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國民革命軍陸軍第二十八軍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整编第28师
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八军
國民革命軍軍旗
存在時期1938年-1949年
國家或地區 中華民國
效忠於 中華民國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部門正规军
種類軍隊
規模3个师
駐軍/總部繁昌
參與戰役1939年冬季攻势作战
第二次长沙会战
闽浙追击作战
指挥官
著名指揮官鄧錫侯、劉秉哲(被俘)

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八军,两次编成。第一次是川军邓锡侯部,第二次是湘军,但很快就彻底中央军嫡系化。[1]

川军第二十八军

[编辑]

前身是川军第30师。1926年12月,师长邓锡侯易帜投靠国民革命军,被国民政府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八军,邓锡侯任军长[2]

1932年初,该军整理,路改为师。下辖:

  • 第1师:师长杨秀春
  • 第2师:师长黄隐
  • 第3师:师长陈鼎勋
  • 第4师:师长陈离
  • 第7师:师长
  • 独立旅:旅长谢无圻

1933年,再次整编:

  • 第1师:师长陈鼎勋
  • 第2师:师长黄隐
  • 第3师:师长马毓智
  • 教导师/第4师:师长杨秀春
  • 模范师/第5师:师长陈离
  • 新编第6师:半独立的小军阀部队;师长李家钰
  • 新编第23师:半独立的小军阀部队;师长罗泽洲
  • 特科司令部:游广居
  • 警卫司令部:谢无圻
  • 宪兵司令部:刁世杰

1935年10月,蒋介石对川军实施统一整编,该军辖步兵及特科共41个团,共45,200人。该军番号改为第四十五军

湘军何键系的第二十八军

[编辑]

1930年9月,湘军何键部第19师(原属于第三十五军)围剿中央苏区的作战中有功,被蒋介石扩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八军,辖第15、第16、第19师。1930年11月至1934年10月,参加了对湘赣苏区的第1至第4次围剿作战和对中央苏区南雄水口战役等。1934年10月,该军第15、第16师参加了“追剿”中央红军的湘江战役刘建绪指挥第二十八军主力猛攻红一军团觉山铺的阻击阵地,双方伤亡都非常大,还一度打到红一军团指挥部附近。1936年3月下旬,该军参加了对湘鄂川黔边区红二、红六军团的围剿等作战。1937年1月,刘建绪奉命率第四路军入浙西,从此脱离了何键的控制。

1937年抗战爆发后,参加淞沪会战,第四路军被分拆成两个集团军。在罗店以南、蕴藻浜大场镇广陈镇等地区阻击日军。由于第62师的临时调离,造成金山卫一带防御出现真空,被日军抓住战机大举登陆。此时陶广已升任军长,虽命令部队迅速掉头反扑,但还是没能阻挡住日军前进的步伐。该军伤亡惨重,后撤至浙江嘉兴地区休整补充。1939年冬至1941年,该军先后参加了1939年冬季攻势作战和1941年第二次长沙会战。1942年5月至9月底参加了浙赣路会战,奉命在浙赣路以北新登建德寿昌一带打击日军。此次会战后,该军驻守在安徽歙县整训。

1946年6月,改为整编第28师,驻防徐州。参加了朝阳集战役两淮进攻战役宿北战役盐淮地区进攻战泰蒙战役孟良崮战役进攻鲁中解放区战役津浦路战役大别山清剿战役宛东战役平汉路进攻战等作战。1948年12月,由湖北调到南京,在江北江浦浦镇浦口地区屏障守备,阵地设施强固。1949年4月渡江战役发起前,主阵地前所设警戒阵地先后被解放军第三十三军强攻。4月17日,解放军向238团据守花旗营车站第八连攻击。21日晚,解放军以炮火掩护,向238团守备大顶山的第三连进攻,至拂晓前被解放军攻占,浦镇地区完全被瞰制。守备高丽店石佛寺一带高地的156团在17日后,不断受到炮火轰击,团长姜雪军负伤。21日晚解放军攻击大顶山,同时向155团据守高丽店警戒阵地的一个连攻击,拂晓前占领。21日晚12时,解放军向江浦城进行攻击,守备该城的154团激战至天明大部被歼,第二营及团直属队一部逃出,共伤亡官兵六百多名,阵亡连长3名。22日拂晓前,解放军全线进至该军主阵地前一二百公尺处。晚8时,开始对浦口浦镇地区发起总攻击。至夜24时许,浦镇方面之80师开始向浦口车站撤退,天明后上船完毕。52师155团正面战斗为激烈,当晚22时左右,由高丽店、石佛寺方面前进的解放军一部进至浦口至浦镇间的公路和铁路附近,由江浦方面前进的解放军进至三北码头附近。该军主力陆续上船南逃。至23日8时全部逃走,解放军解放浦口、浦镇。4月23日上午10时由浦口、浦镇撤到下关后,军长刘秉哲召集团长以上指示:“本军沿京杭国道撤退,到宜兴集结整理后转杭州待命。”中午来到孝陵卫,德悉京杭国道已经发现了解放军。军部又赶快决定:各部队尽量轻装,就地将棉衣裤之棉花拆除,本晚夜行军兼程前进。26日上午,军属其余各部到达溧阳南渡镇,又受到了解放军的进攻,公路上人山人海,骡马、车辆、山炮、辎重、通信部队,混乱不堪,全军特种部队从此脱离掌握,以后均在溧阳附近被歼。嗣后全军改为“各部队分路出发”,“最后到杭州集结待命”。军长刘秉哲率领的部队,28日来到广德东北。

