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宇宙學常數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宇宙学常数
此條目需要擴充。(2015年3月23日)
请協助改善这篇條目,更進一步的信息可能會在討論頁扩充请求中找到。请在擴充條目後將此模板移除。
此條目需要精通或熟悉相关主题的编者参与及协助编辑。(2015年3月23日)
邀請適合的人士改善本条目。更多的細節與詳情請參见討論頁
未解決的物理學問題為什麼從量子真空計算出的宇宙學常數,會與天文觀測值相差那麼大[1]?是甚麼物理機制抵銷了這超大數值?
超越标准模型的物理学
大型强子对撞机中的紧凑μ子线圈得到的希格斯玻色子产生时的景象。它是通过衰变为强子喷流的质子与电子的碰撞形成的。
标准模型

宇宙學常數(cosmological constant)或宇宙常數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首先提出,現前常標為希臘文「Λ」,與度規張量相乘後成為宇宙常數項Λgμν{\displaystyle \Lambda g_{\mu \nu }}而添加在愛因斯坦方程式中,使方程式能有靜態宇宙的解。若不加上此項,則廣義相對論所得原版本的愛因斯坦方程式會得到動態宇宙的結果。

Rμν12Rgμν+Λgμν=8πGc4Tμν{\displaystyle R_{\mu \nu }-{\textstyle 1 \over 2}R\,g_{\mu \nu }+\Lambda \,g_{\mu \nu }={8\pi G \over c^{4}}T_{\mu \nu }}

這是出於愛因斯坦對靜態宇宙的哲學信念。在哈伯提出膨脹宇宙的天文觀測結果哈伯紅移後,愛因斯坦放棄宇宙學常數,認為是他「一生中最大的錯誤」。

但是1998年天文物理與宇宙學對宇宙加速膨脹的研究則讓宇宙學常數死而復生,認為雖然其值很小,但可能不為零。宇宙常數項的貢獻被認為與暗能量有關。

宇宙學常數問題

[编辑]
主条目:宇宙學常數問題

根據廣義相對論,宇宙真空裏蘊藏的能量會產生引力場,真空能量密度ρvac{\displaystyle \rho _{vac}} 與宇宙學常數Λ{\displaystyle \Lambda } 之間的關係為ρvacc2=Λc4/8πG{\displaystyle \rho _{vac}c^{2}=\Lambda c^{4}/8\pi G} 。怎樣計算真空能量密度是物理學尚未解決的一個大問題。最簡單算法總和所有已知量子場貢獻出的零點能,但這理論結果超過天文觀測值120個數量級,被驚歎為「物理史上最差勁的理論預測」!這問題稱為宇宙學常數問題。為什麼從真空能量密度計算出的宇宙學常數,會與天文觀測值相差這麼大?到底是甚麼物理機制抵銷這超大數值?解決這問題可能要用到量子引力理論[2]:186-187

參閱

[编辑]

參考文獻

[编辑]
  1. ^Rugh, S.The Quantum Vacuum and the Cosmological Constant Problem. Studies in 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Modern Physics. 2001,33 (4): 663–705 [2011-06-05].doi:10.1016/S1355-2198(02)00033-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1-30). 
  2. ^MP Hobson, GP Efstathiou & AN Lasenby.General Relativity: An introduction for physicists Reprint.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6.ISBN 9780521829519. 

外部链接

[编辑]
早期宇宙
膨胀宇宙
结构形成
成分
时间表
实验
宇宙的終極命運
科学家
规范控制数据库:各地編輯維基數據鏈接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宇宙學常數&oldid=87785413
分类:​
隐藏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