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孝端文皇后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
大清国皇后大清国皇太后
博尔济吉特氏
哲哲
出生万历二十八年四月十九日
(1600年5月31日)
婚年万历四十二年
(1614年5月28日)
婚姻名份福晋→大福晋→中宫国君福晋(中宮皇后)→母后皇太后
逝世顺治六年四月十七日
(1649年5月28日)(50歲)
大清北京紫禁城
谥号孝端正敬仁懿哲順慈僖莊敏輔天協聖文皇后
坟墓清昭陵
親屬
父親和硕福亲王莽古思
母親科尔沁大妃衮布
太宗文皇帝皇太极
夫之父太祖高皇帝努尔哈赤
夫之母孝慈高皇后叶赫那拉氏
夫之元配元妃钮祜禄氏
夫之繼室继妃乌拉那拉氏
夫之側室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
敏惠恭和元妃博尔济吉特氏
異母兄弟寨桑
異父兄弟奇塔特
異父姊妹达哲
敬孝義皇后博爾濟吉特氏
固倫溫莊長公主
固倫靖端長公主
固倫永安長公主
本页面有满文字母操作系统浏览器支持特殊字母与符号才能正確显示为滿文字母,否则可能變成未成連寫體的字母或其他符號。

孝端文皇后满语ᡥᡳᠶᠣᠣᡧᡠᠩᡤᠠ
ᡩᠣᡵᠣᠩᡤᠣ
ᡤᡝᠩᡤᡳᠶᡝᠨ
ᡧᡠ᠌
ᡥᡡᠸᠠᠩᡥᡝᠣ
穆麟德轉寫hiyoošungga doronggo genggiyen šu hūwangheo;1600年5月31日—1649年5月28日),姓博尔济吉特氏,名哲哲(满语ᠵᡝᠵᡝ穆麟德轉寫jeje[1]:159)。清太宗皇太極的國君福晉。蒙古科尔沁贝勒莽古思科尔沁大妃衮布之女。她是孝莊文皇后海兰珠的姑姑,並且為成吉思汗二弟拙赤合撒儿的十八世孫女。

生平

[编辑]

万历二十八年四月十九日[2](1600年5月31日),博尔济吉特氏出生于科尔沁部。哲哲一名出于《滿文老檔》原档记录,乾隆帝避讳之故,下令以白纸贴盖,两百年未外传[3]:478—479。哲哲的原文为(满语ᠵᡝᠵᡝ穆麟德轉寫jeje),是满语从蒙古语引入的借词,意为“姐姐”[1]:159。同时代女性有类似称呼[a],非传统蒙古族人名。当代作者称她的蒙古名是额尔德尼琪琪格[b],但未提供来源[4]

其父莽古斯是科尔沁部首领之一,亦是最早与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结盟的蒙古部落首领。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四月,虚岁十五的哲哲远嫁給努尔哈赤之子皇太极。当时,后金尚未正式建国,而贵族奉行一夫多妻多妾制,诸妻皆可称福晋。迎娶之际,皇太极率领部下从赫图阿拉城(今辽宁省新宾县满族自治县永陵镇)出发,北行三百余里到达辉发部(今吉林省辉南县境)扈尔奇山城,在此杀牛宰羊举行隆重的迎亲仪式和结婚仪式。

天命元年(1616年),后金建国,丈夫皇太极亦受封贝勒。天命十年(1625年),哲哲生下皇太极次女馬喀塔;同年,哲哲的一位侄女布木布泰 (即孝莊文皇后) 亦嫁给皇太极為福晉。

天命十一年(1626年),丈夫皇太极继承汗位。此前,努尔哈赤的后宫中,除诸福晋外,阿巴亥称大福晋。但皇太极登基初期,无后宫详细资料。仅知在天聪六年(1632年)二月之前,皇太极册立了中宫福晋和西宫福晋[5],中宫福晋極有可能是哲哲。天聪七年(1633年)四月,其母科尔沁大妃(大嬷嬷)、嫂子科尔沁次妃(小嬷嬷)、侄子乌克善满朱习礼夫妇来朝。丈夫皇太极对其母家极为礼遇,“彼此相迎,以丈母礼,先见大嬷嬷、次见小嬷嬷。”此时,她被称为汗妻大福晋[6]。大福晋是否是正式的册封,无法考证。

