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馬爾庫斯·奧列里烏斯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奧理略
此條目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2023年8月18日)
維基百科所有的內容都應該可供查證。请协助補充可靠来源改善这篇条目。无法查证的內容可能會因為異議提出而被移除。
馬可·奥勒留
Marcus Aurelius
奧列里烏斯的半身像
 羅馬帝國皇帝
統治161年3月8日 – 180年3月17日
(19年9天)
前任安敦宁·毕尤
繼任康茂德
出生(121-04-26)121年4月26日
 羅馬帝國羅馬
逝世180年3月17日(180-03-17)(58歲)
 羅馬帝國文多波納色米姆
子嗣
全名
  • 馬可·安紐斯·卡利圖斯·塞維魯斯(Marcus Annius Catilius Severus)〔出生〕[1]
  • 馬可·安紐斯·維魯斯(Marcus Annius Verus)〔124年〕[2]
  • 馬可·埃略斯·維魯斯·奧理略·凱撒(Marcus Aelius Aurelius Verus Caesar)〔138年〕
尊号
英白拉多凱撒馬可·奧理略·安敦宁奧古斯都
朝代安敦尼王朝

馬可·奧理略·安敦宁拉丁語Marcus Aurelius Antoninus,121年4月26日—180年3月17日)是羅馬帝國五賢帝中的末位,擁有凱撒Caesar)頭銜,161年至180年在位,有「哲人皇帝」之美譽。

馬爾庫斯·奧列里烏斯是羅馬帝國最偉大的皇帝之一,同時也是著名的斯多葛派哲學家,其統治時期被認為是羅馬黃金時代的標誌。他不但是一個很有智慧的君主,同時也是一個很有成就的思想家,有以希臘文寫成的關於斯多葛哲學的著作《沉思錄》(Τὰ εἰς ἑαυτόν)傳世。

生平

[编辑]

奧列里烏斯於121年4月26日生於羅馬,在一個很有政治勢力以及富有的家庭中長大。他的父亲是马库斯·安尼乌斯·维鲁斯三世,出自安尼亚氏族,传说是努马·庞皮里乌斯的后裔。安尼亚氏族的一支迁徙到了伊比利亚半岛贝提卡行省的乌库比,这支维里安尼亚氏在公元1世纪发迹,奥勒留的曾祖父马库斯·安尼乌斯一世是一名元老并曾担任过罗马民选官。他的祖父马库斯·安尼乌斯·维鲁斯二世是一名罗马贵族。通过他的祖母鲁比莉娅,奥勒留也是安敦尼王朝的一员。他的母亲多米提娅·鲁西拉是罗马贵族卡尔维西乌斯·图鲁斯之女,并从她的父母和祖父母处继承了大量的财产。收养奥勒留的家庭是意大利-高卢人,属于奥勒里亚氏族。他的养父安敦宁·毕尤出自奥勒里亚氏族在高卢的支系弗尔维-奥勒里亚氏。

124年,奥勒留的父亲去世。而根据当时的传统他也没有与母亲长期共处,而是被看护士照顾着。他的祖父维鲁斯二世和外祖父路西乌斯·卡提利乌斯·塞维鲁也都抚养过奥勒留。奥勒留在西里欧山的家中成长,并对此地有着感情,他称之为“我的西里欧山”。奥勒留是在家中接受教育的,并感谢其外祖父建议他避免公立学校。他教师中的一位,名叫迪奥戈涅图斯,是一位画师,似乎对他产生了很大影响,并将奥勒留带入了哲学式的生活。

奥勒留小的時候就被當時的羅馬皇帝哈德良注意到,因而得到特殊的教育。六歲即升為騎士階級,七歲入學於羅馬的薩利聖學院(Salii),並在這裡得到各種文化中精英的教育。後哈德良同意认养51岁的安敦宁·毕尤为嗣子,条件是安敦宁·毕尤也要同意认养17岁的奧列里烏斯,由此奧理略走上政壇。

奧列里烏斯在161年3月7日与其養弟盧基烏斯·維魯斯一同继承皇位,是羅馬帝國首度出現兩帝共治,不过多数时候由他定夺。统治期间戰爭不斷,帝国边界受到外来侵略的威胁,並且国内自然災害频发。他取得了对安息帝國的战役(162~166年)的胜利,但是班师回朝的军队带来了瘟疫,傳染疾病氾濫整個帝國。同时日耳曼人也开始入侵罗马帝国。但他最终成功地把日爾曼人游掠部族趕出羅馬領土。然而,維魯斯後來因病在169年死於返回羅馬的途中,年僅39歲。由於這些戰爭,奧列里烏斯在位時國庫亏空超前,皇帝的生活也日渐拮据。妻子据说贞守不严,兒子們也都属无能之辈。北方戰爭爆發後,奧列里烏斯死於西元180年3月17日潘諾尼亞(不過有些報導指出他死於舍米安)。他的骨灰被帶回羅馬,安置在哈德良的陵墓,王位由其子康茂德繼承。

