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條目介紹的是中国云南省下辖的地级市。关于同名历史政区,请见「
普洱府」和「
普洱道」。关于其他用法,请见「
普洱」。
普洱市,旧称思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云南省南部。市境东邻红河州、玉溪市,北界楚雄州、大理州,西连临沧市,西南与缅甸毗邻,南面与西双版纳州和老挝、越南两国接壤。地处横断山脉南段滇西南哀牢山区,澜沧江自北向南纵贯全境,还有阿墨江、南卡江等主要河流。全市少数民族人口比例超过六成,是全省面积最大的地级行政区,全市面积44,266平方千米,2020年总人口240.50万,市人民政府驻思茅区。普洱以盛产普洱茶而闻名,此外还是多种中药材的重要产地。
南诏时,普洱地为银生节度下辖步日睑。元灭大理后,在普洱设甸制,称普日思么甸。明洪武十六年(1384年),改称普耳,万历年间始作“普洱”[2]:31。佤族学者尼嘎考察,“普洱”最初的称法“步日”,是佤族布挠人对布朗族的他称,意为“我的兄弟”,佤语写作“Paaex”[3]:83。
明清时期,勐海等茶产区是普洱府下辖地区,普洱成为滇西南茶叶的集散地,这一地区出产的茶因此被称作“普洱茶”[4]。随着普洱茶享誉世界,普洱市也随之闻名天下[5]。
秦至西汉初属哀牢国地。西汉元封二年(前110年)置益州郡,今境属之。东汉永平十二年(69年),哀牢王归附汉朝,析益州郡西置澜沧郡,后改永昌郡,治不韦县(今保山市境)。三国蜀汉建兴三年(225年)置云南郡,辖澜沧江以东,澜沧江以西属永昌郡。西晋泰始六年(270年),析益州的建宁、兴古、云南、永昌四郡置宁州。东晋至南北朝年间,中原王朝漸失去境内控制。
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蒙舍诏统一其它五诏,建立南诏国。南诏赞普钟十一年(762年)在澜沧江以西设永昌节度,治永昌城(今保山市隆阳区)。赞普钟十四年(765年)在澜沧江以东设银生节度,治银生城(今景东县)。大理国初期仍置永昌节度和银生节度。大理天授元年(1096年)改永昌节度为永昌府,并于澜沧江以东置威楚府,治威楚城(今楚雄市);今市境属威楚府思摩部,“思摩”为部族名,“思么”、“思茅”皆为其译音。
蒙古灭大理国后,元宪宗七年(1257年)改威楚府为万户。至元八年(1271年)置威楚路。至元十一年(1274年)置云南等处行中书省,威楚路属之。至元十二年(1275年)以威远赕改置威远州(治今景谷县),属威楚路。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元朝平定威楚府南部思摩等部,置元江路(治今元江县)。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析孟定路东南置木连路(治今孟连县)。至元末置彻里军民府(治今景洪市)。泰定二年(1325年)改彻里军民府置车里路。天历二年(1329年)以木连路、银沙罗甸(永昌府南部)置银沙罗甸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今澜沧县境)。至顺二年(1331年)改银沙罗甸为军民府;并置景东府(治今景东县),属威楚路。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升元江路为元江府,升车里路为车里府;降景东府为景东州;废木连路入孟定府。洪武十七年(1384年),景东州复升为景东府,升威远州为威远府(后废),改车里府为车里宣慰司。洪武三十五年(1402年)复置威远州;并置镇沅州(治今镇沅县)。永乐四年(1406年)为升镇沅州为镇沅府;并置孟琏长官司(治今孟连县)。
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改孟琏长官司为孟连宣抚司,属永昌府。雍正三年(1725年)改威远州为威远直隶厅。雍正七年(1729年)分车里宣慰司所辖九龙江内六版纳地置普洱府,得名于府治普洱县。雍正十年(1732年)置他郎厅(治今墨江县),属元江府。雍正十三年(1735年)置思茅厅(治今思茅区),属普洱府。乾隆元年(1736年),普洱府增领九龙江外六版纳各土司。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镇沅府复为镇沅州。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孟连宣抚司改属顺宁府。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置迤南道,治普洱府。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改景东府为景东直隶厅,降威远直隶厅为散厅,属普洱府;他郎厅改属普洱府。道光二十年(1840年)改镇沅州为镇沅厅。光绪十三年(1887年)置镇边厅(治今澜沧县)。光绪二十年(1894年)孟连宣抚司属镇边厅。