天聪八年(1634年),哲哲的另一个侄女海兰珠再嫁皇太极,姑侄三人同嫁一夫。崇德元年(1636年)四月,皇太极在盛京皇宮崇政殿內舉行豋基儀式並改國号為清;七月初十日為五位后妃舉行冊封大典,立清宁宫正宫大福金哲哲为清寧宮中宮国君福金 ,統管後宮一切事務。在冊封大典上皇太極授予哲哲象徵皇后地位的冊文,金印還有儀仗等等。以顯示她的地位和威嚴。

崇德元年八月十六日,哲哲所出的察哈尔公主馬喀塔入清寧宮見她,固伦额驸额哲依和衮定古希喇嘛不曾起立,皇太極稱额驸年幼無知,免去其罪,衮定古希喇嘛則被貶作果莽綽爾濟喇嘛的使令;八月二十二日,察哈尔公主及固伦额驸额哲依要離開,皇太極便帶同国君福晋、西大福晋、西侧福晋率領和硕福晋等命婦及文武各官,在巳刻出地载门,至十里外舉行大宴。和碩鄭親王夫婦在禮畢後,迎送察哈尔公主夫婦離開。十一月初二日,哲哲所出的察哈尔公主馬喀塔又再回京,皇太極命睿親王、豫親王率領大臣去迎接公主;十一月初三日,清宁宫国君福晋、麟趾宫贵妃、永福宫庄妃率領诸王、贝勒之福晋及诸大臣之妻,在十里外舉行大宴迎接公主他們入城;十一月初四日,察哈爾公主進獻琥珀素珠、嵌綠松子石青金石轡鞧對等物。崇德五年,皇太極偕國君福晉、諸妃去察哈爾公主所在地行獵;同年十月,額哲依夫婦回京探親。

崇德二年七月,哲哲逝世多年的父亲莽古斯以“皇后之父”的身份被皇太极追封为扎萨克布颜图亲王(和硕福亲王),立碑于墓。母亲科尔沁大妃衮布以“皇后之母”受封为扎萨克布颜图福晋(和硕福妃)。命大学士范文程等册封。

順治元年八月,丈夫皇太極去世後以國禮焚化梓宮及安葬山陵時,在康熙版《世祖章皇帝實錄》中,這兩天的活動似均以哲哲領銜,為完善制度位份稱其當時已為「中宮太后」;而乾隆版《世祖章皇帝實錄》則改以攝政和碩鄭親王領銜,刪減大部分「皇太后」哲哲的內容。九月,她与顺治帝生母布木布泰被迎至北京[2]

由於清朝初年後宮的尊封與位號制度仍相當混亂,除了嬪妃間的等級位號的不明確,也尚未正式使用「皇太后」的尊號,因此哲哲作為順治帝嫡母,在生前並未被尊封為「皇太后」,如初修本的《世宗章皇帝實錄》中,稱哲哲為「中宮太后」;顺治朝滿文版的《内国史院档》等史料記載蒙古进贡物品給哲哲抑或蒙古親貴入宮時,稱哲哲為國君福晉、固倫額真福晉,而和硕特汗国的顾始合罕哈屯在順治初年曾寫了一封信給哲哲,信中就寫有「献给国君哈屯」的字眼。滿文祭文内顺治帝對哲哲的称呼則為「母亲国君福金」。因此文獻中稱哲哲為皇太后,皆為後世所修飾[2]

雖然哲哲在順治朝並無正式遵封皇太后的记录,但哲哲实际拥有皇太后地位权力;而顺治帝的生母莊妃,要一直到哲哲去世後才被正式的尊封為皇太后,在此前莊妃仍保持先皇妃嫔身份。

順治二年九月十四日,其母科尔沁大妃(和碩福妃)、嫂子科尔沁次妃(和碩賢妃)、侄子满朱习礼的妻子多羅格格桑噶爾齋國舅夫婦進京朝見順治帝,母亲、嫂子及桑噶爾齋舅母等女眷由固倫額真福晉哲哲在所住宮室接待。九月二十日,皇宮內再次為母亲、嫂子等舉行筵宴,依舊是由固倫額真福晉哲哲招待。

顺治六年四月十七日(1649年5月28日),哲哲在北京紫禁城內病逝,享年五十一歲(虚岁)。初祭、大祭等喪葬礼仪与清太宗之例相同。順治七年二月丁亥,上尊谥曰:孝端正敬仁懿庄敏辅天协圣文皇后; 二月戊子,奉移梓宫于昭陵雍正乾隆兩朝累加谥,曰孝端正敬仁懿哲顺慈僖莊敏辅天协圣文皇后[2]

女兒

[编辑]

