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大连海事大学

坐标38°52′14″N121°31′33″E / 38.87052°N 121.52588°E /38.87052; 121.52588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提示:此条目的主题不是大连海洋大学
大连海事大学
Dalian Maritime University
大连海事大学校徽
校训学汇百川,德济四海
创办时间 大清宣统元年
(1909年)
校庆日6月8日
学校标识码4121010151
学校类型中央部属高校
211工程高校
双一流工程高校
党委书记许民强
校长单红军
副校长赵友涛
王小勇
赵宝刚
曾庆成
教师人數1662
本科生人數18,000
研究生人數6963(2021年)
博士生人數1023(2021年)
校址 中国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凌海路1号
38°52′14″N121°31′33″E / 38.87052°N 121.52588°E /38.87052; 121.52588
校區东山校区、西山校区、凌海校区、杨树沟校区
总面积138万平方米
代表色海大蓝(深)
海大蓝(浅)[1]
隶属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邮政编码116026
網站大连海事大学
位置
地图
大連海事大学 旧正门

大连海事大学(英語:Dalian Maritime University缩写DMU或DLMU),是一所以航运为特色,多学科综合发展的交通运输部直属理工类院校。其历史可以追溯至1909年晚清创立的邮船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船政科,并于1953年由三所海运高等院校(东北航海学院、上海航务学院、福建航海专科学校)合并而成为大连海运学院。1994年大连海运学院更名为大连海事大学。[2]

大连海事大学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直属高等院校,中华人民共和国重点大学之一,是“双一流”建设院校,原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现为交通运输部教育部辽宁省大连市共建高校。[2]

历史

[编辑]

三校合并前

[编辑]

东北航海学院

[编辑]
  • 1927年3月,在哈尔滨筹建东北商船学校
  • 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东北商船学校”于哈尔滨沦陷后停办。
  • 1937年2月,满洲国交通部在东北商船学校基础上于哈尔滨开设培养航运专门技术人才的学府“交通部高等船员养成所”。
  • 1943年9月,迁往葫芦岛码头东小街,改称“国立高等船员养成所",设航海、轮机两个专业。共有学生150余人。专兼职教员15人,学校主管和主要教员均为日本人。校长、学监、科主任均兼教员。二层楼房一栋,教室8间、宿舍40间、仪器室4间,还设有礼堂、校长室、教官室、办公室、浴室、厨房、会客室。轮机材料库平房一栋,配有汽艇,舢板和各种航海仪器。日本投降时,第七、八、九期未毕业,学生处于暑假,教职员自行解散。
  • 1946年11月,国民政府决定在原高等船员养成所的基础上成立“国立葫芦岛商船专科学校”。校长为王时泽(东北航政局长、原东北商船学校校长)兼。1947年4月14日正式开学,仍设航海、轮机两个专业,原养成所七、八、九期64人返校复学。
  • 1947年5月,“国立葫芦岛商船专科学校”改名为“国立辽海商船专科学校”。学制五年,其中三年在校授课,后两年实习。毕业后获甲种二副或二管轮证书。1948年拨来日本赔偿的一艘丙型海防舰作为实习船,命名为“辽海”号。1947年招收航海、轮机两个专业新生各40名、先修班65名(滿洲國与关内的中学学制四年与六年差别的预科)。在校生199人,教职工69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18人,讲师5人,助教6人)。1947年8月何正卓接任校长,1948年当选立法委员后辞职,由教务主任士福金接任。
  • 1948年9月辽沈战役打响后,学校迁往天津,后转北平灵镜胡同万福麟私宅。
  • 1949年1月,国立辽海商船专科学校校长士福金给台湾省发函要求迁台,代筹校舍,被台湾省参议会拒绝。士福金带领少数师生、教育部档案、汽车及东北大学图书两百箱装载上学校实习船“辽海轮”,辗转航抵基隆。沿革为國立臺灣海洋大學附屬基隆海事高級中等學校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 1949年2月,北平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学校,决定迁回沈阳。1949年3月“国立辽海商船专科学校”师生抵达沈阳,由东北行政委员会交通部接管,与东北邮电学校等合并为“东北交通专门学校”。
  • 1949年8月,“东北交通专门学校”解散,分别成立“东北商船专科学校”和“东北邮电高级职业学校”。
  • 1950年初,东北商船专科学校由沈阳迁往大连,改名为“东北航海专科学校”。1950年9月,再改名为“东北航海专门学校”。
  • 1951年5月,“东北航海专门学校”改为“东北航海学院”。