民国二年(1913年)废府、州、厅,分別改为宁洱县、思茅县、景东县、威远县、镇沅县、他郎县、镇边县,各县属滇南道,治思茅县;次年改滇南道为普洱道,威远县更名为景谷县,镇边县更名为澜沧县。1916年他郎县更名为墨江县。1926年普洱道移治普洱县。1929年废普洱道;同年析象明县置江城县。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各县属云南省第四、第五行政督察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4月置宁洱专区,专员公署驻宁洱县;1951年,宁洱专区更名为普洱专区,宁洱县更名为普洱县。1952年将沧源县划归缅宁专区。1953年3月,专员公署迁驻思茅县,并改名思茅专区;同年澜沧县改设澜沧拉祜族自治区;撤销六顺县,并入思茅县;撤销宁江县。1954年5月江城县改设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区(次年改自治县);析澜沧县设立孟连傣族拉祜族卡佤族自治区;9月,将车里、镇越、佛海、南峤4县划归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1956年10月,以澜沧县西盟山区设立西盟县。1957年10月,撤销思茅专区,并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实际未执行,仍保留建制)。1958年11月,撤销思茅县,并入普洱县;撤销镇沅县。1959年12月,孟连、澜沧改称自治县。1962年3月,恢复镇沅县。1963年9月,孟连县改名为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设立西盟佤族自治县(1965年3月正式成立)。1964年恢复思茅专区。
1970年思茅专区改称思茅地区。1979年墨江县改设墨江哈尼族自治县。1981年复置思茅县。1985年普洱县改设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景东县改设景东彝族自治县;景谷县改设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1990年镇沅县改设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1993年3月,撤销思茅县,改设思茅市[6]。2003年10月30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思茅地区,改设地级思茅市;撤销县级思茅市,改置翠云区[7][8]。2007年1月21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思茅市改名为普洱市,翠云区改名为思茅区,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改名为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9][10];同年4月8日正式更名[11]。
普洱市位于云南省南部,地处横断山脉南段滇西南哀牢山区,澜沧江自北向南纵贯全境,境内主要河流还有阿墨江、南卡江等。普洱东邻红河州、玉溪市,北界楚雄州、大理州,西连临沧市。西南与缅甸毗邻,接壤303公里;南面与西双版纳州和老挝、越南两国接壤,其中与寮國接壤116公里,与越南接壤67公里。[12]
| 普洱市思茅区气象数据(1981年至2010年) |
|---|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
| 历史最高温 °C(°F) | 27.6 (81.7) | 29.8 (85.6) | 32.0 (89.6) | 33.4 (92.1) | 34.7 (94.5) | 33.5 (92.3) | 31.8 (89.2) | 32.3 (90.1) | 31.0 (87.8) | 29.6 (85.3) | 27.3 (81.1) | 25.5 (77.9) | 34.7 (94.5) |
|---|
| 平均高温 °C(°F) | 21.1 (70.0) | 23.4 (74.1) | 26.4 (79.5) | 28.5 (83.3) | 28.0 (82.4) | 27.5 (81.5) | 26.5 (79.7) | 27.0 (80.6) | 26.3 (79.3) | 24.8 (76.6) | 22.4 (72.3) | 20.4 (68.7) | 25.2 (77.3) |
|---|
| 日均气温 °C(°F) | 13.4 (56.1) | 15.1 (59.2) | 18.1 (64.6) | 20.8 (69.4) | 21.9 (71.4) | 22.7 (72.9) | 22.1 (71.8) | 22.2 (72.0) | 21.3 (70.3) | 19.7 (67.5) | 16.4 (61.5) | 13.5 (56.3) | 18.9 (66.1) |
|---|
| 平均低温 °C(°F) | 8.1 (46.6) | 8.9 (48.0) | 11.5 (52.7) | 14.8 (58.6) | 17.7 (63.9) | 19.8 (67.6) | 19.8 (67.6) | 19.6 (67.3) | 18.5 (65.3) | 16.7 (62.1) | 12.6 (54.7) | 9.3 (48.7) | 14.8 (58.6) |
|---|
| 历史最低温 °C(°F) | 2.0 (35.6) | 3.4 (38.1) | 0.8 (33.4) | 8.3 (46.9) | 11.4 (52.5) | 14.5 (58.1) | 16.4 (61.5) | 15.1 (59.2) | 12.1 (53.8) | 8.1 (46.6) | 4.7 (40.5) | −0.3 (31.5) | −0.3 (31.5) |
|---|
