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龐炳勛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庞炳勋
此條目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2015年4月15日)
維基百科所有的內容都應該可供查證。请协助補充可靠来源改善这篇条目。无法查证的內容可能會因為異議提出而被移除。
龎炳勳
國民革命軍第40軍長龎炳勳
昵称龎瘸子
出生(1879-10-25)1879年10月25日
 大清直隸省冀州直隸州新河縣
逝世1963年1月12日(1963-01-12)(83歲)
 中華民國臺灣省臺北市
国籍 中華民國
效命 中華民國
 汪精卫国民政府(1943年-1945年)
军种中華民國陸軍
和平建国军
服役年份1900年-1947年
军衔二級上將
部队第40軍,第三軍團司令,第24集團軍總司令,國軍新一路軍總司令
参与战争北伐中原大戰抗日戰爭
获得勋章青天白日勋章
其他工作餐館老板

龎炳勳(1879年10月25日—1963年1月12日),更陳,1879年10月25日生於河北省新河縣中華民國陸軍二級上將

生平

[编辑]

早年

[编辑]
此條目需要擴充。(2018年5月25日)
请協助改善这篇條目,更進一步的信息可能會在討論頁扩充请求中找到。请在擴充條目後將此模板移除。

國民政府时期

[编辑]

龎炳勛屬於馮玉祥国民军孫岳所指揮的國民軍第三軍副官長兼第二混成旅旅長,駐地天津,龎炳勛兼任天津鎮守使。民國十五年(1926)3月在孫岳病倒後,駐紮直隸省的西北軍部隊各自突圍,龎炳勛部在突圍過程中遭到直系與奉系部隊包圍,最後在吳佩孚遊說投降直系,第二混成旅被收編更名為第十二混成旅,駐地石家莊

同年,國民革命軍北伐,龎炳勛作為直系部隊南調河南省,防禦國民革命軍北上。但是在駐防信陽市時,龎炳勛企圖背叛直系,並與西北軍舊識樊鍾秀聯繫試圖夾擊同時駐守信陽的田維勤部隊。但是此背叛計畫在樊鍾秀部隊未到位的情況下計劃失敗,第十二混成旅遭到重創,龎炳勛帶領部隊逃入直系軍閥靳雲鶚控制區接受其編遣,殘部被改編為河南保衛軍第11師,師長仍由龎炳勛擔任。同年冬季,龎炳勛與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王法勤接觸,被王法勤勸誘投靠廣州國民政府,並被私下授予國民革命軍暫編第五軍的番號。

民國十六年(1927),作為河南保衛軍的一員,龎炳勛指揮的河南保衛軍第11師先是升格為河南保衛軍第三軍。同年初,在部隊調動至與國民革命軍接壤區時,龎炳勛向當時對陣的唐生智通聯歸順,轉入國民革命軍麾下,成為國民革命軍暫編第五軍

四一二事件後,龎炳勛加入了武漢國民政府,但隨後拒絕了武漢政府下達對抗南京國民政府部隊的指令,且違令將部隊北調,歸順馮玉祥所率領的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前國民軍)。其部隊編號變更為國民革命軍第二十軍,投入國民革命軍北伐。

北伐結束後,二十軍南調河南省安陽,縮編為陸軍暫編第十四師。蔣馮戰爭期間,龎炳勛部隊曾重創遭收買背叛馮玉祥的韓復榘,戰後龎炳勛獲得馮玉祥的嘉獎。

中原大戰時,龎炳勛部並沒有顯著戰功,大戰末期西北軍遭到東北軍與北伐軍夾擊而倒戈投靠張學良,在投降前為了補充失去的兵力,偷襲仍為友軍的張自忠部隊,造成日後兩人關係不和。

中原大戰後,龎炳勛與部隊逃入山西省沁縣,因失去奧援曾一度無以為繼,僅有當時駐紮山西的舊識徐永昌接濟避免部隊潰散。民國二十年(1931),張學良富占魁前往沁縣收編龎炳勛部隊,改名為陸軍步兵第一師,同年夏天更名為國民革命軍第39師,同年秋天,其部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四十軍,龎炳勛任軍長,雖然為步兵軍番號,但該軍下屬兵力只有一個39師,同時龎炳勛也缺乏自有收入的根據地,只能倚賴張學良撥發的軍餉維持部隊生存,成為其西北軍大老不相稱的雜牌軍級單位。在東北軍失去領土後,龎炳勳與旗下部隊長期駐紮在河南。

抗日战争时期

[编辑]

抗戰時亦響應國民政府開赴前線作戰,在徐州會戰時以一師之兵擋住了日軍第5師團進攻臨沂,並成功支撐到張自忠率領五十九軍前來救援擊退來犯日軍,成為台兒莊戰役勝利的基石。因徐州會戰軍功,龎炳勳升官為第三軍團軍團长兼任第四十军军长兼任第三十九师师长。民國28年升任第24集團軍總司令,民國29年兼任河北省主席、中央監察委員

在河北省作戰上主要是依靠敵後游擊戰為主,隨著日軍在華北的反游擊、清勦掃蕩下,24集團軍在當地折兵損將。

投日

[编辑]

1943年4月日軍發動太行山戰役掃蕩當地的24集團軍主力,在孤立無援的情况下加上先前降日的舊部孫殿英的勸說於1943年5月投降日本,並於汪精衛政權中任暫編二十四集團軍總司令一職,後任開封綏靖公署主任,然而其降日後仍有相當大的獨立運作空間,任職之處成為重慶政府與南京政府的中介處,成為各方溝通的橋梁,因此國民政府在戰後並未對其究責。

1945年二次世界大戰結束,龎炳勳因其軍功與敵後維持與重慶政府的聯繫等緣故,並未遭到政府清算,隨即被蔣中正任命為先遣軍司令負責受降事宜。

国共战争时期

[编辑]

1946年,在國軍第四十軍遭解放軍殲滅後,龎炳勳召集將其建立的汪偽四十軍與四十軍殘部重新整編為師,1947年中山陵哭陵事件郭汝瑰陷害離職成為平民,流寓開封

晚年

[编辑]

1949年隨國民政府到臺北,與孫連仲合開餐館,1963年1月12日病逝,享年85歲。

河北行政长官(1912年至今)
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北京政府 軍政
直隶都督府都督
張錫鑾(署) →馮國璋赵秉钧(署) →朱家寶(署)
加将军衔督理直隶军务
朱家寶(署)
直隶督军署督军
朱家寶(署) →曹錕杨以德(代) →王承斌
督办直隶军务善后事宜
卢永祥李景林(署) →孫岳褚玉璞(直隶保安司令,张宗昌任命) →褚玉璞
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北京政府 民政
直隶行政公署民政长
張錫鑾(署) →馮國璋(署) →刘若曾(署) →赵秉钧(署) →朱家寶
直隶巡按使公署巡按使
直隶省长公署省长
朱家寶曹錕(署,汪士元暂代) →曹銳(署) →曹銳杨以德(暂代) →高凌霨王承斌李景林杨以德(代) →李景林孫岳褚玉璞(直隶保安司令,张宗昌任命) →褚玉璞孙世伟
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國民政府
河北省政府主席
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
宋哲元张自忠(代)
中華民國 二次世界大戰日本傀儡政權
冀東防共自治政府政务长官
河北省公署省长
河北省政府省长
陈曾栻(代) →荣臻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華人民共和國
河北省人民政府主席
河北省人民委员会省长
河北省革命委员会主任
河北省人民政府省长
直隶总督 ·河北行政长官列表
各省行政长官索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港 ·澳 ·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龐炳勛&oldid=88105112
分类:​
隐藏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