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省 | |||||||||
|---|---|---|---|---|---|---|---|---|---|
| 1649年—1911年 | |||||||||
1911年廣西省的範圍 | |||||||||
| 國家 | |||||||||
| 首府 | 桂林府 | ||||||||
| 歷史 | |||||||||
• 成立 | 1649年 | ||||||||
• 废除 | 1911年 | ||||||||
| |||||||||
| 今属于 | |||||||||
| 广西历史 | |||||||||||
|---|---|---|---|---|---|---|---|---|---|---|---|
| 史前時代 | 旧石器时代 | ||||||||||
| 新石器时代 | |||||||||||
| 甌駱时代 | |||||||||||
| 秦 | 桂林郡象郡 | ||||||||||
| 南越国 | |||||||||||
| 漢 | 交趾 | ||||||||||
| 孫吳 | 廣州 | ||||||||||
| 晉 | 廣州 | ||||||||||
| 刘宋 | 桂州 | ||||||||||
| 萧齐 | 桂州 | ||||||||||
| 萧梁 | 桂州 | ||||||||||
| 南陈 | 桂州 | ||||||||||
| 隋 | 嶺南諸郡 | ||||||||||
| 唐 | 嶺南道 | ||||||||||
| 南漢 | |||||||||||
| 宋 | 廣南西路 大南国 | ||||||||||
| 元 | 湖廣行省 | ||||||||||
| 明 | 廣西承宣布政使司 | ||||||||||
| 清 | 廣西省 | ||||||||||
| 中華民國 | 廣西省 •舊桂系(1911-1921) •马君武时期(1921-1922) •新桂系(1922-1950) | ||||||||||
| 中華人民 共和國 | 廣西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 ||||||||||
广西省(满语:ᡤᡠᠸᠠᠩᠰᡳ
ᡤᠣᠯᠣ,穆麟德轉寫:guwangsi golo)為清朝時期22個省份之一。清代時,推行省、道、府州(直隸廳或直隸州)、縣四級行政區劃制,顺治六年(1649年)。将明朝廣西承宣布政使司辖境改称广西行省,省會駐桂林府(今桂林市)。1649年,设广西巡抚。1661年—1665年、1723年—1724年,设广西总督;1727年—1734年,由云贵总督兼管广西;其他时段,为两广总督兼管广西。
明末清初的廣西兵禍連年,先是南明永曆政權反清與瞿式耜、李定國抗清,後有廣西將軍孫延齡起兵追隨以吳三桂為首的「三藩之亂」。隨著社會的逐步恢復穩定,廣西城鎮商業繁榮,農田水利灌溉技術日臻成熟,大量陂、堰、塘、渠的修建和水翻筒車普遍使用,田地大量增加,連山區亦開闢出梯田、沖田等。文化藝術方面,具有地方性、民族性的桂劇、彩調劇等民間戲劇逐漸流行。清代中期以後,天地會勢力在廣西境內迅速發展,反清情緒高漲。鴉片戰爭爆發後,廣西反帝反封建衡突形成高潮。1851年,太平天國起義在廣西爆發,天地會的反清起義也在各地勃然興起。其時,民眾和西方教會的衝突也日益加深。1856年,法國藉口「西林教案」悍然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廣西軍民奮起抗擊法國侵略,在陸路戰場取得震驚中外的鎮南關大捷。
清末,由於西方帝國主義的經濟入侵,廣西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加速破產,人民日益貧困,社會陷於動盪。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後,廣西革命黨人先後組織了柳州起義、潯州起義,正式宣告廣西脫離清廷獨立。[1]
| 广西省行政区划图(1820年) |
廣西全省劃分為11個府、2個直隸廳、2個直隸州,各別統轄各州廳縣:
雍正十年(1732年),荔波縣劃歸貴州省統轄。1725年,设宾州直隶州,1734年裁;1727年,设西隆直隶州,1729年裁。
清末,今廣西境內設有11府、2直隸廳及2直隸州,下轄8廳、15州、49縣,及34土州、6土縣、10土司和3長官司。
| 前任: 大明廣西承宣布政使司 | 繼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