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掸语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傣耶语
母语国家和地区掸邦泰国西北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德宏
母语使用人数
470萬 (2017年)[1]
語系
文字傣耶文(傣绷文)、傣那文(傣勒文)、曇摩文(老傣仂文)
官方地位
承认少数语言 緬甸
語言代碼
ISO 639-2shn
ISO 639-3shn
Glottologshan1277[2]
本条目包含国际音标符号。部分操作系统浏览器需要特殊字母与符号支持才能正確显示,否则可能显示为乱码、问号、空格等其它符号。

shànရှမ်းဘာသာ[ʃáɴbàðà];英語:Shan language)是dǎi耶語လိၵ်ႈတႆး撣語發音:[lik.táj]ၵႂၢမ်းတႆး[kwáam.táj]ၽႃႇသႃႇတႆး[pʰàː.sʰàː.táj]泰語ภาษาไทใหญ่)在緬語和英語中的通稱。傣耶語是傣耶人(掸族)最主要的语言,掸邦的官方语言之一,也是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一種傣族方言,在其它傣語支語言中時稱「堯語」(傣仂語ᦇᦲᧁᧉ[ngiːwˀ]北部泰語ᨦ᩠ᨿ᩶ᩅ[ngʸawˀ]寮語ງ້ຽວ/ແງ້ວ[ngyawˀ/ngɛːwˀ]泰語เงี้ยว[ngyiːewˀ])。

簡述

[编辑]

说掸语的人自称大傣(Tai Yai或Tai Long)。“掸”是他称,可能是暹罗一词的讹传。

掸语與傣那语非常接近。属台语支的西南部语群。

南撣邦的掸语(傣耶語)一般用傣耶文書寫,傣耶文非常接近缅文,與中國的傣绷文相同。20世纪60年代之前使用的老傣耶文還不能完整地记录掸语的语音。现行的傣耶文和语音对应良好。北掸邦接近克欽的地區的掸语(傣耶語)使用傣卯文,與東克欽、德宏的傣那文是同一文種;東撣邦的掸语(傣耶語)和傣痕語共用曇摩文,即西雙版納老傣文。

撣語音系

[编辑]
本條目含有國際音標符号操作系统浏览器支持相關字符渲染才能正確显示为正确的IPA符号,否则可能變成亂碼、问号、空格等其它符号

輔音

[编辑]

撣語有19個輔音。與泰語和老撾語不同,撣語沒有[d][b]兩個濁口腔塞音,古內爆濁音今讀濁鼻塞音。

 雙唇音唇齒音齒齦音上顎音軟顎音喉音
不送氣清音送氣清音濁音不送氣清音送氣清音濁音不送氣清音送氣清音濁音不送氣清音送氣清音濁音
塞音[p]
[pʰ]
  [t]
[tʰ]
 [c]
 [k]
[kʰ]
 [ʔ]1
鼻音 [m]
  [n]
 [ɲ]
 [ŋ]
 
擦音 ([f])2
[s]
   [h]
顫音   ([r])3
   
近音    [j]
 [w]
 
流音   [l]
   
1 聲門爆破音一般標記在未終止的短元音後,或者在一個元音前的無聲“a”。
2 開頭的[f]只見於某些方言詞中,其他方言區一般發音為[pʰ]
3 顫音很少見,一般用於英語或巴利語外來詞中。很多撣族人不會發[r]這個音,有時發[l]作為替代。

元音

[编辑]

撣語有10個元音,13個雙元音:

前元音央元音後元音
/i//ɨ/~/ɯ//u/
/e//ə/~/ɤ//o/
/ɛ//a/
/aː/
/ɔ/

[iu],[eu],[ɛu];[ui],[oi],[ɯi],[ɔi],[əi];[ai],[aɯ],[au];[aːi],[aːu]

和泰語相比,撣語的元音的比較簡單。撣族人在學習泰語時很難發出ia、ua、uea([ɯa])等雙元音。此外,撣語沒有三元音,在長元音和短元音方面也沒有泰語那樣系統性的區別。

聲調

[编辑]

撣語的元音有抑止元音和自由元音的對立英语Checked and free vowels,兩者的聲調有所不同。根據方言差異,撣語有五個或六個聲調。第六個聲調只在北部方言出現。