尽管奥勒利乌斯是一位性格温和、博学多才的贤君,但是他仍然与同时代的许多罗马皇帝一样反对基督教,并在统治期间对基督徒加以迫害。

馬爾庫斯·奧列里烏斯

166年,他遣使汉朝,即自日南徼外獻象牙、犀角、瑇瑁,這是漢朝與羅馬正式交通。

文学影视作品

[编辑]
  • 好莱坞巨片《角斗士》劇情初始的老皇帝,原型就是這位虔奉斯多葛派淡泊、禁欲至理的明君。

註釋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Dio 69.21.1;HA Marcus 1.9; McLynn, 24.
  2. ^Dio 69.21.1;HA Marcus 1.10; McLynn, 24.

外部链接

[编辑]
Marcus Aurelius在维基百科的姊妹项目

參見

[编辑]


元首制前期
(前27年-235年)
危機時期
(235年-284年)
多米那特制時期
(284年-641年)
西部羅馬
(395年-476年)
東部羅馬
(395年-641年)
東羅馬/拜占庭時期
(641年-1453年)
君士坦丁三世希拉克略二世(與提比略共治)君士坦斯二世君士坦丁四世(與希拉克略提比略共治)查士丁尼二世利昂提奥斯提比略三世查士丁尼二世(與提比略共治)菲利皮科斯阿纳斯塔修斯二世狄奧多西三世利奧三世君士坦丁五世阿爾塔瓦茲德※(與尼基弗魯斯英语Nikephoros (son of Artabasdos)※共治)利奧四世君士坦丁六世雅典的伊琳娜尼基弗鲁斯一世斯陶拉基奥斯米海尔一世(與狄奧菲拉克特英语Theophylact (son of Michael I)斯陶拉基奧斯英语Staurakios (son of Michael I)共治)利奧五世(與君士坦丁英语Constantine (son of Leo V)共治)米海尔二世塞奥菲鲁斯米海尔三世(與塞克拉共治)巴西尔一世(與君士坦丁共治)利奧六世亞歷山大君士坦丁七世(与羅曼努斯一世赫里斯托弗·利卡潘努斯史蒂芬·利卡潘努斯英语Stephen Lekapenos君士坦丁·利卡潘努斯英语Constantine Lekapenos共治)羅曼努斯二世尼基弗鲁斯二世約翰一世巴西尔二世(与君士坦丁八世共治)佐伊(与羅曼努斯三世米海爾四世米海尔五世君士坦丁九世狄奧多拉共治)米海爾六世伊萨克一世君士坦丁十世欧多西亚·玛克勒姆玻利提萨羅曼努斯四世(與利奧·迪奧叶尼斯英语Leo Diogenes尼基弗鲁斯·迪奧叶尼斯共治)米海尔七世(與安德羅尼科斯·杜卡斯君士坦丁斯·杜卡斯英语Konstantios Doukas君士坦丁·杜卡斯共治)尼基弗鲁斯三世阿历克塞一世(與君士坦丁·杜卡斯共治)約翰二世(與阿莱克修斯·科穆宁共治)曼努埃爾一世阿历克塞二世安德洛尼卡一世(與約翰·科穆寧共治)伊薩克二世阿历克塞三世阿历克塞四世阿历克塞五世君士坦丁·拉斯卡里斯狄奧多爾一世(與尼可拉斯·拉斯卡里斯英语Nicholas Laskaris (son of Theodore I)共治)約翰三世狄奧多爾二世約翰四世米海尔八世安德洛尼卡二世(与米海爾九世共治)安德洛尼卡三世約翰五世(与約翰六世马修·坎塔库泽努斯共治)安德洛尼卡四世約翰五世(第一次复位)約翰七世(與安德洛尼卡五世共治)約翰五世(第二次复位)曼努埃爾二世約翰八世君士坦丁十一世
標註※者合法性存在爭議
因罗马帝国允许多位皇帝共治,箭头代表顺序未必严格
參見:{{神圣罗马皇帝}}
人物英语List of Stoic philosophers
早期
中期
晚期
種類
概念英语Glossary of Stoicism terms
著作
對話錄》(塞內卡) ·道德书简(致鲁基里乌斯书信集)》(塞内卡) ·演講》(愛比克泰德) ·手冊》(愛比克泰德) ·沉思录》(马可·奥里略) ·共和國》(芝諾)
国际
各地
学术
艺术家
人物
其他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馬爾庫斯·奧列里烏斯&oldid=89423372
分类:​
隐藏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