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彼得·羅斯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生者传记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2019年8月23日)
请协助補充可靠来源,针对在世人物的无法查证的内容将被立即移除
皮特·羅斯
Pete Rose
外野手/內野手/總教練
出生:(1941-04-11)1941年4月11日
 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提
逝世: 2024年9月30日(2024歲—09—30)(83歲)
 美国內華達州拉斯維加斯
打擊:左右開弓投球:
美國職棒大聯盟首秀
1963年4月8日,代表辛辛那提紅人
最終美國職棒大聯盟出场
1986年8月17日,代表辛辛那提紅人
美國職棒大聯盟成績
打擊率.303
安打4256
全壘打160
打點1314
球队
球員時期

教練時期

生涯成就与獲獎紀錄

大聯盟紀錄

  • 生涯4256支安打
  • 生涯3215支一壘安打
  • 生涯出賽3562場比賽
  • 生涯14053個打數
  • 生涯15890個打席

彼得·艾德華·“皮特”·羅斯(英語:Peter Edward "Pete" Rose,1941年4月14日—2024年9月30日),綽號「拼命三郎」(Charlie Hustle),是前美國職棒大聯盟球員及總教練。羅斯從1963年至1978年及1984至1986年效力辛辛那提紅人隊。羅斯是左右開弓的打者,保有多項大聯盟生涯第一的紀錄,如安打(4256支)、出賽(3562場)、打數(14053個)、出局數(10328)。他也獲得3枚世界大賽冠軍戒指、3次打擊王頭銜、1次最有價值球員獎、2次金手套獎年度新人王、參加過17次明星賽。羅斯的綽號是洋基隊投手懷堤·福特為他取的。當時他被保送,先是走了幾步,然後照往常一樣衝刺到一壘。羅斯另一個為人所知的是常用「頭朝前式」(headfirst)的盜壘方式上壘。1989年8月,羅斯承認在擔任紅人隊球員和總教練的期間有賭博的情形,而被美國棒球名人堂拒於門外。

早年生活

[编辑]

彼得·羅斯生於俄亥俄州辛辛那提,是哈利與菈佛內·羅斯的四個小孩其中一個。他的父親是打半職業美式足球,對羅斯和他的運動生涯有很大的影響。他在Western Hills高中打棒球和美式足球

彼得·羅斯是Order of DeMolay的年輕會員。

職業生涯

[编辑]

小聯盟

[编辑]

1960年7月8日羅斯被辛辛那提紅人簽下,並且被簽至New York - Penn聯盟的Geneva Redlegs隊。1961年羅斯晉升至等級D佛羅里達州聯盟(Florida State League)的坦帕灣大海鰱(Tampa Tarpons),打擊率.331,創下聯盟三冠王的紀錄,但在外野失誤方面也領先聯盟。

大聯盟

[编辑]

早年

[编辑]

1963年4月8日是羅斯的大聯盟初登場,對戰匹茲堡海盜隊,獲得四壞保送。4月13日羅斯在11個打數沒有安打之後,從海盜隊的Bob Friend打出在大聯盟的第一支安打(三壘打)。該年他的打擊率.273,在20票中得到17票而獲得國家聯盟年度新人王

連續44場安打

[编辑]

1978年5月5日,羅斯從博覽會隊的史蒂夫·羅傑斯手中打出安打,成為在大聯盟歷史上第13位而且是最年輕達成3000安打的球員。6月14日在辛辛那提,羅斯在第1局從小熊隊的投手Dave Roberts打出安打,羅斯在他接下來的比賽裡每場都打出安打直到8月1日。他追平由Willie Keeler創下連續44場安打的國家聯盟紀錄。

回到紅人

[编辑]

1984年羅斯和蒙特婁博覽會簽下1年的合約。4月13日,羅斯從費城人投手傑瑞·庫斯曼打出二壘安打,是他的第4000支安打,繼泰·柯布之後成為第2位加入4000安打俱樂部的球員。這支安打距離羅斯生涯第1支安打有21年了。8月15日紅人用內野手Tom Lawless和博覽會交易,羅斯被交易至紅人,並且立即成為球員兼總教練,取代Vern Rapp

1985年9月11日,羅斯從聖地牙哥教士投手艾瑞克·蕭打出安打,打破柯布生涯安打紀錄(當時是4191支)並推至4192支。這支安打讓羅斯成為ABCWide World of Sports該年的年度最佳運動員。1986年8月17日羅斯最後一個打數被教士隊的投手古斯·高薩吉三振。11月1日,羅斯被紅人去除40人名單,將位置讓給投手Pat Pacillo

退休之後

[编辑]

總教練

[编辑]

羅斯從1984年8月15日到1989年8月24日擔任紅人隊的總教練,戰績426勝388敗。他當總教練的426勝在紅人歷史上排第五名。

1988年4月30日羅斯被裁判Dave Pallone趕出球場。

永久失去入選名人堂資格

[编辑]

擔任總教練期間,彼得·羅斯屢屢在紅人隊比賽前進行簽賭下注,遭到大聯盟揭發,導致至今仍無法入選美國棒球名人堂

2025年5月13日,大聯盟主席羅伯·曼佛瑞將羅斯的終身禁賽令取消,使其恢復名人堂票選資格。

逃稅

[编辑]

