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漢 | |||||||||
|---|---|---|---|---|---|---|---|---|---|
| 304年—347年 | |||||||||
333年的后赵、東晉、成汉等割据对峙图 | |||||||||
| 京城 | 成都 | ||||||||
| 君主 | |||||||||
• 303年-334年 | 李雄 | ||||||||
• 334年 | 李班 | ||||||||
• 334年-338年 | 李期 | ||||||||
• 338年-343年 | 李寿 | ||||||||
• 343年-347年 | 李势 | ||||||||
| 兴衰 | |||||||||
• 303年 | 李雄立國號為成 | ||||||||
• 347年 | 李勢降東晉 | ||||||||
| |||||||||
| 史前时期前200,000 – 前2,500 | ||||||||
| 蜀国约前2,500 – 前316 •蚕丛柏灌朝(传说)约前2500 – 前1700 •鱼凫朝 约前1700 – 前1200 •杜宇朝约前1200 – 前600 •开明朝 约前600 –前316 •甌雒國 ? –前207 | ||||||||
| 巴国前?年 – 前316 •廪君巴国前?年 – 前?年 •周属巴国 前?年 – 前316年 | ||||||||
| 秦国及秦朝前770 – 前207 •秦国(秦人)前316 – 前221 •秦朝(统一中国)前221 – 前207 | ||||||||
| 楚国复国及西汉新朝更始帝刘盆子时期前206 – 25 •西楚諸侯汉国前206 – 前202 •西汉(统一中国)前202 – 9 •新朝(统一中国) 9 – 23 •更始帝与刘盆子时期(统一中国) 23 – 27 | ||||||||
| 成家25 – 36 | ||||||||
| 东汉25 – 220 •东汉(统一中国)36 – 188 •汉献帝时益州牧(割据) 188 – 214 | ||||||||
| 蜀汉214 – 263 | ||||||||
| 曹魏西晋时期263 – 316 •魏国(三国)263 – 266 •西晋(统一中国)266 – 304 | ||||||||
| 成汉304 – 347 | ||||||||
| 南朝十六国统治时期347 – 405 •第一次属东晋时期(南朝)347 – 373 •前秦(十六国,氐族)373 – 383 •第二次属东晋时期(南朝) 383 – 405 | ||||||||
| 譙蜀405 – 413 | ||||||||
| 南朝时期413 – 553 •第三次属东晋时期(南朝)413 – 420 •刘宋(南朝)420 – 479 •萧齐(南朝)479 – 502 •萧梁(南朝)502 – 552 •蕭紀(割据)552 – 553 | ||||||||
| 西魏、北周、隋朝及唐朝 553 – 907 •西魏(北朝,鲜卑)553 – 557 •北周(北朝,鲜卑) 557 – 581 •隋朝(统一中国) 581 – 618 •唐朝(统一中国) 618 – 907 •劉闢(割据) 806 – 806 •陳敬瑄(割据) 885 – 892 | ||||||||
| 王建及前蜀 892 – 925 •王建(割据) 892 – 907 •前蜀 907 – 925 | ||||||||
| 后唐及後蜀 923 – 965 •后唐(五代,沙陀)925 – 934 •後蜀934 – 965 | ||||||||
| 后周及宋朝951 – 1279 •北宋(统一中国)965 – 994 •李蜀994 – 995 •北宋(统一中国)995 – 1126 •南宋(南朝)1127 – 1274 •吴曦(割据)1207 – 1207 | ||||||||
| 大蒙古国及元朝1206 – 1388 •元朝(统一中国) 1234 – 1363 | ||||||||
| 明夏 1363 – 1371 | ||||||||
| 韩宋及明朝 1351 – 1644 •明朝(统一中国) 1371 – 1643 | ||||||||
| 大西 1643 – 1660 | ||||||||
| 后金及清朝 1616 – 1912 •清朝(统一中国) 1660 – 1912 | ||||||||
| 中華民國(官方中国)1912 – 1949 •熊克武(割据) 1918 – 1925 •劉湘(割据) 1920 – 1937 •刘文辉(割据) 1920 – 1933 •楊森(割据) 1918 – 1937 |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中国) 1949 – 今 | ||||||||
