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德国统一社会党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德國統一社會黨
德国统一社会党
Sozialistische Einheitspartei Deutschlands德語
德国统一社会党标志
领袖威廉·皮克(首任)
奥托·格罗提渥(首任)
格雷戈尔·居西(末任)
成立1946年4月21日
解散1989年12月16日
合并自德国共产党德国苏占区的组织
德国社会民主党德国苏占区的组织
继承者德国统一社会党—民主社会主义党
总部东柏林韦尔德市场大楼(1959年—1989年)
党报新德意志报
青年组织自由德国青年
妇女组织德国民主妇女联盟(1947年—1989年,事实上)
先锋组织恩斯特·台尔曼先锋组织(1948年—1989年)
工会组织自由德国工会联合会(事实上)
农会组织农民互助协会(1947年—1989年,事实上)
军事组织国家人民军(1956年—1989年)
准军事组织工人阶级战斗队(1953年—1989年)
党员
(1989年)
2260979
意識形態共产主义
马克思列宁主义
斯大林主义(1946年—1956年)
民主德国色彩的社会主义(1988年—1989年)
政治立場极左翼
国内组织党派和群众组织民主集团(1946年—1989年)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全国阵线(1950年—1989年)
官方色彩 红色
党歌党之歌
党旗
东德政治
政党 ·选举
共產黨
欧洲
挪威红党
挪威共产党
瑞典共产党 (1995年)
瑞典共产党 (2005年)
芬兰共产党 (1994年)
丹麦共产党
爱沙尼亚共产党 (1990年)
拉脱维亚社会党
立陶宛社会主义人民阵线
白俄罗斯共产党
烏克蘭共產黨
摩尔多瓦共和国共产党人党
德涅斯特河沿岸的共产党
俄罗斯联邦共产党
德国的共产党
波兰共产党 (2002年)
捷克和摩拉维亚共产党
斯洛伐克共产党
匈牙利工人黨
罗马尼亚社会党
保加利亚共产党 (1996年)
斯洛文尼亚社会党
克罗地亚社会主义工人党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工人共产党
塞尔维亚南斯拉夫新共产党
黑山南斯拉夫共产党
马其顿共产党
马其顿共产党—铁托力量
阿尔巴尼亚共产党 (1991年)
希臘共產黨
不列颠共产党
爱尔兰工人党
爱尔兰共产党
荷兰新共产党
比利时工人党
比利时共产党 (2018年)
盧森堡共產黨
法国共产党
西班牙共产党
加泰罗尼亚共产党人
加利西亚人民联盟
葡萄牙共產黨
瑞士劳动党
瑞士共产党 (2014年)
奥地利共产党
意大利重建共产党
意大利共产党 (2016年)
意大利共产党 (2014年)
马耳他共产党


已消亡

芬兰共产党
冰岛共产党
冰岛统一社会党
丹麦共同路线
法罗共产党
梅梅尔工人党
白俄罗斯左翼党“公正世界”
西白俄罗斯共产党
西乌克兰共产党
苏联共产党
鞑靼斯坦共和国共产党
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共产党
德国共产党
德国社会主义倡议
萨尔共产党
波兰共产党
波兰工人党
波兰统一工人党
捷克斯洛伐克共產黨
匈牙利国共产党
匈牙利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工人党
匈牙利共产党
匈牙利劳动人民党
罗马尼亚共产党
南斯拉夫共產主義者聯盟
共产主义者联盟—维护南斯拉夫运动
南斯拉夫左翼
塞尔维亚共产党
希腊共产党(国内派)
希腊左翼
苏格兰共产党
北爱尔兰共产党
泽西共产党
根西共产党
爱尔兰共产党 (1921年)
爱尔兰共产党 (1933年)
爱尔兰工人联盟
爱尔兰工人党 (1962年)
荷兰共产党
比利时共产党
佛兰德共产党
布列塔尼共产党
加泰罗尼亚统一社会党
加泰罗尼亚共产党人党
巴斯克祖国共产党
瑞士共产党
意大利共产党人党
意大利共产党 (2014年)
阜姆共产党
的里雅斯特自由区共产党
圣马力诺重建共产党
圣马力诺联合左翼