自由元音音節的聲調對比

[编辑]

下表是六個自由元音音節表示的聲調,即以[m]、[n]、[ŋ]、[w]等響音結尾的閉音節,和以[j]結尾的開音節

序號描述IPA描述轉寫*
124
低昇
˨˦次低調上昇到次高調ǎa
(不標記)
211
低平
˩低平,持續平穩àa,
332
中降
˧˨中調,然後略微降到次低調a
(不標記)
a;
455
高平
˥高平,持續平穩áa:
542
次高降(嘎裂聲)
˦˨ˀ短暫的嘎裂聲,次高調迅速降到次低調並帶聲門塞音âʔ,â̰a.
6343
昇降
˧˦˧先從中調昇到次高調,再降到中調 (類似於從3調到5調)a᷈
* The symbol in the first column corresponds to conventions used for other tonal languages; the second is derived from the Shan orthography.

下表是具體音位的聲調示例:

調值撣語IPA示意釋義
risingၼႃ/nǎː/na
lowၼႃႇ/nàː/na,極、非常
midၼႃႈ/nāː/na;
highၼႃး/náː/na:水田
creakyၼႃႉ/na̰/na.姨、舅

撣語聲調與泰語聲調對應,如下所示:

  1. 撣語的升調接近泰語的升調。
  2. The Shan low tone is equivalent to the Thai low tone.
  3. The Shan mid-tone is different from the Thai mid-tone. It falls in the end.
  4. The Shan high tone is close to the Thai high tone. But it is not rising.
  5. The Shan falling tone is different from the Thai falling tone. It is short, creaky and ends with a glottal stop.

抑止元音音節的聲調對比

[编辑]

下表是四個抑止元音音節(入聲)表示的聲調,即以聲門塞音[ʔ]及[p]、[t]、[k]三個阻礙音 結尾的閉音節。

ToneShanPhonemicPhoneticTransliterationEnglish
highလၵ်း/lák/[lak˥]lak:post
creakyလၵ်ႉ/la̰k/[la̰k˦˨ˀ]lak.steal
lowလၢၵ်ႇ/làːk/[laːk˩]laak,differ from others
midလၢၵ်ႈ/lāːk/[laːk˧˨]laak;drag

音节结构

[编辑]

Thesyllable structure of Shan is C(G)V((V)/(C)), which is to say theonset consists of a consonant optionally followed by aglide, and therhyme consists of a monophthong alone, a monophthong with a consonant, or a diphthong alone. (Only in some dialects, a diphthong may also be followed by a consonant.) The glides are: -w-, -y- and -r-.There are seven possible final consonants:/ŋ/,/n/,/m/,/k/,/t/,/p/, and/ʔ/.

Some representative words are:

  • CV/kɔ/also
  • CVC/kàːt/market
  • CGV/kwàː/to go
  • CGVC/kwaːŋ/broad
  • CVV/kǎi/far
  • CGVV/kwáːi/water buffalo

Typical Shan words are monosyllabic. Multisyllabic words are mostly Pali loanwords, or Burmese words with the initial weak syllable/ə/.

注释

[编辑]
  1. ^Shan.民族語 (25th ed., 2022). 付费文献
  2. ^Hammarström, Harald; Forkel, Robert; Haspelmath, Martin; Bank, Sebastian (编).Shan.Glottolog 2.7. Jena: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the Science of Human History. 2016. 

參考文獻

[编辑]
  • The Major Languages of East and South-East Asia.Bernard Comrie (London, 1990).
  • A Guide to the World's Languages.Merritt Ruhlen (Stanford, 1991).
  • Shan for English Speakers.Irving I. Glick & Sao Tern Moeng (Dunwoody Press, Wheaton, 1991).
  • Shan - English Dictionary. Sao Tern Moeng (Dunwoody Press, Kensington, 1995).
  • An English and Shan Dictionary. H. W. Mix (American Baptist Mission Press, Rangoon, 1920; Revised edition by S.H.A.N., Chiang Mai, 2001).
  • Grammar of the Shan Language. J. N. Cushing (American Baptist Mission Press, Rangoon, 1887).