孝端文皇后生有三个女儿。

姓名封號、諡號備註
第一女馬喀塔固倫溫莊長公主为皇太极次女,先嫁蒙古察哈爾部林丹汗之子额哲,再嫁額哲弟阿布奈
第二女名不详固倫靖端長公主为皇太极第三女,嫁蒙古科爾沁部奇塔特。奇塔特是哲哲同母异父的弟弟,亦是第三女的表侄兼舅舅。
第三女名不详固倫永安長公主为皇太极第八女,嫁蒙古科爾沁部巴雅斯護朗。

注释

[编辑]
  1. ^皇太极母亲孟古哲哲之名又译为孟古姐姐。另有阿敏哲哲译为阿敏姐姐的例子。
  2. ^额尔德尼意为珍宝。琪琪格意为花,是传统蒙古人名
  1. ^1.01.1王冕森. 第八章 清太宗的后宫 第二节 清太宗的“崇德五宫”. 《清代后妃杂识》. 中国·上海市: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22.ISBN 9787552038200(简体中文). 使用|accessdate=需要含有|url= (帮助)
  2. ^2.02.12.22.3爱新觉罗宗谱·星源集庆》(页二六)孝端正敬仁懿哲顺慈僖莊敏辅天协圣文皇后 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 莽古思贝勒之女 庚子年四月十九日生 甲寅年四月来归[……]世祖即位尊为皇太后 顺治元年九月迎至燕京[……]顺治六年己丑四月十九日崩寿五十一岁 顺治七年[……]西永福宫庄妃 顺治元年九月迎至燕京 尊为皇太后[……]
  3. ^辽宁省档案局(馆)编.风物辽宁 叁. 辽宁省·沈阳市: 辽宁人民出版社. 2014 [2022-07-30].ISBN 97872050803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29)(简体中文). 
  4. ^内蒙古大学蒙古学研究中心.《(史海钩沉)达尔罕旗包氏台吉家族划领地分坐落始末》. 内蒙古地方志(2017年第二期开始停刊) (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地方志办公室). 2010, (2010年第五期)(简体中文).莽古斯诺彦独女额尔德尼琪琪格嫁给爱新国四大贝勒之一的皇太极,崇德元年(1636年)被册封为清宁宫皇后,成为“崇德五宫”之首。即大清第一后———孝端文皇后。 [失效連結]
  5. ^满文老档》:天聪六年二月......汗已册立中宫福晋、西宫福晋,惟东宫未立福晋。时值选贤,遂遣人往聘此福晋。
  6.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编. 清初内国史院满文档案译编·上. 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 发行;北京彩虹印刷厂 印刷 第一版. 北京永安路106号: 光明日报出版社: 12-13. 1989.(四月)二十八日。闻外蒙古嫩科尔沁大嬷嬷、小嬷嬷及舅乌克善、格格额驸满朱习礼之妻、额驸满朱习礼、台吉绰依尔济等来朝,汗偕诸福晋率诸贝勒,由驻地渡养息牧河,迎于五里外。二嬷嬷及格格、舅乌克善、额驸满朱习礼、台吉绰依尔济率众下马序立于会见所,汗率诸贝勒,距一箭地外下马,彼此相迎,以丈母礼,先见大嬷嬷、次见小嬷嬷。待汗见毕,诸贝勒亦相继见。于是,汗与诸贝勒退立,诸福晋见二嬷嬷,其礼同汗……大嬷嬷献汗雕鞍辔马二匹、空马六匹……献大福晋倭缎捏折朝褂、朝衣二套;献小福晋蟒缎捏折女朝褂、妆缎捏折女朝衣各一袋;小嬷嬷献汗雕鞍马二匹、空马三匹……献大福晋彭缎捏折朝褂、朝衣二套;献小福晋蟒缎捏折女朝、妆捏折女朝衣各一袭;献新福晋蟒妆缎捏折朝褂、朝衣各一件;舅乌克善献雕鞍马一匹、空马四匹……献新福晋蟒缎捏折女朝褂、朝衣一件;额驸满朱习礼献雕鞍马一匹、空马三匹……献大福晋貂皮五十张;献小福晋貂皮五十张;献新福晋貂皮五十张;台吉绰依尔济献马二匹……(五月初六日)大贝勒及诸贝勒奏曰:额尔克楚虎尔[原档残缺],女虽丑,然系汗妻大福晋内亲,且又富贵,故坚意娶之…… 

延伸阅读

[编辑]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清史稿·卷221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清史稿/卷214》,出自趙爾巽清史稿
维基共享资源阅览影像

