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婕妤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婕妤
汉语名称
汉语婕妤
繁体字婕妤
简化字婕妤
标音
越南语名称
國語字Tiệp dư
提示:此条目的主题不是鄭倢伃

婕妤中國越南妃嫔称号, 拼音为“jié yú”。亦写作“倢伃[a]”。其名之意,据《汉书·外戚传》颜师古注,“倢,言接幸于上也。伃,美称也。”

历史沿革

[编辑]

汉初,皇帝妾室皆称为夫人,又有美人良人等称号[1]

汉武帝时,设立婕妤、娙娥傛華充仪等位号,婕妤僅次於皇后,为妃嬪之首[1][2]

汉昭帝时,上官氏入宫为婕妤,后被立为皇后。其后的许平君王政君,皆先被立为婕妤再册立为皇后[1]汉元帝时因在皇后之下增设昭仪一位,使婕妤之號退居第二。

曹魏时退居十二等中的第九。时尚在九嫔之内。南朝宋以下,降至九嫔以下。唐代時婕妤為正三品,於後庭裡僅次於皇帝正妻皇后,正一品四夫人以及九嬪。

明朝前期,妃位之下,无的位号,而间杂以婕妤、昭仪贵人美人诸位号[3]。《天潢玉牒》记述为朱元璋生育皇子的后妃时,有称“皇贵嫔”者[4]。“皇贵嫔”是对婕妤、昭仪的统称,还是具体的贵嫔位号,不得而知。

清朝後宮未设置婕妤。

越南阮朝時,婕妤為妃嬪的第五及第六階 。

备注

[编辑]
  1.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緁伃妾娋印”,指緁伃通倢伃。

参考文献

[编辑]
  1. ^1.01.11.2汉书 卷九十七上 外戚传第六十七上》
  2. ^《汉书 卷九十七上 外戚传序》:“至武帝制倢伃、傛華充仪,各有爵位……倢伃视上卿,比列侯。”
  3. ^胜朝彤史拾遗记·卷五》先是,祖制无九嫔名,自后妃下杂置诸嫔宫,而间以婕妤、昭仪、贵人、美人诸位号。
  4. ^天潢玉牒·一卷》三十一年戊寅三月,晋王薨,谥日恭。召肃王、庆王归朝。闰五月十日,上崩于西宫,寿七十一。皇子二十四人,第四子今上、第五子周王,高后所生也[……]皇妃所生也。第十一子湘献王[……]皇贵嫔所生也。第十四子辽王[……]皇贵人所生也。第十六子宁王、第二十一子安王,皇美人所生也。皇兄南昌王长子山阳王[……]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婕妤&oldid=88954043
分类:​
隐藏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