| 平均降水量 mm(英寸) | 13.9 (0.55) | 18.1 (0.71) | 24.0 (0.94) | 52.3 (2.06) | 154.3 (6.07) | 211.3 (8.32) | 330.8 (13.02) | 290.2 (11.43) | 179.5 (7.07) | 120.9 (4.76) | 70.4 (2.77) | 21.7 (0.85) | 1,487.4 (58.55) |
|---|
| 平均降雨天数(≥ 0.1 mm) | 4.1 | 4.0 | 4.8 | 10.3 | 17.6 | 22.6 | 25.9 | 24.4 | 19.8 | 15.6 | 9.2 | 5.3 | 163.6 |
|---|
| 平均相對濕度(%) | 76 | 68 | 62 | 65 | 74 | 82 | 86 | 85 | 83 | 82 | 81 | 80 | 77 |
|---|
| 月均日照時數 | 226.4 | 221.6 | 237.0 | 220.3 | 188.2 | 120.2 | 98.2 | 112.9 | 127.4 | 149.8 | 149.4 | 187.0 | 2,038.4 |
|---|
| 可照百分比 | 67 | 69 | 64 | 58 | 46 | 30 | 24 | 28 | 35 | 42 | 45 | 56 | 46 |
|---|
| 数据来源1:中国气象局气象数据中心 |
| 数据来源2: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1971−2000年间的降水天数和日照数据)[13] |
普洱市行政中心 - 市委书记
- 李元书(2004年3月-2005年8月)
- 高旭升(2005年8月-2009年12月)
- 沈培平(2009年12月-2013年2月)
- 卫星(2013年2月-2021年6月)
- 李庆元(2021年6月-)
| - 市长
- 卯稳国(2004年3月-2004年12月)
- 沈培平(2005年1月-2009年12月)
- 李小平(2010年1月-2013年2月)
- 钱德伟(2013年2月-2015年6月)
- 杨照辉(2015年6月-2018年6月)
- 刘勇(2018年6月-2022年2月)
- 王刚(2022年2月-)
|
普洱市下辖1个市辖区、9个自治县。
| 普洱市行政区划图 |
|---|
|
| 区划代码[17] | 区划名称 | 汉语拼音 | 面积[註 1][18] (平方公里) | 常住人口[註 2][19] (2020年普查) | 政府驻地[20] | 邮政编码[20] | 乡级行政区划[21] |
|---|
街道 办事处 | 镇 | 乡 | 其中: 民族乡 |
|---|
| 530800 | 普洱市 | Pǔ'ěr Shì | 44,266 | 2,404,954 | 思茅区 | 665000 | 1 | 65 | 37 | 10 |
|---|
| 530802 | 思茅区 | Sīmáo Qū | 3,876 | 416,188 | 思茅街道 | 665099 | 1 | 4 | 2 | 2 |
|---|
| 530821 | 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 | Níng'ěr Hānízú Yízú Zìzhìxiàn | 3,666 | 162,711 | 宁洱镇 | 665100 | | 6 | 3 | |
|---|
| 530822 |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 | Mòjiāng Hānízú Zìzhìxiàn | 5,289 | 281,554 | 联珠镇 | 654800 | | 12 | 3 | 1 |
|---|
| 530823 | 景东彝族自治县 | Jǐngdōng Yízú Zìzhìxiàn | 4,455 | 303,109 | 锦屏镇 | 676200 | | 10 | 3 | |
|---|
| 530824 |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 | Jǐnggǔ Dǎizú Yízú Zìzhìxiàn | 7,519 | 277,417 | 威远镇 | 666400 | | 6 | 4 | |
|---|
| 530825 | 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 | Zhènyuán Yízú Hānízú Lāhùzú Zìzhìxiàn | 4,148 | 179,503 | 恩乐镇 | 666500 | | 8 | 1 | |
|---|
| 530826 |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 | Jiāngchéng Hānízú Yízú Zìzhìxiàn | 3,429 | 111,033 | 勐烈镇 | 665900 | | 5 | 2 | |
|---|
| 530827 | 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 | Mènglián Dǎizú Lāhùzú Wǎzú Zìzhìxiàn | 1,893 | 144,693 | 娜允镇 | 665800 | | 4 | 2 | |
|---|
