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尤金·派克 | |
|---|---|
2007年的尤金·派克 | |
| 出生 | (1927-06-10)1927年6月10日 美國密西根州霍頓 |
| 逝世 | 2022年3月15日(2022-03-15)(94歲) 美國伊利諾伊州芝加哥 |
| 国籍 | 美國 |
| 母校 | 密西根州立大學 加州理工學院 |
| 知名于 | 磁重聯 太陽圈電流片的研究与发现 |
| 奖项 | 阿克托夫斯基獎章(英语:Arctowski Medal)(1969) 喬治·埃勒里·海爾獎(1978) 查普曼獎章(1979) 美國國家科學獎章(1989) 威廉·鲍伊奖章(英语:William Bowie Medal)(1990) 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等离子物理学奖(英语:James Clerk Maxwell Prize in Plasma Physics)(2003) 京都獎(2003) 克拉福德奖(2020) |
| 科学生涯 | |
| 研究领域 | 天體物理學 |
| 机构 | 芝加哥大学 |

尤金·纽曼·派克(英語:Eugene Newman Parker,1927年6月10日—2022年3月15日[1]),美國天文學家。
尤金·派克於1948年自密西根州立大學學士畢業,1951年自加州理工學院取得博士學位。1950年代他研究出太陽風的理論,並預測帕克螺旋的存在。
派克於1967年被選為美国国家科学院的院士。至2005年,他仍然在芝加哥大学研究。兒女都是芝加哥大學的教職員。
獎項
命名事物
查普曼奖章获得者 | |
|---|---|
| 1970年代 | |
| 1980年代 |
|
| 1990年代 |
|
| 2000年代 |
|
| 2010年代 |
|
美国国家科学奖章得主 | |||||||||||||||||
|---|---|---|---|---|---|---|---|---|---|---|---|---|---|---|---|---|---|
| |||||||||||||||||
| |||||||||||||||||
| |||||||||||||||||
| |||||||||||||||||
| |||||||||||||||||
| |||||||||||||||||
卡爾·史瓦西獎章获得者 | |
|---|---|
| 1950年代 |
|
| 1960年代 | |
| 1970年代 | |
| 1980年代 |
|
| 1990年代 |
|
| 2000年代 |
|
| 2010年代 |
|
乔治·埃勒里·海尔奖获得者 | |
|---|---|
| 1970年代 |
|
| 1980年代 | |
| 1990年代 | |
| 2000年代 |
|
| 2010年代 |
|
| 1940年代 |
|
|---|---|
| 1950年代 | |
| 1960年代 |
|
| 1970年代 | |
| 1980年代 | |
| 1990年代 | |
| 2000年代 | |
| 2010年代 | |
| 1898–1900 | |
|---|---|
| 1901–1925 |
|
| 1926–1950 |
|
| 1951–1975 |
|
| 1976–2000 |
|
| 2001–至今 |
|
英國皇家天文學會金質獎章获得者 | |
|---|---|
| 1820年代 |
|
| 1830年代 |
|
| 1840年代 |
|
| 1850年代 |
|
| 1860年代 |
|
| 1870年代 |
|
| 1880年代 |
|
| 1890年代 |
|
| 1900年代 |
|
| 1910年代 |
|
| 1920年代 | |
| 1930年代 |
|
| 1940年代 | |
| 1950年代 |
|
| 1960年代 |
|
| 1970年代 |
|
| 1980年代 | |
| 1990年代 |
|
| 2000年代 | |
| 2010年代 |
|
| 2020年代 |
|
克拉福德奖获得者 | |
|---|---|
| 数学 |
|
| 天文学 | |
| 地球科学 |
|
| 生物科学 |
|
| 多关节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