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客語白話字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此條目介紹的是現代臺灣客家人基督徒中流行的羅馬字系統。关于歷史上曾在粵東客家地區使用過的一種羅馬字系統,请见「客家白話字」。
客話白話字
Hak-fâ Pha̍k-fa-sṳ
1924年刊行的汕頭客話新約
类型 (修订版)
创造者紀多納
使用时期
1905
语言台灣客語
 本條目包含國際音標 (IPA) 符號。 有關 IPA 符號的介紹指南,請參閱Help:IPA[ ]/ / 及 ⟨ ⟩ 之間的區別,參閲IPA§方括號與轉錄定界符
客話白話字
客家語漢字白話字
客語白話字Pha̍k-fa-sṳ
漢語族拼音方案
漢字注音史
(*代表為現行由政府公告承認)

客話白話字Hak-fâ Pha̍k-fa-sṳ),是一種用於書寫台灣客語羅馬字系統。翻譯工作始於1985年,直至2012年全書出版的《客語聖經:現代台灣客語譯本》採用此方案,語音以苗栗腔為主,新竹腔為輔。[1]客話白話字主要在台灣的客家人基督徒中流行。

方案

[编辑]

字母

[编辑]

客話白話字使用17個基本羅馬字母(A, C, E, F, H, I, K, L, M, N, O, P, S, T, U, V, Y),一個變體字母(),五個二合字母(Ch, Kh, Ng, Ph, Th),一個三合字母(Chh)。

客話白話字使用四(或五)種附加符號來標示聲調。

大寫字母AChChhEFHIKKhLMNNgOPPhSTThUVY
小寫字母achchhefhikkhlmnngopphstthuvy
  • 其餘十個基本羅馬字母(B, D, G, J, Q, R, W, X, Z)僅在書寫外來語時使用。
  • 部分腔調中Ch, Chh, S 後接 i 時會形成顎化音,故有時會將Chi, Chhi, Si視為合成字母。

声母

[编辑]
唇音齒齦音齦後音齦顎音硬顎音軟顎音聲門音
清音濁音清音濁音清音清音濁音清音濁音清音
鼻音m[m]n[n]ngi[ɲ]ng[ŋ]
塞音不送氣p[p]t[t]k[k]
送氣ph[pʰ]th[tʰ]kh[kʰ]
塞擦音不送氣ch[ʦ]ch[ʧ]chi[ʨ]
送氣chh[ʦʰ]chh[ʧʰ]chhi[ʨʰ]
擦音f[f]v[v]s[s]s[ʃ]si[ɕ]h[h]
近音y[j][2]
邊音l[l]
客話白話字台灣客家語拼音方案臺語方音符號國際音標範例
pbppak kûng 伯公
phppha̍k fa 白話
mmmMî koet 美國
ffffî kî 飛機
vvv/ʋvùn sṳ 文字
tdttú sṳ́ 肚子
thtthai ngìn 大人
nnnnài sâ 泥沙
llllî mà 斗笠
chz/j/zh[3]ㄗ/ㄐ/ㄓʦ/ʨ/ʧcho tet 做得
chhc/q/ch[3]ㄘ/ㄑ/ㄔʦʰ/ʨʰ/ʧʰchhâ é 車仔
ss/x/sh[3]ㄙ/ㄒ/ㄕs/ɕ/ʃse ngìn 細人
kgkkâ yèn 家園
khkkhiung ha 共下
ngngŋngiù ngiuk 牛肉
hhhheu sâng 後生
yi[4][4][4]yá têu 這兜
-p-b入聲韻尾
-t-d入聲韻尾
-k-g入聲韻尾

韵母

[编辑]

台湾客話白话字有6个单韵母。[5]

前元音央元音後元音
閉元音i[i][ɨ]u[u]
中元音e[e]er[ə]o[o]
開元音a[a]

韻尾

[编辑]

台湾客話白话字有6个韵尾。

韻尾
雙唇音齒齦音軟顎音
鼻音-m[m]-n[n]-ng[ŋ]
塞音-p[p̚]-t[t̚]-k[k̚]

聲調

[编辑]

臺灣客話白話字聲調表列如下:[6]

調名調符調值(四縣腔)調值(海陸腔)例字
陰平◌̂2453夫 fû
陽平◌̀1155扶 fù
上聲◌́3124府 fú
陰去5511富 fu
陽去◌̊33護 fů
陰入25福 fuk
陽入◌̍52服 fu̍k

