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尼克·何倫亞克 Nick Holonyak Jr.[1] | |
|---|---|
可見紅光LED發明者 | |
| 出生 | (1928-11-03)1928年11月3日 |
| 逝世 | 2022年9月18日(2022-09-18)(93歲) |
| 国籍 | |
| 母校 | 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 BS 1950, MS 1951, PhD 1954 |
| 奖项 | 美國國家工程院(1973) 美國國家科學院(1984), IEEE愛迪生獎章(1989) 美國國家科學獎章(1990) 美國國家技術與創新獎章(英语:National Medal of Technology)(2002) IEEE榮譽獎章(2003) 麻省理工學院萊梅爾遜獎(英语:Lemelson-MIT Prize)(2004) 美国国家发明家名人堂(英语:National Inventors Hall of Fame)(2008) |
| 科学生涯 | |
| 研究领域 | 電子工程 |
| 论文 | Effect of Surface Conditions on Characteristics of Rectifier Junctions(1954) |
| 博士導師 | 約翰·巴丁 |
小尼克·何倫亞克(英語:Nick Holonyak Jr.,烏克蘭語:Микола Голоняк,1928年11月3日—2022年9月18日)[2],出生于伊利諾伊州齊格勒,美國物理學家,於1962年發明了第一台實用的可見光發光二極管,擔任通用電氣公司在紐約州錫拉丘茲實驗室的顧問科學家。他一直在伊利諾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教授電氣和計算機工程、物理和電氣和計算機工程。
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藍色LED的發明者(赤崎勇、天野浩、中村修二),跳過了紅色、綠色LED的發明者何倫亞克與西澤潤一,部分評論(包括何倫亞克本人)認為不公平[3]。但諾貝爾委員會(物理學獎)委員長Per Delsing(瑞典Chalmers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教授)在《讀賣新聞》專訪中提出反駁,他堅稱「仔細研究發明的貢獻度之後,有十足信心決定這3個人獲獎」[4]。
同年12月8日,天野浩在斯德哥爾摩發表的諾貝爾獎座(Lecture)中,也有介紹何倫亞克的貢獻[5]。
2015年1月,何倫亞克與赤崎、中村等人共獲查爾斯·斯塔克·德雷珀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