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曹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关于名为曹璜的其他人物,請見「曹璜」。
关于名为陈留王的其他人物,請見「陈留王」。
魏元帝
连环画《三国演义》(1957年版)中的魏元帝画像
曹魏皇帝
統治260年6月27日-266年2月4日(农历上年十二月)(5年222天)禪位
前任曹髦
繼任曹魏滅亡
宰相
中原北方地区皇帝
統治260年6月27日-266年2月4日(农历上年十二月)(5年222天)禪位
前任曹髦曹魏
繼任曹魏滅亡,禪位予晉武帝西晉
宰相
中國西南地区皇帝
統治263年12月23日-266年2月4日(农历上年十二月)(2年43天)禪位
前任曹魏滅蜀漢,蜀漢後主蜀漢
繼任曹魏滅亡,禪位予晉武帝西晉
宰相
晋朝陈留王
任期266年2月4日-302年
繼任曹勱
君主晉武帝
晉惠帝
曹魏安次縣常道鄉公
任期256年2月4日-260年6月27日
前任無(爵位初封)
繼任無(入繼大統)
君主曹髦
出生曹璜
246年
曹魏
逝世302年(55—56歲)
西晉
全名
曹奐
年號
景元:260年六月-264年五月
咸熙:264年五月-265年
谥号
元皇帝
王朝曹魏
父親燕王曹宇

魏元帝曹奂(246年—302年),原名景明,是曹魏最后一位皇帝,260年到266年在位。

即位

[编辑]

曹奂是燕王曹宇之子,曹操之孙,初封常道乡公

甘露五年(260年)魏帝曹髦试图从司马氏手中夺回权力失敗,兵敗被杀,丞相司马昭派儿子使持节行中护军中垒将军司马炎迎立曹璜为皇帝,改名曹奂,入继为堂兄魏明帝曹叡的儿子[1][2]。曹奂实际上毫无权力,在大臣和军队中也没有任何势力,完全是司马昭的傀儡。

曹奂在位期间,263年曹魏大将邓艾鍾会伐蜀汉,蜀汉灭亡。伐蜀期间,丞相司马昭以伐蜀之功被晋升为晋公,相国,加九锡

蜀汉灭亡没多久,丞相司马昭又进爵晋王,不久去世,司马炎咸熙二年(265年)篡位建立晉朝,魏亡。

魏亡后

[编辑]

魏亡後,曹奐被封為陳留王,並遷居金墉城,最终改迁于邺城。出城時,太傅司馬孚(司馬懿 三弟,司馬炎的叔祖父)握著他的手說:「我到死都是大魏的忠臣。」

晋武帝司马炎仿山陽公劉協例,允许曹奐仍保有皇帝仪仗、用皇家礼仪祭祖、不以臣下自称。西晋设立“监邺城诸军事”,监视曹奂。成都王司马颖任大将军、监邺城诸军事时,即使是他的右司马陆机也不能与曹奂相见。

晉惠帝太安元年(302年)曹奐死於邺城,享年五十六歲,以皇帝礼下葬,谥号元皇帝

由於離世時正值八王之亂,曹奐的後人的名字沒有流傳下來,只記載其繼任者曾在晉惠帝被劫持到鄴城時送來天子的冕服。東晉以後,陳留王由曹操玄孫曹勱及其後裔承襲,但無法得知他们和曹奐的關係。邺城遗址附近一直有相传为曹奂墓的土墩,后来考古发掘证实并非曹奂墓。

陈长琦《邺人张承基之乱与曹操高陵被毁事件》认为,元康九年(299年)四月邺城人张承基作乱时制造的妖言或与复兴曹魏有关,司马颖因此毁曹操高陵、平夷堂,将曹操高陵中遗物送往邺宫以为对曹奂(或继任陈留王)的威慑,甚至曹奂有可能是因此忧惧而死。

家庭

[编辑]
先祖
 
 
 
 
 
 
 
 
 
 
 
 
 
 
 
 
 
 
曾祖父:(追尊)太皇帝曹嵩
 
 
 
 
 
 
 
 
 
 
 
祖父:(追尊)太祖武皇帝曹操
 
 
 
 
 
 
 
 
 
 
 
 
 
 
曾祖母:(追尊)太皇后丁氏
 
 
 
 
 
 
 
 
 
 
 
父:燕王曹宇
 
 
 
 
 
 
 
 
 
 
 
 
 
 
 
 
 
祖母:夫人环氏
 
 
 
 
 
 
 
 
 
 
 
 
 
 
元皇帝曹奂
 
 
 
 
 
 
 
 
 
 
 
 
 
 
 
 
 
 
 
 
外高祖父:张陵
 
 
 
 
 
 
 
外曾祖父:张衡
 
 
 
 
 
 
 
 
 
 
 
外高祖母:雍氏?孙氏?
 
 
 
 
 
 
 
外祖父:阆中原侯张鲁
 
 
 
 
 
 
 
 
 
 
 
 
 
 
外曾祖母:卢氏?
 
