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扬州话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此條目的引用需要清理,使其符合格式(2020年10月17日)
参考文献应符合正确的引用脚注外部链接格式。
扬州话
母语国家和地区中国
区域扬州市辖区、仪征市东部的部分乡镇
語系
文字揚州話拉丁化字母表
語言代碼
ISO 639-1zh
ISO 639-2chi (B)
zho (T)
ISO 639-3cmn
ISO 639-6juai

汉语方言研究者和一般扬州人常说的扬州话,一般指通行于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及毗邻的少数乡村的方言,扬州四乡又称其街上话[1]:4。扬州话属于汉语江淮官话洪巢片,常被用作江淮官话及“苏北话”的代表点。

音系

[编辑]

声母

[编辑]

扬州话有17个声母,中古全浊声母今读为同部位的清音,平声送气、仄声不送气,如下表[1]:7[2]:17

发音部位不送气塞音
塞擦音
送气塞音、
塞擦音
鼻音边音擦音
双唇唇齿音p巴边步怕婆盘m门面母f飞付房
龈音t到店淡太天同l南里绕
龈音ts资招在tsʰ慈初船s四树生
龈腭音酒巨战tɕʰ秋巧吃斜ɕ西扇雄
软腭音k高格跪开空葵x灰后红
零声母傲然闻云
  • /l/有自由变体[n],老派合口呼前读[l],撮口呼前读[n],新派无论韵母以读[l]为多[1]:6
  • /k/、/kʰ/、/x/和/i/、/ε/、/æ/、/ə/相拼时候,部位靠前,实为[c]、[cʰ]、[ç][1]:7
  • 零声母开口呼音节元音起头,齐合撮口呼音节开头带有明显的唇舌同部位摩擦[2]:18

韵母

[编辑]

扬州话有47个韵母,分入声韵三套,如下表[1]:7[2]:17

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
ɿ滋治是i地祭米忆u布树夫无y女居许玉
a巴家打儿ia斜虾牙ua瓜夸瓦
ɛ太开街皆街也哀怪猪外
ɪ[注 1]杯眉飞爹你车爷堆吹灰
ɔ包招敲标敲鸟要
o波多火母
ɤɯ斗抽口欧iɤɯ秋柳谬有
æ̃班伞看iæ̃览减淹安uæ̃关弯赚
iẽ边店闪然yẽ捐泉选
uõ半短官碗
帮让桑昂iaŋ娘江羊uaŋ壮光芒
ən本吞针更uən昏存问
ɔŋ风中横翁iɔŋ兄穷永荣
平今幸引军唇咏
æʔ八杂甲iæʔ塔甲uæʔ刷刮袜
ieʔ急笔力折yeʔ橘薛月域
uoʔ拔脱说
剥莫托弱iaʔ雀削岳药uaʔ捉郭霍
əʔ不德汁日uəʔ骨出活
ɔʔ北独足握iɔʔ菊局有
  • 元音/a/作单韵母及在入声韵中为[ᴀ],在韵尾[-ŋ]后为[ɑ]。元音[ə]偏央。元音/o/在韵母[uõ]中偏高。元音/o/在韵母[uõ]中偏高[2]:18
  • 复元音韵母/ɤɯ/、/iɤɯ/发音动程不大,韵尾元音舌位偏低,有单元音化意味[2]:18
  • /yŋ/韵母中元音与韵尾间有过渡音:[yɪŋ][2]:18

声调

[编辑]

扬州话有5个单字调:阴平21、阳平34、上声42、去声55、入声4。除保留入声外,其他声调与中古声调的关系和其他官话方言一致,有平分阴阳、浊上归去现象。

連讀变调

[编辑]

扬州话的連讀变调并不复杂。两字组变调,后字一律不变调,前字变调如下[1]:8

  • 阴平在阴平前由21变为33,在其他声调前不变调;
  • 阳平一律不变调;
  • 上声作前字由42变为44;
  • 去声作前字由55变为53;
  • 入声在入声前由4变为53短调,在其他声调前不变调[1]:8

词汇

[编辑]

语法

[编辑]

内部差别

[编辑]

广义的扬州话,还包括今邗江区江都区西部、仪征市东部等历史上又同为江都甘泉二县属地之方言,其语音、词汇、语法又大体一致,除“街上话”外,还有“山上话”和“洲上话”等。[1]:4

注解

[编辑]
  1. ^[ɪ]、[uɪ]《汉语方言字汇》中作[əi]、[uəi]。

参考资料

[编辑]

汉语方音字汇 /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语言学教研室编. -- [2版]. -- 北京 : 语文出版社, 2003. -- 41,375,33页. --ISBN 978-7-80184-034-9. -- 重排本

