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宁海县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宁海县 (浙江省)
此条目的主題是现代中国浙江省的宁海县。关于“宁海”的其他地名,請見「宁海」。
宁海县
[註 1]、缑
缑城、白峤、丹邱、桃源、宁川、回浦、广度里
宁海县的地理位置
宁海县的地理位置
宁波市的地理位置
宁波市的地理位置
坐标:29°17′58″N121°25′36″E / 29.29942°N 121.42662°E /29.29942; 121.42662
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
隶属行政区浙江省宁波市
設立西晋太康元年(280年)
政府駐地跃龙街道
下级行政区
政府
 • 县委书记杨勇
 • 县长林坚
面积
 • 1,861.20 平方公里(718.61 平方英里)
 • 建成区36.4 平方公里(14.1 平方英里)
人口2020年[1]
 • 常住695,958人
 • 密度374人/平方公里(968人/平方英里)
 • 縣城20.0万人[註 2]
 • 城镇437,960人
 • 户籍(2,021年)63.2万人
語言
 • 母语方言吴语太湖片甬江小片
吴语台州片
时区北京时间UTC+08:00
郵政編碼315600
電話區號574
車輛號牌B
行政区划代码330226
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国内生产总值(2024)¥1068亿
人均¥150423[註 3]
毗邻奉化区象山县三门县天台县新昌县
網站宁海县人民政府

宁海县浙江省宁波市管辖的一个县,位于浙江省东部沿海,象山港三门湾之间,天台山四明山交汇之处。北邻奉化区,东接象山县,南交台州市三门县,西靠绍兴市新昌县、台州市天台县。2023年末,土地总面积1,861.20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为1,731.82平方公里,占93.4%;海涂面积为129.38平方公里,占6.95%。陆域面积中,水域[註 4]面积为155.98平方公里,水域率为9.01%[2][3]。县人民政府驻跃龙街道县前街18号。

通常认为,宁海县建县于西晋太康元年(280年),至清末历属临海郡、海州(台州)、台州路台州府。民国初属会稽道,其后归属屡次变动,徘徊于宁波专区台州专区之间,直至1958年末宁海和象山合并期间划归宁波专区,后隶属于宁波市至今。建县1700余年来,出现了方孝孺、王锡桐、柔石、潘天寿等名人。

工业是全县经济的主体,有模具、文具、汽车零部件、灯具、五金机械、电子电器等特色优势产业,以及金融服务、软件和信息服务、现代物流、生产中介服务等四大生产性服务业。拥有国华发电、得力集团、东方日升等宁波市百强企业。另外,旅游业也是全县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宁海县是《徐霞客游记》开篇地,并以此举办了多届徐霞客开游节,且成功推动5月19日(徐霞出游之日)成为中国旅游日。境内前童古镇、伍山石窟、宁海森林温泉等4A级旅游景区,其中前童古镇还被评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

县名

[编辑]

通常认为,宁海建县于西晋太康元年(280年),关于县名的由来,相传有将军率兵沿海南下,一路上波涛汹涌,至三门湾一带却风平浪静,遂名此地曰宁海。[註 5]万历郡县释名·浙江编》:“邑以濒海,名宁海者犹宁波之谓。”《重修浙江通志稿》则指名稱取“海疆安宁之意”。[4]

除了正式的县名,宁海别名众多。南宋县令李知微《县学新泉记》:“宁川,海邦也。”县人王艺《后梁宣帝祠碑》:“余宦游宁川,宁川地广,山连括苍,水通闽中,得无名山大川,神灵圣迹者乎?”元朝县丞黄溍有诗《初到宁海》云:“桃源名更美,何处有神仙?”清末《宁海县歌》:“丹邱白峤古名区,西接天台东尾闾;一带文明回浦水,千秋灵气出名儒。”其中的白峤、丹邱、桃源、宁川、回浦等都是宁海的别名。另外,宁海还有别名gōu城,关于它的来源,则众说纷纭,尚无定论。

