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彼得·斯唐 Peter J. Stang | |
|---|---|
彼得·斯唐(左邊第二位)與總統巴拉克·歐巴馬及其他美國國家科學獎章得主於2010年合照照片 | |
| 出生 | (1941-11-17)1941年11月17日(83歲) |
| 国籍 | |
| 公民权 | |
| 母校 | 帝博大學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 |
| 奖项 | 普利斯特里獎 美國國家科學獎章 弗蘭克·阿爾伯特·科頓獎傑出化學研究獎 萊納斯·鮑林獎(英语:Linus Pauling Award) |
| 科学生涯 | |
| 研究领域 | 有機化學 |
| 机构 | 普林斯頓大學 猶他大學 |
| 论文 | Kinetics and Mechanism of Boron Fluoride-Alcohol Alkylations(1966年) |
| 博士導師 | 安德魯·史特雷特威爱瑟爾(英语:Andrew Streitwieser) |
彼得·约翰·斯唐(英語:Peter John Stang,1947年11月17日—),德裔美国化学家。斯唐主要的研究內容在於特殊几何构型的分子的分子建构和超分子组装化学。他分別在2006年與2010年時獲得萊納斯·鮑林獎(英语:Linus Pauling Award)及国家科学奖章,並在2000年至2001年間擔任有機化學期刊主編。[1]
彼得·斯唐出生於德國紐倫堡,他的父親是匈牙利人,母親是德國人,青少年時期大多數住在匈牙利。求學時期,斯唐接受了嚴謹的數學與科學課程。他曾在家裡將藥店的混合料中弄出黑色火藥,以及從他母親煮熟的紫甘藍中取出汁液並製作出一酸鹼值指示劑,並賣給了他的化學研究員。[2]
當斯唐在高中二年級的時,他與他的家人為了逃避蘇聯於1956年入侵匈牙利而逃往美國芝加哥。儘管斯唐一開始因不會英文而未通過美國歷史與英語課程,但他仍在科學與數學課程的分數上位居頂端。[2]斯唐的老師對他的表現感到困惑,於是給了他一次智力測驗,但斯唐被測驗的陌生格式所困惑著,最後僅獲得78分。[2]儘管如此,斯唐仍獲得帝博大學就學資格,並於1963年獲得学士学位。隨後,斯唐在1966年於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獲得哲學博士學位。
1968年,斯唐於普林斯頓大學與國立衛生研究院博士後研究員保羅·馮·拉居·施萊爾(英语:Paul von Ragué Schleyer)合作研究。1969年,斯唐踏入猶他大學化學系任職助理教授[3],並1979年成为教授。斯唐後來於1997年成為猶他大學科學院(英语:University of Utah College of Science)院長,在此期間,他成立了約翰與瑪法·沃諾克基金教授席數學類,並於2006年致力於監督建造新的大衛·格蘭特(David M. Grant)高磁場核磁共振中心。2007年,彼得·斯唐辭去科學院院長職務。[4]彼得·斯唐是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並在2000年至2001年間擔任有機化學期刊主編。2013年時,美國化學學會授予普利斯特里獎給彼得·斯唐。[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