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姚蓬子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姚蓬子(1905年—1969年),原名方仁,字裸人,后改名杉尊,笔名丁爱小莹姚梦生梦业慕容梓浙江诸暨姚公埠人,中国文学家、翻译家、诗人。[1]

生平

[编辑]

曾就学于诸暨县立中学、绍兴越材中学、上海中国公学北京大学。1924年,他到上海,任光华书局编辑,并开始文学创作。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1931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左联),任党组宣传部长。1931年2月,为上海联合书店出版之《文艺生活》月刊主编。1932年6月,与周起应合编左联的《文学月报》,任主编。后来调入中共中央特科工作。1933年12月,在天津被逮捕,入中央反省院。1934年5月,在《中央日报》发表《脱离共产党宣言》,被释放。此后任中央文化运动委员会委员、中央图书杂志审查委员会委员,并为曾养甫的《扶轮日报》编辑副刊。[1]

中国抗日战争开始后,1938年3月,他加入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同年5月,与老舍合编该协会《抗战文艺》三日刊。1938年10月,日军占领武汉,他赴重庆,1940年9月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文化工作委员会委员。1942年,他在重庆创办作家书屋,又与老舍赵铭彝等创刊《文坛小报》。1945年抗战胜利后,他迁作家书屋至上海继续营业,并出版《北方文丛》等。[1]

1954年公私合營,作家書屋并入上海教育出版社,姚蓬子、周修文夫婦同入上海教育出版社任職員。1955年姚蓬子因卷入潘漢年楊帆反黨小集團案而被捕,同年被释放后成为自由职业者,以译著和写作为生。1963年后,任教于上海师范学院中文系。[1][2]

1969年,姚蓬子在上海病逝。[1][2]

著作

[编辑]

著有短篇小说集《浮世画》、诗集《银铃》、《蓬子诗钞》、《剪影集》等。[1]

家庭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1.01.11.21.31.41.5姚蓬子(1905~1969),上海通,于2012-5-23查阅. [2019-04-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15). 
  2. ^2.02.1王炳毅,姚蓬子與徐恩曾在南京的特殊交往,書屋2006年第8期. [2012-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6). 
中国近现代文学流派和社团
文学流派
甲寅派
前期
后期
学衡派
论语派
战国策派
鸳鸯蝴蝶派
初期白话诗派
新月派
象征诗派
现代诗派
九叶派
七月派
心理分析派
流亡文学
京派
海派
荷花淀派
山药蛋派
晋察冀诗派
民歌叙事体诗潮
里下河派
白洋淀诗群
朦胧诗
伤痕文学
反思文学
改革文学
寻根文学
先锋派
痞子文学
荒诞文学
文学社团
文学研究会
创造社
语丝社
莽原社
未名社
狂飚社
浅草社
沉钟社
弥洒社
湖畔诗社
南国社
太阳社
蒋光慈 ·杨邨人 ·孟超 ·钱杏邨(阿英) · 林伯修(杜国庠 ·夏衍 ·洪灵菲 ·戴平万 ·楼适夷 ·顾仲起 ·刘一梦 ·殷夫 ·冯宪章 ·祝秀侠 ·王艺钟 ·徐迅雷 · 圣悦(李平心 ·任钧 ·童长荣
我们社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鲁迅 ·茅盾 ·郭沫若 ·周扬 ·田汉 ·蒋光慈 ·孟超 ·阿英 ·王任叔 ·郑伯奇 ·洪灵菲 ·陈荒煤 ·戴望舒 ·端木蕻良 ·馮鏗 ·关露 ·胡风 ·胡也频 ·李伟森 ·楼适夷 ·柔石 ·沙汀 ·谢冰莹 ·徐懋庸 ·阳翰笙 ·叶以群 ·殷夫 ·于伶 ·郁達夫 ·张天翼 ·周文 ·丁玲 ·夏衍 ·冯乃超 ·马加 ·马子华 ·王志之 ·王余杞 ·王西彦 ·方土人 ·方之中 ·丘东平 ·叶灵凤 ·叶紫 ·田间 ·白薇 ·任白戈 ·任钧 ·许幸之 ·孙席珍 ·杨骚 ·杨刚 ·李辉英 ·丽尼 ·邱韵铎 ·何家槐 ·林淡秋 ·欧阳山 ·周立波 ·周而复 ·草明 ·彭柏山 ·洪深 ·聂绀弩 ·夏征农 ·陶晶孙 ·萧三 ·舒群 ·蒲风 ·雷石榆 ·穆木天 ·艾芜 ·吴奚如
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
中国诗歌会
穆木天 ·任钧 ·杨骚 ·蒲风 ·白曙 ·杜淡(窦隐夫) ·王亚平 ·温流 ·关露 ·石灵 ·田间 ·柳倩 ·辛劳 ·洪道 ·苏夫 ·林林 ·袁勃 ·雷石榆
中国文艺社
六一社
东北作家群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
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
讲学社
国际
各地
人物
其他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姚蓬子&oldid=86933716
分类:​
隐藏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