历史沿革

[编辑]

春秋时期,今宁海县境为越國地。战国中后期,越国被楚国击溃,县境为楚国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施行郡县制,县境北部属会稽郡鄞县,南部则属閩中郡西汉始元二年(前85),会稽郡下设回浦县,县境分属鄞县、回浦两县。东汉建武初年,回浦县更名为章安县。汉朝覆灭后,县境入孙吴版图。太元二年(252),析章安县置临海县,县境分属鄞县、临海两县。太平二年(257),分会稽郡置臨海郡,临海县属之,县境分属两郡。[4]

西晋太康元年(280年),西晋灭吴,县境入西晋版图。析鄞县800户和临海县北部200户,合并设立宁海县,治所白峤,属临海郡。开皇九年(589年),废除宁海县,并入临海县,相继属处州扩州永嘉郡武德四年(621年),于临海县置海州。复置宁海县,治所海游(今三门县海游街道),属海州。武德五年(622年),海州改为台州。武德七年(624年),又废,并入章安县武周永昌元年(689年),复置宁海县,治所广度里(今跃龙街道),属台州。神龙二年(706年),县东大片区域归属至新建的象山县天宝元年(742年),台州改为临海郡。乾元元年(759年),临海郡复为台州。五代时,属于吴越国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入宋版图。至元十四年(1277年),台州改为台州路两代,均属台州府[4]

民国初,废除府建制,直属于浙江省。三年(1914年),以清时宁绍台道政区置会稽道,设道尹行政公署,驻鄞县。宁海属之。十六年(1927年),废除道建制,又直属于浙江省。二十一年(1932年)10月,浙江省启用行政督察区(下简称为“区”)建制,设专员公署。第七区专署驻鄞县,宁海属之。二十三年(1933年),第七区改为第五区。二十四年(1935年),宁海改属第七区(专署驻临海)。二十七年(1938年),第五区改为第六区,宁海改属之。二十九年(1940年)7月,南部海游等17个乡镇划入新建的三门县。三十二年(1941年)4月20日,日军攻占宁波,区专署最终迁驻宁海。三十四年(1945年)9月15日,宁波收复,区专署迁回鄞县。三十六年至三十七年(1947年至1948年),全省陆续简并为6个区。宁海属第五区(专署驻临海)。三十七年(1948年),第五区改为第六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隶属于台州专区。1952年10月,改属宁波专区。1957年9月,又隶属于台州专区。1958年10月,撤销宁海县,并入象山县,政府驻地先为原宁海县之沥洋[註 6],后移至原宁海县之城关,属台州专区。1959年1月,台州专区撤销,象山县划至宁波专区。1959年12月,西垫深甽两个公社划入奉化县。1961年10月,复建宁海县,象山县回治原境,皆属宁波专区。1961年12月,西垫公社、深甽公社回属宁海县。1970年,宁波专区改为宁波地区。1983年5月,沙柳公社改属三门县。1983年7月,宁波地市合并,实行市管县体制,宁海县归属宁波市[4]2021年末,全县辖4个街道、11个镇和3个乡,32个社区居委会和337个行政村。

行政与区划

[编辑]

主要领导

[编辑]
宁海县四大机构现任领导人
机构
中国共产党
宁海县委员会

书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
宁海县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
主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
宁海县人民政府

代县长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宁海县委员会

主席
姓名林坚徐真民腾安达尤玲娟
民族汉族汉族汉族汉族
籍贯浙江省宁波市浙江省宁海县浙江省宁波市浙江省宁海县
出生日期1969年4月(56歲)1969年1月(56歲)1975年7月(50歲)1961年8月(64歲)
就任日期2019年5月2016年3月2019年10月2017年3月


区划

[编辑]

1992年5月至6月,开展撤区扩镇并乡工作。撤销长街、力洋、一市、岔路、黄坛、深甽、桥头胡等7个区公所,将22个乡并入临近的11个镇,6个乡合并组建了两个新镇,4个乡合并组建了两个新乡,还有两个乡保持不变。

