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張翼 (三國)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关于名为张翼的其他人物,請見「张翼」。
張翼
張翼 (三國)
左車騎將軍、領冀州刺史
國家中國
時代蜀漢
主君劉備劉禪
伯恭
籍貫益州犍為武陽人
出生
逝世264年
成都
祠廟成都武侯祠
親屬
張微

張翼(?—264年),伯恭益州犍為武陽人,是三國時期蜀漢的將領,官至左車騎將軍,領冀州刺史。

生平

[编辑]

張翼為張良之後[1],張翼高祖父司空张晧的六世祖為張良[2],張翼的曾祖父是广陵太守张纲

建安十九年(214年),劉備平定益州,自領益州牧,張翼被任命為書佐。

建安末年,張翼被舉為孝廉,为江陽。迁梓潼太守,累迁至廣漢蜀郡太守。

顧全大局

[编辑]

建興九年(231年),任庲降都督綏南中郎將。張翼執法嚴厲,得不到當地民族的民心。

建興十一年(233年),南夷豪帥劉胄作亂,群兵討伐,但不能打敗;朝廷便召他回朝,手下都認為他應馬上趕回朝謝罪,張翼說:“不能!蠻夷因我而反亂,不稱職而被召回,我剛到戰場,應該運糧積谷,做好消滅劉胄的準備,豈能因為罷免公職原因而耽誤朝廷之事。”於是統領不松懈,讓馬忠代任到后才出發。馬忠因為張翼的準備而消滅劉胄,諸葛亮聽後極為贊許。

建興十二年(234年),隨諸葛亮北伐,諸葛亮出兵到武功,以張翼為前軍都督,領扶風太守。是年八月,諸葛亮病逝,張翼被任命為前領軍。其後因此前征討劉胄之功,賜爵關內侯。

亢維之銳

[编辑]

延熙元年(238年),張翼入朝為尚書,不久又遷督建威,假節,進封都亭侯,征西大將軍。

延熙十八年(255年),張翼和衛將軍姜維回成都,姜維打算再次出兵;只有張翼在朝廷上力爭,認為國小民勞,不應濫用武力。姜維不聽從,令張翼等人出征,升張翼為鎮南大將軍。姜維在狄道大破魏雍州刺史王經,使王經的士卒死于洮水數以萬計,退守狄道。張翼對姜維說:“可到此為止了,不宜再進,再進有可能毀掉已取得的大功。”姜維不聽,圍王經於狄道,始終不能攻克城池。後來魏國派征西將軍陳泰救援,姜維只好撤退到鐘題駐兵。自張翼常有不同的意見,姜維仍常帶張翼率軍,使張翼不得不同行。

死於兵亂

[编辑]

景耀二年(259年),官拜左车骑将军[3],领冀州刺史[4]

景耀六年(263年)夏,魏军大举伐蜀,張翼与廖化董厥等率軍抵抗[5],張翼受命與董厥前往陽安關口作為各圍守的外援,後與姜維、廖化合兵退保劍閣,以抵御魏將鍾會的大軍,鍾會始終未能攻破劍閣[6]。是年冬,蜀主刘禅向偷渡陰平的魏軍鄧艾投降,張翼得到劉禪投降的敕令,與姜維等人在涪縣向鍾會投降,蜀漢亡。

咸熙元年(264年)正月,張翼隨鍾會至成都,後鍾會密謀造反,張翼為亂兵所殺。

家庭

[编辑]
  • 先祖
    • 張良,字子房,漢初三杰之一,漢朝開國功臣,曾任太子太傅,封留侯。
  • 高祖
  • 曾祖
    • 張微,官至廣漢太守,西晉末年戰死於民亂。華陽國志曰:翼子微,篤志好學。
    • 張存,張微子
    • 张启,江阳太守,杀行益州刺史王异而代之,不久病卒。

評價

[编辑]
  • 时人语曰:「前有王(王平)、句(句扶),后有张(張翼)、廖(廖化)。」(《三国志·蜀书·黄李吕马王张传第十三》裴松之注引《華陽國志》)
  • 陳壽:「芝坚贞简亮,临官忘家,张翼亢姜维之锐,宗预御孙权之严,咸有可称。」(《三国志·蜀书·鄧張宗楊傳第十五》)
  • 常璩:「车骑怏怏,与国安危。」(《华阳国志·卷十·先贤士女总赞中》)

艺术形象

[编辑]

三國演義

[编辑]

