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巴里加斯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灰色粗线为实际边界,紫色细线为双方主张线(西段:中方主张、东段:印方主张),大部分地区实际控制线沿狮泉河

巴里加斯藏語པ་ལི་ཅ་སི藏语拼音pa li ca si)或碟穆綽克地區Dêmqog),[1]中国印度在西段边界上的一块争议领土,面积约1,900平方公里,包括基古纳鲁河、乌木隆、典角村、果洛等地区。现印度控制巴里加斯西南角即狮泉河-典角曲-尼隆河以西約400平方公里。中国方面认为该区域位于传统习惯线中方一侧,属于西藏阿里地区噶尔县的一部分。印度方面一般以碟木绰克扇形区(英語:Demchok sector)为该地区代称,认定其属拉达克(原查谟和克什米尔邦列城县的一部分。

历史

[编辑]

中国所称的“巴里加斯”(Parigas)得名于该地一个不起眼的露营地,按照藏语翻译而来,被拉达克人称为“Silungle”,拉达克语的惯例是根据营地所在的溪流来命名营地,Silungle32°46′05″N79°21′32″E / 32.768°N 79.359°E /32.768; 79.359)位于从西侧与印度河汇合的Silung河岸边。[2][3]

按照英属印度印度自治领时期的地图,双方分界线沿印度河,[4]而中国的主权主张线沿着山脊顶部延伸。该地原有一个名为“碟穆綽克英语Demchok (historical village)”的临时定居点,但后来被当地羌塘游牧民(Changpa)放弃。1955年5月,印军进入占驻典角曲东岸的巴里加斯。同年10月4日中国边境工作组人员抵巴里加斯。印军于当年撤回。1956年,印军设卡于巴里加斯以南,典角曲西岸,与1954年进驻的中国边防分队隔典角曲相对峙,双方相距600米。[5][6]

居民点

[编辑]

主要居民点为印方控制的碟木绰克村英语Demchok, Ladakh和中方控制的典角村

地图

[编辑]
  • 1863年拉达克地图,巴里加斯位于拉达克一侧。
    1863年拉达克地图,巴里加斯位于拉达克一侧。
  • 克什米尔边界在1888年印度勘探局(英语:Survay of India)绘制的印度地图中,虚线所示的未定义边界,从马鲁毕庭峰、叶尔羌河、Mazar(麻扎村)、Aktagh(阿克塔)到Karakunlun Shan (喀拉昆仑山)35°16′59″N 80°15′43″E / 35.28312°N 80.261863°E / 35.28312; 80.261863。Demchok(典角村)在图下方,位于传统习惯线中方一侧。
    克什米尔边界在1888年印度勘探局英语Survay of India绘制的印度地图中,虚线所示的未定义边界,从马鲁毕庭峰叶尔羌河、Mazar(麻扎村)、Aktagh(阿克塔)到Karakunlun Shan (喀拉昆仑山)35°16′59″N80°15′43″E / 35.28312°N 80.261863°E /35.28312; 80.261863。Demchok(典角村)在图下方,位于传统习惯线中方一侧。
  • 1909年地图,巴里加斯位于传统习惯线中方一侧。
    1909年地图,巴里加斯位于传统习惯线中方一侧。
  • 1946年英国旅行者绘制的拉达克地图[4],包括碟木绰克扇形区。
    1946年英国旅行者绘制的拉达克地图[4],包括碟木绰克扇形区。
  • 1954年印度政治地图,当时印度认定该地的分界线在印度河上游(狮泉河)上。
    1954年印度政治地图,当时印度认定该地的分界线在印度河上游(狮泉河)上。
  • 1954年地图,巴里加斯位于传统习惯线中方一侧。
    1954年地图,巴里加斯位于传统习惯线中方一侧。

参考来源

[编辑]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关于中印边界问题的声明(PDF).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61年12月6日 [2024年5月3日]. (原始内容存档(PDF)于2023年4月3日). 
  2. ^Tibetmap 3279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July 2009, retrieved 18 May 2022.
  3. ^Ngari Prefectur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KNAB Place Name Database, retrieved 18 May 2022.
  4. ^4.04.1Schomberg, R. C. F.,Expeditionts: The Tso Morari to the Tibetan Frontier at Demchok, The Himalayan Journal, 1950,XVI (1): 100–105 [2024-05-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04) : "Demchok was not an exciting place at all. The frontier was ill-defined, although a stream, hard to cross at midday, was supposed to mark it. On what was unquestionably Kashmiri territory numerous [Tibetan?] flocks were grazing."
  5. ^Puri, Luv.Ladakhis await re-opening of historic Tibet route.The Hindu. 2 August 2005 [19 July 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4 December 2013).Administrative record books show that it has a population of 150 people living in 24 houses, all having solar-powered lights. The village itself was divided into two parts one held by India and the other by China after the 1962 Sino-Indian war, though there is not a single divided family. On the Chinese side one can spot two houses and the road seems to be in a poor condition. 
  6. ^西藏典角村,前方距印度碉堡仅600米. 中国发展网. 中国国家地理. [2020-06-17]. 