| 530828 |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 | Láncāng Lāhùzú Zìzhìxiàn | 8,733 | 441,455 | 勐朗镇 | 665600 | | 5 | 15 | 6 |
|---|
| 530829 | 西盟佤族自治县 | Xīméng Wǎzú Zìzhìxiàn | 1,259 | 87,291 | 勐梭镇 | 665700 | | 5 | 2 | 1 |
|---|
|
2022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37.0万人。出生率为7.16 ‰,死亡率为7.20‰;自然增长率为-0.04‰。年末全市城镇人口99.52万人,乡村人口137.48万人,全市城镇化率41.99%。[22]
根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为2,404,954人[23]。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2,542,898人相比,十年共减少了137,944人,下降5.42%,年平均增长率为-0.56%。其中,男性人口为1,264,767人,占总人口的52.59%;女性人口为1,140,187人,占总人口的47.41%。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10.93。0-14岁的人口为451,543人,占总人口的18.78%;15-59岁的人口为1,574,002人,占总人口的65.45%;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379,409人,占总人口的15.78%,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260,489人,占总人口的10.83%。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974,845人,占总人口的40.53%;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1,430,109人,占总人口的59.47%。
全市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933,369人,占38.81%;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471,585人,占61.19%。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减少58,216人,下降5.87%,占总人口比例下降0.18个百分点;各少数民族人口减少79,728人,下降5.14%,占总人口比例增加0.18个百分点。其中,哈尼族人口减少47,162人,下降10.37%,占总人口比例下降0.94个百分点;彝族人口减少18,365人,下降4.36%,占总人口比例增加0.19个百分点;拉祜族人口减少18,608人,下降6.12%,占总人口比例下降0.09个百分点;傣族人口增加2,565人,增长1.78%,占总人口比例增加0.43个百分点;佤族人口减少5,648人,下降3.76%,占总人口比例增加0.1个百分点。
普洱市民族构成(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24]| 民族名称 | 汉族 | 哈尼族 | 彝族 | 拉祜族 | 傣族 | 佤族 | 布朗族 | 苗族 | 白族 | 回族 | 其他民族 |
|---|
| 人口数 | 933,369 | 407,504 | 402,687 | 285,329 | 146,682 | 144,516 | 15,668 | 14,845 | 14,337 | 12,909 | 27,108 |
|---|
| 占总人口比例(%) | 38.81 | 16.94 | 16.74 | 11.86 | 6.10 | 6.01 | 0.65 | 0.62 | 0.60 | 0.54 | 1.13 |
|---|
| 占少数民族人口比例(%) | - | 27.69 | 27.36 | 19.39 | 9.97 | 9.82 | 1.06 | 1.01 | 0.97 | 0.88 | 1.84 |
|---|
普洱思茅机场
普洱站祖籍普洱的名人:
普洱市相关导航模板 |
|---|
|
|---|
第一批 2005年 (12个) | |
|---|
第二批 2008年 (14个) | |
|---|
第三批 2011年 (27个) | |
|---|
第四批 2014年 (34个) | |
|---|
第五批 2017年 (89个) | 省会、 自治区首府 | |
|---|
| 地级市 | |
|---|
| 直辖市城区 | |
|---|
县级市、 地级市辖区、 县、 旗 | |
|---|
|
|---|
第六批 2020年 (133个) | |
|---|
第七批 2025年 (202个) | |
|---|
注1: 中央文明办自2005年开始每隔三年分别评选出一批全国文明城市,至2025年已经产生7批。 注2:从第二批起每一批评选时均会对之前评选的城市进行复查, 删除线为未通过最近一次复查确认或其他原因不能继续保留荣誉称号的城市。 注3: 方框内为因行政区划调整被裁撤的行政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