上海航务学院

[编辑]
  • 1909年:晚清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南洋公学)成立船政科。此举开创了中国高等航海教育的先河。
  • 1912年:1911年,以船政科为基础创办邮传部上海高等商船学堂。1912年,改名为吴淞商船学校。
  • 1928年:吴淞商船学校更名为国立吴淞商船高等专科学校。由于日本侵华和国共内战的影响,学校一度停办。
  • 1950年:“国立吴淞商船专科学校”和上海交通大学航业管理系及上海海关总署税务专科学校海事班合并,成立上海航务学院

福建航海专科学校

[编辑]
  • 1927年3月,成立“私立集美高级水产航海学校”。
  • 1938年1月,因抗战,集美学村各学校全部迁入安溪文庙,合并办学,定名为“福建私立集美联合中学”
  • 1939年2月,水产航海、商业、农林等三科脱离“联合中学”,组建“福建私立集美职业学校”
  • 1941年8月,恢复原名“私立集美高级水产航海职业学校”
  • 1951年1月,更名“福建私立集美水产商船专科学校”
  • 1952年,“福建私立集美水产商船专科学校”与“厦门大学航务专修科”、“福建省立高级航空机械商船职业学校”航海专业(前身为福建船政学堂艺圃)合并成立“福建航海专科学校

三校合并后

[编辑]
1967年大连海运学院红卫兵
  • 1953年3月,在全国院系调整中,交通部和高教部决定将福建航海专科学校、上海航务学院迁至大连,在东北航海学院基础上合并成立大连海运学院,时为中国惟一的高等航海学府。
  • 1960年:被确定成为全国重点大学
  • 1983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和国际海事组织(IMO)在大连海事大学设立了亚太地区国际海事培训中心;
  • 1994年:大连海运学院更名为大连海事大学
  • 1997年:被国家批准进行“211工程”重点建设。
  • 2000年:大连海运学校并入大连海事大学
  • 2007年起在斯里兰卡科伦坡国际航海工程学院设立了海外校区,开展境外办学项目。
  • 2009年6月6日:大连海事大学百年校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至立,交通运输部部长李盛霖等参加百周年庆典。
  • 2016年3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党组书记、部长、部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杨传堂主持召开深改组专题会,审议并原则通过《大连海事大学综合改革方案》。
  • 2017年5月18日,交通运输部正式印发《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进大连海事大学建设世界一流海事大学的实施意见》。

学校设施

[编辑]
大连海事大学 新正门
大连海事大学投资建造的专用航海教学实习船,育鯤號。

大连海事大学坐落于大连市的西南部,学校占地面积138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97万平方米。学校拥有两座图书馆、两座游泳馆、一个教学港池;拥有航海类专业教学实验楼群、航海训练与工程实践中心、水上求生训练馆、教学港池、图书馆、游泳馆、天象馆等拥有航海模拟实验室、轮机模拟实验室等100余个教学科研实验室。学校拥有育龙轮、青云轮两条散杂货实习船,还拥有一艘万吨级远洋教学实习船育鲲轮。[3]

大连海事大学共有四个校区。东山校区主要用于航海类学生学习生活,西山校区主要用于非航海类学生学习,凌海校区主要用于航海类学生的实习训练。另外学校还有杨树沟校区供继续教育学院使用。航海类学生主要居住在东山校区内,而非航海类学生主要居住在新建学生生活区,另有少部分居住在西山校区。拥有七座食堂。

组织机构

[编辑]

大连海事大学公开设置的组织机构包括:

