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戴姓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提示:此条目的主题不是代姓載姓載信
此條目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2019年1月6日)
維基百科所有的內容都應該可供查證。请协助補充可靠来源改善这篇条目。无法查证的內容可能會因為異議提出而被移除。
姓氏
百家姓》第116位
14:
15:
16:

堂号 譙國
郡望 谯郡
各地寫法
读音
汉语拼音Dài
注音符號ㄉㄞˋ
台灣多為威妥瑪拼音Tai
香港港府粤拼Dai/Tai
澳門澳門粵拼/葡語影響Dai/Tai
马来西亚Tai/Thai/Dai/Dhai

戴姓漢姓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116位,按人口計算排名第96位(2007年數據)。

來源

[编辑]

漢族戴姓主要來源有三:子姓宋國宋戴公後裔以為姓、子姓(或姬姓?)戴國君民以國為姓、殷朝殷氏宗室(本源上也應該是子姓)改姓戴。

1、出自宋國子姓,為商湯後裔,以謚為氏。據《元和姓纂》及《古今姓氏書辯證》所載,周初,周公旦在平定「管蔡之亂」後,封商朝末代君主之庶兄微子啟(子姓)於商的舊都(今河南商丘南),建立宋國。宋國第11位君主(前799年-前766年),史佚其名,死後被謚為戴公。戴公傳子宋武公司空(前765年-前748年)其子孫遂以謚號「戴」為氏,是為河南戴氏。

2、以國為姓,出自春秋時期的一個諸侯國戴國,據《通志·氏族略》及《左傳》所載,春秋時的戴國,為子姓或姬姓諸侯國,其國位於現今河南民權縣東,一說在河南蘭考縣。隱公十年(前713年)亡於鄭國,一說亡於宋國。國君因身為殷商後裔而封國,戴國國土位置在今天的河南省兰考县民权县一带。戴國被鄭國滅掉後,其國君以及全國子民遂以国为姓,全体姓戴,世代相传。

3、出自殷朝的子姓,據《鼠璞》所載,武王牧野之戰滅亡殷商後,有不少殷宗室遺族以國為氏,稱殷氏,殷氏其後就有改姓戴的。這一支戴氏也是出自河南。

参考文献

[编辑]

延伸阅读

[编辑]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百家姓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氏族典·戴姓部》,出自陈梦雷古今圖書集成

参见

[编辑]
中国大陆前一百大姓氏
1~25位
26~50位
51~75位
76~100位
出自2021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户政管理研究中心发布的2020年全国姓名报告,萧与肖、戴与代、阎与闫、邱与丘、傅与付等分别统计。
另見:中國姓氏排名
臺灣前一百大姓氏
01~025位
26~050位
51~075位
76~100位
2023年6月30日中華民國內政部全國姓名統計分析[1]-表57,黃/黄、溫/温、锺/鐘分別統計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戴姓&oldid=84491915
分类:​
隐藏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