2001年2月,撤销梅林镇和桥头胡镇,并入城关镇。两年后,2003年10月,旋即撤销城关镇,分设跃龙、桃源、梅林、桥头胡四个街道。2004年8月,撤销明港镇,以胡陈港水库为界,以西并入力洋镇,以东并入长街镇。撤销双峰乡,并入黄坛镇。2024年11月,撤销茶院乡,设立茶院镇。全县辖4个街道、12个和2个。它们是:跃龙街道桃源街道梅林街道桥头胡街道长街镇力洋镇一市镇岔路镇前童镇桑洲镇黄坛镇大佳何镇强蛟镇西店镇深甽镇茶院镇胡陈乡越溪乡。其中西店镇作为卫星城市试点,被赋予部分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5][6]

宁海县行政区划图
区划代码区划名称陆域面积

(平方千米)

户籍人口

(万人)

政府地址[7]邮政编码社区数行政村数
330226001跃龙街道117.3510.95人民大道75号3156991527
330226002桃源街道65.194.34科二路189号3156151015
330226003梅林街道72.792.64梅深路20号315609223
330226004桥头胡街道53.432.34桥井中路148号315611118
330226101长街镇190.337.40长岳中路49号315601142
330226102力洋镇120.303.81力洋东路15号315602218
330226104一市镇86.182.28茂林路315604121
330226105岔路镇107.342.90霞客路27号315606121
330226106前童镇66.192.58中大街1号315636117
330226107桑洲镇61.762.46镇前街1号315607123
330226108黄坛镇185.452.91车站西路128号315608030
330226109大佳何镇66.931.98大何西路6号31562119
330226110强蛟镇30.001.73峡山村31561228
330226111西店镇80.684.68振兴南路158号315613122
330226112深甽镇174.583.45环城南路86号315614122
330226113茶院镇76.252.64茶院村315622114
330226200胡陈乡91.212.25胡东新村315632118
330226202越溪乡64.161.99越兴路1号315605015

地理环境

[编辑]

县境

[编辑]

宁海建县时,辖境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宁海县以及象山县、三门县之大部。此后县境范围经历了两次大幅度缩小,一是唐神龙二年(706年),东部大片区域划归新建的象山县;二是民国29年(1940年)南部17个乡镇划归新建的三门县。1949年1月,新昌县飞地划归宁海。1951年12月,天台县澄深村划归宁海。1957年12月,柴溪、蒋家岙、万金山三村划归象山县。1959年12月,西垫、深甽两个公社划归奉化县,至1961年12月划回。1983年5月,沙柳公社划归三门县。

1997年4月,宁海县勘界工作启动,花费两年时间,勘定了与相邻4县(新昌、天台、三门、象山)和1市(奉化)的陆地界线,明确了县境范围。宁海县位于东经121°09′30″至121°49′01″,北纬29°05'36″到29°31'29″之间,县境四至:

  • 最东点:长街镇隔洋塘村以东大塘港水库,即东经121°49′01″,北纬29°16′07″,界象山县。
  • 最南点:桑洲镇慕胡山,即东经121°17′13″,北纬29°05'36″,界三门县。
  • 最西点:黄坛镇望海尖,即东经121°09'30",北纬29°15'01",界天台县。
  • 最北点:西店镇龙王堂岗,即东经121°23'24″,北纬29°31'29",界奉化区。

地形地貌

[编辑]
雁苍山

宁海县地势总体较高,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呈现“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格局。平坦地主要分布在县域北部、中部颜宫河流域、西南白溪沿岸、东南沿海围垦区。山地可分为低山和丘陵两类。其中丘陵主要分布力洋中部、茶院、长街西北部、越溪、一市、桑洲北部、岔路西部、跃龙街道城郊、黄坛东部、深甽西北部、西店、梅林西部与东北部、强蛟、桥头胡东部;低山主要分布在深甽、黄坛中西部、跃龙街道西北部、岔路西南部、桑洲南部、胡陈、大佳何。水域面积79.18平方千米,河流主要有白溪、中堡溪、凫溪。黄坛镇西北部蟹背尖,海拔956.5米,为全县最高峰,同时也是宁海和新昌的界山。

