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张作相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张作相
1925年的张作相
吉林省政府主席
任期
1929年2月1日—1931年10月12日
前任自己(吉林省督军)
继任丁超
吉林省督军
任期
1924年4月28日—1928年12月29日
前任孙烈臣
继任自己(吉林省政府主席)
个人资料
輔臣、輔忱
出生(1881-03-08)1881年3月8日(光绪七年农历二月初九)
大清盛京将军辖区锦州府义县南杂木村(今辽宁省锦州市凌海市班吉塔镇)
逝世1949年5月7日(1949-05-07)(68歲)
中华民国華北大區天津市
墓地东北义园
籍贯直隶省深州
政党中国国民党(1929年—)
亲属冯占海
学历东北陆军讲武堂
获奖辅威将军(1927年授予)
军事背景
服役清末新军(1901—1912)
北洋陆军(1912—1928)
国民革命军(1928—1933)
军衔陆军上将
参战第一次直奉战争(1922年)
第二次直奉战争(1924年)
反奉战争(1925年)
东北易帜(1928年)
中东路事件(1929年)
长城抗战(1933年)
经历
    • 奉天巡防营哨官(1902年)
      奉天讲武堂毕业(1911年)
      陆军第二十七师师长(1917年)
      奉天讲武堂堂长(1918年)
      奉天警备司令(1919年)
      驻关内奉军总司令(1920年)
      东三省保安总司令部总参议(1922年)
      东三省陆军整理处副总监(1922年)
      吉林省督军(1924年)
      陆军第十五师师长(1925年)
      东省铁路护路军总司令(1927年)
      吉林省政府主席(1929年)
      东北边防副司令长官(1929年)
      吉林省立大学校长(1929年)
      东北政务委员会委员(1929年)
      中国国民党吉林省党部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1929年)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委员(1933年)
      国民政府东北行辕政治委员会委员(1946年)
      东北剿匪总司令部副总司令(1947年,未就任)
      国民政府东北行辕主任委员(1948年,未就任)
      总统府国策顾问(1948年,未就任)

張作相(1881年3月8日—1949年5月7日)[1]輔臣(又作輔忱),辽宁义县人,中华民国军政人物,奉系要人。东北陆军讲武堂毕业,曾任吉林督军,吉林省政府主席等职。

生平

[编辑]

早年事迹

[编辑]

1881年3月8日(光緒七年农历二月初九),张作相出生在盛京将军辖区錦州府義州南杂木村的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2]祖籍为直隶省深州花盆镇(今属河北省衡水市深州市)。少年時,他曾入私塾学习3年。他和張作霖同姓,遂结義為兄弟,投身綠林。他们募集兵馬,共同组织「保险队」,向商旅收取保護費

1902年他们受清朝政府招安,他任奉天巡防营哨官排長)。1907年,他因讨伐馬賊有功,升任管带營長)。翌年,他又升任騎兵第三营統带團長)。此后,他成为東三省总督徐世昌創設的奉天講武堂第一期学生。

中華民国成立后,1912年(民国元年)他任張作霖的第二十七師砲兵团長騎兵团長。1917年8月,他升任第二十七師第五十四旅旅長。同年,張作相和孫烈臣镇压了宗社党清朝复辟起义。他还阻止了馮德麟湯玉麟的反張作霖陰謀。

奉天派要人

[编辑]

1918年9月,張作霖升任東三省巡阅使,張作相任奉天講武堂堂長兼奉天衛隊旅(東三省巡閱使署衛隊旅)旅長[3]:106-1071919年8月,任第二十七師師長[3]:1061920年秋,升任駐关内奉軍总司令。於任内提拔自己在東北講武堂培养起来的張学良

1922年4月,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張作相任東路軍第一梯团司令。此后,领导西路的張景惠直系大敗,張作相遂率東路軍支援西路軍。回到東三省后,張作相任東三省保安总司令部总参議兼第二十七師師長,主导奉軍的整備,为报复直系做准备。

1924年4月,接替刚病逝的孫烈臣吉林督軍兼省長。同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張作相任鎮威軍第四軍軍長,率部参战,击败了直军。1925年12月郭松齡叛乱被鎮压后,吴俊陞楊宇霆主张对参加叛乱的士卒实行严惩,張作相與韓麟春则主张寛大处理。结果,張作霖听从了後者的意见。1927年6月,任安国軍第五方面軍軍团長、9月兼東省铁路護路軍总司令,守备東北後方。

吉林省政

[编辑]
張作相

1928年6月4日皇姑屯事件後,張作相拥立張作霖之子張学良繼位,張學良宣佈东北易幟,名義上歸順國民政府。易幟后的同年12月31日,張作相任東北边防軍副司令長官兼吉林省政府主席。在任内,建设吉海铁路,创办吉林省立大学,为人民修建了自来水厂等民生设施。1931年9月九一八事变後辞職。1933年,寓居天津英租界

此後,日本方面曾经笼络張作相出任「满洲国」要職,但都被張作相拒绝。第二次国共内战中的1948年10月,蒋介石建议張作相逃往江寧,但未听从。同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克錦州,張作相落入解放軍之手,但中国共产党將他释放,并派汽车将他礼送到天津。此後,蒋介石曾邀请他担任总统府国策顧問,但被拒绝。

1949年5月7日,張作相因心脏病发作,在天津家中病逝。享年69岁。張作相安葬在北京东北义园[4]

注释

[编辑]
  1. ^徐友春主編『民国人物大辞典 増訂版』作生于1881年。丘琴、姜克夫「張作相」作生于1883年。
  2. ^瀋陽市志(十七),1989年,第72页
  3. ^3.03.1唐德剛著、張學良口述:《張學良口述歷史》,台北:遠流出版,2009年3月1日
  4. ^冯其利,东北义园名人补遗,北京档案史料2007年第4期

参考文献

[编辑]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张作相
  中國北京政府
前任:
孫烈臣
吉林督軍
1924年4月 - 12月
繼任:
(改称督办)
前任:
(前称督軍)
吉林督办
1924年12月 - 1928年12月
繼任:
(改稱省政府主席)
  中國国民政府
前任:
(前稱督辦)
吉林省政府主席
1928年12月 - 1931年10月
繼任:
丁超
1927年9月-1928年2月
國民政府常務委員
國民政府委員
1928年2月-10月
國民政府常務委員
國民政府委員
1928年10月-1931年6月
國民政府委員
1931年6月-12月
國民政府委員
1931年12月-1943年9月
國民政府委員
1943年9月-1947年4月
國民政府委員
1947年4月-1948年5月
國民政府副主席
國民政府委員
吉林行政长官(1912年至今)
附:中華民國吉林都督
中華民國吉林行政公署民政长
附:中華民國 吉林护军使
附:中華民國 安左将军
中華民國吉林巡按使公署巡按使
附:中華民國 吉林督军
中華民國吉林省长公署省长
郭宗熙徐鼐霖鮑貴卿孙烈臣魁昇(代)王樹翰(代)张作相郑颐(代)诚允(代)
附:中華民國 督办吉林军务
中華民國吉林省政府主席
(日军占领)
吉林省公署省长
滿洲國吉林省公署省長
中華民國吉林省政府主席
中华人民共和国吉林省人民政府主席
中华人民共和国吉林省人民委员会省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吉林省革命委员会主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吉林省人民政府省长
吉林将军 ·吉林巡抚 ·吉林行政长官列表
各省行政长官索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港 ·澳 ·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张作相&oldid=89547113
分类:​
隐藏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