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巴瑤人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2016年6月5日)
请协助補充多方面可靠来源改善这篇条目无法查证的内容可能會因為异议提出而被移除。
致使用者:请搜索一下条目的标题(来源搜索:"巴瑤人"网页新闻书籍学术图像),以检查网络上是否存在该主题的更多可靠来源(判定指引)。
此條目需要擴充。(2016年6月5日)
请協助改善这篇條目,更進一步的信息可能會在討論頁扩充请求中找到。请在擴充條目後將此模板移除。
巴瑤人
上图为一名馬來西亞的巴瑤婦女在為「家用艇」 (family boat / banglo) 進行錨定作業中;下图为位於菲律賓的一個典型巴瑤民居群
總人口
120萬(全球範圍內)
分佈地區
马来西亚马来西亚
沙巴砂拉越 436,672[1]
 菲律賓
苏禄群岛三宝颜半岛棉兰老岛
印度尼西亚印度尼西亚
加里曼丹岛苏拉威西岛
汶萊文莱
語言
巴瑤語
宗教信仰
伊斯兰教逊尼派、原始宗教

巴瑤人[2]東南亞海上的幾個南島族群的統稱。這些族群自稱薩馬(Sama/Samah)、薩馬人(A'a Sama)[3],而其它民族常稱之為巴喬(Bajau/ˈbɑː,ˈbæ-/,也拼寫作 Badjao, Bajaw、Badjau、Badjaw、Bajo 或 Bayao,又譯作巴瑤)。 他們通常過著海上生活方式,使用小型木製帆船,如 perahu(Meranau語之layag)、djenging(balutu)、lepa 和 vinta(pilang)。[4] 一些在沙巴的Sama-Bajau原住民族群也以其傳統之文化而聞名。

巴瑤族是菲律賓塔威塔威群島的主要族群。 它們也存在於蘇祿群島的其他島嶼、棉蘭老島的沿海地區和呂宋島北部的三描禮士婆羅洲北部和東部、蘇拉威西島以及整個印度尼西亞東部島嶼。[5] 在菲律賓,他們與宗教相似的摩洛人歸為一類。 由於棉蘭老島的衝突,許多菲律賓Sama-Bajau人遷居鄰近的沙巴和菲律賓北部島嶼。[6][7]

巴瑤族有時被稱為“海上吉普賽人”(兒童經常在海邊的各種市場乞討貨幣)或“海上游牧民族”,這些詞彙也被用於具有相似傳統生活方式的非相關種族群體, 如緬泰丹老群島的莫肯人和蘇門答臘島東南部與印度尼西亞的廖內群島的羅越人。 現代巴瑤族群自早期居住區向外擴散似乎與海參海上貿易的發展有關。

参見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Total population by ethnic group, administrative district and state, Malaysia(PDF). Department of Statistics, Malaysia: 369/1. 2010 [12 October 2014]. (原始内容(PDF)存档于27 February 2012). 
  2. ^傅無悶.南洋年鑑1. 新加坡: 南洋報社. 1939 [2023-06-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25). 
  3. ^Maglana, Matthew Constancio.Understanding Identity and Diaspora: The Case of the Sama-Bajau of Maritime Southeast Asia. Jurnal Sejarah Citra Lekha. 12 December 2016,1 (2): 71.doi:10.14710/jscl.v1i2.12089可免费查阅. 
  4. ^Harry Nimmo.The sea people of Sulu: a study of social change in the Philippines需要免费注册. Chandler Pub. Co. 1972.ISBN 0-8102-0453-3.  含有內容需登入查看的頁面 (link)
  5. ^Lotte Kemkens.Living on Boundaries: The Orang Bajo of Tinakin Laut, Indonesia(PDF) (Social Anthropology Bachelor's论文). University of Utrecht. [21 March 2011]. (原始内容(PDF)存档于17 November 2011). 
  6. ^Catherine Allerton.Statelessness and child rights in Sabah. New Mandala. 5 December 2014 [22 December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27). 
  7. ^The Bajau, the Badjao, the Samals, and the Sama People. 14 May 2009 [3 December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18). 

延伸閱讀

[编辑]
  • François-Robert Zacot (2009). "Peuple nomade de la mer ,les Badjos d'Indonésie", éditions Pocket, collection Terre Humaine, Paris

外部連結

[编辑]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巴瑤人
国家象征
马来西亚国徽
歷史
史前时期
早期王国
伊斯兰君主国
殖民时期
独立自治
历史事件
条约
人民集会
灾难
地理
行政区划
地形地貌馬來語Alam Sekitar Malaysia
自然资源
政治
基础
立法
司法
行政
政要政党
军事外交
主权争议
经济
主要政策
其他政策
概况
机构
产业
经济特区
交通
社会
族群
文化
教育
媒体
其他
印度尼西亚印尼族群依地區劃分
蘇門答臘島
爪哇島
加里曼丹
蘇拉威西島
巴布亞
小巽他群島
摩鹿加群島
非原住民
海外印尼人
2010年印尼統計局印度尼西亚语Badan Pusat Statistik在紀錄上最少有1,340個獨立族群,但由於缺乏研究,這裏暫且僅列出部分。
馬來族
Flag of Malaysia
Flag of Malaysia
華族
印度族(模板英语Template:Indians in Malaysia)
土生民族
半島原住民
塞芒人(矮黑人)(Bateq英语Bateq ·Jahai英语Jahai ·Kensiu英语Kensiu ·Kintaq英语Kintaq ·Lanoh英语Lanoh ·Mendriq英语Mendriq
塞诺伊人Chewong英语Chewong ·
Jah Hut英语Jah Hut ·Mah Meri英语Mah Meri ·Semai英语Semai ·Semaq Beri英语Semaq Beri ·Temiar
原始马来人Jakun英语Jakun people ·
Orang Kanaq英语Orang Kanaq ·Orang Kuala英语Orang Kuala ·Orang Seletar英语Orang Seletar ·Semelai英语Semelai ·Temuan英语Temuan ·
砂拉越原住民
沙巴原住民
(模板英语Template:Ethnic groups in Sabah)
其他
平地族群
呂宋
米沙鄢
棉兰老
山地族群
伊戈洛特人(模板英语Template:Indigenous Peoples of the Cordillera)
Lumad英语Lumad(模板英语Template:LumadTribesmall)[原]
Mangyan英语Mangyan(模板英语Template:MangyanTribesmall)[原]
尼格利陀人
巴拉望省民族英语Peoples of Palawan(模板英语Template:PalawanTribesmall)[原]
Suludnon
在菲外侨外裔英语Immigration to the Philippines
来自东亚
来自西亚
来自南亚
来自欧洲
来自美洲
参见
侨民
本地民族英语汶萊原住民
外來移民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巴瑤人&oldid=85780574
分类:​
隐藏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