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塊侗字 | |
|---|---|
方塊侗字與侗語發音對比 (意爲:“父進村,雷進天”) | |
| 类型 | |
| 语言 | 侗語 |
| 相关书写体系 | |
| 父体系 | 漢字
|
| 本條目包含國際音標 (IPA) 符號。 有關 IPA 符號的介紹指南,請參閱Help:IPA。[ ],/ / 及 ⟨ ⟩ 之間的區別,參閲IPA§方括號與轉錄定界符。 | |
| 注意:本條目可能有部分字元無法顯示,若遇此情況請參閱Wikipedia:Unicode擴展漢字。 |
与壮语的方块壮字类似,古侗族人也爲侗语发明了方块侗字。[1]此文字没有方块壮字流行,也少有正式出版物[2],但民间的手抄本还是有一些的。[3]方块侗字的使用范围较窄,很多侗族聚居区的居民没有自己的文字。
侗族过去并无系统的文字符号,为了记录侗歌、侗款,在借用汉字记音、记义的同时,又将汉字加以改造,以适应记录侗语的需要,而形成许多新的‘字’,称为古侗字。
这些古侗字成型时间和发明者已无可稽考。
清乾隆《宝庆府志》记载着一篇政府公文:
楚粤苗瑶多能汉语,粗识字,宜编立保甲’,……所藏军器悉交官,不许私行打造,其从前捏造篆字,即行销毁,永禁学习,如有故违,不行首报,牌内一家有犯,连坐九家,治寨长失察之罪⋯⋯.”
可知其至少源于前乾隆前,字体以似篆而非真正的篆字为特点。
1981年,在通道侗族自治县境内发现一写于乾隆五年(1740)的手抄本《古本誊录》。该书用字90%为汉字,均为楷体而非篆体,用这些汉字或取其音,或取其义。另有10%的字即为古侗字,这些字的结构规律是:借用汉字的某些部件而重新加以组合,并整理出123个古侗字[4]。
网络上有制作新方块侗字并使之系统化的呼吁。[5]
|accessdate=需要含有|url=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