 
 
 
 
 
 
 
 
 
 
母:张氏?
 
 
 
 
 
 
 
 
 
 
 
 
 
 
 
 
  • 嗣高祖父:(追尊)高皇帝曹騰

[编辑]
曹氏、卞氏联姻关系
開陽
卞廣
開陽
卞遠
魏昌
甄逸
武宣卞皇后曹操環夫人開陽侯
卞秉
魏昌
甄儼
文昭甄皇后曹丕仇昭儀曹宇卞琳開陽侯
卞蘭
魏昌
甄像
甄某曹叡曹霖曹奐卞氏睢陽鄉侯
卞隆
開陽侯
卞暉
魏昌
甄暢
懷皇后曹芳曹髦卞氏
魏昌侯
甄紹

影視形象

[编辑]

延伸阅读

[编辑]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三國志·卷04》,出自陳壽三國志

參考資料

[编辑]
  • 三國志·卷四·魏書四·三少帝本纪》
  1. ^《晋书·卷二十·志第十礼中》:咸宁四年,陈留国上,燕公是王之父,王出奉明帝祀,今于王为从父,有司奏应服期,不以亲疏尊卑为降。诏曰:“王奉魏氏,所承者重,不得服其私亲。”
  2. ^《通典·卷第九十三·礼五十三 沿革五十三 凶礼十五》:四年,陈留国上,燕公是王之父,王出奉明帝祀,今于王为从祖父。有司奏:“应服周,不以亲疏尊卑为降。”诏曰:「王奉魏氏,所承者重,不得服其私亲。”
曹奂
出生于:246年逝世於:302年
統治者頭銜
前任:
高貴鄉公
曹髦
魏國皇帝
260年-265年

原因:曹魏滅亡
中國北方君主
260年-265年
繼任:
晉武帝
司馬炎
前任:
蜀漢後主
劉禪
中国西南蜀地君主
263年-265年
中国爵位
晉朝异姓王爵
空缺
上一位持有相同頭銜者:
劉協
陳留王
265年-302年
史料失載
下一位持有相同頭銜者:
曹勱
规范控制数据库:人物編輯維基數據鏈接
魏国
世系
追尊
统治
蜀汉
世系

统治

东吳
世系
追尊
统治
燕国
世系

统治

陈寿著《三國志》立傳人物
卷1 武帝紀
卷2 文帝紀
卷3 明帝紀
卷4 三少帝紀
卷5 后妃传
卷6 董二袁劉传
卷7 呂布臧洪传
卷8 二公孫陶四張传
卷9 諸夏侯曹传
卷10 荀彧荀攸賈詡传
卷11 袁張涼国田王邴管传
卷12 崔毛徐何邢司馬传
卷13 鍾繇華歆王朗传
卷14 程郭董劉蒋劉传
卷15 劉司馬梁張温賈传
卷16 任蘇杜鄭倉传
卷17 張樂于張徐传
卷18 二李臧文呂許典二龐閻传
卷19 任城陳蕭王传
卷20 武文世王公传
卷21 王衛二劉傅传
卷22 桓二陳徐衛盧传
卷23 和常楊杜趙裴传
卷24 韓崔高孫王传
卷25 辛毗楊阜高堂隆传
卷26 滿田牽郭传
卷27 徐胡二王传
卷28 王毌丘諸葛鄧鍾传
卷29 方技传
卷30 烏丸鮮卑東夷传
卷31 劉二牧传
卷32 先主传
卷33 後主传
卷34 二主妃子传
卷35 諸葛亮传
卷36 关張馬黄趙传
卷37 龐統法正传
卷38 許糜孫簡伊秦传
卷39 董劉馬陳董呂传
卷40 劉彭廖李劉魏楊传
卷41 霍王向張楊費传
卷42 杜周杜許孟来尹李譙郤传
卷43 黄李呂馬王張传
卷44 蒋琬費禕姜維传
卷45 鄧張宗楊传
卷46 孫破虜討逆传
卷47 吴主传
卷48 三嗣主传
卷49 劉繇太史慈士燮传
卷50 妃嬪传
卷51 宗室传
卷52 張顧諸葛步传
卷53 張严程闞薛传
張紘張尚)・严畯裴玄)・程秉徵崇)・阚泽唐固)・薛綜薛珝薛瑩
卷54 周瑜魯肃呂蒙传
卷55 程黄韓蒋周陳董甘淩徐潘丁传
卷56 朱治朱然呂範朱桓传
卷57 虞陸張駱陸吾朱传
卷58 陸遜传
卷59 吴主五子传
卷60 賀全呂周鍾離传
卷61 潘濬陸凱传
卷62 是儀胡綜传
卷63 吴範劉惇趙達传
卷64 諸葛滕二孫濮陽传
卷65 王楼賀韋華传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曹奂&oldid=89866906
分类:​
隐藏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