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59″N116°17′42″E / 23.03306°N 116.29500°E /23.03306; 116.29500
| 惠来县 | |
|---|---|
| 县 | |
位于葵阳公园的奎光阁 | |
| 坐标:23°01′56″N116°17′27″E / 23.03223°N 116.29076°E /23.03223; 116.29076 | |
| 国家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 隶属行政区 | 广东省 |
| 設立 | 1524年11月24日 |
| 政府駐地 | 惠城镇 |
| 下级行政区 | 14
|
| 政府 | |
| • 县长 | 貝繼勤 |
| 面积 | |
| • 总计 | 1,251 平方公里(483 平方英里) |
| 人口(2020年)[1] | |
| • 常住 | 1,040,779人 |
| • 密度 | 832人/平方公里(2,155人/平方英里) |
| • 城镇 | 437,430人 |
| 語言 | |
| • 母语(方言) | 潮州话 |
| 时区 | 北京时间(UTC+8) |
| 郵政編碼 | 515200 |
| 電話區號 | 0663 |
| 車輛號牌 | 粤V |
| 行政区划代码 | 445224 |
| 網站 | www |
| 惠来县 | |||||||||||||
| 汉语名称 | |||||||||||||
|---|---|---|---|---|---|---|---|---|---|---|---|---|---|
| 繁体字 | 惠來 | ||||||||||||
| 简化字 | 惠来 | ||||||||||||
| |||||||||||||
| 郵政式拼音名称 | |||||||||||||
| 郵政式拼音 | Hweilai | ||||||||||||
惠来县(郵政式拼音:Hweilai)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下辖县,由揭阳市代管。位于广东省东部沿海,全县陆地总面积为1048.7平方公里,海域面积达7689平方公里,海岸线长约82公里,是揭阳市唯一的海上交通门户。县政府駐惠城镇南门大街1号。
惠來是粵東新城和揭陽濱海新區的所在地,是廣東省著名僑鄉,粵東地區對外的貿易門户。由于海上運輸業發達,船隻往來眾多,海洋歷史文化淵源深厚,惠来現存古代“海絲”遺蹟眾多,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
惠来古为百越之地。秦汉时,为南海郡揭阳县辖地。明嘉靖三年(1524年),析潮阳县,海丰县两县部分乡镇置惠来县,隶属潮州府至清末。
民国元年(1912年),府制撤销,惠来县属潮汕安抚使管辖。民国九年(1920年),惠来县属潮梅善后处。民国十四年(1925年),惠来县属东江行政善后处。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4月,惠来县隶属潮汕地区第七区。
1949年5月20日,中共人民解放军占领惠来县全境[2]。1949年8月1日,惠来县人民政府成立,隶属潮梅行政委员会。1952年属粤东区行政公署。1956年属汕头专区行政专员公置。1958年撤消惠来县建制,分别划入普宁县、潮阳县。1961年3月恢复惠来县建制,隶属汕头行政区。1983年起,惠来县由广东省直辖,汕头市代管。1992年,揭阳撤县设地级市,惠来县转由揭阳市代管。
惠来县全境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属副热带湿润气候,日照充足,雨量充沛,终年无雪少霜。年平均气温21℃,同时因季节性冷水团流经,夏季水温稳定在22—26℃[3],年平均降水量约为1723毫米,年平均日照2039小时。惠来县因地处广东东南沿海,夏秋两季常受强热带风暴袭击。
| 惠来 (1981−2010) | |||||||||||||
|---|---|---|---|---|---|---|---|---|---|---|---|---|---|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 历史最高温 °C(°F) | 28.0 (82.4) | 28.5 (83.3) | 30.5 (86.9) | 32.5 (90.5) | 34.4 (93.9) | 36.1 (97.0) | 38.4 (101.1) | 37.0 (98.6) | 35.5 (95.9) | 34.6 (94.3) | 32.0 (89.6) | 29.7 (85.5) | 38.4 (101.1) |