综合管理机构:[4]教学科研单位:[5]支持保障机构:[6]校办企业:[7]
  • 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
  • 纪委办公室
  • 党委组织部
  • 党委宣传部
  • 党委学生工作部
  • 党委政策研究室
  • 党委教师工作部、人事处
  • 党委人才工作办公室
  • 教务处
  • 科技处
  • 研究生院
  • 发展规划与质量管理处
  • 学生就业指导中心
  • 国际合作与交流处
  • 国有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
  • 财务处
  • 后勤保障处
  • 离退休工作处
  • 校友事务与合作处
  • 保卫处
  • 工会
  • 团委
  • 航海学院
  • 轮机工程学院
  • 船舶电气工程学院
  •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 航运经济与管理学院
  •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
  •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法学院
  • 外国语学院
  • 公共管理与人文艺术学院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理学院
  • 体育工作部
  • 创新创业学院
  • 继续教育学院(深圳研究院挂靠)
  • 航海训练与工程实践中心
  • 人文社科研究院
  • 留学生教育中心
  • 国际联合学院(休斯顿国际学院)
  • 人工智能学院
  • 图书与档案馆
  • 网络信息与综合服务中心
  • 学术期刊中心
  • 附属学校
  • 大连海事大学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 后勤服务(集团)公司

参考文献

[编辑]
  1. ^学校简介-大连海事大学. www.dlmu.edu.cn. [2024-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29). 
  2. ^2.02.1学校章程-大连海事大学. www.dlmu.edu.cn. [2024-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03). 
  3. ^大连海事大学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大连海事大学
  4. ^综合管理机构-大连海事大学. www.dlmu.edu.cn. [2024-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13). 
  5. ^教学科研单位-大连海事大学. www.dlmu.edu.cn. [2024-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03). 
  6. ^支持保障机构-大连海事大学. www.dlmu.edu.cn. [2024-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13). 
  7. ^校办企业-大连海事大学. www.dlmu.edu.cn. [2024-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13). 

外部链接

[编辑]

相关条目

[编辑]
下划线:非本地备案。專科學校成人高校:军队与武警高校;职本本科层次职业学校;标或未标明:普通高校。(来源
教育部
73
26副部级
+985+211
6正司级
+985+211
40正司级
+211
工信部
4副部级
+985+211
3正司级
+211
国家民委
1正司级
+985+211+部委共建
5正司级
+部委共建
公安部
国家安全部
交通运输部
1正司级
+211
外交部
1正司级
司法部
1正司级
卫生健康委
1正司级
应急管理部
民政部
海关总署
国家体育总局
中国科学院
1副部级
1正司级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民用航空局
国家消防救援局
中国地震局
中共中央办公厅
中共中央统战部
中共中央党校
副战区级
正军级
+985+211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其他中央单位所属
建设周期:1995年-2016年
(共112所)注1
华北29+3
东北11
华东30+1
中南18
西南10
西北13
军事院校
中央部属
沈阳市





大连市





鞍山市
抚顺市
本溪市
丹东市
锦州市
营口市
阜新市
辽阳市
铁岭市
朝阳市
盘锦市
葫芦岛市
以上除另有注明的外,均为属地行政区省属、市属。
   “双一流”建设高校
   原985工程院校   原211工程院校   原全国重点大学   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院校
:办学层次为本科的高校;职本:办学层次为职业教育本科的高校;:办学层次为专科的高校;:民办高校;独立学院:成人高校。
标注斜体的学校目前停止招生,但仍在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名单》中。
截至2017年5月31日,辽宁省有普通高校115所(其中民办普通高校33所),成人高校20所。
华北26-2
东北12-3
华东26
中南15-1
西南10-4
西北9
第二轮建设周期(2022年—2027年)
华北
东北
华东
中南
西南
西北
黃牌:有“给予公开警示(含撤销)的建设学科”的高校。下划线:非本地备案学校。*:非中央部属高校,隶属所在地省、自治区、市、兵团。未标者均为教育部直属高校
國立
大學
獨立學院
專科學校
省市立
大學及獨立學院
專科學校
私立
大學
獨立學院
專科學校
建设周期:2014年起
(共48所)
中方院校30+12
俄方高校6
国际
各地
学术
其他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大连海事大学&oldid=88054391
分类:​
隐藏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