1949年4月29日该军逃至安徽广德郎溪地区被合围歼灭。[3]军长刘秉哲逃亡上海,于同年6月在上海被俘。

第二十八軍主官人事異動與部隊調動

[编辑]
主官、副主官人事異動
軍長
  1. 刘建绪〔1930年9月~1937年7月〕
  2. 陶廣(1937年7月)
  3. 李良荣(1947年)升任第9绥靖区司令官
  4. 李勃
  5. 刘秉哲黄埔三期。1949年4月底只身化装逃上海,6月被捕。
副軍長
  • 郭持平(1937年7月)
參謀長
  • 彭松龄(1937年7月)
  • 尹钦明(1946年)
  • 黄疆强(1949年)被俘。
  • 陈宜群
隸屬情況
  • “追剿”军第1纵队〔1936年〕
  • 第十集团军(1937年)
  • 第23集团军(1942年)
  • 陆军总司令部临沂指挥部(1946年)
  • 第14兵团(1948年9月)
  • 南京卫戍总司令部(1949年)
下轄部隊調動
  • 第15师(1930年9月),王东源任师长;改隶第73军。
  • 第16师(1930年9月),师长彭位仁/章亮基任师长。
  • 第19师(1930年9月),李觉任师长。改隶第70军。
  • 第62师(1936年初):师长陶广/陶柳。1930年长沙战役后,何键重新整编部队,将收编的新31师编为第62师,并提拔第19师副师长陶广当了师长。1945年9月改隶第八十八军
  • 第192师(1937年底),胡达任师长。1948年初整编第192旅改编为整编第52旅。朱丰任师长。
  • 第52师(1942年):由第二十五军改隶。1946年整编第52旅被改编为第一快速纵队,脱离整28师建制。1948年初回归该师为整编第80旅。李万斌任师长。1949年4月底师长朱丰和副师长段建嵩率部行至宜兴溧阳交界的山区,大部被歼,朱、段化装逃走。师参谋长熊介生率部,向浙江孝丰梅溪方向逃窜中,大部被歼,部分逃杭州。
  • 第80师:1945年9月改隶由70军改隶。师长李开西。1949年4月底副军长兼80师师长刘建伟率部来到煤炭山大隘路时,受到解放军的伏击,被歼灭。
  • 暂编第7师/第195师:1949年1月31日,海启清剿指挥官兼海门县长袁英率海(门)启(东)保安团从青龙港撤至江南。南通县长黄相忱带出来的地方部队和袁英部合并编为国防部第十九纵队,袁英任纵队长,归第一绥靖区司令顾锡九指挥。3月10日开到南京,分驻在岔路口、孝陵卫、白水桥3处,隶属第二十八军。国防部点验后改称暂编第七师,袁英担任师长。1949年4月改称第195师。4月23日上午10时,二十八军由浦口、浦镇撤到下关后,军长刘秉哲召集团长以上指示:“本军沿京杭国道撤退,到宜兴集结整理后转杭州待命。”中午军长刘秉哲到孝陵卫,悉京杭国道已经发现了解放,决定各部队尽量轻装,就地将棉衣裤之棉絮卸除,本晚夜行军兼程前进。暂编第七师各团于4月23日在汤山集中后,当天晚上,副师长张荫堂(张少武)率该师第一团1800余人于南京汤山向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五军第一〇五师第三一五团副政委刘志诚、第三一三团政治处主任戴逸投诚,并向第三团发起攻击。[4]师长袁英率领第二团和师直属少数部队南逃杭州,绕道行至安徽广德流洞镇时,因解放军追击,4月29日袁英率全师官兵投诚。[5]
殉職將官

參考文献

[编辑]
  1. ^刘凤瀚著,《国民革命军的发展及指挥系统之建立》——民国十四年七月至十七年七月,载《先总统蒋公百年诞辰纪念论文集》,台北,“国防部史政编译局”编印,1986年10月,第745-752,801-809页
  2. ^张明金、刘立勤主编,《国民党历史上的158个军》,2007年,北京,解放军出版社,第111页
  3. ^劉鳳瀚著,《國民黨軍事制度史》,2008年9月,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第211頁
  4. ^王贞勤:“保护中山陵:解放军攻克南京后一项鲜为人知的重大任务”,《党史纵览》2016年第6期。
  5. ^俞茂林:“黄埔军校里的海门人”,《海门日报》2017年6月12日第7版
國民革命軍陸軍級單位
第一至四十九軍
第五十至九十九軍
第一百至一二九軍
新編軍
暫編軍
整编军
騎兵軍
其他軍級單位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國民革命軍陸軍第二十八軍&oldid=79337383
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