延伸閱讀

[编辑]
  • Sai Kam Mong.The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han Scripts. Chiang Mai, Thailand: Silkworm Books, 2004.ISBN 974-9575-50-4

外部連結

[编辑]
维基百科提供如下语言版本:掸语維基百科
北支
仡央语支
侗水语支
南支
黎语支
臨高話
壯傣語支
祖語
北部
中部
多系群
西南部
西北
高栏語
清盛支
暹羅支
中国境内傣族
分布
支系
语言文字
历史
主要土司
延续至近代
明清时废除
文化
傣族佛教
历法
民俗
文学
音乐
舞蹈
曲艺
传统技术
官方语言
半官方语言
其他语言
(依照
缅甸
行政区划

划分)
欽邦
库基-
钦语支
北库基-钦语支英语Northern Kuki-Chin languages
中库基-钦语支英语Central Kuki-Chin languages
马莱语支英语Maraic languages
南库基-钦语支英语Southern Kuki-Chin languages
其它
克钦邦
汉藏语系
其它
克耶邦
克倫邦
馬圭省
孟邦
若開邦
實皆省
萨尔语群
其它
掸邦
南亚语系
汉藏语系
壯侗語族
苗瑶语系
德林达依
手语
古代语言
官方語言
其他泰語
素可泰支
寮普泰支
清盛支
西北支
少數民族
南島語系
南亚语系
藏緬語系
苗瑶语系
漢語系
非土著語
移民語言
工作语言
手語
汉藏语系
汉语
官话
晋语
粤语
客家话
湘語
贛語
吴语
闽语
徽语
平话和土话
混合语
古汉语
參見
白語支
藏缅语族
藏-喜语群
藏语支
白马语支
  • 白马语
    • 平武白马语
    • 文县白马语
    • 九寨沟白马语
    • 松潘白马语
    • 书面白马语
东部藏语群
仓洛语支
达芒语支
西喜马拉雅语支
基兰特语支
羌语群
嘉绒语支
羌语支
羌语组
贵琼语组
尔苏语支
纳语支
昌都语群
緬彝語群
彝語支
彝语北部方言
彝语东部方言
彝语南部方言
彝语东南部方言
普佤语群
普拉语群
东南部方言未分类
卡卓语组
拉邬语组
拉祜语组
努苏语组
傈僳语组
彝语中部方言
彝语西部方言
他鲁语群
哈尼语支
其他彝语支
曼子语支
緬語支
其他语群
萨尔语群
侬语支
达尼语支
鲁苏语支
义都—达让语支
桑朗语支
舍朱奔语支
格曼语支
未归类
壯侗語系
黎语支
仡央语群
拉珈语支
侗水语支
臨高語
壯傣語支
壮语
傣语
古越语
混合语
苗瑶语系
苗语族
巴哼语支
东部语支
畲语支
中部语支
西部语支
瑶语族
混合語
南亚语系
佤德昂语支
克木语支
莽语支
越語支
南島語系
台灣南島語言
马来-波利
尼西亚语族
巴丹語群
亞齊-占語群
混合語
突厥语系
西伯利亞語支
萨彦語支
葛逻禄语支
钦察语支
烏古斯語支
烏古爾語族
古突厥语
蒙古语系
通用蒙古语语支
西喇古儿语支
达斡尔语支
古蒙古语
旁蒙古语族
混合语
满-通古斯语系
北通古斯语群
南通古斯语群
西南通古斯语群
古通古斯语
扶余語系
日琉语系
朝鲜语系
亚非语系
印欧语系
印度-伊朗语族
斯拉夫语族
吐火罗语族
日耳曼語族
拉丁語族
混合语
語系不明
辅助语言
手語
手語
手语字母
外語教學
註:絕跡語言中国境内绝迹语言) ·极危语言中国境内极危语言) ·可能存在于中国境内的语言
參見:中國境內的民族和族群一覽(按語言系屬分類) ·中國漢語方言保護
关于港澳地区的语言,参见:香港語文澳门语言
关于台澎金马的语言,参见:台湾语言
国际
各地
学术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掸语&oldid=89535966
分类:​
隐藏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