1990年8月至1991年彼得·羅斯因逃漏稅罪名入獄服刑。

自傳

[编辑]

他的自傳《My Prison Without Bars》於2004年1月8日由Rodale Press發行。羅斯在書中公開承認在紅人球員和總教練時期參與簽賭,其中包含棒球在內的各種運動賽事,他也承認曾下注紅人隊的比賽。在書中他說希望他的坦白有助於結束對他的棒球名人堂禁令,以便恢復入選資格。

家庭

[编辑]

1964年彼得·羅斯和Karolyn Englehardt結婚而且有兩個小孩,女兒Fawn(1968年出生)、兒子Pete Rose Jr.(1969年出生)。1980年他們離婚。1984年羅斯娶了第二任太太,Carol J. Wollung。他們有兩個小孩,兒子Tyler(1985年出生)、女兒Cara(1989年出生)。他的大兒子,Pete Rose, Jr.,當了16年小聯盟的球員,升上大聯盟時只待了11天,而且表現平平。羅斯有兩個姐妹和一個兄弟。

選手特徵

[编辑]

羅斯令人印象最為深刻的是其拼戰精神,他在打擊後的起跑是毫不猶豫的,而且常常撲壘、或做出合法衝撞來造成安打上壘的結果。

羅斯令人驚艷的比賽出場紀錄也為他贏得了「鐵人」的稱號,他在24個賽季生涯中真正進入過傷兵名單的賽季也只有1968年與1986年而已,且僅僅離開兩週的時間。

羅斯也是以最多不同守備位置的野手身份入選明星賽最多次的球員,在生涯中他依序以二壘手、右外野手、左外野手、三壘手、一壘手等不同的守備位置入選明星賽。

生涯成績

[编辑]
年度球隊出賽打數得分安打二壘打三壘打全壘打打點盜壘四壞球三振打擊率上壘率長打率
1963年紅人157623101170259641135572.273.334.371
1964年紅人1365166413913243443651.269.319.326
1965年紅人1626701172093511118186976.312.382.446
1966年紅人15665497205385167043761.313.351.460
1967年紅人148585861763281276115666.301.364.444
1968年紅人14962694210426104935676.335.391.470
1969年紅人1566271202183311168278865.348.428.512
1970年紅人1596491202053791552127364.314.385.470
1971年紅人160632861922741344136850.304.373.421
1972年紅人1546451071983111657107346.307.382.417
1973年紅人160680115230368564106542.338.401.437
1974年紅人163652110185457351210654.284.385.388
1975年紅人16266211221047477408950.317.406.432
1976年紅人162665130215426106398654.323.404.450
1977年紅人16265595204387964166642.311.377.432
1978年紅人159655103198513752136230.302.362.421
1979年費城人16362890208405459209532.331.418.430
1980年費城人16265595185421164126633.282.352.354
1981年費城人1074317314018503344626.325.391.390
1982年費城人1626348017225435486632.271.345.338
1983年費城人1514935212114304575228.245.316.286
1984年博覽會/紅人1213744310715203414027.286.359.337
1985年紅人1194056010712224688635.264.395.319
1986年紅人7223715528202533031.219.316.270
合計35621405321654256746135160131419815661143.303.375.409

相關條目

[编辑]

外部連結

[编辑]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彼得·羅斯
標註「*」者為現役球員
總教練 46達拉斯·格林
投手
捕手
內野手
外野手
哈奇獎(Hutch Award)
1965:曼托 | 1966:柯法斯 | 1967:雅澤姆斯基 | 1968:羅斯 | 1969:卡萊恩 | 1970:康尼格里亞羅 | 1971:托瑞 | 1972:托蘭 | 1973:希勒 | 1974:湯普森 | 1975:諾蘭 | 1976:約翰 | 1977:麥考維 | 1978:史塔格爾 | 1979:布羅克 | 1980:布列特 | 1981:班奇 | 1982:多恩頓 | 1983:奈特 | 1984:羅賓森 | 1985:魯薛爾 | 1986:雷納德 | 1987:莫里特 | 1988:歐斯特 | 1989:德拉維基 | 1990:布林姆 | 1991:威格曼 | 1992:蘭斯佛 | 1993:奧勒魯德 | 1994:道森 | 1995亞伯特 | 1996:維茲奎爾 | 1997:戴維斯 | 1998:孔恩 | 1999:卡西 | 2000:吉昂比 | 2001:席林 | 2002:賽門 | 2003:莫耶 | 2004霍夫曼 | 2005:比吉歐 | 2006:羅瑞塔 | 2007:史威尼 | 2008:萊斯特 | 2009:提亨 | 2010:哈德森 | 2011:巴特勒 | 2012:齊托 | 2013:伊巴涅斯 | 2014:古登 | 2015:溫賴特 | 2016:麥高文 | 2017:迪克曼 | 2018:皮斯考提 | 2019:高登 | 2022:佛奇
羅伯托·克萊門特獎(Roberto Clemente Award)
1930年代
1940年代
1950年代
1960年代
1970年代
1980年代
1990年代
2000年代
2010年代
2020年代
1950年代
1960年代
1970年代
1980年代
1990年代
2000年代
2010年代
2020年代
国际
各地
学术
其他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彼得·羅斯&oldid=88066187
分类:​
隐藏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