已放棄共产主义意识形态

瑞典左翼党(共产党人)
德国统一社会党
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
保加利亚共产党
科索沃人民运动
阿尔巴尼亚劳动党
大不列颠共产党
荷兰社会党
意大利共产党
圣马力诺共产党
亚洲
日本共產黨
中国共产党
越南共产党
老挝人民革命党
緬甸共產黨
菲律宾共产党 (1930年)
菲律宾共产党
帝汶社会党
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
印度共产党
印度共产党(马列)解放
印度革命社会党
印度共产党(毛主义)
尼泊尔共产党(联合马列)
尼泊尔共产党(毛主义中心)
尼泊尔共产党(联合社会主义者)
不丹共產黨(馬列毛)
孟加拉国工人党
孟加拉国共产党
斯里兰卡人民解放阵线
斯里兰卡共产党
巴基斯坦共产党 (1999年)
阿富汗共产党(毛主义)
哈萨克斯坦共产党 (1991年)
哈萨克斯坦社会主义运动
吉尔吉斯斯坦共产党人党
塔吉克斯坦共产党
乌兹别克斯坦共产党 (1994年)
土库曼斯坦共产党 (1998年)
阿塞拜疆共产党 (1993年)
格鲁吉亚统一共产党
阿布哈兹共产党
南奥塞梯共产党
亚美尼亚共产党 (1991年)
伊朗人民党
伊拉克共产党
库尔德斯坦共产党—伊拉克
科威特进步运动
民族解放阵线—巴林
巴林民主进步论坛
叙利亚共产党(巴格达什派)
统一叙利亚共产党
黎巴嫩共产党
约旦共产党
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阵线
解放巴勒斯坦民主陣線
巴勒斯坦人民党
以色列共產黨
塞浦路斯劳动人民进步党
土耳其共產黨 (2001年)
土耳其工人党 (2017年)
土耳其劳动党
土耳其马列主义共产党
土耳其革命人民解放党-阵线
库尔德斯坦革命党
库尔德斯坦共产党
朝鲜劳动党(有极大争议)


已消亡

奄美共產黨
沖繩人民黨
朝鲜共产党
朝鮮新民黨
北朝鲜共产党
北朝鲜劳动党
南朝鲜劳动党
图瓦人民革命党
内蒙古人民革命党
新疆民主革命党
西藏共產黨
台灣共產黨
印度支那共产党
越南南方人民革命党
柬埔寨共产党
泰國共產黨
缅甸红旗共产党
掸邦共产党
若开共产党
南洋共产党
马来亚共产党
婆罗洲共产党
北加里曼丹共产党
马来西亚共产党
印度尼西亞共產黨
法属印度共产党
印度共产党(马列)
尼泊尔共产党
尼泊尔共产党 (2018年)
巴基斯坦共产党
巴基斯坦共产主义工农党
阿尔察赫共产党
伊朗共产党
伊朗阿塞拜疆民主党
沙特阿拉伯民主大会
也门革命民主党
叙利亚和黎巴嫩共产党
叙利亚共产党
以色列共产党 (1948年)
塞浦路斯共产党
土耳其共产党 (1920年)
土耳其联合共产党
土耳其共产党 (2014年)


已放棄共产主义意识形态

蒙古人民革命黨
柬埔寨人民革命党
东帝汶革阵马列主义党
阿富汗人民民主黨
哈萨克斯坦共产主义人民党
也门社会党
叙利亚共产党(政治局)
库尔德斯坦工人党
非洲
埃及共產黨
突尼斯工人党
阿尔及利亚争取民主和社会主义党
摩洛哥民主道路
塞内加尔一起行动/非洲争取民主和社会主义党
马里非洲争取民主和独立团结
马里劳动党
布基纳法索争取民主和社会主义党/梅特巴
布基纳法索沃尔特革命共产党
科特迪瓦革命共产党
科特迪瓦无产阶级共产党
多哥共产党
贝宁共产党
贝宁马列主义共产党
乍得争取团结和社会主义行动
苏丹共产党
南苏丹共产党
全埃塞俄比亚社会主义运动
肯尼亚马克思主义共产党
肯尼亚共产党
刚果共产党
赞比亚社会党
马达加斯加独立大会党
留尼汪共产党
南非共产党
南非经济自由斗士
南非社会主义革命工人党
南非布尔什维克党
莱索托共产党
斯威士兰共产党


已消亡

埃及共产党 (1922年)
埃及共产党 (1958年)
利比亚共产党
阿尔及利亚共产党
摩洛哥共产党
摩洛哥解放与社会主义党
加那利群岛共产主义统一党
法属西非非洲独立党
塞内加尔共产党
冈比亚社会主义革命党
尼日利亚社会主义工农党
尼日利亚共产党
提格雷马列主义联盟
索马里革命社会主义党
布隆迪工人党
刚果人民革命党
刚果民族解放阵线
安哥拉共产党
安哥拉共产主义共同体党
卡宾达共产主义委员会
马拉维社会主义联盟
莫桑比克共产党
马尔加什共产党
进步社会主义毛里求斯战斗运动
纳米比亚共产党
南罗得西亚共产党
博茨瓦纳马恩列斯运动
斯威士兰共产党 (1994年)


