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安妮·卡森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安妮·卡森
Anne Carson


CM
出生 (1950-06-21)1950年6月21日75歲)
 加拿大安大略省多倫多
職業詩人、散文家、翻譯家、古典主義者、教授
國籍 加拿大
母校多倫多大學
BAMAPhD
創作時期1979年-至今
體裁詩歌、散文、翻譯
代表作厄洛斯與甜蜜的痛苦英语Eros the Bittersweet
紅的自傳英语Autobiography of Red
Men in the Off Hours英语Men in the Off Hours
丈夫之美英语The Beauty of the Husband: A Fictional Essay in 29 Tangos
Red Doc>英语Red Doc
獎項蘭南文學獎英语Lannan Literary Awards
古根海姆獎
麥克阿瑟獎
格里芬詩歌獎英语Griffin Poetry Prize(兩次)
T.S.艾略特奖
加拿大勳章
阿斯圖里亞斯親王獎
筆會/納博科夫獎英语PEN/Nabokov Award
配偶Robert Currie

安妮·卡森(英語:Anne Carson,1950年6月21日—)是一名加拿大詩人、作家、古典學家、古典文獻翻譯家,曾任教於麥基爾大學[1]密西根大學[2]普林斯頓大學[3]巴德學院[4]。卡森曾獲得過的主要獎項包括古根海姆獎(1998)[5]麥克阿瑟獎(2000)[6]阿斯圖里亞斯親王獎(2020)[7]

生平

[编辑]

卡森畢業於多倫多大學學士碩士博士[8],又在聖安德魯大學專攻古希臘韻律研究與文本批判[9],其後以古典學教授的身份開始寫作詩歌與散文。其曾翻譯的古代文學作品包括艾斯奇勒斯的《阿伽門農》、索福克勒斯的《厄勒克特拉》與歐里庇得斯的《俄瑞斯忒斯》,三部英譯話劇都在紐約古典舞臺劇團英语Classic Stage Company上演。2015年,卡森譯本索福克勒斯的《安蒂岡妮》在倫敦巴比肯藝術中心上演,女主角由茱麗葉·畢諾許擔任[10]

2010到2016年間,卡森在康奈爾大學出任編外教授(professor-at-large[11],其後在紐約大學任駐留藝術家(artist-in-residence)至今[12]

著作

[编辑]

1986年,卡森出版其第一部散文集,名爲《厄洛斯與甜蜜的痛苦英语Eros the Bittersweet》。該書中卡森以莎芙把愛情(厄洛斯)稱作「甜蜜的痛苦」這一有名殘篇出發,從古希臘詩歌着手分析古希臘人對愛情的世界觀,其中包括對莎芙的詩中「慾望的三角性」「慾望的模仿性」以及厄洛斯與孤獨的關係等論點。對卡森來說,愛或厄洛斯在莎芙的詩中是「遷延的、被悖逆的、被阻止的、飢餓的,它圍繞一個光輝的不在場來展開——將厄洛斯以缺失呈現。」[13]該書在現代圖書館英语Modern Library書社讀者評選的史上100佳非虛構作品名單中排行第57名[14]

此外,卡森出版于1998年的《紅的自傳英语Autography of Red》改編自抒情詩人斯特西克魯斯的殘篇,以韻文小說的形式作成。該書受到了艾麗斯·孟若蘇珊·桑塔格等文學批判家的好評,並以兩年內超過25000本的銷量成爲當代詩界罕見的暢銷書之一[15]

参考来源

[编辑]
  1. ^McGill News - Winter '97. News-archive.mcgill.ca. [2010-10-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04). 
  2. ^Penn Humanities Forum | Anne Carson. Phf.upenn.edu. 2009-12-02 [2010-10-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6-18). 
  3. ^Anne Carson- Poets.org - Poetry, Poems, Bios & More. Poets.org. 1950-06-21 [2010-10-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10). 
  4. ^Esteemed Writer Anne Carson To Join Bard College Faculty. Bard College. 2014-04-29 [2020-06-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5). 
  5. ^Anne Carson - John Simon Guggenheim Memorial Foundation. Gf.org. [2010-10-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8-23). 
  6. ^"Anne Carson". MacArthur Foundation. [2020-06-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9). 
  7. ^Anne Carson, Princess of Asturias Award for Literature 2020. Princess of Asturias Foundation. [18 June 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5). 
  8. ^"Classic Carson".Val Ross.University of Toronto Magazine. [2018-06-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8-23). |volume=被忽略 (帮助)
  9. ^Scottish Review of Books. 
  10. ^Charlotte Higgins."Death becomes her: how Juliette Binoche and Ivo van Hove remade Antigone".The Guardian. 2015-02-18 [2020-06-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8). 
  11. ^All Professors at Large 1965 to June 30, 2023. Cornell University. [8 June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15). 
  12. ^NYU > CWP > Anne Carson, Charles Simic Join Faculty. Cwp.fas.nyu.edu. [2010-10-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20). 
  13. ^"... eros as deferred, defied, obstructed, hungry, organized around a radiant absence – to represent eros as lack." 出自Carson, Anne.Eros the Bittersweet. Dalkey Archive Press. 1986-01-01 [2018-06-09].ISBN 978156478188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19)(英语). 
  14. ^Book awards: The Modern Library's 100 Best Nonfiction: The Reader's List. Library Thing. [2020-06-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19). 
  15. ^Liss, Sarah.Myth Interpretation. The Walrus. March 11, 2003 [February 2, 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9). 
艺术
1980年代
1990年代
2000年代
2010年代
2020年代
文学
1980年代
1990年代
2000年代
2010年代
2020年代
社会科学
1980年代
1990年代
2000年代
2010年代
2020年代
科学技术
1980年代
1990年代
2000年代
2010年代
2020年代
交流与人文
1980年代
1990年代
2000年代
2010年代
2020年代
国际合作
1980年代
1990年代
2000年代
2010年代
2020年代
体育
1980年代
1990年代
2000年代
2010年代
2020年代
和平
1980年代
1990年代
2000年代
2010年代
2020年代
国际
各地
学术
艺术家
人物
其他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安妮·卡森&oldid=87729490
分类:​
隐藏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