其中分布着一系列岛礁,称为“七兄弟岛”,大大降低了通行能力。[ 7] [ 14]
^ 蔡德林. 国际贸易运输地理.北京市 : 中国商务出版社. 2006: 167.ISBN 9787801815927(中文(中国大陆)) . ^ 穆罕默德·巴格尔·乌苏吉. 波斯湾航海家在中国港口的遗迹 广州 泉州 杭州. 由穆宏燕翻译.成都市 :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20: 38.ISBN 9787220113307(中文(中国大陆)) . ^ Henri J. Dumont.The Nile: Origin, Environments, Limnology and Human Use . Monographiae Biologicae89 . Springer Science & Business Media. 2009: 603.ISBN 9781402097263(英语) . ^ Climate in Earth History . National Academies. 1982: 124.ISBN 9780309033299(英语) . ^ Official website of EOTC . [2024-11-22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0-06-25)(英语) . ^6.0 6.1 6.2 李长久.曼德海峡:连接三大洲的“水上走廊” . 经济参考报. 2018-10-12 [2024-11-22 ] (中文(中国大陆)) . ^7.0 7.1 7.2 Baynes, T.S. (编),Bab-el-Mandeb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3 9th, New York: Charles Scribner's Sons: 179, 1878 (英文) ^ 单树模. 外国名山大川辞典. 中国山东: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5.ISBN 9787532820627 .OCLC 1105077020 (中文(中国大陆)) . ^ Tarek Bin Laden's Red Sea bridge .BBC . 2008-02-22 [2024-11-24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7-10-26)(英语) . ^ Tom Sawyer.Notice-to-Proceed Launches Ambitious Red Sea Crossing .Engineering News-Record . 2007-05-01 [2024-11-24 ] (英语) . ^ 邱莉燕.紅海危機是什麼、會演變成全面戰爭嗎?一文了解始末 .聯合新聞網 . 2023-12-22 [2023-12-22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3-12-23)(中文(臺灣)) . ^ Scarr, Simon; Arranz, Adolfo; Saul, Jonathan; Huang, Han; Chowdhury, Jitesh; Kawoosa, Vijdan Mohammad.How Yemen’s Houthi rebels are carrying out attacks on Red Sea ships . Reuters. 2024-02-02 [2024-03-19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4-03-29)(英语) . ^ 李立心.紅海危機|經濟學人:一圖看懂,航運不會漲成航海王 .天下雜誌 . 2024-01-02 [2024-01-02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4-05-30)(中文(臺灣)) . ^ 李淑杰; 郭正中. 世界地理百科知识.长春市 : 吉林人民出版社. 2012: 123.ISBN 9787206087578(中文(中国大陆)) .
引用错误:页面中存在<ref group="註">
标签,但没有找到相应的<references group="註"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