已放棄共产主义意识形态

突尼斯共產黨
阿尔及利亚社会主义先锋党
摩洛哥进步与社会主义党
塞内加尔民主联盟/争取劳动党运动
塞内加尔独立和劳动党
布基纳法索争取人民民主组织—劳动运动
贝宁人民革命党
尼日尔非洲社会主义运动—萨瓦巴
苏丹人民解放运动
厄立特里亚解放阵线
厄立特里亚人民解放阵线
埃塞俄比亚人民革命党
埃塞俄比亚工人党
刚果劳动党
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劳动党
争取安哥拉彻底独立全国联盟
莫桑比克解放阵线党
莱索托争取民主人民阵线
北美洲
加拿大共产党
加拿大共产党(马列)
魁北克争取民族解放社会主义行动
美國共產黨
美国争取社会主义和解放党
美国社会主义工人党
美国工人世界党
墨西哥社会主义人民党
墨西哥社会主义人民党 (1997年)
墨西哥共产党 (2011年)
萨尔瓦多共产党 (2005年)
洪都拉斯共产党 (2011年)
尼加拉瓜共產黨
哥斯达黎加人民先锋党
巴拿马人民党
古巴共产党
新海地共产党(马列)
多米尼加劳动共产党
波多黎各共产党 (2010年)
瓜德罗普共产党
马提尼克共产党

已消亡

加拿大劳工进步党
美国黑豹党
墨西哥共产党
墨西哥统一社会党
危地马拉劳动党
萨尔瓦多共产党
洪都拉斯共产党
古巴人民社会党
古巴社会主义革命统一党
牙买加共产党
海地共產黨
海地共产主义者统一党
多米尼加共产党
波多黎各共产党
格林纳达新宝石运动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共产党

已放棄共产主义意识形态

尼加拉瓜社会党
牙买加工人党
多米尼加劳动党
共产主义主题
有国会席位的共产主义政党列表
左翼国际组织列表

德国统一社会党(德語:Sozialistische Einheitspartei Deutschlands,缩写为SED)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长期执政党,1946年由德国共产党德国社会民主党两党在德国苏占区的组织合并而成。

虽然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在名义上是一个多党制国家,但实际政治权力集中在德国统一社会党手中[1]东德的其他政党起到卫星党的作用。1980年代,德国统一社会党拒绝效仿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戈尔巴乔夫推行经济改革開放政策,仍坚持国家的民主集中制管理,直到1989年底被迫改弦更张。

历史

[编辑]
德国统一社会党第一代中央委員會會址
德国统一社会党第二代中央委員會會址——韦尔德市场大楼,曾經作為德意志帝國銀行總部,現為德國聯邦外交部所屬辦公樓。

根据东德和苏联的官方观点,德国社会民主党德国共产党德国苏占区合并是双方努力之下合乎逻辑又平稳完成的过程,但是有更多的证据表明,在合并的背后远远还隐藏着很多问题没有被官方提及。

蘇聯駐德國軍事當局二戰後直接統治了德國東部地區,而他們的情報行動則仔細地監控所有政治活動。一份早期來自駐德當局宣傳部主任谢尔盖·秋尔潘诺夫英语Sergei Ivanovich Tiulpanov上校的情報資料報告指出,前德國社會民主黨及德國共產黨成員在德國統一社會黨內成立了多個不同派系,而且在此黨成立後一段時間內仍互相敵視。報告中亦指出,若要使大眾相信德國統一社會黨是德國政治性黨派而非僅僅是蘇聯佔領軍隊的工具,是相當困難的。

蘇聯發現早期的德國統一社會黨的問題,是它有可能發展成為一個國家主義政黨。在大型政黨集會中,成員因講者談論國家主義而鼓掌的次數比談論社會問題及性別平等時還多。有些人甚至提議建立一個獨立於蘇聯及西方影響的社會主義德國,並且馬上取得原本德國在雅爾達會議時讓給波蘭的領土。

最初,德国统一社会党在西柏林有一個分支。1962年,该分支成为独立政黨,取名为“德国统一社会党—西柏林”;1969年,改名為“西柏林统一社会党”。

德国统一社会党党员证

在1989年11月柏林墙倒塌后,统一社会党的會員人數驟降。1989年12月3日,克伦茨和全体政治局成员辞职。12月8日—9日,该党在东柏林迪纳摩体育馆举行第一次特别党代表大会,选举格雷戈尔·居西为主席,汉斯·莫德罗沃尔夫冈·伯格霍夫德语Wolfgang Berghofer为副主席,决定取消中央委员会和政治局,改设工作委员会以主持中央工作。12月16日—17日,在东柏林举行第二次特别党代表大会,通过新党章,规定该党是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政党,目标是在民主德国建设一个新的、人道主义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社会,并改名为“德国统一社会党—民主社会主义党”。

1990年2月4日,德国统一社会党—民主社会主义党改名为“民主社会主义党”。1990年3月18日,民主社会主义党在1990年东德大选中落败,失去执政地位。1990年10月3日,两德统一。2005年,民主社会主义党改名為“左翼黨.民社黨”;2007年,併入左翼黨[2]

