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昔阳县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昔阳县
乐平

昔阳县的地理位置
坐标:37°36′21″N113°41′58″E / 37.60572°N 113.69953°E /37.60572; 113.69953
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
隶属行政区山西省晋中市
政府駐地乐平镇
面积
 • 1,954 平方公里(754 平方英里)
 • 縣城26.87 平方公里(10.37 平方英里)
人口2020年[1]
 • 常住190,861人
 • 密度97.7人/平方公里(253人/平方英里)
 • 縣城(2022—2023)94,041人
 • 縣城密度3,998人/平方公里(10,350人/平方英里)
 • 城镇78,903人
 • 户籍231,748人
时区北京时间UTC+8
郵政編碼045300
電話區號354
車輛號牌晋K
行政区划代码140724
国内生产总值(2022—2023)¥163.0亿
人均¥8.82万

昔阳县在中国山西省中部、太行山西麓,是晋中市下属的一个县。

昔阳县面积1954平方公里,县人民政府驻乐平镇育新巷10號。

昔阳县东与河北省赞皇县内丘县井陉县邢台市接壤,西与寿阳县为邻,北接阳泉市平定县,南连和顺县

昔阳县地方特产有昔阳小米、杏鲍菇。有大寨、龙岩大峡谷等风景名胜。

昔阳县最有名的村庄是大寨村,现代史上因为毛泽东1964年发布的指示“农业学大寨”而出名。

2023年,昔阳县地区生产总值163.0亿元,比2022年增长5.1%。

历史沿革

[编辑]

昔阳县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开拓耕耘。

夏朝时期,属河西。

商朝时期,属微。

周朝时期,属肥子国。春秋时期,为东山皋落氏之国。

秦朝时期,西部设沾县[2],属上党郡;东部属太原郡平艾县[3]

东汉建安末年(219年)为乐平郡,隋大业初年改为乐平县。

武德三年(620年),境内重置辽州,领乐平、和顺、辽山(今左权县)、义兴(和顺县析置)4县。武德八年(625年),乐平改属受州。贞观八年(634年),废受州,乐平县重属并州。先天元年(712年),更箕州名为仪州,划乐平县归属。天宝元年(742年),仪州改称乐平郡。乾元元年(758年),复称仪州。中和元年 (881年),再称辽州。

五代,境内均置乐平县,历经后唐后晋后汉北汉,隶属太原府

建隆四年(963年),升县为平晋军。太平兴国四年(979年),于广阳置平定军,遂废平晋军,复乐平县隶属之。平定军属镇州(治所在今河北省正定县)。

大定二年(1162年),设平定州,乐平为属县。兴定四年(1220年)正月,升乐平县为皋州

元朝初期,废皋州,恢复乐平县。至元二年(1265年),乐平降县为乡,直隶于平定州。至元七年(1270年),恢复乐平县。

明朝时期,始终以乐平县称谓,隶属于太原府平定州。清嘉庆元年(1796年),乐平再次降县为乡,由平定州直隶。

民国元年(1912年),恢复乐平县,归中路道。民国三年(1914年)4月,因与江西省乐平县重名,更名为昔阳县。同年5月,中路道改称冀宁道,昔阳仍属之。民国十六年(1927年),废道,县归省辖。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昔阳县属第三行政区。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以平辽公路为界,昔阳分为东西两部分,路东成立昔东县抗日民主政府,路西称昔阳路西抗日办事处。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2月,路西正式成立昔西县抗日民主政府。同年8月,太行区分设专区、办事处,昔东归冀西专区,昔西属第一办事处。民国三十年(1941年)8月,昔东改属第一专区,昔西属第二专区。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昔阳县城被中共解放。同年9月,昔东、昔西重新合并为昔阳县,属太行区第二专区。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5月,太行区调整区划,昔阳县改归左权专区辖。同年8月,太行区撤销,左权专区并归榆次专区,遂为榆次专区辖。

1958年11月,榆次专区改为晋中专区,昔阳县归属未变。

1958年12月,昔阳县划归阳泉市,改称昔阳县人民公社联社。

1959年3月,又改称昔阳协作区。7月,从阳泉市分出,恢复县制,归晋中专区

1968年,晋中专区改设晋中地区,昔阳县仍属之。

1993年,撤销晋中地区,改设晋中市,仍辖昔阳县。

人口

[编辑]

2020年末,昔陽縣常住人口19.08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7.89萬人,佔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41.34%,比2019年提高0.21個百分點。户籍人口城鎮化率為23.85%,比2019年提高0.14個百分點。[4]

2022年末,昔阳县常住人口186614人,比上年末减少1310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81965人,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43.92%,比上年末提高1.55个百分点。出生人口1033人,人口出生率5.52‰;死亡人口1925人,死亡率10.28‰;自然增长率-4.76‰。[5]

2023年末,昔阳县常住人口为18.51万人。[6]

地理

[编辑]

