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廣東等處承宣布政使司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廣東布政使司
广东等處承宣布政使司
简称:广东布政司
一级行政区
國家大明六部
政府广东承宣布政使司衙门
 • 行政中心广州府
歷史 
• 成立
大明洪武九年(1376年)
行政分區广州府肇庆府韶州府
南雄府惠州府潮州府
高州府雷州府廉州府
琼州府罗定直隶州
前身
广东行中书省
辖境:今广东省海南省
香港特別行政區
澳門特別行政區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北海市防城港市(除上思縣)、
高雄市東沙群島太平島中洲礁
方言:粤语客家话闽南话
毗邻:福建等處承宣布政使司
江西等處承宣布政使司
湖广等處承宣布政使司
广西等處承宣布政使司

广东历史

百越南越史前-前221
秦朝南海郡前221—前206
南越国前206—前111
西汉交趾刺史部前111—8
交趾刺史部(邓让割据)8-30
东汉交趾刺史部30—191
交州刺史部(士燮割据)191—226
孙吳廣州226—280
晋朝廣州280—420
刘宋廣州420-479
萧齐廣州479-502
萧梁廣州502-557
陈朝廣州557-589
冯政权589—689
唐朝岭南道689—907
后梁岭南道907—917
南汉917—971
宋朝广南东路978—1279
元朝江西等处行中书省广东道宣慰司1279–1354
何真政权1354–1368
明朝廣東等處承宣布政使司1368–1646
清朝廣東承宣布政使司1646–1911
中華民國廣東省1912–1949
中華民國粵省軍政府1911–1912
中华民国护法军政府1917–1921
广州中华民国政府1921–1922
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1923–1925
国民政府西南政务委员会1931–1936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 1949至今

广东等處承宣布政使司,简称广东布政司,是明朝清朝珠江流域东部和韩江流域等地的一级行政機構,下辖10府1直隶州8散州77县。布政使司衙门广州府

沿革

[编辑]

广东等處承宣布政使司在元朝时分属湖广行中书省江西行中书省,当时并无单独的建制。原宋代的广南东路改为广东道隶属于江西行省,广南西路改为海北海南道广西两江道

洪武二年,明太祖在广东道的基础上始设广东行中书省。九年,改为广东等處承宣布政使司。在辖境方面将现在的合浦地区、雷州半岛以及海南岛一道并入广东布政司的辖境,从此恢复了广东地区单独的建制,同时较宋代的广南东路面积更大,自此时起,基本确立了以后广东地区的轮廓。而之所以将原部分广西地区划归广东布政司,是基于黎族当年的起义而采取的分而治之的策略。

同时,为了简化地区行政机构,将原先元代时期设立的道、路、军以及录事司一并废除。广东布政司下辖府(直隶州)、县(散州)两级。同时将原先一些面积过大的县进行拆分,新置了顺德、新安(宝安)、三水、龙门、新宁(台山)、从化、高明、开平、恩平、广宁、长乐(五华)、永安(紫金)、和平、饶平、惠来、镇平(蕉岭)、平远、大埔、普宁、澄海、东安(云浮)、西宁(郁南)22县。终明一代,广东布政司总领广州等10府、罗定直隶州一州以及州府下辖的77县、8散州。

辖区

[编辑]

广州府

[编辑]

元朝广州府为广州路。洪武元年(1368年)广州路被改置为广州府,二年(1369年)属行省。广州府城由番禺县、南海县两县分管。府城亦为广东等處承宣布政使司驻地。

府直属县

[编辑]

番禺县南海县顺德县香山县新会县东莞县新安县三水县增城县龙门县清远县新宁县从化县

散州

[编辑]

元朝连州为桂阳直隶州,并且连州直隶州亦治此。洪武二年(1369年)桂阳州被撤销并入连州,同年连州属行省,同年又被撤销并入连山县,三年(1370年)其地改属阳山县;十四年(1381年)连州復置,改属广州府。

州属县
[编辑]

阳山县连山县

肇庆府

[编辑]

元朝肇庆府为肇庆路。洪武元年(1368年)肇庆路被改置为肇庆府,二年(1369年)属行省。府治高要县。

府直属县

[编辑]

高要县四会县新兴县阳江县阳春县广宁县高明县恩平县

散州

[编辑]

元朝德庆州为德庆路。洪武元年(1368年)德庆路被改置为德庆府,二年(1369年)属行省;九年(1376年)被降为德庆州,改属肇庆府,并且府署所驻县端溪县被撤销并入州。

州属县
[编辑]

封川县开建县

韶州府

[编辑]

元朝韶州府为韶州路。洪武元年(1368年)韶州路被改置为韶州府,二年(1369年)属行省。府治曲江县。

府直属县

[编辑]

曲江县乐昌县英德县仁化县乳源县翁源县

南雄府

[编辑]

元朝南雄府为南雄路。洪武元年(1368年)南雄路被改置为南雄府,二年(1369年)属行省。府治保昌县。

府直属县

[编辑]