四川历史系列条目 | |
|---|---|
| 史前时期前200000﹣前2000 | |
| 巴国与蜀国前2100﹣前316 | |
| 秦汉时期前316﹣214 益州 武都郡 汉中郡 蜀郡 巴郡 廣漢郡 犍為郡 越巂郡 •成家25﹣36 | |
| 蜀汉214﹣263 | |
| 两晋南北朝时期 263﹣581 | |
| 隋唐五代时期581 – 965 剑南道 山南西道 | |
| 前后蜀892 – 965 •前蜀892/907 – 925 •后唐925 – 934 •後蜀934 – 965 | |
| 两宋时期965 – 1234 •李蜀994 | |
| 元明时期1206 – 1660 •明夏1363 – 1371 | |
| 大西1643 – 1644 | |
| 清朝时期1646 – 1912 | |
| 民国时期1912 – 1949 四川省 重庆市 •大清 (通志政權)1917 | |
| 共和国时期1949 – 今 四川省 重庆市 | |

成汉(304年-347年),又称成、后蜀,是中国历史上五胡十六国之一,据益州立国之政權。
301年益州的蜀郡的巴氐族领袖李特在蜀郡地领导西北難民反抗西晋的統治,304年其子李雄称成都王,306年李雄称帝,建国号“成”,建都蜀郡的治所成都。338年李寿改国号为“汉”。其领土疆域为益州全部。347年为东晋桓温攻破成都。
在成漢建國之前,李雄之父李特就在益州發展勢力。297年,李特率領關中流民團南下漢中。[1]302年,李特招集流民團起兵,自稱為使持節、大都督、鎮北大將軍,第二年定年號建初元年(因此有人认为303年也可作为建国年)。率軍攻打成都,益州刺史羅尚拒守,李特敗亡,其弟李流繼續統領流民作戰,然不久後病死。李特之子李雄繼位,並於304年攻下成都,開始稱王,國號「成」,年號建興。[1]:159
334年,李雄病死,其兄之子李班繼位,不久之後李雄之子李期即殺李班自立。338年,李驤(李特之弟)之子李壽又殺了李期自立為帝,將國號改為「漢」。大修宮殿,生活奢侈荒淫,人民受到嚴酷的徭役壓迫。李壽死後,其子李勢繼位,大肆殺伐,國勢更加衰弱。347年,東晉桓溫率兵入蜀,李勢投降,成漢滅亡,立國共44年,两年后残余力量也被东晋消灭。[1]:160
其国号先为“成”,史书也有称“大成”[2],或以为“大”是尊称[3]。国号“成”来自于成都这个地名,也有说是袭用公孙述的旧称(成家)[4]。后李特弟李骧之子汉王李寿发动兵变夺取政权,改国号为“汉”,史书上又合称为“成汉”,以区别于其他称为“汉”的政权[3]。又其统治地区主要为益州的蜀地,故又被一些史书称为“蜀”(例如《十六国春秋·蜀录》)。《晋书》又称之为“后蜀”,以别于三国时期刘备的前蜀,唐代以后,已基本不使用“后蜀”來指称,而专用作五代十国时期后蜀政权的专称[3]。
| 庙号 | 谥号 | 姓名 | 统治时间 | 年号 |
|---|---|---|---|---|
| 成(306年-338年) | ||||
| 太宗 | 武皇帝 | 李雄 | 303年-334年 | 建兴 304年-306年 晏平 306年-311年 玉衡 311年-334年 |
| 戾太子 哀皇帝 | 李班 | 334年 | 玉衡 334年 | |
| 邛都縣幽公 | 李期 | 334年-338年 | 玉衡 334年 玉恒 335年-338年 | |
| 汉(338年-347年) | ||||
| 中宗 | 昭文皇帝 | 李寿 | 338年-343年 | 汉兴 338年-343年 |
| (史稱末主) | 李势 | 343年-347年 | 太和 343年-346年 嘉宁 346年-347年 | |
| 隴西襄王李慕 | |||||||||||||||||||||||||||||||||
| 成景帝李特 ?-303 | 秦文王李流 248-303 | 汉献帝李驤 | |||||||||||||||||||||||||||||||
| 李蕩 ?-303 | 成武帝李雄 274-304-334 | 漢昭文帝李壽 300-338-343 | |||||||||||||||||||||||||||||||
| 成哀帝李班 288-334 | 邛都幽公李期 314-334-338 | 建宁王李越 ?-338 | 李勢 ?-343-347-361 | ||||||||||||||||||||||||||||||
[在维基数据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