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客家語拼音方案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漢語族拼音方案
漢字注音史
(*代表為現行由政府公告承認)
台湾客家语拼音方案」重定向至此。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東省的客語梅縣話拼音,請見「客家話拼音方案」。

客家語拼音方案,原名臺灣客家語拼音方案客語白話字:Thòi-vàn Hak-kâ-ngî Phîn(Piâng)-yîm Fông-on)為目前中華民國教育部所公告的臺灣客家語羅馬拼音方案。

2008年之臺灣客家語拼音方案係以2003年公告之「臺灣客語通用拼音方案」為基礎進行修訂,並增加四縣腔海陸腔大埔腔饒平腔詔安腔等五種方言而成。2009年修訂後再度公布。2012年增加南四縣腔,調整內容說明,並將「臺灣客家語拼音方案」改為「客家語拼音方案」。[1][2][3]

拼音

[编辑]

聲母

[编辑]

下表以四縣腔為主,其它腔調另予標明。其中上排左為客家語拼音方案,上排右為國際音標,下排為臺灣方音符號

聲母
雙唇音唇齒音齒齦音齦後音齦顎音硬顎音軟顎音聲門音
清音濁音清音濁音清音濁音清音濁音清音濁音清音濁音清音
鼻音m [m]
n [n]
ngi [ɲ]
ng [ŋ]
塞音不送氣b [p]
bb [b]
d [t]
g [k]
[ʔ]
不標
送氣p [pʰ]
t [tʰ]
k [kʰ]
塞擦音不送氣z [ʦ]
zh [ʧ]
j [ʨ]
送氣c [ʦʰ]
ch [ʧʰ]
q [ʨʰ]
擦音f [f]
v [v]
s [s]
sh [ʃ]
rh [ʒ]
x [ɕ]
h [h]
近音r [j]
邊音l [l]
  • bb可用於雲林詔安腔、南投國姓鄉及部分南部客家地區。
  • ji(ㄐ)、qi(ㄑ)、xi(ㄒ)僅用於四縣腔,其餘腔調使用zi(ㄗ)、ci(ㄘ)、si(ㄙ)。
  • r 僅用於南四縣腔(六堆地區)。
  • zh、ch、sh、rh於海陸、饒平、詔安等三腔記作ㄓ、ㄔ、ㄕ、ㄖ;於大埔腔記作ㄐ、ㄑ、ㄒ、ㄖ。
  • h在國語讀為[x],與客語之[h]不同。

元音

[编辑]

下表以四縣腔為主,其它腔調另予標明。其中上排左為客家語拼音方案,上排右為國際音標,下排為臺灣方音符號

前元音央元音後元音
閉元音i [i]
ii [ɨ]
u [u]
半閉元音e [e]
er [ɤ]
o [o]
半開元音ee [ɛ]
oo [ɔ]
開元音a [a]
  • 原《客家語拼音方案》之注音符號一欄無ee[ɛ]、oo[ɔ]之注音符號。[3]
  • ee[ɛ]ㆤ 、oo[ɔ]ㆦ僅用於詔安腔。
  • er[ɤ]ㄜ用於海陸、饒平二腔。

韻尾

[编辑]

下表上排左為客家語拼音方案,上排右為國際音標,下排為臺灣方音符號

韻尾
雙唇音齒齦音軟顎音
鼻音-m [m]
-n [n]
-ng [ŋ]
塞音-b [p̚]
-d [t̚]
-g [k̚]
  • 臺灣方音符號入聲韻尾ㆴ、ㆵ、ㆻ為陰入,ㆴ̇、ㆵ̇、ㆻ̇為陽入。

韻母

[编辑]

聲調

[编辑]

聲調標注於音節後之右上方。下表聲調資料取自客委會教材。[4]

