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平假名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平假名
类型
使用时期
約公元800年至今
书写方向直書從右至左、從左至右 编辑维基数据
语言日語琉球語
相关书写体系
父体系
汉字
  • 平假名
姊妹体系片假名變體假名
ISO 15924
ISO 15924Hira(410), ​Hiragana
Unicode
别名Hiragana
 本條目包含國際音標 (IPA) 符號。 有關 IPA 符號的介紹指南,請參閱Help:IPA[ ]/ / 及 ⟨ ⟩ 之間的區別,參閲IPA§方括號與轉錄定界符
日語書寫系統
日語書寫系統
构成
其他
转写

平假名(日语:平仮名ひらがなヒラガナ hiragana *發音:[çiɾaɡaꜜna,çiɾaɡana(ꜜ)])是日语表音文字的一种。平假名是从汉字草书演化而来的,前身为萬葉假名的草书「草假名日语草仮名」。早期平假名多為日本女性所用,且多作抒情之文,故謂女文字、女手;男性則以漢字為主,述史、論文,稱男文字、男手,當時男性若用日語假名亦多用片假名作漢文注釋之用,可見早期平假名地位不高。直到紀貫之撰《古今和歌集》,以假名起序置於篇首,首開「歌論」先聲,證明假名文學的價值,才奠定平假名的地位。其後紫式部源氏物語》的流行,亦對平假名之流傳有所貢獻。

平假名在歷史上一直未標準化,一音有多種寫法。現行的形式係於1900年(明治33年)《小學校令》施行以後,以「一音一字」固定下來。而歷史上出現、今不再使用的假名字體,則成為變體假名,偶爾還能在商家招牌見到。

現代日语中,平假名常常用来表示日语中的固有詞彙及文法助詞;為日文漢字表音時一般也使用平假名,稱為振假名。部分文獻記載平假名是由學問僧空海所創製,可是這說法遭到質疑:反對的人認為,平假名形成的起因,應是當時日本人漢字約定俗成的簡化,並非一人之功。奈良时代的古文书中就已经能看到很多省略汉字笔画或将汉字草体化的例子,当这种省略笔画、汉字草体化的趋势波及到万叶假名时,就构成了平、片假名诞生的基础。

平假名一览

[编辑]
仮名かな
假名
平假名片假名
あアいイうウえエおオ
かカきキくクけケこコ
さサしシすスせセそソ
たタちチつツてテとト
なナにニぬヌねネのノ
はハひヒふフへヘほホ
まマみミむムめメもモ
やヤ𛀆𛄠ゆユ𛀁𛄡よヨ
らラりリるルれレろロ
わワゐヰ𛄟𛄢ゑヱをヲ
んン
濁音半濁音
が行がガぎギぐグげゲごゴ
ざ行ざザじジずズぜゼぞゾ
だ行だダぢヂづヅでデどド
ば行ばバびビぶブべベぼボ
ぱ行ぱパぴピぷプぺペぽポ
捨假名
ぁァ日语ぃィ日语ぅゥ日语ぇェ日语ぉォ日语
ゎヮ日语𛅐𛅤日语小書きヰ𛄟𛄢𛅑𛅥日语小書きヱ𛅒𛅦日语小書きヲ
っッゃャ日语ゅュ日语ょョ日语𛅧日语小書きン
日语小書きク日语小書きシ日语小書きス日语小書きト日语小書きヌ
日语小書きハ日语小書きヒ日语小書きフ日语小書きヘ日语小書きホ
日语小書きラ日语小書きリ日语小書きル日语小書きレ日语小書きロ
日语小書きムㇷ゚日语ㇷ゚ゕヵゖヶ
合略假名
日语𪜈日语とも
其他
ゝヽ ゞヾ

下行汉字为平假名的字源;假名右側的拉丁字母為平假名的平文式羅馬字轉寫。

五十音
あ段い段う段え段お段
あ行あ (a)い (i)う (u)え (e)お (o)
か行か (ka)き (ki)く (ku)け (ke)こ (ko)
さ行さ (sa)し (si)す (su)せ (se)そ (so)
た行た (ta)ち (chi)つ (tsu)て (te)と (to)
な行な (na)に (ni)ぬ (nu)ね (ne)の (no)
は行は (ha)ひ (hi)ふ (fu)へ (he)ほ (ho)
ま行ま (ma)み (mi)む (mu)め (me)も (mo)
や行や (ya)ゆ (yu)よ (yo)
ら行ら (ra)り (ri)る (ru)れ (re)ろ (ro)
わ行わ (wa)を (wo)
拨音
 ん (n)
浊音
が行が (ga)ぎ (gi)ぐ (gu)げ (ge)ご (go)
ざ行ざ (za)じ (ji)ず (zu)ぜ (ze)ぞ (zo)
だ行だ (da)ぢ (ji)づ (zu)で (de)ど (do)
ば行ば (ba)び (bi)ぶ (bu)べ (be)ぼ (bo)
半浊音
ぱ行ぱ (pa)ぴ (pi)ぷ (pu)ぺ (pe)ぽ (po)
拗音促音拗音

  • 當「」用作助詞時,讀作「e」。
  • 當「」用作助詞時,讀作「wa」。
  • 」原應讀為「wo」,但在现代日语中只用於助詞的用途。(部分依照實際發音讀作「o」。)
  • 」與「」原本應為「wi」與「we」,但在现代日语中已经不再使用,羅馬字也改為「i」與「e」。
  • 當「」出現於「」後時,為「o」的長音;當「」出現於「」後時,為「e」的長音。平文式羅馬字有多種不同的長音轉寫方式,而不一定會直接轉寫為「ou」或「ei」。
  • 「し」和「ち」轉寫為「shi」和「chi」,它們在實際發音上對應的是齦顎發音[ɕ][t͡ɕ],與華語的<ㄒ>、<ㄐ/ㄑ>發音類似;而「う」段的母音被轉寫為「u」,但它們在發音上是不圓唇[ɯ]
  • 日語中,ら行子音轉寫為「r」,但發音上與英文的/r/齒齦近音)不同,而是偏向閃音,根據個人習慣的不同,它可能存在[ɾ]齒齦閃音)、[ɽ]捲舌閃音)或[ɺ]齒齦邊閃音)等不同的自由變體,這個發音與西班牙語的<r>類似。
  • “拗音”、“促音”表内文字为“小写假名”。

字体由来

[编辑]
平假名汉字来源
平假名汉字来源
  • 有理论认为「」是「」的变体。
  • 」是「」的异体字「」的变体。

Unicode

[编辑]
平假名
Hiragana[1][2]
Unicode Consortium 官方碼表 (PDF)
 0123456789ABCDEF
U+304x
U+305x
U+306x
U+307x
U+308x
U+309x
註釋
1.^ 依據 Unicode 14.0
2.^ 灰色區域表示未分配的碼位

参見

[编辑]

外部連結

[编辑]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平假名
日本-琉球语系
語言變體方言
發音
文法
位相語日语位相 (語言学)
俚語俗語
歷史
語種日语語種
皮钦语克里奧爾語
近鄰語言
文字
語言文化
研究等
† 表示已滅絕語言
规范控制数据库:各地編輯維基數據鏈接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平假名&oldid=88680352
分类:​
隐藏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