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9.3摄氏度,年降水量500-550毫米,无霜期较长,是本县重要的农业区。主要农作物是谷子、玉米、豆类等。上世纪七十年代,为了追求高产,玉米成了昔阳特产,种植面积扩大到总播面积的半数以上。

行政区划

[编辑]

区划详情

[编辑]

昔阳县下辖5个、5个、1个城区:[7]

乐平镇、​皋落镇、​冶头镇、​沾尚镇、​大寨镇、​李家庄乡、​界都乡、​三都乡、​赵壁乡孔氏乡,以及城区

城区的管理机关为昔阳县城区社会事务服务中心,亦为其全称。

昔阳县共计辖有231个行政村、19个社区。[2]

区划沿革

[编辑]

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乐平县划4乡10都。康熙十一年(1672)改为4乡6都。

民国初年,全县分1镇3乡,系501个自然村。

民国七年(1918)全县改一镇三乡为四个区:城关一区,东冶头二区,皋落为三区,沾尚为四区。1950年2月,更为七区。

1953年7月,为七区80乡。1956年4月,取消区级建制,全县重划为46乡。

1958年8月,实行人民公社制,全县划分为7社。1962年改为20个人民公社,辖415个生产大队。

1984年政社分离,改20个人民公社为乡、镇。4月,城关公社率先改为城关镇,8月,皋落、东冶头、沾尚3社改为镇,其它16社改为乡。2000年改20乡(镇)为现在12乡(镇)即5镇7乡。2021年,撤销西寨乡,整建制并入沾尚镇。撤销闫庄乡,分别并入东冶头镇赵壁乡。将原闫庄乡的台上、民安、河上、河下、鸦掌5个村委会划归东冶头镇管辖,将闫庄、陈村、赵庄、张家庄、峰洼、东庄6个村委会划归赵壁乡管辖;将赵壁乡的黄岩底社区居委会和黄岩、寨上、徐峪、凤居4个村委会以及界都乡的南界都村委会划归大寨镇管辖。[8]

文化教育

[编辑]

昔阳县从唐至清共考取举人、进士137名。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昔阳县成为全国文化先进县,涌现出了“四大家、八小家、七十二朵小金花”等一批文艺人才,全国农民作曲家史掌元创作的歌曲《唱得幸福落满坡》在大江南北引发热潮。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大寨人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在被称为“七沟八梁一面坡”的土地上上树起了当时全中国农业战线的一面旗帜,即闻名中外的“农业学大寨”。著名帝王作家二月河祖籍也在昔阳。

交通

[编辑]

名胜古迹

[编辑]
主条目:昔阳县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列表

方言

[编辑]
主条目:昔阳话

昔阳县的方言一般来说属晋语大包片,也有说法属晋语并州片平辽小片或晋阳小片。

昔阳方言共有25个声母,36个韵母,5个单字调。有部分连续变调现象、特殊读音和文白异读现象,儿化也与普通话有一定差异。[9][10]

名人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2020. 北京市:中国统计出版社. 2022-07.ISBN 978-7-5037-9772-9.Wikidata Q130368174(中文). 
  2. ^2.02.1昔阳县情. 昔阳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2025-03-05(中文). 
  3. ^昔阳史志.历史探究丨沾县遗址及历史地位考(四). 搜狐. 2018-09-07(中文). 
  4. ^中國: 山西省 (地级行政、县级行政区) - 人口统计,图表和地图. www.citypopulation.de. [2023-09-03](中文及英语). 
  5. ^昔阳县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昔阳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2023-04-21(中文). 
  6. ^2023年晋中市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晋中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2024-04-08 (2024-04-10)(中文). 请检查|publication-date=中的日期值 (帮助)
  7. ^行政区划搜索:昔阳县.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8. ^历史沿革. 昔阳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2025-02-25(中文). 
  9. ^昔阳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昔阳县志(1979-2010). 北京: 中华书局. 2017: 1499–1524.ISBN 978-7-101-12828-4. 
  10. ^昔阳县志编纂委员会. 昔阳县志. 北京: 中华书局. 1999: 885–932.ISBN 7-101-02252-9. 

外部链接

[编辑]
昔阳县行政区划
晋中市行政区划
省级行政区:山西省  政府驻地:榆次区
县级行政区
市辖区
榆次区
9街道
6镇
4乡
太谷区
3镇
6乡
县级市
介休市
5街道
7镇
3乡
榆社县
4镇
5乡
左权县
5镇
5乡
和顺县
5镇
5乡
昔阳县
5镇
5乡
寿阳县
7镇
7乡
祁县
6镇
2乡
平遥县
3街道
5镇
9乡
灵石县
6镇
6乡
地级行政区
地级市
太原市
大同市
阳泉市
长治市
晋城市
朔州市
晋中市
运城市
忻州市
临汾市
吕梁市
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县级以上行政区列表山西省乡级以上行政区列表

区划索引:单位(代码)省级()>(副省级)>地级>县级北京 • 天津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上海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重庆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新疆 • 香港 • 澳门 • 台湾
国际
各地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昔阳县&oldid=88943624
分类:​
隐藏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