| 平均高温 °C(°F) | 19.3 (66.7) | 19.2 (66.6) | 21.7 (71.1) | 25.1 (77.2) | 28.1 (82.6) | 30.0 (86.0) | 31.7 (89.1) | 31.6 (88.9) | 30.6 (87.1) | 28.5 (83.3) | 24.9 (76.8) | 21.0 (69.8) | 26.0 (78.8) |
| 日均气温 °C(°F) | 14.8 (58.6) | 15.2 (59.4) | 17.6 (63.7) | 21.3 (70.3) | 24.7 (76.5) | 27.0 (80.6) | 28.2 (82.8) | 28.0 (82.4) | 26.8 (80.2) | 24.4 (75.9) | 20.6 (69.1) | 16.5 (61.7) | 22.1 (71.8) |
| 平均低温 °C(°F) | 11.8 (53.2) | 12.4 (54.3) | 14.8 (58.6) | 18.6 (65.5) | 22.1 (71.8) | 24.6 (76.3) | 25.4 (77.7) | 25.2 (77.4) | 24.0 (75.2) | 21.3 (70.3) | 17.3 (63.1) | 13.2 (55.8) | 19.2 (66.6) |
| 历史最低温 °C(°F) | 3.2 (37.8) | 3.7 (38.7) | 4.1 (39.4) | 9.2 (48.6) | 16.1 (61.0) | 18.5 (65.3) | 21.9 (71.4) | 21.3 (70.3) | 18.3 (64.9) | 11.9 (53.4) | 7.7 (45.9) | 1.5 (34.7) | 1.5 (34.7) |
| 平均降水量 mm(英寸) | 21.5 (0.85) | 56.8 (2.24) | 95.2 (3.75) | 157.4 (6.20) | 227.3 (8.95) | 351.3 (13.83) | 280.2 (11.03) | 305.4 (12.02) | 200.1 (7.88) | 28.3 (1.11) | 26.5 (1.04) | 24.3 (0.96) | 1,774.3 (69.86) |
| 平均相對濕度(%) | 74 | 77 | 80 | 82 | 84 | 86 | 84 | 84 | 80 | 73 | 71 | 71 | 79 |
| 数据来源:中国气象数据网[4] | |||||||||||||
惠来县自然资源丰富,适宜种植水稻及多种经济作物。荔枝种植历史悠久,为“中国荔枝之乡”。海洋渔业资源方面,历史上素有“渔乡”之称,海洋捕捞业及海洋养殖业发展很快。惠来沿海风速大,风能蕴藏量大,基本上可全年发电。
同时,惠来也拥有着全国最大的鲍鱼苗生产基地,并培育出黄金鲍、黑鲍等10余种鲍鱼优良品种[3]。
惠城镇、华湖镇、仙庵镇、靖海镇、周田镇、前詹镇、神泉镇、东陇镇、岐石镇、隆江镇、溪西镇、鳌江镇、东港镇、葵潭镇、东埔农场、大南山华侨管理区、葵潭农场和青坑林场。
根據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結果,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惠來縣常住人口為1040779人。
惠来是广东省著名的侨乡,旅居港澳台和海外的侨胞有20多万人。

惠来县是汕头市、潮州市往广州、深圳、港澳的必经之地,交通便捷。
打火醮的习俗在潮汕地区唯惠来独有,是逢十年即在县城举行一次的盛大庆典。惠来地势背山面海,暴雨过后,滴水无存,属火地。雍正十一年癸丑(1713)年,江西举人裘曰菊到惠来任知县后,倡议逢丙年“打醮”,以禳除灾祟。从此,便有了逢丙年“打醮”的习俗,旨在通过迎神、祭神、送神的一系列活动,祈求神灵不让火灾降临。
隆江猪脚、鱼丸(鱼饼)、荔枝、鲍鱼、凤梨被称作惠来五宝,惠来还有塘田卷章、靖海豆(米辑)、绿豆饼、三参饼、冬至茧、肚脐饼、酥糖、虾丸虾饼、广章、蚵仔煎等名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