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定县 | |
|---|---|
| 县 | |
![]() 平定县在阳泉市的位置 | |
| 坐标:37°47′42″N113°37′38″E / 37.79488°N 113.62727°E /37.79488; 113.62727 | |
| 国家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 隶属行政区 | 山西省阳泉市 |
| 更名为现名 | 979年 |
| 語源 | 以“平定军”得名 |
| 政府駐地 | 冠山镇 |
| 政府 | |
| • 县委书记 | 王银旺 |
| • 县长 | 任晓华 |
| 面积 | |
| • 总计 | 1,394 平方公里(538 平方英里) |
| 海拔 | 650 公尺(2,130 英尺) |
| 人口(2020年)[1] | |
| • 常住 | 306,228人 |
| • 密度 | 220人/平方公里(569人/平方英里) |
| • 城镇 | 155,929人 |
| 时区 | 北京时间(UTC+8) |
| 郵政編碼 | 045200 |
| 電話區號 | 353 |
| 車輛號牌 | 晋C |
| 行政区划代码 | 140321 |
| 舊稱 | 石艾县、广阳县 |
| 国内生产总值(2008年) | ¥41.16亿 |
| •人均 | ¥12344 |
| 網站 | http://www.pd.gov.cn |
平定县地处太行山西侧,县城西北是阳泉市,东北是盂县,东边是河北省井陉县,南边是昔阳县,西边是寿阳县。县城距离阳泉市中心9公里,太原市中心127公里。
西汉時,韩信攻打赵国,曾在此驻兵,并修建城池,以榆树塞门,故名榆关城,也就是后来的上城。不久西漢将上艾邑改为上艾县,归太原郡管理,县城在今日县城南边的张庄镇新城村。
唐朝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名为广阳县,县城迁至现在昔阳县的广阳村。
北宋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宋太宗赵光义在广阳建立了平定军,归镇州(现在的河北正定)管理。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宋太宗把广阳县改为平定县,并把县城从40公里外的广阳城迁至榆关城,也就是现在平定县的上城。并在上城外侧新建城池,成为下城。
金大定二年(公元1162年),平定县升为平定州,管辖平定、乐平(今昔阳)两县。
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把平定州升为直隶州,管辖盂县,寿阳县,乐平县。
1912年,辛亥革命后,把平定州改为平定县。
1949年,平定县归晋中地区管理。1983年,平定县划归阳泉市。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平定縣常住人口為306228人。[2]
平定县方言属于晋语并州片下的阳泉片(也称平辽小片)。共有声母25个,韵母39个,声调5个: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和太原话的主要区别是入声不分阴阳,而太原话则有阴入和阳入之分。[3]
冠山镇、冶西镇、锁簧镇、张庄镇、东回镇、柏井镇、娘子关镇、巨城镇、石门口乡和岔口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