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旁遮普語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旁遮普語
ਪੰਜਾਬੀپنجابی
旁遮普語的“旁遮普語”一词,上方者为沙木基文书写,下方者为古木基文书写
母语国家和地区 印度
 巴基斯坦旁遮普省
区域旁遮普地區
母语使用人数
西旁遮普語: 6.1-6.2千萬
東旁遮普語: 2.8千萬
Siraiki: 1.4千萬
總數: 1.04億
語系
官方地位
作为官方语言 印度旁遮普邦德里
語言代碼
ISO 639-1pa
ISO 639-2pan
ISO 639-3兩者之一:
pan – 旁遮普語(一般)
pnb – 西旁遮普語
Glottologpanj1256[1]
west2386[2]
旁遮普语的使用人数分布情况
  50,000,000 - 80,000,000
  1,000,000 - 50,000,000
  500,000 - 1,000,000
  200,000 - 500,000
  100,000 - 200,000
  50,000 - 100,000
  1,000 - 50,000

旁遮普語古木基文ਪੰਜਾਬੀ阿拉伯字母پنجابی;英語:Punjabi;也譯彭加語)屬於印歐語系印度-伊朗語族印度-雅利安語支。该语是巴基斯坦母语人口最多的语言,根据2017年人口普查,该国有8050万人以旁遮普语为母语;也是印度母语人口第十一多的语言,根据2011年人口普查,该国有3110万人以旁遮普语为母语。

旁遮普語主要流通於印度旁遮普邦巴基斯坦旁遮普省所使用的語言,也是印度旁遮普邦的官方語言。它也流通於鄰近的印度哈里亞納邦喜馬偕爾邦德里。當印度和巴基斯坦在1947年分裂時,旁遮普地區、其文化和語言也受到影響。因此,旁遮普的語言和文化也成為推動兩國和平交往的一大動力。由於旁遮普人大量移居外地,旁遮普語是世界上很多地方常見的少數語言,包括英國美國加拿大(更成為加拿大的第五大語言)和肯尼亞

旁遮普語有幾套不同的書寫系統,其使用情況因應不同地區、方言和宗教信仰而有所不同。錫克教信徒傾向使用古木基文。其他省份的印度教信徒多會使用天城文字母,而巴基斯坦境內的旁遮普人多用沙木基字母英语Shahmukhi alphabet(Shahmukhi alphabet;一種經過改良的阿拉伯字母)。「古木基文」(東旁遮普語/二千八百萬人口)與「沙木基文」(西旁遮普語/六千二百萬人口)是旁遮普語最常用的兩種書寫字母,也往往被視為官方的字母。

語源

[编辑]

「旁遮普」源於波斯语پنج آب‬(panj-āb,英語化成Punjab)意為「五」(panj是五,āb是河)[3],由突厥裔波斯統治者命名[4],至蒙古裔的莫卧儿帝国時期廣泛採用[3][5]

歷史

[编辑]

跟其他北方印度語言一樣,旁遮普語是演化自梵語。旁遮普語是錫克教的神聖語言,錫克教的經典Guru Granth Sahib都是以旁遮普語寫成的。旁遮普語也是印巴地區北部流行的Bhangra音樂的主要語言。

現代的旁遮普語的詞彙受到其他語言的影響,其中包括印地語波斯語英語。海外的旁遮普人也有從西班牙語荷蘭語借來新的詞彙。一種新的旁遮普語分支,稱為旁遮普散居語(Punjabi diaspora),正在發展當中,而且不斷跟印度次大陸上的旁遮普語顯出分別。

音系

[编辑]
元音
次閉ɪʊ
半閉ə
ɛːɑːɔː

還有鼻化元音

輔音
雙唇音唇齒音齒音/
齒齦音
卷舌音硬腭音軟腭音聲門音
鼻音mnɳɲŋ
塞音/
塞擦音
清音pʈʧk
清送氣音t̪ʰʈʰʧʰ
濁音bɖʤg
擦音(f)s(z)(ʃ)ɦ
閃音ɾɽ
近音ʋlɭj

聲調

[编辑]

旁遮普語有從輔音的濁送氣音系列消失發展出來的三個音位學上獨立的聲調。在語音學上這些聲調是升高或升高-降低聲調輪廓并且它們可以跨越在一個或兩個音節上,但是在音位學上它們可以被區分為高調、中調和低調。

  • kàr(高、降低)“馬”
  • kár(低、升高)“頭皮”
  • kar(中)“做”

歷史上在詞首位置的濁送氣音變成了清塞音并在隨後的兩個音節上留下低音調:ghoṛā[kòːɽɑ̀ː]“馬”。詞幹結尾濁送氣音變成了濁音并在前導它的兩個音節上留下了高音調:māgh[mɑ́ːɡ]“十月”。出現在短元音之後和長元音之前的詞幹中間濁送氣音變成了濁音并在隨後的兩個音節上留下了低音調:maghāṇā[məɡɑ̀ːɳɑ̀ː]“被點著”。其他音節和詞都有中音調。[6]

参考文献

[编辑]
引用
  1. ^Hammarström, Harald; Forkel, Robert; Haspelmath, Martin; Bank, Sebastian (编).旁遮普語.Glottolog 2.7. Jena: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the Science of Human History. 2016. 
  2. ^Hammarström, Harald; Forkel, Robert; Haspelmath, Martin; Bank, Sebastian (编).旁遮普語.Glottolog 2.7. Jena: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the Science of Human History. 2016. 
  3. ^3.03.1Ghandi, Rajmohan. Punjab: A History from Aurangzeb to Mountbatten. New Delhi, India, Urbana,Illinois: Aleph Book Company. 2013.ISBN 978-93-83064-41-0. 
  4. ^Canfield, Robert L.Turko-Persia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Cambridge, United Kingdo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1:1 ("Origins").ISBN 0-521-52291-9. 
  5. ^Shimmel, Annemarie.The Empire of the Great Mughals: History, Art and Culture. London, United Kingdom: Reaktion Books Ltd. 2004.ISBN 1-86189-1857. 
  6. ^Harjeet Singh Gill, "The Gurmukhi Script", p. 397. In Daniels and Bright,The World's Writing Systems. 1996.

外部連結

[编辑]
维基百科提供如下语言版本:東旁遮普語維基百科
维基百科提供如下语言版本:西旁遮普語維基百科
官方语言
其他语言
(根据行政区划)
自由克什米爾
俾路支省
吉尔吉特-巴尔蒂斯坦省
开伯尔-普赫图赫瓦省
旁遮普省
信德省
相关主题
官方语言
联邦级
印度宪法
第八號附表英语Eighth Schedule to the Constitution of India
传统语言
非传统语言
仅限邦内
主要非官方语言
超过100万
使用者
10万-100万
使用者
巴林语言
官方语言
半官方语言
少数语言
手语
国际
各地
学术
其他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旁遮普語&oldid=88070930
分类:​
隐藏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