對比

[编辑]
参见:客家白話字

下文比較臺灣客語白話字與20世紀初汕頭客家白話字之差異。下文以汕頭客語聖經譯本(1924)和現代客語聖經譯本(1993)作比較:[7][8]

聲母對應關係

[编辑]
兩地白話字聲母比較
對應規則漢文汕頭臺灣
ny→ngnyênngièn
sh→sshìnsṳn
ts→chtsòcho
tsh→chhtshṳ̀chhṳ
kw→kkwongkông
khw→kh

聲調對應關係

[编辑]
兩地客家語白話字與閩南語白話字比較
調名汕頭客語臺灣客語台灣話
陰平aâa
陽平âàâ
陰上ááá
陽上(ǎ)
陰去àaà
陽去(å)ā
陰入apapap
陽入a̍pa̍pa̍p

註:

  1. 台灣話通行腔之陽上調已併入陽去
  2. 客語苗栗腔之去聲不分陰陽。

透過上表可以發現,汕頭客家白話字的調符標記的調名台灣話白話字幾乎一致。

不過,客語白話字調符在苗栗腔的調值台灣話白話字通行腔較相似。可見台灣客語白話字早已在地化。

註釋

[编辑]
  1. ^《客語聖經 : 現代台灣客語譯本》序言. 賴永祥長老史料庫. 台灣聖經公會. [2019-08-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4). 
  2. ^台灣的北四縣腔為[i̯];南四縣腔為[j](或[ji̯][i̯]);海陸腔為[ʒ]
  3. ^3.03.13.2j、q、x 僅用於台灣的四縣腔,各表[ʨ][ʨʰ][ɕ];zh、ch、sh 僅用於台灣的海陸等腔,各表[ʧ][ʧʰ][ʃ]
  4. ^4.04.14.2此處採台灣北四縣腔發音。
  5. ^er[ə]用于海陆、饶平二腔,读音又作[ɤ]
  6. ^客家語拼音聲調表。收錄於客家委員會。(2019)。客語能力認證基本詞彙-初級四縣腔(頁24)。
  7. ^沈曉瑩.從客語聖經翻譯看臺灣教會客家運動 (碩士论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2011. 
  8. ^劉敏貞.比較兩種客語聖經譯本底背ke語音差異—用汕頭客語聖經譯本lâu現代客語聖經譯本底背ke約翰福音為例. 客語信望愛. [2019-08-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24). 

相關條目

[编辑]

外部連結

[编辑]
维基百科提供如下语言版本:客家語維基百科
方言
寧龍片
于桂片
銅鼓片
粵台片
嘉應小片
興華小片
新惠小片
韶南小片
粵中片
粵北片
粵西片
惠州片
惠州话(有爭議)
汀州片
漳潮片
漳北小片
南靖話(臺:南靖腔
漳南小片
詔安客語(臺:詔安腔、平和腔、雲霄腔) ·平婆話
饒平小片
埔順小片
大埔話(臺:大埔腔 ·豐順話(臺:豐順腔
揭西小片
海陸小片
陸河話(臺:海陸腔 ·山口洋客家话(介於河婆-陆丰方言之間)
未分片
混合方言(台灣(臺:四海腔(介於四县-海陆方言之間)、未分類) ·印尼印度尼西亚语Bahasa Hakka Kalimantan Barat坤甸客家話(介於梅县-陆丰方言之間) ·新加坡客家話 ·马来西亚客家话 ·泰國客家話 ·水源音(一般歸入粵中片) ·四川客語 ·陝西客語 ·浙江客語珊瑚話 ·贛東北客家話方言島 ·閩東客家話(福安蘭筧客家話、古田風都客家話、霞浦柏洋客家話、柘榮龍山客家話、福鼎碗窑客家話 ·海南客家話 ·富马话 ·孔夫话 ·畲话(有爭議)
代表音
梅县话(語言學界) ·惠陽話(強勢腔) ·四縣腔台灣客家話
標音
拉丁化
其他
漢字
藝文創作
其他
參考:客家人 ·客家地區 ·客家文化
註:「臺」表延伸的台灣客家话的六大腔調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客語白話字&oldid=84403838
分类:​
隐藏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