  1. ^1.01.11.21.31.41.51.61.7王世华 黄继林. 扬州方言词典. 南京: 苏州教育出版社. 1996.ISBN 7534328802. 
  2. ^2.02.12.22.32.42.5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语言学教研室. 汉语方音字汇(第二版). 北京: 文字改革出版社. 1989.ISBN 7800290001 请检查|isbn=值 (帮助). 
行政区划
市辖区
县级市
Yangzhou
旅游景点
园林
庙宇楼阁
历史古迹
河流和湖泊
古迹旧址
文化
老字号
饮食
教育
高等教育
高中教育
交通
铁路
航空
公路及桥梁
体育
事件
漢語分支
官话
北京官话
現代漢語通用語
標準形式
地方普通话和区域变体
傳統方言
东北官话
冀魯官話
胶辽官话
中原官话
兰银官话
江淮官话
西南官话
其它
晉语
粤语
方言列表
客家語
方言列表
湘语
贛語
方言列表
吴语
方言列表
闽语
沿山閩語
邵将语
闽北语
闽中语
沿海閩語
閩東語
興化語
闽南语
瓊雷語
徽语
平话和土话
广西平话
湘粤土话
其它
外語混合
非標準劃分
歷史演化
古、近代漢語通用語
演化主綫
歷史方言
書寫類型
语素文字
字形
類型
方言字
文體
文言文
文白相夾
白話文
表音文字
字母
拉丁
注音
其它
文體
半音節文字
其它
音韻(模板)
其它研究
管理机构
對外影響
外語文字
外语汉字
汉字衍生
外語音韵
日琉語系
朝鮮語系
南亚语系
其它語言
吉瀋片
哈阜片
黑松片
塔茲語
京承片/幽燕片
京師小片
懷承小片
朝峰片/錦興片
保唐片
淶阜小片
定霸小片
薊遵小片
灤昌小片
撫龍小片
石济片
赵深小片
邢衡小片
聊泰小片
滄惠片
黄乐小片
阳寿小片
章利片
登連片
煙威小片
蓬龍小片
大岫小片
青萊片
青島小片
萊昌小片
莒照小片
青朐小片
營通片
蓋桓小片
通白小片
長集小片
關東
郑开片
洛嵩片
南魯片
漯項片
商阜片
商亳小片
阜沈小片
宿蒙小片
信蚌片
淮霍小片
蚌懷小片
五鳳小片
兗菏片
蔡魯片
舊鄭曹片
舊洛徐片
徐淮片
舊洛徐片
蔡魯片
關隴
汾河片
北/平陽小片
中/絳州小片
南/解州小片
關中片
(東府話)
秦隴片
(西府話)
陇中片
河州片
南疆片
金城片
銀吳片
河西片
北疆片
湖廣片
湖北方言
鄂北小片
鄂中小片
鄂西小片
湘西小片
湘北小片
懷玉小片
黔東小片
黎靖小片
四川话
川黔片
成渝小片
黔中小片
陝南小片
西蜀片
岷赤小片
雅甘小片
江贡小片
其它
历史
书写
相关语言
参见:巴蜀 -巴蜀人
西康片
康藏小片
涼山小片
雲南片
滇中小片
滇西小片
滇南小片
未分類
桂柳片
湘南小片
桂北小片
黔南小片
洪巢片
扬淮方言
(淮东话)
揚州小片
潤州小片
建鹽小片
濱阜小片
海州小片
淮安小片
宁庐方言
(淮西话)
南京小片
合肥小片
蕪湖小片
巢湖小片
安慶小片
樅東小片
通泰方言
南通小片
如皋小片
泰州小片
黃孝片
黄冈小片
孝感小片
黃梅小片
方言岛
其它
主要根據《中國語言地圖集》第二版(2012)及錢曾怡《漢語官話方言研究》。另根據张世方《北京官話語音研究》,保唐片划归北京官话
参见晋语 ·东北话 ·北京话 ·河北話 ·山西话 ·陕西话 ·山东话 ·河南话 ·江蘇話 ·安徽話 ·四川话 ·湖北話 ·湖南話 ·廣西話 ·貴州話 ·云南话 ·甘肅話 ·新疆話 ·军家话 ·东干语 ·老国音 ·現代標準漢語變體
洪巢片
扬淮方言
(淮东话)
揚州小片
潤州小片
建鹽小片
濱阜小片
海州小片
淮安小片
宁庐方言
(淮西话)
南京小片
合肥小片
蕪湖小片
巢湖小片
安慶小片
樅東小片
通泰方言
南通小片
如皋小片
泰州小片
黃孝片
黄冈小片
孝感小片
黃梅小片
方言岛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扬州话&oldid=79664764
分类:​
隐藏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