演義中初次登場身分為劉璋麾下部將,與劉璝張任卓膺等同守雒城。隨著卓膺投降,張任也被捕處斬後,僅剩張翼和劉璝在雒城抵抗劉備的進攻,後張翼於城樓上刺殺劉璝,開城投降劉備軍。

蜀漢建立後,作為南征北伐的主力將領參戰。諸葛亮死後,做為其中一名資深歷戰的將領,雖然與姜維不和,但跟姜維夏侯霸廖化等人依然是姜維北伐的主力人物,亦是死於姜維和鍾會的叛亂中的其中一人。

影视形象

[编辑]

注释

[编辑]
  1. ^據《三國志》本傳裴注引《益部耆舊傳》載,張翼高祖父為張浩,與東漢張晧同表字。
  2. ^《後漢書·列傳第四十六》
  3. ^《华阳国志》:以张翼为左车骑将军,廖化为右车骑将军,阎宇为右卫大将军。
  4. ^冀州实际位于曹魏腹地,故刺史之职只是虚封。
  5. ^《三国志·蜀书·后主传》:六年夏,魏大兴徒众,命征西将军邓艾、镇西将军钟会、雍州刺史诸葛绪数道并攻。于是遣左右车骑将军张翼、廖化、辅国大将军董厥等拒之。
  6. ^《三国志·蜀书·姜維传》:翼、厥甫至汉寿,维、化亦舍阴平而退,適与翼、厥合,皆退保剑阁以拒会。会与维书曰:“公侯以文武之德,怀迈世之略,功济巴、汉,声畅华夏,远近莫不归名。每惟畴昔,尝同大化,吴札、郑侨,能喻斯好。”维不答书,列营守险。会不能克,粮运县远,将议还归。

参考资料

[编辑]

延伸阅读

[编辑]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三國志·卷45》,出自陳壽三國志
维基共享资源阅览影像
前任:
李恢
蜀汉庲降都督
231年—233年
繼任:
馬忠
前任:
車騎將軍夏侯霸
蜀汉車騎將軍
259年—263年
繼任:
末任
陈寿著《三國志》立傳人物
卷1 武帝紀
卷2 文帝紀
卷3 明帝紀
卷4 三少帝紀
卷5 后妃传
卷6 董二袁劉传
卷7 呂布臧洪传
卷8 二公孫陶四張传
卷9 諸夏侯曹传
卷10 荀彧荀攸賈詡传
卷11 袁張涼国田王邴管传
卷12 崔毛徐何邢司馬传
卷13 鍾繇華歆王朗传
卷14 程郭董劉蒋劉传
卷15 劉司馬梁張温賈传
卷16 任蘇杜鄭倉传
卷17 張樂于張徐传
卷18 二李臧文呂許典二龐閻传
卷19 任城陳蕭王传
卷20 武文世王公传
卷21 王衛二劉傅传
卷22 桓二陳徐衛盧传
卷23 和常楊杜趙裴传
卷24 韓崔高孫王传
卷25 辛毗楊阜高堂隆传
卷26 滿田牽郭传
卷27 徐胡二王传
卷28 王毌丘諸葛鄧鍾传
卷29 方技传
卷30 烏丸鮮卑東夷传
卷31 劉二牧传
卷32 先主传
卷33 後主传
卷34 二主妃子传
卷35 諸葛亮传
卷36 关張馬黄趙传
卷37 龐統法正传
卷38 許糜孫簡伊秦传
卷39 董劉馬陳董呂传
卷40 劉彭廖李劉魏楊传
卷41 霍王向張楊費传
卷42 杜周杜許孟来尹李譙郤传
卷43 黄李呂馬王張传
卷44 蒋琬費禕姜維传
卷45 鄧張宗楊传
卷46 孫破虜討逆传
卷47 吴主传
卷48 三嗣主传
卷49 劉繇太史慈士燮传
卷50 妃嬪传
卷51 宗室传
卷52 張顧諸葛步传
卷53 張严程闞薛传
張紘張尚)・严畯裴玄)・程秉徵崇)・阚泽唐固)・薛綜薛珝薛瑩
卷54 周瑜魯肃呂蒙传
卷55 程黄韓蒋周陳董甘淩徐潘丁传
卷56 朱治朱然呂範朱桓传
卷57 虞陸張駱陸吾朱传
卷58 陸遜传
卷59 吴主五子传
卷60 賀全呂周鍾離传
卷61 潘濬陸凱传
卷62 是儀胡綜传
卷63 吴範劉惇趙達传
卷64 諸葛滕二孫濮陽传
卷65 王楼賀韋華传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張翼_(三國)&oldid=89033153
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