自然资源

[编辑]

土地

[编辑]
宁海县2009年土地利用结构图

据2009年第二次土地调查,宁海县共有土地183786.18公顷(275.68万亩)。其中:农用地143871.18公顷(215.81万亩),占78.28%;建设用地15021.02公顷(22.53万亩),占8.17%;未利用地24893.98公顷(37.34万亩),占13.55%。

农用地中,耕地、园地和林地占93.39%,体现了农业生产的重要地位。耕地30754.15公顷(46.13万亩),按其利用类型可分为水田和旱地两类。全县过半的耕地分布在坡度不超过2度的平原地区,还有极少量耕地分布在海拔50—500米的丘陵地区,坡度大于25度的山地和梯田上。园地9892.66公顷,绝大多数为果园和茶园,主要分布在一市镇、力洋镇、长街镇和越溪乡等东南沿海地区。林地93710.80公顷,是面积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超过了全县土地总面积的一半,占农用地的65.14%,主要分布在西部和中部山区,以深甽镇、黄坛镇为最。

建设用地中,城镇村和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除农村道路外)占83.92%,体现出城区集镇建设、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未利用地中,沿海滩涂占66.70%,分布在各沿海地区,以长街镇、越溪乡、西店镇为最,说明此三地有很大的填海造地空间。

宁海县2009-2017年部分土地利用类型面积汇总表
年份土地总面积农用地其中建设用地其中未利用地其中
耕地园地林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

(不含农村道路)

沿海滩涂
2009年1837.861438.71307.5498.93937.11150.21108.9117.16248.94166.05
2010年1837.861445.26317.1596.80936.57153.29111.0318.11239.31156.92
2011年1837.861447.56322.2995.34935.30157.10114.4318.53233.20151.10
2012年1837.861445.52321.7194.14935.14159.40116.4718.78232.94151.09
2013年1836.511442.50321.6791.99933.88163.11119.5019.13230.90149.50
2014年1836.511449.90330.3791.12933.49166.60121.8819.81220.00139.14
2015年1836.511453.14334.9490.43932.94170.96123.4522.40212.41132.07
2016年1836.511451.99334.9190.06932.49174.92126.8622.73209.60129.46
2017年1836.521454.70338.9789.36931.92176.79128.1123.19205.03125.22


土壤

[编辑]

据1984年第二次土壤普查,全县共有土壤1566.15平方千米,分为6个土类,13个亚类,35个土属,72个土种。

土类亚类面积(公顷)构成比(%)
红壤红壤8893.095.68
黄红壤36025.7723.00
侵蚀型红壤46453.3029.66
黄壤黄壤7122.914.55
侵蚀型黄壤8990.905.74
岩性土钙质紫色土448.210.29
潮土潮土1910.751.22
钙质潮土7087.124.53
岩土潮土化岩土3043.351.94
水稻土渗育型水稻土5405.133.45
潴育型水稻土31113.3119.87
潜育型水稻土89.310.06
盐渍型水稻土31.720.02
合计156614.89100.00


人口

[编辑]

2021年末,全县户籍人口63.1万人。[8]

2018年末,全县共有户籍人口633256人,其中城镇人口253029人,乡村人口380227人,城镇化率40.0%。[9]

由于技术原因,此旧版图表已停用,並須迁移至新版图表。造成您的不便,我們深表歉意。

經濟

[编辑]

201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03.64亿元,财政总收入100.07亿元[10]

交通

[编辑]

公路

[编辑]

铁路

[编辑]