参考资料

[编辑]
孝端文皇后
大清皇室
出生于:1600年逝世於:1649年
前任:
孝烈武皇后乌拉那拉氏
追封
大清皇后
1636年-1643年
繼任:
孝莊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
追封
前任:
大清皇太后
1643年—1649年
繼任:
昭圣皇太后博尔济吉特氏
1643年-1661年
前任:
继福晋乌拉那拉氏
?年-1623年
大清福晋
1614年—1636年
繼任:
侧福晋布木布泰博尔济吉特氏
1625年-1636年
规范控制数据库:人物編輯維基數據鏈接
大清皇后(附追封皇后及大满洲帝国皇后)
大清皇后
太宗文皇帝
孝端文皇后哲哲(博尔济吉特氏)
世祖章皇帝
圣祖仁皇帝
世宗宪皇帝
高宗纯皇帝
仁宗睿皇帝
宣宗成皇帝
文宗显皇帝
穆宗毅皇帝
德宗景皇帝
孝定景皇后(叶赫那拉氏)
乾隆帝孝贤纯皇后富察氏

同治帝孝哲毅皇后阿鲁特氏

光绪帝孝定景皇后叶赫那拉氏
大满洲帝国皇后
康德皇帝
康德皇后婉容(郭布罗氏)
追封大清皇后
肇祖原皇帝
兴祖直皇帝
景祖翼皇帝
显祖宣皇帝
宣皇后額穆齊(喜塔腊氏)
太祖高皇帝
孝烈武皇后阿巴亥(乌拉那拉氏)# -孝慈高皇后孟古哲哲(叶赫那拉氏)
太宗文皇帝
孝莊文皇后布木布泰(博尔济吉特氏)
成宗义皇帝
敬孝義皇后巴特玛(博尔济吉特氏)#
世祖章皇帝
圣祖仁皇帝
孝恭仁皇后瑪琭(烏雅氏)
世宗宪皇帝
高宗纯皇帝
宣宗成皇帝
文宗显皇帝
其他清帝正室
显祖宣皇帝
繼妃懇哲(哈达那拉氏)
太祖高皇帝
元妃哈哈纳扎青(佟佳氏) -繼妃衮代(富察氏)
太宗文皇帝
宣统皇帝
宣统皇后婉容(郭布罗氏)* -李淑賢@
其他清帝生母
(列出帝王为子)
肇祖原皇帝
德宗景皇帝
皇帝本生妣蓉儿(叶赫那拉氏)
宣统皇帝
醇亲王嫡福晉(长白山瓜尔佳氏)
其他清帝生祖母
(列出帝王为孙)
德宗景皇帝
宣统皇帝
注:#者为生前被废(离异)或身后被剥夺皇后资格。*二人婚时清朝已亡,为逊清小朝廷偽滿洲國皇后。@婚時丈夫已不是皇帝,故無皇后尊號
清太宗皇室
父母
太祖高皇帝努尔哈赤 孝慈高皇后孟古哲哲追尊
兄弟
广略贝勒褚英 ·礼烈亲王代善大贝勒 ·镇国勤敏公阿拜 ·镇国克洁将军湯古代 ·已革贝勒莽古爾泰三贝勒 ·辅国悫厚公塔拜 ·饶余敏亲王阿巴泰五贝勒 ·镇国恪僖公巴布泰 ·已革贝勒德格類六贝勒 ·已革镇国将军巴布海 ·已革英亲王阿濟格八贝勒 ·辅国介直公赖慕布 ·追复睿忠亲王多爾袞九贝勒 ·追复豫通亲王多鐸十贝勒 ·费扬果
姊妹
固倫端莊公主(董鄂格格)嫩哲 ·和硕公主(沾河格格)颜哲 ·已革哈达格格莽古濟 ·已革和硕公主(代噶尔格格)穆库什 ·达启之妻追封和硕公主 ·苏纳额驸之妻追封和硕公主 ·乡君 ·和硕公主松古图
后妃
皇子
追复肃武亲王豪格大阿哥 ·洛格 ·洛博會 ·辅国公葉布舒 ·承泽裕亲王硕塞二阿哥 ·镇国悫厚公高塞 ·辅国公品级常舒 ·皇太子追赠 ·世祖章皇帝福临三阿哥 ·辅国公韬塞 ·襄昭亲王博穆博果尔四阿哥
皇女
前朝:清太祖皇室 ·后朝:清世祖皇室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孝端文皇后&oldid=87188971
分类:​
隐藏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