參见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
形态領土实际控制方0A其它主权声索方0B

大陆上的土地喀喇昆仑走廊详情 中华人民共和国3 印度 · 中華民國1A
阿克赛钦详情 中华人民共和国 印度 · 中華民國1A
巴里加斯2详情 印度 ·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華民國1A
札达县部份地区(详情)(中印中段纠纷:楚木惹巨哇英语Gue_(Lahul_and_Spiti)曲惹英语Kaurik什布奇山口Tashigang英语Tashigang,_Himachal_Pradesh乌热英语Barahoti拉不底英语Lapthal甲扎岗噶河葱莎波林三多 印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 · 中華民國1A
长白山2 朝鲜3 · 中华人民共和国3 韩国1 · 中華民國1A
蒙古 蒙古国 中華民國1A
黑瞎子岛2 中华人民共和国3 · 俄羅斯3 中華民國1A
原中缅边界未定界地区(包括江心坡枯門嶺胡康河谷中缅南段未定界等)2 緬甸3 · 中华人民共和国3 中華民國1A
自由克什米爾吉尔吉特-巴尔蒂斯坦2详情 巴基斯坦 印度
拉達克查谟和克什米尔2详情 印度 巴基斯坦
北朝鲜及其附属岛屿(详情 朝鲜 韩国
中国大陆(含香港澳門)(详情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華民國1A
柏威夏寺 柬埔寨 泰國
帕米爾高原2 阿富汗3 · 塔吉克斯坦3 · 中华人民共和国3 中華民國1A4
江東六十四屯 俄羅斯3 中華民國1A
鹿屯島 俄羅斯3 大韓民國1
阿鲁纳恰尔邦藏南详情 印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 · 中華民國1A
中国不丹争议领土2 中华人民共和国 · 不丹 中華民國1A
以色列东耶路撒冷详情 以色列 巴勒斯坦
約旦河西岸2详情 以色列 · 巴勒斯坦
戈蘭高地 以色列 叙利亚
舍巴農場 以色列 黎巴嫩 · 叙利亚
南奥塞梯南奥塞梯南奥塞梯 格鲁吉亚
阿布哈茲阿布哈茲阿布哈茲 格鲁吉亚
巴庫達利上埃斯基帕拉索富卢卡尔基详情 亞美尼亞 阿塞拜疆
巴什肯德详情 阿塞拜疆 亞美尼亞
哈塔伊省1 土耳其 叙利亚

岛屿及海域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详情无实际控制方 中华人民共和国 · 中華民國 · 日本
臺灣地區(含東沙群島)(爭議详情 中華民國 中华人民共和国
爵士湾英语Sir Creek1 印度 · 巴基斯坦
獨島详情 韩国 日本
白龍尾島 越南3 中華民國1A
西沙群岛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華民國 · 越南
南沙群岛2详情 中华人民共和国 · 中華民國 · 越南4 · 马来西亚 · 菲律賓4 汶萊4 · 印度尼西亞5
中沙群島黄岩岛详情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華民國 · 菲律賓
苏岩礁 韩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5
南千岛群岛 /北方四岛详情 俄羅斯 日本
富國島土珠島1 越南 柬埔寨5
納土納群島 印度尼西亞 中华人民共和国5
阿布穆萨岛 伊朗 阿联酋
大小通布岛 伊朗 阿联酋
北賽普勒斯详情北賽普勒斯北賽普勒斯 賽普勒斯
註記:

0A实际控制方是指对争议地区的全部或部分已经进行了排他性控制的政权,若为部分实际控制,则该政权还同时声索该争议地区剩余部分的主权
0B其它主权声索方是指未对争议地区的任何部分实施实际控制,但是公开声明表示对该地区拥有主权的政权
1不活跃的争议
1A中華民國海軍陸戰隊#隊旗,依照《陸海空軍軍旗條例1986年附圖二之九,2002年附圖二之八,以至2022年附圖二之七,都自稱法理中華民國疆域像秋海棠,因而仍未放弃聲索中国大陆等地,但是由于两岸现状,相关领土争议并不活跃,其中2002年中華民國事實承認外蒙古独立
2该地区由多个政权分割控制或共同控制
3标注此记号的相关方已就该争议做出解决方案,但部分其它相关方不接受该解决方案,此外部分相关方在解决方案生效后完全退出该地区,故不再出现在表中
4该政权仅主张该地区部分区域的主权
5该政权不主张岛屿本身的主权,但主张岛屿周围海域的权利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巴里加斯&oldid=88084224
分类:​
隐藏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