甬台温铁路过境,设宁海站

旅游

[编辑]
  • 宁海森林温泉大道[12]
    • 长寿村河洪村
    • 宁海森林温泉省级旅游度假区
    • 国家绿道
    • 历史文化名村龙宫村
  • 十里红妆民俗文化
  • 强蛟半岛渔家风情主题文旅线
  • 汶溪翠谷
  • 前童古镇
  • 伍山石窟
  • 东海云顶
  • 许家山石头村
  • 梁皇山

名人

[编辑]
另请参见“分類:宁海人”。

注释

[编辑]
  1.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shortname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2. ^该数字是四个街道的户籍人口之和。
  3. ^按常住人口计算。
  4. ^包括河流水面、湖泊水面、水库水面和坑塘水面。
  5. ^宁海建县之初,县境包括除了包括今宁海县外,还包括今象山县三门县之大部,因此那时三门湾完全在宁海辖境内。
  6. ^1962年更为现名“力洋”,下文“西垫”亦同时更为现名“西店”。

参考文献

[编辑]
  1. ^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2020. 北京市:中国统计出版社. 2022-07.ISBN 978-7-5037-9772-9.Wikidata Q130368174(中文). 
  2. ^宁海县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www.ninghai.gov.cn. [2022-1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08). 
  3. ^宁海县2019年度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 情况专项报告. www.ninghai.gov.cn. [2022-11-08]. 
  4. ^4.04.14.24.3宁海县志. 杭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3: 3.ISBN 7213009028. 
  5. ^新体制助推发展 卫星城星光闪耀·宁波日报. daily.cnnb.com.cn. [2018-0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05). 
  6. ^行政区划搜索:宁海县.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7. ^中国宁海.宁海县人民政府 政府机构. www.nh.gov.cn. [2018-0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03). 
  8. ^宁海县人民政府 地区概况 区划人口. ninghai.gov.cn. [2023-0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26). 
  9. ^宁海县人民政府 行政区划. www.ninghai.gov.cn. [2019-08-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31). 
  10. ^宁海县人民政府 统计公报 2018年宁海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www.ninghai.gov.cn. [2019-08-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31). 
  11. ^宁波首条海底隧道将于2024年9月底通车. www.ninghai.gov.cn. [2023-0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26). 
  12. ^宁海深化文旅融合 拥抱山海美城. ct.zj.gov.cn. [2023-0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26). 

外部链接

[编辑]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宁海县
維基導遊上的相關旅行指南:宁海县

当地网站

地图及卫星照片

参见

[编辑]
宁波主题
奉化区
绍兴市新昌县
台州市天台县
象山县
西
 宁海县  
台州市三门县
宁海县行政区划
街道
地级行政区
副省级市
杭州市
宁波市
地级市
温州市
嘉兴市
湖州市
绍兴市
金华市
衢州市
舟山市
台州市
丽水市
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县级以上行政区列表浙江省乡级以上行政区列表

区划索引:单位(代码)省级()>(副省级)>地级>县级北京 • 天津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上海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重庆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新疆 • 香港 • 澳门 • (台湾)
第一批
2005年
(12个)
副省级市
地级市
直辖市城区
县级市
第二批
2008年
(14个)
省会、
自治区首府
地级市
直辖市城区
县级市
第三批
2011年
(27个)
省会、
自治区首府
地级市
直辖市城区
县级市
第四批
2014年
(34个)
省会
地级市
直辖市城区
县级市
第五批
2017年
(89个)
省会、
自治区首府
地级市
直辖市城区
县级市、
地级市辖区、
县、
第六批
2020年
(133个)
省会
地级市
直辖市城区
县级市和县
第七批
2025年
(202个)
自治区首府
地级市
直辖市城区
县级市和县
注1:中央文明办自2005年开始每隔三年分别评选出一批全国文明城市,至2025年已经产生7批。
注2:从第二批起每一批评选时均会对之前评选的城市进行复查,删除线为未通过最近一次复查确认或其他原因不能继续保留荣誉称号的城市。
注3:方框内为因行政区划调整被裁撤的行政区。
国际
各地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宁海县&oldid=88847474
分类:​
隐藏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