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小组 (自治组织)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此條目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2009年7月26日)
維基百科所有的內容都應該可供查證。请协助補充可靠来源改善这篇条目。无法查证的內容可能會因為異議提出而被移除。
中华人民共和国
行政区划类型

民政部登记行政区划层级
(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不属于一级行政区划)

社区居民委员会
(属城市居民自治组织


行政村村民委员会
嘎查:牧民委员会(内蒙古)
(属村民自治组织

行政级别与其他术语
党政机关级别特殊的行政区
副省级市
直辖市、副省级市的市辖区
直辖市、副省级市、“直筒子市”的
街道办事处
直辖市的
历史:清朝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华人民共和国
自治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
(实行资本主义制度,高度自治
(保障少数民族参政权利,具经济、教科文自治权;民族自治地方具立法权)
(由村民、居民自行选举产生,非行政区)

村民小组中国大陆地区人民公社解体以后,农村基层自治组织——划分的行政编组;同时期城市街道的区划社区的编组称为“居民小组”;牧区之小组的汉语命名比较多样,有“独贵龙”、“牧民小组”和“牧业小组”,详见嘎查#下级组织。“村民小组”为大陆乡村的农业区最基层的行政编组,直接管辖的对象为农户。“村民小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各个时期对应的农村农业区最基层的行政编组或作业单位有:

负责人

[编辑]

村民小组的行政负责人称为“村民小组组长”,由当地村民兼职,通过村民小组会议推选产生,村民小组会议应由本组全体村民参加。推选的方式比较灵活,可以由一人或几人推荐,大家举手或鼓掌同意;也可以由村民先推荐候选人,然后由全组村民投票表决。村民对小组长的工作不满意的,可以随时撤换。组长没有俸禄,一般给予少量补贴,补贴标准依照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而制定,以2000年为参照,在经济发达地区每月补贴约为50~200元,其他地区年补贴约为50~500元。

  • 组长职责:一是收集并向村委会反映本组村民的建议、意见;二是向本组村民传达村委会作出的有关决定;三是协助村委会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由村民推举产生。

规模

[编辑]

村民小组可以分别由几户、十几户或几十户组成,人口稀疏的西部地区可以由数户至几十户的差异,人口密度高的中部、东南沿海地区多以30~50户为主,多则近百户。通常同一县级行政区行政“村”的人口规模大致接近,同一省区、县区之间不尽一致。

  • 小组划分原则:村民小组按居住地区划分,目前,全国多数地区均在原来的人民公社时期的生产大队所辖的“生产队”一级设村民小组;多以自然地形分别设立村民小组,有些大的自然村落分设几个村民小组,情况不一。

作用

[编辑]

可以使村委会的自治任务和工作计划通过各小组得到落实。村民小组是村民自治共同体内部的一种组织形式,是自治的一个层次。村民小组作为全体村民的一种组织,负责经营、管理属于村民小组的集体土地和其他财产。根据土地法的规定,大陆农村土地所有权分为两种,一种属于全体村民所有,由集体经济组织或村委会经营、管理;一种属于村民小组集体所有,由村民小组经营、管理,在发包时,由村民小组作为发包方,承包给村民经营。有的地方,村民小组还兴办了集体企业,也应由小组经营、管理,或由小组承包给村民经营。

历年数量

[编辑]
历年数量分布(单位:万个)
年份乡村的村民小组城镇居民小组
2004年507.9129.6
2003年519.2122.2
2002年528.6124.4
2000年553.4127.2
1999年533.3110.6
1997年535.8108.3
法规制度
区划法规
区划变更
决定机关
行政区划
主管部门
地理大区
区划层级
省级行政区
地级行政区
县级行政区
乡级行政区
基层群众性
自治组织
村居委会下设
历史区划
城市建制
法律术语
管理术语
城市定位
其他
术语或概念
经济区划
治理机关
地方各级
政权机关
地方政府
派出机构
法定设置
地方自设
党政机关
级别
特殊
的行政区
副省部级
正地厅级
副地厅级
正县处级
相关用语
相关模板
相关列表
其他相关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小组_(自治组织)&oldid=76746815
分类:​
隐藏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