臺灣客家語各次方言聲調符號與調值
陰平陽平上聲陰去陽去陰入陽入備註
四縣腔(苗栗)vˊ 24vˇ 11vˋ 31v 55vdˋ 2vd 5
南四縣腔(美濃)v˖ 33vˇ 11vˋ 31v 55vdˋ 2vd 5
海陸腔vˋ 53v 55vˊ 24vˇ 11v˖ 33vd 5vdˋ 2
大埔腔v˖ 33vˇ 113vˆ 31vˋ 53vdˆ 21vdˋ 54超陰平 vˊ35
饒平腔(新竹)vˇ 11v 55vˋ 53vˊ 24vdˋ 2vd 5
饒平腔(卓蘭)vˇ 11vˋ 53vˆ 31v 55vdˋ 2vd 5超陰入 vdˊ 24
詔安腔vˇ 11vˋ 53vˆ 31v 55vdˊ 24vdˋ 43

範例

[编辑]

以「台灣客家語拼音方案」為例:

  • 四縣腔:Toiˇ Vanˇ Hagˋ Gaˊ Ngiˊ Pinˊ Imˊ Fongˊ On
  • 四縣腔:Toiˇ Vanˇ Hagˋ Gaˊ Ngiˊ Pinˊ Im(Rim)ˊ Fongˊ On
  • 海陸腔:Toi Van Hag Gaˋ Ngiˋ Pinˋ Rhimˋ Fongˋ Onˇ
  • 大埔腔:Toiˇ Vanˇ Kagˆ Ga˖ Ngi˖ Pin˖ Rhim˖ Fong˖ Onˋ
  • 饒平腔:Toi Van Kagˋ Gaˇ Ngiˇ Pinˇ Rhimˇ Fongˇ Onˋ
  • 詔安腔:Taiˋ Bbanˋ Kaˊ Gaˇ Ngiˆ Pinˇ Rhimˇ Fongˇ Onˆ

參見

[编辑]

注釋

[编辑]
  1. ^教育部。(2003)。台灣客語通用拼音使用手冊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 ^臺灣客家語拼音方案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華民國98年2月25日台語字第0980021410號修正。
  3. ^3.03.1客家語拼音方案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華民國101年9月12日臺語字第1010161610號修正公告。
  4. ^客家委員會。(2018)。客語能力認證基本詞彙-初級(四縣腔)(頁25)。新北市:客家委員會。

外部連結

[编辑]
维基百科提供如下语言版本:客家語維基百科
方言
寧龍片
于桂片
銅鼓片
粵台片
嘉應小片
興華小片
新惠小片
韶南小片
粵中片
粵北片
粵西片
惠州片
惠州话(有爭議)
汀州片
漳潮片
漳北小片
南靖話(臺:南靖腔
漳南小片
詔安客語(臺:詔安腔、平和腔、雲霄腔) ·平婆話
饒平小片
埔順小片
大埔話(臺:大埔腔 ·豐順話(臺:豐順腔
揭西小片
海陸小片
陸河話(臺:海陸腔 ·山口洋客家话(介於河婆-陆丰方言之間)
未分片
混合方言(台灣(臺:四海腔(介於四县-海陆方言之間)、未分類) ·印尼印度尼西亚语Bahasa Hakka Kalimantan Barat坤甸客家話(介於梅县-陆丰方言之間) ·新加坡客家話 ·马来西亚客家话 ·泰國客家話 ·水源音(一般歸入粵中片) ·四川客語 ·陝西客語 ·浙江客語珊瑚話 ·贛東北客家話方言島 ·閩東客家話(福安蘭筧客家話、古田風都客家話、霞浦柏洋客家話、柘榮龍山客家話、福鼎碗窑客家話 ·海南客家話 ·富马话 ·孔夫话 ·畲话(有爭議)
代表音
梅县话(語言學界) ·惠陽話(強勢腔) ·四縣腔台灣客家話
標音
拉丁化
其他
漢字
藝文創作
其他
參考:客家人 ·客家地區 ·客家文化
註:「臺」表延伸的台灣客家话的六大腔調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客家語拼音方案&oldid=89607032
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