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彝语 | |
|---|---|
| ꆈꌠ꒿Nisup | |
| 母语国家和地区 | |
| 区域 | 四川、雲南、貴州 |
母语使用人数 | 610萬 |
| 語系 | |
| 文字 | 彝文 |
| 官方地位 | |
| 作为官方语言 | 凉山彝族自治州、楚雄彝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 語言代碼 | |
| ISO 639-1 | ii (彝语北部方言) |
| ISO 639-2 | iii (彝语北部方言)sit (其他汉藏语) |
| ISO 639-3 | 分別為:iii – 诺苏语nos – 东尼苏语ycl – 倮倮泼语yif – 阿车语yig – 乌撒纳苏语yik – 东山坝腊罗语lpo – 里泼语yip – 仆拉语yiq – 民期语yit – 东(皮埃蒙特文:Lenga Yi, Lalu oriental)腊鲁语yiu – 阿武语yiv – 北尼苏语yix – 阿细语yiz – 阿哲语ylm – 俐米语ylo – 巧武土语ymh – 咪俚语ymc – 南木吉语ypg – 普拉语yhl – 圪勒颇普佤语ysn – 撒尼语yso – 尼斯(皮埃蒙特文:Lenga Yi, Lolo sud-oriental)彝语ysp – 南倮倮泼语ywl – 西腊鲁语ywq – 武禄(皮埃蒙特文:Lenga Yi, Wuding-Luquan)彝语ywt – 西山坝(斯瓦西里语:Kilalo cha Kati)腊罗语ywu – 乌蒙纳苏语nsd – 南尼苏语nsv – 西南尼苏语ymi – 木吉语ymq – 期腊木吉语ymx – 北木吉语ymz – 木支语ypa – 帕拉语ypo – 阿罗普拉语ypb – 拉波普佤语ypn – 阿尼普佤语 |
彝语内部差异很大。可以分为6大方言區,26種土语。[1]
语音方面的主要特点有:
各方言条目有更详细的语音介绍。
早期的彝文是表意文字。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量的表音节符号加入到彝文中,成為表意为主、表音为辅的意音结合的意音文字,称为老彝文。老彝文并非规范统一的文字,不同地区的老彝文有很大的差异。汉朝已经有关于“彝经”的记载。云南彝族撒尼人叙事长诗《阿诗玛》(ꀊꏂꃀ),其原著就是用彝文写的。
1970年以后在老彝文的基础上,整理出凉山规范彝文和云南规范彝文。其中凉山规范彝文推行最广,已经被Unicode收录。凉山规范彝文是一种纯粹的音节文字,不再表意。
彝语属于分析语,通过大量使用虚词、并辅以少量重叠和内部屈折来展现语法手段。基本语序为主+宾+谓(SOV)[2]。
彝语词汇主要分为实词和虚词。其中实词中的名词在彝语中没有性别、数、格的变化,数词修飾名词需使用量词;动词无人称、时态变化;形容词无比较级和最高级,通常置于被修饰主体的后面并且需要结构助词修施。在虚词中,彝语没有冠词,而大部分句子的语法关系需使用助词表现:助词包括时态助词、语气助词和结构助词;此外彝语中亦使用介词和连词,介词通常置于宾语后[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