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琉语 | |
|---|---|
| 俫语 | |
| 发音 | [pɔ33lju13] |
| 母语国家和地区 | 中国 |
| 区域 | 广西壮族自治区隆林各族自治县 |
| 族群 | 巴琉族1,800 (2007)[1] |
母语使用人数 | 500 (2007)[1] |
| 語系 | |
| 語言代碼 | |
| ISO 639-3 | ply |
| Glottolog | boly1239[2] |
| ELP | Bolyu |
巴琉语、布流语或俫语、徕语(内名:pɔ33lju13)是一种南亚语系布赓语组语言(Sidwell 1995)。巴琉人属于中国未识别民族。巴琉语的研究最先在1984年由民族研究院的梁敏开始。他是第一个支持巴琉语属于孟高棉语族的语言学家,这后来被西方语言学家如白保罗、保罗·西德维尔和艾杰瑞确认。
巴琉语和同属布赓语组的布赓语有亲缘关系。但布赓语组在孟高棉语族内的地位不能确定。Sidwell(1995)认为布赓语组可能是东孟高棉语,这意味着它和越语支关系更近。但Gérard Diffloth将布赓语组归为北孟高棉语,意味着和佤德昂语支关系更近。[3]
巴琉语使用者分布在华南的下列地区(Edmondson 1995)。ref>俫语使用人口稳定增长原因探究。</ref>[4]
Li (1999)记录了隆林各族自治县长发乡新合村亩子屯的巴琉语。
下列村中巴琉语只有老年人仍使用。
广西有约1,400巴琉人,云南有1,000余人。[5]
巴琉语是一种单音节声调语,和周边的壮侗语系、苗瑶语系乃至越语支语言一样。不同于布赓语,巴琉语没有松紧音的对立。
| 唇音 | 齿龈音 | 龈腭音 | 软腭音 | 小舌音 | 声门音 | ||||||||
|---|---|---|---|---|---|---|---|---|---|---|---|---|---|
| 普通 | 颚化 | 软腭化 | 普通 | 颚化 | 普通 | 颚化 | 唇化 | 普通 | 颚化 | ||||
| 鼻音 | [m] | [mʲ] | [n] | [ŋ] | |||||||||
| 塞音 | 清音 | [p] | [pʲ] | [t] | [tʲ] | [k] | [kʲ] | [kʷ] | [q] | [ʔ] | |||
| 预鼻化 | [ᵐb] | [ᵐbʲ] | [ⁿd] | ||||||||||
| 送气音 | [pʰ] | [pʰʲ] | [tʰ] | [tʰʲ] | [kʰ] | [qʰ] | |||||||
| 擦音 | 清音 | [s][ɬ] | [ɬʲ] | [ɕ] | [h] | [hʲ] | |||||||
| 浊音 | [v] | [vʲ] | [vˠ] | [ɣ] | [ɣʲ] | ||||||||
| 塞擦音 | 清音 | [t͡s] | [tɕ] | ||||||||||
| 送气音 | [t͡sʰ] | [tɕʰ] | |||||||||||
| 近音 | [w] | [l] | [lʲ] | [j] | |||||||||
巴琉语有6个声调(Edmondson 1995)。
| 调类编号 | 声调轮廓 |
|---|---|
| 1 | ˥ |
| 2 | ˧ |
| 3 | ˩ |
| 4 | ˥˧ |
| 5 | ˧˩ |
| 6 | ˩˧ |
巴琉语有7个元音(Edmondson 1995):/a,e,ə,i,o,ɔ,u/。
巴琉语允许大量复辅音,且有8种可能的韵尾(Sidwell 1995):-p、-t、-k、-m、-n、-ŋ、-w、-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