保昌县始兴县

惠州府

[编辑]

元朝惠州府为惠州路。洪武元年(1368年)惠州路被改置为惠州府,二年(1369年)属行省。府治归善县。

府直属县

[编辑]

归善县博罗县长宁县永安县海丰县龙川县长乐县兴宁县

散州

[编辑]

崇祯六年(1633年)析和平、长宁、河源、翁源四县于和平县惠化都置连平县,来属惠州府,同年被升为连平州。

州属县
[编辑]

河源县和平县

潮州府

[编辑]

元朝潮州府为潮州路。洪武二年(1369年)潮州路被改置为潮州府,同年属行省。府治海阳县。

府直属县

[编辑]

海阳县潮阳县揭阳县程乡县饶平县惠来县镇平县大埔县平远县普宁县澄海县

高州府

[编辑]

元朝高州府为高州路。洪武元年(1368年)高州路被改置为高州府,二年(1369年)属广西行省,同年改属广东行省,七年(1374年)被降为高州直隶州,九年(1376年)被复升为高州府;洪武初年徙治茂名县。

府直属县

[编辑]

茂名县电白县信宜县

散州

[编辑]

元朝化州为化州路。洪武元年(1368年)化州路被改置为化州府,二年(1369年)属广西行省,同年改属广东行省,七年(1374年)被降为化州直隶州,并且府署所驻县石龙县被撤销并入州;九年(1376年)被降为化县,改属高州府,十四年(1381年)復升为化州。

州属县
[编辑]

吴川县石城县

雷州府

[编辑]

元朝雷州府为雷州路。洪武元年(1368年)雷州路被改置为雷州府,二年(1369年)属广西行省,同年改属广东行省。府治海康县。

府直属县

[编辑]

海康县遂溪县徐闻县

廉州府

[编辑]

元朝廉州府为廉州路。洪武元年(1368年)廉州路被改置为廉州府,二年(1369年)属广西行省,同年改属广东行省,七年(1374年)被降为雷州直隶州,九年(1376年)被降为散州,改属雷州府,十四年(1381年)被复升为廉州府。府治合浦县。

府直属县

[编辑]

合浦县石康县

散州

[编辑]

元朝钦州为钦州路。洪武二年(1369年)钦州路被改置为钦州府,二年(1369年)属广西行省,同年改属广东行省,七年(1374年)被降为钦州直隶州,并且府署所驻县安远县被撤销并入州;九年(1376年)被降为钦县,改属廉州,十四年(1381年)被复升为钦州。

州属县
[编辑]

灵山县

琼州府

[编辑]

元朝琼州府为乾宁安抚司。洪武元年(1368年)乾宁安抚司被改置为琼州府,二年(1369年)属广西行省,同年改属广东行省,又被降为琼州直隶州,三年(1370年)被复升为琼州府。府治琼山县。

府直属县

[编辑]

琼山县澄迈县临高县定安县文昌县会同县乐会县

散州

[编辑]

元朝儋州为南宁直隶军。洪武元年(1368年)南宁直隶军被改置为儋州,改属琼州府;正统四年(1439年)州署所驻县宜伦县被撤销并入州。

州属县
[编辑]

昌化县

元朝万州为万安直隶军。洪武元年(1368年)万安直隶军被改置为万州,改属琼州府;正统四年(1439年)州署所驻县万安县被撤销并入州。

州属县
[编辑]

陵水县

元朝崖州为吉阳直隶军。洪武元年(1368年)吉阳直隶军被改置为崖州,改属琼州府;正统四年(1439年)州署所驻县宁远县被撤销并入州。

州属县
[编辑]

感恩县

罗定直隶州

[编辑]

元代罗定州为泷水县,属德庆路。万历五年(1577年)泷水县被升为罗定直隶州,直属广东承宣布政使司。

州属县

[编辑]

东安县西宁县

南明時期

[编辑]
  • 永曆三年(1649年),廣州府割新會縣,肇慶府割新興縣、恩平縣地設開平縣,屬肇慶府,清朝沿用。

参考文献

[编辑]
中央直隶地区
朝廷(北京六部南京六部等机构)直辖
直隶南直隶
北平等处布政
使司→北直隶
布政使司辖区
直隸州羁縻性军政机构
陝西布政司
山西布政司
山東布政司
河南布政司
浙江布政司
江西布政司
湖广布政司
四川布政司
广東布政司
广西布政司
福建布政司
雲南布政司
貴州布政司
交趾布政司
五軍都督府
中军都督府
直属在京卫所 | 直属南直隶在外卫所 | 中都留守司 | 河南都指挥使司
左军都督府
右军都督府
前軍都督府
后军都督府
西八卫
奴儿干
都指挥使司
建州三衛
朵颜三卫
西番
各都司府所
西南等地另有隶属于都司行都司土司系统羁縻军政机构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廣東等處承宣布政使司&oldid=83484713
分类:​
隐藏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