历任领袖

[编辑]
#肖像姓名就任日期卸任日期
中央委员会主席
(1950年以後,改称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1威廉·皮克1946年4月22日1950年7月25日
奥托·格罗提渥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1953年以后,改称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
2瓦尔特·乌布利希1950年7月25日1971年5月3日
中央委员会主席
2瓦尔特·乌布利希1971年5月3日1973年8月1日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1976年以前,称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
3埃里希·昂纳克1971年5月3日1989年10月18日
4埃贡·克伦茨1989年10月18日1989年12月3日
主席
(1989年12月16日,改组为德国统一社会党—民主社会主义党
5格雷戈爾·吉西1989年12月9日1989年12月16日

中央政治局

[编辑]

一大

[编辑]
  • 委员:
  • 候补委员:

二大

[编辑]
  • 委员:
  • 候补委员:

三大

[编辑]
  • 委员:
  • 候补委员:

四大

[编辑]
  • 委员:
  • 候补委员:

五大

[编辑]
  • 委员:
  • 候补委员:

六大

[编辑]
  • 委员:
  • 候补委员:

七大

[编辑]
  • 委员:
  • 候补委员:

八大

[编辑]
  • 委员:
  • 候补委员:

九大

[编辑]
  • 委员:
  • 候补委员:

十大

[编辑]
  • 委员:
  • 候补委员:

十一大

[编辑]
  • 委员:
  • 候补委员:

中央书记处

[编辑]

一大

[编辑]
  • 总书记:瓦尔特·乌布利希
  • 书记:

二大

[编辑]
  • 第一书记:瓦尔特·乌布利希
  • 书记:

三大

[编辑]
  • 第一书记:瓦尔特·乌布利希
  • 书记:

四大

[编辑]
  • 第一书记:瓦尔特·乌布利希
  • 书记:

五大

[编辑]
  • 第一书记:瓦尔特·乌布利希
  • 书记:

六大

[编辑]
  • 第一书记:瓦尔特·乌布利希
  • 书记:赫尔曼·阿克森、格哈德·格吕纳贝格、库尔特·哈格、埃里希·昂纳克、维尔纳·雅罗温斯基、京特·米塔格、阿尔贝特·诺登、保罗·维尔纳

七大

[编辑]
  • 第一书记:瓦尔特·乌布利希
  • 书记:赫尔曼·阿克森、格哈德·格吕纳贝格、库尔特·哈格、维尔纳·雅罗温斯基、维尔纳·兰贝茨、京特·米塔格、阿尔贝特·诺登、保罗·维尔纳

1971年5月3日

  • 第一书记:埃里希·昂纳克

八大

[编辑]
  • 总书记:埃里希·昂纳克
  • 书记:赫尔曼·阿克森、霍斯特·多鲁斯、格哈德·格吕纳贝格、库尔特·哈格、维尔纳·雅罗温斯基、维尔纳·克罗利科夫斯基、维尔纳·兰贝茨、英格博格·朗格、京特·米塔格、阿尔贝特·诺登、保罗·维尔纳

九大

[编辑]
  • 总书记:埃里希·昂纳克
  • 书记:赫尔曼·阿克森、霍斯特·多鲁斯、格哈德·格吕纳贝格、库尔特·哈格、约阿希姆·赫尔曼、维尔纳·雅罗温斯基、维尔纳·克罗利科夫斯基、维尔纳·兰贝茨、英格博格·朗格、京特·米塔格、阿尔贝特·诺登、保罗·维尔纳

十大

[编辑]
  • 总书记:埃里希·昂纳克
  • 书记:赫尔曼·阿克森、霍斯特·多鲁斯、维尔纳·费尔弗、库尔特·哈格、约阿希姆·赫尔曼、维尔纳·雅罗温斯基、英格博格·朗格、京特·米塔格、保罗·维尔纳

十一大

[编辑]
  • 总书记:埃贡·克伦茨
  • 书记:

第一次特别党代表大会

[编辑]

主席:格雷戈爾·吉西

参见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Sebetsyen, Victor.Revolution 1989: The Fall of the Soviet Empire. New York City: Pantheon Books. 2009.ISBN 0-375-42532-2. 
  2. ^Orlow, Dietrich. Socialist Reformers and the Collapse of the German Democratic Republic. Springer. 29 October 2015.ISBN 9781137574169. 
1945年—1946年
1946年—1989年
1989年—1990年
東方集團执政党及其最高领导人
阿尔巴尼亚劳动党
保加利亚共产党
捷克斯洛伐克共產黨
德国统一社会党
匈牙利劳动人民党
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
波兰工人党
波兰统一工人党
罗马尼亚共产党
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
国际
各地
人物
其他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德国统一社会党&oldid=90096821
分类:​
隐藏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